第205章 十麵埋伏(二)
關於南朝貴公子是我冒充的這回事 作者:東周公子南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南郡丞(副市)宗睿站在門口,身後跟著四名郡官。
劉寅掃了站在宗睿身邊的獄丞一眼,獄丞馬上擺出一臉苦相,裝作戰戰兢兢的模樣低頭,心道這裏是郡獄,人家是郡副,我就是想攔也攔不住啊!再說你們一個正手一個副手,要是正手是士族,副手是寒門,也就罷了,偏生還顛倒過來,我夾在中間算咋回事......
劉寅寒著臉道:“宗郡丞,本官正在審問要犯,你這麽直接闖進來,不合規矩吧?”
宗睿雖是宗測之子,但和老爹跳脫散漫的性子截然相反,為人端嚴,謹重有威,下屬在他麵前皆敬畏恭肅,不敢稍加失禮。此時被上官質問,也不開口說話,隻是凝視著劉寅手中的鐵鉗,冷眼而觀,雖一個字未講,但卻有一股無形壓力,彌散開來。
劉寅若無其事地將鐵鉗放回刑案上。年輕法吏卻有些沉不住氣,說道:“長史大人隻是虛勢恫嚇,並沒有真要用刑的意思。”
宗睿冷峻的目光如寒星般射向法吏:“既是虛勢,又何需你來解釋?”
法吏被宗睿的目光刺得心頭一顫,張嘴想要辯解,卻對上宗睿一雙凜然的眸子,不由得有些心虛,又擔心越描越黑,所以把解釋的話咽了回去。可咽完又有些後悔,就這麽偃旗息鼓,長史會不會覺得自己無能?但如果繼續爭辯,萬一反而壞了長史的事,那就糟了!可自己這份忠心,長史應該能看到吧?還有這件案子到底該怎麽收尾......
年輕法吏正陷於糾結與憂慮之中,宗睿已經把目光收回,重新看向劉寅:
“長史既問規矩,那下官便也問一問長史,郡府拘傳公函需郡丞隨署印鈐,上次長史先出文書傳訊,臨時叫我到堂補押鈐印,雖不合法度,但畢竟人沒提到,我也就沒說什麽。今天是第二次壞了規矩,希望長史大人給下官一個解釋。”
“此案事關機密,本官持典簽令狀,越刺史府監察,為保消息不漏,隻能先抓人,再補印。這是末節。郡丞不以案罪為先,反而以末節質問本官......”
劉寅說到這兒,故意看了王揚一眼,見王揚一副饒有興趣看戲的模樣,壓下一股火,又轉回看著宗睿,聲音威逼:“你是想徇私撓法嗎?”
宗睿神情不變,伸出一隻手掌,掌心朝上:
“證驗。既然抓人,定有證驗。下官不敢徇私,今日會同郡中僚屬,審閱證驗之後,即刻補印,絕不耽誤長史執法。”
劉寅頓了頓,說道:“此案複雜,關鍵證驗被隱匿——”
“被誰隱匿?”宗睿立即問。
王揚雙手微揚,做無辜狀道:“不是我。”
劉寅深吸一口氣,克製內心的忿躁,向宗睿道:“本官自會找到證驗,郡丞不必操心。”
“此乃郡府公事,長史無下官隨署,私出公函抓人,如今又無證驗,此事下官會據實上聞。”
劉寅沉著臉,不耐煩道:“隨你。現在本官要繼續審案,郡丞請吧。”
宗睿看了看王揚,肅聲道:“事涉衣冠,又無證驗,案有可疑,法無可據,長史放人之前,下官不會離開。”
劉寅勃然作色:“宗郡丞!爾欲抗命上官,阻撓案罪耶?!”
宗睿瞠目而喝:“劉長史欲竊法自用,羅織構陷耶?!”
眾官吏見此場麵,都屏聲斂息,不敢說話。
劉寅當機立斷,擲聲道:
“此案乃典簽監察,本官主理!郡丞雖輔理郡務,亦不得幹擾刑案!左右!將郡丞宗睿一行,帶離刑室!若有拖延不離者,便是藐視上官,沮亂司法,即行緝拿!”
四個侍衛上前,氣勢洶洶地一伸手:“宗郡丞,請!”
宗睿身後四個郡官,皆生退意,隻是礙於宗睿,不好自行後退。劉寅雖然官階更高,但是寒門一個,考限一至,官遷人走。可南陽宗氏是荊土四姓之一,坐地生根,枝繁葉茂。這流水的官員,鐵打的士族,若非如此,他們怎麽肯跟著宗睿來趟這趟渾水?
宗睿自己沒有退意,但他現在也無能為力。他雖是郡副,但主管的是民政,而非司法,雖然他明知劉寅在這個案子上有問題,但現在劉寅擺出專案專辦的態勢,要將他趕離現場,他也無正當理由介入。此時他看向王揚,眼神憂慮。
王揚向宗睿點點頭。
宗睿心中疑惑,王揚之前說讓他坐於室內,防止劉寅刑訊逼供,現在是改計劃了嗎?可自己一旦走了,王揚怎麽辦?他要出了事,父親不得活吃了我?不過此人謀斷深略,既然點頭,必有道理。
宗睿想了想,便道:“既然長史大人獨斷專行,我便隻有暫時離開,但我今天把話撂在這兒,沒有證驗,罪案不立。擅囚士族,必有所究——”
宗睿掃視屋內法吏,冷聲續道:
“若再有人恃權弄法,淩辱衣冠,便是罪上加罪!必難逃國法製裁!還請長史大人與諸位法曹,好自為之。”
眾吏凜然,皆默不作聲。
劉寅冷哼一聲,並不答話。
宗睿向王揚拱拱手,便退出刑室。
門關後,劉寅轉向王揚,冷冷笑道:“你以為請了宗睿,便能製我了嗎?”
王揚雙指緩掠鬢發,神色安然,輕聲自語:“先鋒不力,自有接應。”
劉寅厲聲道:“你說什麽?!”
王揚微微一笑,淡淡吐出兩個字:“列陣。”
劉寅心中頓時生起股不好的預感,此時牢門又開,竟是宗睿一行人去而複返!
沒等劉寅發作,獄丞神色焦急,趕緊上前稟道:
“大人,出事了!城中郡學、私學,全部罷|課!學子們把郡獄圍了,要求立即釋放王揚、柳惔,懲處違律辦案的官員,群情激昂,幾乎要與獄卒動起手來!外麵喊聲震天,集體高呼,說......”
獄丞猶豫不敢言。
眾吏聽到這兒已全都變了臉色!
學子衝衙抗法,如此大責,誰能承擔?!
本來證驗就沒找到,正不知如何收場,現在又出了這檔子事,徹底捂不住不說,還火上澆油,雪上加霜!
現在放人,豈不坐實違律捕訊之罪?王揚有王令庇護,柳惔有官身,以典簽令狀越過刺史府,已經得罪了王爺,若查有所驗,那巴東王也隻能閉口。可若查證不實,案子反轉,那......
眾吏隻覺後背生寒。
劉寅上前一步,問獄丞道:“他們說什麽?”
獄丞下拜答道:
“他們說,‘法理昭昭,豈容枉斷?長史當罪,王柳應還!’......”
劉寅聽到這十六個字,隻覺腦中轟的一聲,不由得倒退一步!
殺人不見血,這是要上史書啊!
多年公正行法的好名聲,就這麽毀於一旦?
獄丞見長史如此,便不敢把另一個版本告訴他,其實還有一波人喊的是:“王柳不還,天理難安!長史謝罪,法理昭然!”
“長史大人!”
年輕法吏快步搶上,要去扶劉寅。劉寅一把推開他,指著王揚,臉上再無之前的平靜,而是青筋隱現:“你,你竟鼓動學亂!你罪大當誅!!!”
王揚笑了笑,淡聲道:“以我在荊州的學名,需要鼓動嗎?”
劉寅怵然一顫!
眾人盡皆震動!
此言乍聽,簡直狂妄至極!但仔細一想,居然很有道理!
從白虎道場論學,到王揚郡學開講,再到之前那如火如荼的大論戰,王揚在荊州學界的聲譽,已然達到了一個高峰!每逢他郡學開講,學中總是人滿為患,連窗外都擠滿了慕名而來的學子學者。書肆中流傳五六種如《王師尚書學筆錄》、《王之顏講學語錄拾萃》、《琅琊王郎講席纂要》等書目。至於公私論學,也常引王揚所言為依據。
更別說陸歡和徐伯珍二老為了聽王揚講學,居然在江陵城裏買了宅院!聽說陸歡本要對王揚執弟子禮,是王揚堅辭不受,這才作罷。但聽講之時,也是恭恭敬敬,正襟危坐。陸、徐二老乃經學大家,以他們如此地位,都折節相從,就更不用說其他人了。
柳惔學名雖比王揚差了不少,但在學林中也素有聲譽。並且又是王館學祭酒,雖然王館學已取消官學之名,轉為私學,但學子留下不少。學問同道更多,否則豈能在論學之時請到三位宗師級別的都講?
這也就是今日才抓的王、柳,風聲傳得還不遠。若再拖幾日,等消息擴散開來,隻怕其他各郡又有不知多少學子儒生要奔赴江陵聲援了!
此時又有獄卒來報,說學子們越聚越多,情緒激動,漸有衝擊獄門之勢!不少學子帶有家仆扈從,局勢一旦失控,僅憑現在獄卒,根本無法抵擋!
獄丞急得滿頭大汗:“長史大人,快拿個主意吧!隻怕學子們一個按捺不住,則大禍成矣!”
劉寅掃了站在宗睿身邊的獄丞一眼,獄丞馬上擺出一臉苦相,裝作戰戰兢兢的模樣低頭,心道這裏是郡獄,人家是郡副,我就是想攔也攔不住啊!再說你們一個正手一個副手,要是正手是士族,副手是寒門,也就罷了,偏生還顛倒過來,我夾在中間算咋回事......
劉寅寒著臉道:“宗郡丞,本官正在審問要犯,你這麽直接闖進來,不合規矩吧?”
宗睿雖是宗測之子,但和老爹跳脫散漫的性子截然相反,為人端嚴,謹重有威,下屬在他麵前皆敬畏恭肅,不敢稍加失禮。此時被上官質問,也不開口說話,隻是凝視著劉寅手中的鐵鉗,冷眼而觀,雖一個字未講,但卻有一股無形壓力,彌散開來。
劉寅若無其事地將鐵鉗放回刑案上。年輕法吏卻有些沉不住氣,說道:“長史大人隻是虛勢恫嚇,並沒有真要用刑的意思。”
宗睿冷峻的目光如寒星般射向法吏:“既是虛勢,又何需你來解釋?”
法吏被宗睿的目光刺得心頭一顫,張嘴想要辯解,卻對上宗睿一雙凜然的眸子,不由得有些心虛,又擔心越描越黑,所以把解釋的話咽了回去。可咽完又有些後悔,就這麽偃旗息鼓,長史會不會覺得自己無能?但如果繼續爭辯,萬一反而壞了長史的事,那就糟了!可自己這份忠心,長史應該能看到吧?還有這件案子到底該怎麽收尾......
年輕法吏正陷於糾結與憂慮之中,宗睿已經把目光收回,重新看向劉寅:
“長史既問規矩,那下官便也問一問長史,郡府拘傳公函需郡丞隨署印鈐,上次長史先出文書傳訊,臨時叫我到堂補押鈐印,雖不合法度,但畢竟人沒提到,我也就沒說什麽。今天是第二次壞了規矩,希望長史大人給下官一個解釋。”
“此案事關機密,本官持典簽令狀,越刺史府監察,為保消息不漏,隻能先抓人,再補印。這是末節。郡丞不以案罪為先,反而以末節質問本官......”
劉寅說到這兒,故意看了王揚一眼,見王揚一副饒有興趣看戲的模樣,壓下一股火,又轉回看著宗睿,聲音威逼:“你是想徇私撓法嗎?”
宗睿神情不變,伸出一隻手掌,掌心朝上:
“證驗。既然抓人,定有證驗。下官不敢徇私,今日會同郡中僚屬,審閱證驗之後,即刻補印,絕不耽誤長史執法。”
劉寅頓了頓,說道:“此案複雜,關鍵證驗被隱匿——”
“被誰隱匿?”宗睿立即問。
王揚雙手微揚,做無辜狀道:“不是我。”
劉寅深吸一口氣,克製內心的忿躁,向宗睿道:“本官自會找到證驗,郡丞不必操心。”
“此乃郡府公事,長史無下官隨署,私出公函抓人,如今又無證驗,此事下官會據實上聞。”
劉寅沉著臉,不耐煩道:“隨你。現在本官要繼續審案,郡丞請吧。”
宗睿看了看王揚,肅聲道:“事涉衣冠,又無證驗,案有可疑,法無可據,長史放人之前,下官不會離開。”
劉寅勃然作色:“宗郡丞!爾欲抗命上官,阻撓案罪耶?!”
宗睿瞠目而喝:“劉長史欲竊法自用,羅織構陷耶?!”
眾官吏見此場麵,都屏聲斂息,不敢說話。
劉寅當機立斷,擲聲道:
“此案乃典簽監察,本官主理!郡丞雖輔理郡務,亦不得幹擾刑案!左右!將郡丞宗睿一行,帶離刑室!若有拖延不離者,便是藐視上官,沮亂司法,即行緝拿!”
四個侍衛上前,氣勢洶洶地一伸手:“宗郡丞,請!”
宗睿身後四個郡官,皆生退意,隻是礙於宗睿,不好自行後退。劉寅雖然官階更高,但是寒門一個,考限一至,官遷人走。可南陽宗氏是荊土四姓之一,坐地生根,枝繁葉茂。這流水的官員,鐵打的士族,若非如此,他們怎麽肯跟著宗睿來趟這趟渾水?
宗睿自己沒有退意,但他現在也無能為力。他雖是郡副,但主管的是民政,而非司法,雖然他明知劉寅在這個案子上有問題,但現在劉寅擺出專案專辦的態勢,要將他趕離現場,他也無正當理由介入。此時他看向王揚,眼神憂慮。
王揚向宗睿點點頭。
宗睿心中疑惑,王揚之前說讓他坐於室內,防止劉寅刑訊逼供,現在是改計劃了嗎?可自己一旦走了,王揚怎麽辦?他要出了事,父親不得活吃了我?不過此人謀斷深略,既然點頭,必有道理。
宗睿想了想,便道:“既然長史大人獨斷專行,我便隻有暫時離開,但我今天把話撂在這兒,沒有證驗,罪案不立。擅囚士族,必有所究——”
宗睿掃視屋內法吏,冷聲續道:
“若再有人恃權弄法,淩辱衣冠,便是罪上加罪!必難逃國法製裁!還請長史大人與諸位法曹,好自為之。”
眾吏凜然,皆默不作聲。
劉寅冷哼一聲,並不答話。
宗睿向王揚拱拱手,便退出刑室。
門關後,劉寅轉向王揚,冷冷笑道:“你以為請了宗睿,便能製我了嗎?”
王揚雙指緩掠鬢發,神色安然,輕聲自語:“先鋒不力,自有接應。”
劉寅厲聲道:“你說什麽?!”
王揚微微一笑,淡淡吐出兩個字:“列陣。”
劉寅心中頓時生起股不好的預感,此時牢門又開,竟是宗睿一行人去而複返!
沒等劉寅發作,獄丞神色焦急,趕緊上前稟道:
“大人,出事了!城中郡學、私學,全部罷|課!學子們把郡獄圍了,要求立即釋放王揚、柳惔,懲處違律辦案的官員,群情激昂,幾乎要與獄卒動起手來!外麵喊聲震天,集體高呼,說......”
獄丞猶豫不敢言。
眾吏聽到這兒已全都變了臉色!
學子衝衙抗法,如此大責,誰能承擔?!
本來證驗就沒找到,正不知如何收場,現在又出了這檔子事,徹底捂不住不說,還火上澆油,雪上加霜!
現在放人,豈不坐實違律捕訊之罪?王揚有王令庇護,柳惔有官身,以典簽令狀越過刺史府,已經得罪了王爺,若查有所驗,那巴東王也隻能閉口。可若查證不實,案子反轉,那......
眾吏隻覺後背生寒。
劉寅上前一步,問獄丞道:“他們說什麽?”
獄丞下拜答道:
“他們說,‘法理昭昭,豈容枉斷?長史當罪,王柳應還!’......”
劉寅聽到這十六個字,隻覺腦中轟的一聲,不由得倒退一步!
殺人不見血,這是要上史書啊!
多年公正行法的好名聲,就這麽毀於一旦?
獄丞見長史如此,便不敢把另一個版本告訴他,其實還有一波人喊的是:“王柳不還,天理難安!長史謝罪,法理昭然!”
“長史大人!”
年輕法吏快步搶上,要去扶劉寅。劉寅一把推開他,指著王揚,臉上再無之前的平靜,而是青筋隱現:“你,你竟鼓動學亂!你罪大當誅!!!”
王揚笑了笑,淡聲道:“以我在荊州的學名,需要鼓動嗎?”
劉寅怵然一顫!
眾人盡皆震動!
此言乍聽,簡直狂妄至極!但仔細一想,居然很有道理!
從白虎道場論學,到王揚郡學開講,再到之前那如火如荼的大論戰,王揚在荊州學界的聲譽,已然達到了一個高峰!每逢他郡學開講,學中總是人滿為患,連窗外都擠滿了慕名而來的學子學者。書肆中流傳五六種如《王師尚書學筆錄》、《王之顏講學語錄拾萃》、《琅琊王郎講席纂要》等書目。至於公私論學,也常引王揚所言為依據。
更別說陸歡和徐伯珍二老為了聽王揚講學,居然在江陵城裏買了宅院!聽說陸歡本要對王揚執弟子禮,是王揚堅辭不受,這才作罷。但聽講之時,也是恭恭敬敬,正襟危坐。陸、徐二老乃經學大家,以他們如此地位,都折節相從,就更不用說其他人了。
柳惔學名雖比王揚差了不少,但在學林中也素有聲譽。並且又是王館學祭酒,雖然王館學已取消官學之名,轉為私學,但學子留下不少。學問同道更多,否則豈能在論學之時請到三位宗師級別的都講?
這也就是今日才抓的王、柳,風聲傳得還不遠。若再拖幾日,等消息擴散開來,隻怕其他各郡又有不知多少學子儒生要奔赴江陵聲援了!
此時又有獄卒來報,說學子們越聚越多,情緒激動,漸有衝擊獄門之勢!不少學子帶有家仆扈從,局勢一旦失控,僅憑現在獄卒,根本無法抵擋!
獄丞急得滿頭大汗:“長史大人,快拿個主意吧!隻怕學子們一個按捺不住,則大禍成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