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番龍女自東淵之下,振奮修羅諸部,億萬裏外貫元國間,木由已然如前所願,日守其土,教邦內和鳴。
此不過孫氏自老君處下後三日也,忽得報聞:西方靈鷲峰下,有雲頂聖人來訪。
真君疑道:“此遠來賢士本是世尊座下一聽法長者,我雖知其名號,旁無交集,不速而至,意欲何為?”
雖有是惑,仍請入見。他這裏與那老者對麵,卻道此人是何麵目?應是:
白毛三尺垂肩,長須五綹包唇。
雙耳過項聽三教,比目星光覽六神。
短袖粗麻翎羽,黔脛多胈絕塵。
破蒲扇輕搖遊市井,好學問漫講付真人。
那聖雖是佛家門眾,隻因半路出家,仍作道門妝扮,真真清融。遠遠地一並蒲扇,雲:“真君少見也!”
木由還禮,曰:“仙長遠來何教?”
老者卻不多話,隻言:“但聞本處上宮,有名伶作演大劇,特來觀摩,路經寶方,乞茶一盅解渴耳,多有叨擾,有勞有勞。”
孫君略思:天上一日,地下一年,這戲早早便演畢,此公何來遲也?況那申陀士本自西至,彼竟晚知?
雖有疑慮,並不久念,隻是延請入內,添了茶水,各自就坐。那道人飲訖,即告辭去。
木由視其果然隻是淺淺飲茶,隨即要走,遂脫口客套道:“真人這便去麽?不多坐坐?”
仙家一愣,乃雲:“坐坐?那便坐坐。”
於是複歸其座,即讚主人曰:
國赫鬆林草木豐,
茶香氣逸俊堂中。
如能遠涉結三兩,
仙聖同遊綠野蹤。
這孫氏聞罷,知其有意結交,索性把言激曰:“聖長,實非在下倨傲,不去拜望他山之仙,隻是我一人中小子,得號不足百年,代天巡狩遠僻海疆。顯赫之名未有,勞形之務壓身!所思不過莫負天德,惠遠顓民,庸碌其間也。”
此公不稱意,忽以扇擊真君頭道:“你這小兄,盡拿我老漢兒開心。此間更無六耳,何把些套話噎我?你那夫人,西溟龍女是也,已將聲威布於熔岩之深,修羅殷服。今有賢德如是,天地間凡善神知之,無不服重。”
這雲頂聖人瞥他一眼,淡然又講:“舉凡雲警幻真君者,皆暗忖言:丘壑淵深,德澤醇厚,下有猛士銳師,部曲無計,莫若昔年人帝,一力爭天也。”
其聞是言,心間震顫,大悟明了:此人遠道忽訪,果然必存來意!
木由即憶起曩日絕地天通之浩事,乃至昔年不周傾頹,天地變幻,今老者所述,實非吉兆也,隻是當作何處焉?
那敖湚兮本是不服輸的巾幗豪傑,女中魁首,如今業已做盛,上徹天聞,連億萬裏靈山亦要分羹,比不肯虛斂矣。
青年即告此雲頂聖人曰:“尊者,我孫氏出身,實無顯貴,一入玄門,亦僅尋術自保,隻因上賴天慈,中因師勤,下以我常懷敬怖,有業至今。自警幻之名得揚後,但為解厄,不複為他生之厄也。若上古爭王之為,賢聖恥之,木由亦恥之。”
遂合掌鳴誓曰:
上邪(yé),
我欲與群生相知,長命無絕衰!
天地無盡涯,我亦鎖歡哀。
所思在遠道,慈憐徹九垓。
若非如是故,安有靈明開?
那仙家見木由如是告,頗覺意外,頓而乃問:“真君果有八千國土,並修羅尊之,何反枯守,不向大舉?”
木由歎道:“吾所以持節鉞者,非貪哲王之尊也,若有爭心,無論興亡,俱百姓苦楚,折命多戕,豈非我罪乎?”
仙長喜道:“妙也!”
遂三撫掌,再告其所來實意,原是靈山間,有一小集,所聚不在旁處,正是九幽之中,地藏轄地,成員多為慈悲法士,共商利生大業。
那幽冥教主,地藏菩薩,因早先靈株一事啟,乃合心係蒼生之善主也。彼有所向,隻俟時機,一報天道,眾惡鹹歸,痛懲不貸也。
木由搖首,言:“似君所述,如水中撈月,木裏求珠,即便仙人有壽,年盡墮入地獄,劾其罪惡,那時重罰,豈非待千秋萬載乎?眾生何苦,要等千萬年已?況前惡伏法,新惡猶追,蠲除不盡,如之奈何?”
聖者見木由推脫入會,怕是已然識其所言不過又是虛與委蛇,蓋因守禮,不向點破。隻是此來唐突,畢竟不知他這貫元國中是何底細,毋可輕率交底。
彼又問:“依真君見,當何以之?”
孫木由與之對語已久,其心其意,自然早已猜出八九,不過彼不明道,他這裏也在故賣葫蘆中藥,即吟偈曰:
若人欲了知,當向自性求。
他山有石玉,莫可傍長儔。
小力雖微末,大聚可堪留。
若蚊群叮之,巨象亦搖頭。
仙長聞之,如聽駭論,久未出口,乃高豎拇指,遂雲:“牛!”
兩相再勿多言也。這雲頂聖人本就有事而至,數番試探,方知其心。孫氏見火候已到,即坦言道:“貫元國中,有學宮廣就,聖長此來,既承靈山法意,不如在黌門之中,辟一校所,時時講學,亦教我邦儒子,廣增學識也。”
此公卻抬掌推言曰:“真君大格局也!原為卑下營學,能開廣妙之教,隻是我西來小派,恐不入堂間高士法眼也。”
孫木由本對這勞什子聖人還有些俗禮,雖不至大喜,亦不至大厭,隻話及此,頗覺作嘔也。
他暗自哂笑:渾老兒真酸腐也,先頭還諷俺客套虛作。彼此來實是見我處繁榮,要揚他佛門法教,卻不肯明言相求,非擺架子。我給你臉麵,直言相請,又佯推之。區區小事,還要來個三揖三讓。
青年素知,此天仙之宿病也:你去請他他不至,你不請他他偏偏恨你一輩子。正所謂:
風骨,風骨,人來輕授即無骨。
叫你苦中求,一求又三堵。
不肯開明演錄,隻把人來唬。
於是賢愚得分野,這班門人,一躍功德主。
此仙視木由三邀五請,沉吟須臾,道:“然也,善哉,既有真君法意,吾當回告靈山,不久定有沙門弘法,一同利生。”
於是孫氏又請聖長往學宮觀摩,那方間又是山嶽潛形,雲霧罩海,島嶼之上,有各色童子、幼獸、細鬼。他兩個瞻仰了所謂明靖真人後,便看這些個學子,在各家名師之下,博覽手段。
卻見方場之上,各顯神通,正是:
東角有士舉鳴璫,列閣煙湧透迷惶。
彩柱飄芬延青黃,內化千軍陣悠長。
西端有獸抬前爪,利齒寒芒冰清老。
一卷煙雲似蓬草,略轉陰陽塵跡掃。
南點有仙上指天,便聞馬嘶數萬千。
繞場三匝電勢遷,倏忽蹄下絕狼煙。
北邊有鬼垂新尾,紫魅侵魂敷暈水。
液氣相勾凝岩磊,風摧化動真奇詭。
如是大所,各家門道爭鳴齊放,一時瀟然而入。雲頂聖人一覽開朗,神思無礙,頓覺方前百般試探,是以小心之心也,彼警幻真君有如是功業,何拘於一家一談耶?
是故此公作禮而別,再約相會,來日延告開教事宜。隻是這仙去了,木由又有慮思,卻說佛道兩家,天上多有相談,坐而論道,不在少數,然自家這般大動,不知靈霄之中,又有何看法。
真君苦笑喃喃:“原來無官一身輕,恣意雲空暢快得緊,如今一步三營,一唱三歎,隻怕這場大劇,還演不好哩。”
那裏望聖人駕雲去處,又念湚兮周列久矣,這時仍未歸,應在其間廣有大作,又暗暗喟歎:“果能六道大同,自然也好,隻是那眾修羅久居地下,別有風土,恐難相融也。我言循循善誘,一口吃不下個胖子,她恁般心急,亦不知是好是壞。”
此不過孫氏自老君處下後三日也,忽得報聞:西方靈鷲峰下,有雲頂聖人來訪。
真君疑道:“此遠來賢士本是世尊座下一聽法長者,我雖知其名號,旁無交集,不速而至,意欲何為?”
雖有是惑,仍請入見。他這裏與那老者對麵,卻道此人是何麵目?應是:
白毛三尺垂肩,長須五綹包唇。
雙耳過項聽三教,比目星光覽六神。
短袖粗麻翎羽,黔脛多胈絕塵。
破蒲扇輕搖遊市井,好學問漫講付真人。
那聖雖是佛家門眾,隻因半路出家,仍作道門妝扮,真真清融。遠遠地一並蒲扇,雲:“真君少見也!”
木由還禮,曰:“仙長遠來何教?”
老者卻不多話,隻言:“但聞本處上宮,有名伶作演大劇,特來觀摩,路經寶方,乞茶一盅解渴耳,多有叨擾,有勞有勞。”
孫君略思:天上一日,地下一年,這戲早早便演畢,此公何來遲也?況那申陀士本自西至,彼竟晚知?
雖有疑慮,並不久念,隻是延請入內,添了茶水,各自就坐。那道人飲訖,即告辭去。
木由視其果然隻是淺淺飲茶,隨即要走,遂脫口客套道:“真人這便去麽?不多坐坐?”
仙家一愣,乃雲:“坐坐?那便坐坐。”
於是複歸其座,即讚主人曰:
國赫鬆林草木豐,
茶香氣逸俊堂中。
如能遠涉結三兩,
仙聖同遊綠野蹤。
這孫氏聞罷,知其有意結交,索性把言激曰:“聖長,實非在下倨傲,不去拜望他山之仙,隻是我一人中小子,得號不足百年,代天巡狩遠僻海疆。顯赫之名未有,勞形之務壓身!所思不過莫負天德,惠遠顓民,庸碌其間也。”
此公不稱意,忽以扇擊真君頭道:“你這小兄,盡拿我老漢兒開心。此間更無六耳,何把些套話噎我?你那夫人,西溟龍女是也,已將聲威布於熔岩之深,修羅殷服。今有賢德如是,天地間凡善神知之,無不服重。”
這雲頂聖人瞥他一眼,淡然又講:“舉凡雲警幻真君者,皆暗忖言:丘壑淵深,德澤醇厚,下有猛士銳師,部曲無計,莫若昔年人帝,一力爭天也。”
其聞是言,心間震顫,大悟明了:此人遠道忽訪,果然必存來意!
木由即憶起曩日絕地天通之浩事,乃至昔年不周傾頹,天地變幻,今老者所述,實非吉兆也,隻是當作何處焉?
那敖湚兮本是不服輸的巾幗豪傑,女中魁首,如今業已做盛,上徹天聞,連億萬裏靈山亦要分羹,比不肯虛斂矣。
青年即告此雲頂聖人曰:“尊者,我孫氏出身,實無顯貴,一入玄門,亦僅尋術自保,隻因上賴天慈,中因師勤,下以我常懷敬怖,有業至今。自警幻之名得揚後,但為解厄,不複為他生之厄也。若上古爭王之為,賢聖恥之,木由亦恥之。”
遂合掌鳴誓曰:
上邪(yé),
我欲與群生相知,長命無絕衰!
天地無盡涯,我亦鎖歡哀。
所思在遠道,慈憐徹九垓。
若非如是故,安有靈明開?
那仙家見木由如是告,頗覺意外,頓而乃問:“真君果有八千國土,並修羅尊之,何反枯守,不向大舉?”
木由歎道:“吾所以持節鉞者,非貪哲王之尊也,若有爭心,無論興亡,俱百姓苦楚,折命多戕,豈非我罪乎?”
仙長喜道:“妙也!”
遂三撫掌,再告其所來實意,原是靈山間,有一小集,所聚不在旁處,正是九幽之中,地藏轄地,成員多為慈悲法士,共商利生大業。
那幽冥教主,地藏菩薩,因早先靈株一事啟,乃合心係蒼生之善主也。彼有所向,隻俟時機,一報天道,眾惡鹹歸,痛懲不貸也。
木由搖首,言:“似君所述,如水中撈月,木裏求珠,即便仙人有壽,年盡墮入地獄,劾其罪惡,那時重罰,豈非待千秋萬載乎?眾生何苦,要等千萬年已?況前惡伏法,新惡猶追,蠲除不盡,如之奈何?”
聖者見木由推脫入會,怕是已然識其所言不過又是虛與委蛇,蓋因守禮,不向點破。隻是此來唐突,畢竟不知他這貫元國中是何底細,毋可輕率交底。
彼又問:“依真君見,當何以之?”
孫木由與之對語已久,其心其意,自然早已猜出八九,不過彼不明道,他這裏也在故賣葫蘆中藥,即吟偈曰:
若人欲了知,當向自性求。
他山有石玉,莫可傍長儔。
小力雖微末,大聚可堪留。
若蚊群叮之,巨象亦搖頭。
仙長聞之,如聽駭論,久未出口,乃高豎拇指,遂雲:“牛!”
兩相再勿多言也。這雲頂聖人本就有事而至,數番試探,方知其心。孫氏見火候已到,即坦言道:“貫元國中,有學宮廣就,聖長此來,既承靈山法意,不如在黌門之中,辟一校所,時時講學,亦教我邦儒子,廣增學識也。”
此公卻抬掌推言曰:“真君大格局也!原為卑下營學,能開廣妙之教,隻是我西來小派,恐不入堂間高士法眼也。”
孫木由本對這勞什子聖人還有些俗禮,雖不至大喜,亦不至大厭,隻話及此,頗覺作嘔也。
他暗自哂笑:渾老兒真酸腐也,先頭還諷俺客套虛作。彼此來實是見我處繁榮,要揚他佛門法教,卻不肯明言相求,非擺架子。我給你臉麵,直言相請,又佯推之。區區小事,還要來個三揖三讓。
青年素知,此天仙之宿病也:你去請他他不至,你不請他他偏偏恨你一輩子。正所謂:
風骨,風骨,人來輕授即無骨。
叫你苦中求,一求又三堵。
不肯開明演錄,隻把人來唬。
於是賢愚得分野,這班門人,一躍功德主。
此仙視木由三邀五請,沉吟須臾,道:“然也,善哉,既有真君法意,吾當回告靈山,不久定有沙門弘法,一同利生。”
於是孫氏又請聖長往學宮觀摩,那方間又是山嶽潛形,雲霧罩海,島嶼之上,有各色童子、幼獸、細鬼。他兩個瞻仰了所謂明靖真人後,便看這些個學子,在各家名師之下,博覽手段。
卻見方場之上,各顯神通,正是:
東角有士舉鳴璫,列閣煙湧透迷惶。
彩柱飄芬延青黃,內化千軍陣悠長。
西端有獸抬前爪,利齒寒芒冰清老。
一卷煙雲似蓬草,略轉陰陽塵跡掃。
南點有仙上指天,便聞馬嘶數萬千。
繞場三匝電勢遷,倏忽蹄下絕狼煙。
北邊有鬼垂新尾,紫魅侵魂敷暈水。
液氣相勾凝岩磊,風摧化動真奇詭。
如是大所,各家門道爭鳴齊放,一時瀟然而入。雲頂聖人一覽開朗,神思無礙,頓覺方前百般試探,是以小心之心也,彼警幻真君有如是功業,何拘於一家一談耶?
是故此公作禮而別,再約相會,來日延告開教事宜。隻是這仙去了,木由又有慮思,卻說佛道兩家,天上多有相談,坐而論道,不在少數,然自家這般大動,不知靈霄之中,又有何看法。
真君苦笑喃喃:“原來無官一身輕,恣意雲空暢快得緊,如今一步三營,一唱三歎,隻怕這場大劇,還演不好哩。”
那裏望聖人駕雲去處,又念湚兮周列久矣,這時仍未歸,應在其間廣有大作,又暗暗喟歎:“果能六道大同,自然也好,隻是那眾修羅久居地下,別有風土,恐難相融也。我言循循善誘,一口吃不下個胖子,她恁般心急,亦不知是好是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