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接上文,敖仙子因修羅王好佻昵之為,是故三戲三罰。那大身束盡去贅肉,果然輕鬆,縱身一躍,盡熔岩之地尚需月餘,而出宮小行,亦難離車、橇。
既獲自在之體,大悅而奔,遊冶深淵,歸而肅真,以洛濱仙子為巨擘,暫勿起狎戲之念也。
故說是:
昔年齷齪不堪誇,此日窮歡莫上佳。
飛度鴻蒙通廢野,狂馳荒僻徹風沙。
停雲舉火焚銷寂,索電揮霖卷墜塌。
自在從容由是始,而後輕盈若豹貑。
於是王恣歡由甚,點起隨從,架上飛幟,就要強拉天神角力。龍女觀其一班車駕馬,自向西空而往,乃思:如來不問俗務久矣,今西神蒙釁,必是帝釋天遣將相迎。
卻說此帝雖有天宮,不欲久住,常居乳海,隨侍眾生怙主毗濕奴,蓋因修羅頻頻攪擾,不堪其煩也。
彼時,寶相王等驅車飛渡,萬萬裏乳海,激蕩狂波,聲浩如潮,早驚天人,急報神尊。不待回言,已見大身束扶軾而呼:“上主,我今美矣!”
毗濕奴臥蛇床上,軀綿百丈,微笑啟語:“修羅王已消贅肉,壯麗不若前,可也。”
一聽捧場,此王不甚囂張,氣焰盛開,朗聲:“便叫那因陀羅與我角力,倘不能贏,即把天宮與我眾眷屬,他一班上下,搬去深淵居住!”
因陀羅早與彼鬥,知其力碩,若無巧勁,恐難勝之。然毗濕奴一麵撫掌笑顏,一麵略使眼神,天帝方應允。
二者皆散群仆,雙雙疾馳於蒼茫乳海之巔,各顯神通,連番對峙,彈指間,天地赫然變化,星光鬥轉,雷雲閃爍,時空中,早有破長河之力暗湧,八百合難分勝負。
此時黑日當空,修羅蓋世,天神已生力怯,即或見敗,毗濕奴卻令暫息,起身掌托二物,乃告在座:“乳海止爭,悄然卸汝兩個氣力,這裏有神王甘露二盅,請各飲用。”
那帝釋天直往右手飲,大身束視毗神與之相視而笑,心下狐疑,略思:莫非左手非甘露耶?故強往右,天帝無奈,隻得向左。
孰料那二神正算著修羅多疑好戰,這右手上的,實非甘露,乃驅力水也,因而疲軟,落敗狼狽。
正是:
驍勇馳狂裂浪奔,
無雙遏力腦猶昏。
神明半笑失精算,
賺爾心思八九分。
因陀羅既勝,謂大身束道:“汝已敗,未曾問爾有何賭注,既不得天宮,且退去吧。”
於是海上浪濤之間,隱有萬千精靈,齊聲作笑:“且退去吧,且退去吧!”
難度王本有怨怒,言語遏澀,耳畔如聽咒術,更加惱羞,怏怏而退。至國中,詈罵不止,以下屬為無能。
龍女上前曰:“王若強與神賺力,其弗能也。今輸甘露之下,非神力之上。浩瀚之間,唯修羅缺水,故有今敗。吾自來為客,素蒙善待,當獻醴泉為報也。”
王問:“彼泉能強力乎?”
仙子雲:“東方修羅四國,汲水唯賴湎流,豈足焉?今但得甘甜,眾眷屬喜,士氣高漲,戰意強矣!”
大身束頓喜:“早何不言,遷延至此!”
敖湚兮本即海龍苗裔,最善得水,乃道真訣曰:
伏旱,伏旱,甘澤延億萬。
穢土見柔波,涸民見波撼。
於是英軀一縱,升騰空中,在赤雲濃霧之內,火山烈炎之上,俯瞰漠土,潛淵之下,少隱有水跡,隻是比之地上人族,挖之又甚深,不過丈數,未見輕波。
如是亦易,本身修羅族即以力強專之。
王聞報,難度國都西去百二十裏赤霄穀,下挖九十三丈,可有泉出,以是為井,能潤周匝八萬四千民。
大身束從是言,乃令下有一將,名曰崛窟,雖形矮小,麵色枯槁,然得召命,承言之間,奮起一躍,頭衝地而入。
荒土立見孔洞,其下徹之,身沒於中,但聞簌簌作響,不見影蹤。如是片刻已,忽視一物,自坑內淩空,驟然落下,王前施禮稱已成,正是崛窟也。
寶相君與眾修羅就前視之,但望其間黑暗無象,更無濤聲,安有跡色?王疑,或將怒,又瞥龍女,待其開釋何故無泉湧。
洛濱仙子複以神力觀之,卻見彼水雖開掘,久未出地,並無衝勁,弗能湧出。
敖氏心思:而今雖能成井,隻是此泉若無湧騰之象,安能服眾耶?便又問訣,以拘是水之靈曰:
水靈,水靈,千萬載兮流未停。
隱隱兮荒土之下,不能作擊沙之鳴。
水靈,水靈,潛龍喚兮出淵冥。
洋洋兮衝波直上,定也掌荒土陰晴!
遂口間以龍息徹下,大風已出焉,狹管中尖鳴卷轉,漸有激蕩,須臾,衝波逆上,空湧三尺。三尺雖不高,而能以近百丈下出,亦非凡也。
修羅族億萬年已,未見是征,飽受枯竭之厄,今獲吉象,無不歡喜,悅而敬服。
寶相王捶胸大呼:“善哉,汝之惠也,澤我修羅眷屬,當孚作神明。此神非天上豺輩,實我等敬畏也!”
於是作歌頌曰:
我今稱讚聖龍尊,
旱地開流妙法深。
部眾稱名揚敬意,
當來萬祝奉靈真。
故而難度國因仙子能,掘井七百餘口,養民益盛,眾讚大王德美,遠邀龍女之賓,與民謀福。
修羅王向來已力勝,所以為君者,不過能戰,承父之祚也。曆來不通保民守德,今見黔首得惠拜服,亦有感慨也。
隻是此冥靈之貨,終難長智,得意忘形,常謂屬下道:“朕請來此貴客也,爾等皆獲利!”
眾民亦蒙,聞主是說,皆稱不錯。王故日漸倨傲,見龍女卓絕,又生輕薄,數言將納之。
仙子早生怒意,曰:“上今欲朝夕之政,欲長久之政耶?竊聞貴國先君之宰,不過百年者眾矣,過百年而善終者鮮矣。今有盛象,何不舉大為?苟生貪歡之惰,喪德與誌,不償失也!”
王笑道:“輾轉為君主,其下更無尊者,如不窮樂,何必登位哉!”
仙子雲:“伏聞種瓜得瓜,種果得果,萬民之籽既播,胡不善育而收實歟?有長保之樂,享萬億之久,何懼一時苦哉?”
修羅君悅:“若能永享卿歡,千苦不過一瞬也。”
…至若國中有水,大豐沛於前,溝壑之中,燠熱降甚;枯土之間,漸有軟泥。王大喜,以地力盛強。此修羅國度,黎民浩多,糞便每以山聚,青蠅聚爭,幾立國度。
今大身束見地有生起,令眾平糞尿泥之山,平塗荒野,若播種草木。立宮頂而喜道:“此肥沃之源也。”
龍女在空良久,視此農家之計,心大愕之,思:每言修羅隻好征戰,今能廣育山川,風土易色,更迭居處,多布生機,是大好也,雖計粗鄙,國間多蒙惡臭。
可見仙子初來時,修羅之地火褐廣布,空土荒瘠,草木難尋,了無生機。赤日之下,清風罕見,燠躁雜氣,阻人鼻息。
彼雖有王城,磚土蒙敷,高闊堅壘,內中虛飄陋築,難有軒樓。況腥臭難避,汙液橫絕,故地上鮮有落足處,但有神通,淩空而行。
今略有水啟,一施農肥,王以為如人境所見,可發靈芽,其實無豐水留潤,必無法也。
敖氏查其有度,乃存希冀,或以呼風喚雨之能,於難度境內,借外海之水,降霖三日,衝動肥土,滲入沙中。
未幾,果見王國之間,穢土出芽,多生芨草。是草也,株赤而葉紅,列布盈片,遍野飄朱,若血海,若映日之穀。
日上光普,草若鍍邊,金輝成線,施諸百葉,更襯明麗。王謂龍女道:“自神垂降,僻土生機,是草如花,是吉祥兆,今因仙子,特以名之曰‘龍現草’是也。”
故曰:
孰道荒村莫啟蒙,
生靈根性底皆同。
所生豐土與貧地,
更把賢愚作兩叢。
龍女本不欲其以己命名,卻思有助修羅啟發,便亦同意。心道:木由所憂,今有轉機也。
既獲自在之體,大悅而奔,遊冶深淵,歸而肅真,以洛濱仙子為巨擘,暫勿起狎戲之念也。
故說是:
昔年齷齪不堪誇,此日窮歡莫上佳。
飛度鴻蒙通廢野,狂馳荒僻徹風沙。
停雲舉火焚銷寂,索電揮霖卷墜塌。
自在從容由是始,而後輕盈若豹貑。
於是王恣歡由甚,點起隨從,架上飛幟,就要強拉天神角力。龍女觀其一班車駕馬,自向西空而往,乃思:如來不問俗務久矣,今西神蒙釁,必是帝釋天遣將相迎。
卻說此帝雖有天宮,不欲久住,常居乳海,隨侍眾生怙主毗濕奴,蓋因修羅頻頻攪擾,不堪其煩也。
彼時,寶相王等驅車飛渡,萬萬裏乳海,激蕩狂波,聲浩如潮,早驚天人,急報神尊。不待回言,已見大身束扶軾而呼:“上主,我今美矣!”
毗濕奴臥蛇床上,軀綿百丈,微笑啟語:“修羅王已消贅肉,壯麗不若前,可也。”
一聽捧場,此王不甚囂張,氣焰盛開,朗聲:“便叫那因陀羅與我角力,倘不能贏,即把天宮與我眾眷屬,他一班上下,搬去深淵居住!”
因陀羅早與彼鬥,知其力碩,若無巧勁,恐難勝之。然毗濕奴一麵撫掌笑顏,一麵略使眼神,天帝方應允。
二者皆散群仆,雙雙疾馳於蒼茫乳海之巔,各顯神通,連番對峙,彈指間,天地赫然變化,星光鬥轉,雷雲閃爍,時空中,早有破長河之力暗湧,八百合難分勝負。
此時黑日當空,修羅蓋世,天神已生力怯,即或見敗,毗濕奴卻令暫息,起身掌托二物,乃告在座:“乳海止爭,悄然卸汝兩個氣力,這裏有神王甘露二盅,請各飲用。”
那帝釋天直往右手飲,大身束視毗神與之相視而笑,心下狐疑,略思:莫非左手非甘露耶?故強往右,天帝無奈,隻得向左。
孰料那二神正算著修羅多疑好戰,這右手上的,實非甘露,乃驅力水也,因而疲軟,落敗狼狽。
正是:
驍勇馳狂裂浪奔,
無雙遏力腦猶昏。
神明半笑失精算,
賺爾心思八九分。
因陀羅既勝,謂大身束道:“汝已敗,未曾問爾有何賭注,既不得天宮,且退去吧。”
於是海上浪濤之間,隱有萬千精靈,齊聲作笑:“且退去吧,且退去吧!”
難度王本有怨怒,言語遏澀,耳畔如聽咒術,更加惱羞,怏怏而退。至國中,詈罵不止,以下屬為無能。
龍女上前曰:“王若強與神賺力,其弗能也。今輸甘露之下,非神力之上。浩瀚之間,唯修羅缺水,故有今敗。吾自來為客,素蒙善待,當獻醴泉為報也。”
王問:“彼泉能強力乎?”
仙子雲:“東方修羅四國,汲水唯賴湎流,豈足焉?今但得甘甜,眾眷屬喜,士氣高漲,戰意強矣!”
大身束頓喜:“早何不言,遷延至此!”
敖湚兮本即海龍苗裔,最善得水,乃道真訣曰:
伏旱,伏旱,甘澤延億萬。
穢土見柔波,涸民見波撼。
於是英軀一縱,升騰空中,在赤雲濃霧之內,火山烈炎之上,俯瞰漠土,潛淵之下,少隱有水跡,隻是比之地上人族,挖之又甚深,不過丈數,未見輕波。
如是亦易,本身修羅族即以力強專之。
王聞報,難度國都西去百二十裏赤霄穀,下挖九十三丈,可有泉出,以是為井,能潤周匝八萬四千民。
大身束從是言,乃令下有一將,名曰崛窟,雖形矮小,麵色枯槁,然得召命,承言之間,奮起一躍,頭衝地而入。
荒土立見孔洞,其下徹之,身沒於中,但聞簌簌作響,不見影蹤。如是片刻已,忽視一物,自坑內淩空,驟然落下,王前施禮稱已成,正是崛窟也。
寶相君與眾修羅就前視之,但望其間黑暗無象,更無濤聲,安有跡色?王疑,或將怒,又瞥龍女,待其開釋何故無泉湧。
洛濱仙子複以神力觀之,卻見彼水雖開掘,久未出地,並無衝勁,弗能湧出。
敖氏心思:而今雖能成井,隻是此泉若無湧騰之象,安能服眾耶?便又問訣,以拘是水之靈曰:
水靈,水靈,千萬載兮流未停。
隱隱兮荒土之下,不能作擊沙之鳴。
水靈,水靈,潛龍喚兮出淵冥。
洋洋兮衝波直上,定也掌荒土陰晴!
遂口間以龍息徹下,大風已出焉,狹管中尖鳴卷轉,漸有激蕩,須臾,衝波逆上,空湧三尺。三尺雖不高,而能以近百丈下出,亦非凡也。
修羅族億萬年已,未見是征,飽受枯竭之厄,今獲吉象,無不歡喜,悅而敬服。
寶相王捶胸大呼:“善哉,汝之惠也,澤我修羅眷屬,當孚作神明。此神非天上豺輩,實我等敬畏也!”
於是作歌頌曰:
我今稱讚聖龍尊,
旱地開流妙法深。
部眾稱名揚敬意,
當來萬祝奉靈真。
故而難度國因仙子能,掘井七百餘口,養民益盛,眾讚大王德美,遠邀龍女之賓,與民謀福。
修羅王向來已力勝,所以為君者,不過能戰,承父之祚也。曆來不通保民守德,今見黔首得惠拜服,亦有感慨也。
隻是此冥靈之貨,終難長智,得意忘形,常謂屬下道:“朕請來此貴客也,爾等皆獲利!”
眾民亦蒙,聞主是說,皆稱不錯。王故日漸倨傲,見龍女卓絕,又生輕薄,數言將納之。
仙子早生怒意,曰:“上今欲朝夕之政,欲長久之政耶?竊聞貴國先君之宰,不過百年者眾矣,過百年而善終者鮮矣。今有盛象,何不舉大為?苟生貪歡之惰,喪德與誌,不償失也!”
王笑道:“輾轉為君主,其下更無尊者,如不窮樂,何必登位哉!”
仙子雲:“伏聞種瓜得瓜,種果得果,萬民之籽既播,胡不善育而收實歟?有長保之樂,享萬億之久,何懼一時苦哉?”
修羅君悅:“若能永享卿歡,千苦不過一瞬也。”
…至若國中有水,大豐沛於前,溝壑之中,燠熱降甚;枯土之間,漸有軟泥。王大喜,以地力盛強。此修羅國度,黎民浩多,糞便每以山聚,青蠅聚爭,幾立國度。
今大身束見地有生起,令眾平糞尿泥之山,平塗荒野,若播種草木。立宮頂而喜道:“此肥沃之源也。”
龍女在空良久,視此農家之計,心大愕之,思:每言修羅隻好征戰,今能廣育山川,風土易色,更迭居處,多布生機,是大好也,雖計粗鄙,國間多蒙惡臭。
可見仙子初來時,修羅之地火褐廣布,空土荒瘠,草木難尋,了無生機。赤日之下,清風罕見,燠躁雜氣,阻人鼻息。
彼雖有王城,磚土蒙敷,高闊堅壘,內中虛飄陋築,難有軒樓。況腥臭難避,汙液橫絕,故地上鮮有落足處,但有神通,淩空而行。
今略有水啟,一施農肥,王以為如人境所見,可發靈芽,其實無豐水留潤,必無法也。
敖氏查其有度,乃存希冀,或以呼風喚雨之能,於難度境內,借外海之水,降霖三日,衝動肥土,滲入沙中。
未幾,果見王國之間,穢土出芽,多生芨草。是草也,株赤而葉紅,列布盈片,遍野飄朱,若血海,若映日之穀。
日上光普,草若鍍邊,金輝成線,施諸百葉,更襯明麗。王謂龍女道:“自神垂降,僻土生機,是草如花,是吉祥兆,今因仙子,特以名之曰‘龍現草’是也。”
故曰:
孰道荒村莫啟蒙,
生靈根性底皆同。
所生豐土與貧地,
更把賢愚作兩叢。
龍女本不欲其以己命名,卻思有助修羅啟發,便亦同意。心道:木由所憂,今有轉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