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燕翼貽謀
我是九世單傳的天才幸運糖寶 作者:風疏竹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前文再續,書接上一回。
前邊講到我、蕭遙劍和船夫回客棧時,正好遇見三叔和淩軒要外出談生意,我們就跟著去。
俗話說,出處不如聚處。
就是指貨物在聚集的地方比出產的地方要好要多。
荔溪口是辰州府地域一個較大型的貨物集散地,許多貨物並非本地原產,而是靠著水運集聚此處。
我們在前邊曾提過,辰州天下府,一府管沅陵、瀘溪、漵浦三縣。
明朝時,上百艘的四川大貨船每年都要來荔溪口一次,從四川重慶滿載食鹽以及從長江口上海等沿海地區的日雜時鮮用品溯江而上,來到荔溪口,經麻溪鋪、入池坪、進坳坪、穿竹園,一路迤邐,翻山越嶺直達漵浦;再將辰州府產的桐油裝船運至長江各口岸。
因地理位置優越,讓荔溪口成就了許多殷實的商家。
我們坐在沅水流域常見的窨子屋裏,我看到了明代時期窨子屋的內部樣子。
窨子屋天井旁的小廳裏,抬頭看著四邊屋簷圍成的天空,澄藍的天空,白雲悠悠飄過。
在這種氛圍下,我根本無心聽三叔和淩軒跟主人家的討價還價,眼睛一直盯著頭頂上那塊四方藍天出了神。
三叔他們跟這個商家談好了生意,我們告別離開。
走出窨子屋的大門,回頭與主人家互相道別時,我抬頭看見大門門額上刻著“燕翼貽謀”四個字。
燕翼貽謀,出自《詩經》《大雅·文王有聲》的“武王豈不仕,詒厥孫謀,以燕翼子”。
燕翼貽謀,是說周武王謀及其孫而安撫其子的故事,泛指為後嗣做好打算。
能一心為子孫後代謀後福的人,一般都是有底線、有原則、有所敬畏的人,他們有長遠的發展目標,不會為了眼前小利而毀壞自己的名聲。
我心裏想到:怪不得三叔他們會找這家人做長久的生意。
三叔跟這個商家訂好合同契約,給付了一定比例的訂金。
約定商家以後每年將我們訂下貨物發貨到雲南,到時一手交錢,一手交貨;而具體地址,待我們到了雲南那邊定下來後,寄信告知。
自從安徽休寧出發以來,三叔和淩軒他們一路上經常這樣操作。
如是待我們到了雲南,我們所訂的貨物,就會按不同產出時間、一批批地相繼運送到雲南,我們的生意,隻要售賣有貨,而且做到貨如輪轉,就能獲利。
三叔淩軒跟商家所立的契約,靠的是雙方的誠信;這種事情,放現代人身上,就是人們口中所說的“隔山買牛”——不實在,但在明代的樸實社會,卻是一種通用的辦法。
商人從某個角度來講,絕對是投機份子;能賺到錢,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利用信息差。
古代信息不發達,獲得商機靠的就是對各類信息的捕捉收集、整理、輸出。
人們常說: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
上天給人機會,也要有能力接得住機會。
尤其在古代,想長久經商能立於不敗之地,唯一靠的是誠信。
古代的商人,誠信是立商之本。
被商人們奉為經商鼻祖和商聖的範蠡曾說過:積著之理,務完物,審貴賤,無息幣。
積著之理,是指積累財富的原理;務完物,是指務必保證貨物的品質完美;審貴賤,是指要注意價格貴賤的變化;無息幣,是指不要讓手中的貨幣停止流動。
範蠡說的第一個財富密碼就是貨物的質優,第二個財富密碼就是價實,第三財富密碼就是資金的運用。
質優不用說了;價實是指薄利多銷和買賣公平;資金的運用,就是讓錢流動起來,賺取價差。
古代的商人更看重長期穩定的客源,做生意的首要就是做口碑,靠人們口口相傳的讚揚和頌說,將店鋪的名聲傳揚。
這一點比現代網絡世界的水軍們更可信。
欲知後事如何,請聽下回分解。
前邊講到我、蕭遙劍和船夫回客棧時,正好遇見三叔和淩軒要外出談生意,我們就跟著去。
俗話說,出處不如聚處。
就是指貨物在聚集的地方比出產的地方要好要多。
荔溪口是辰州府地域一個較大型的貨物集散地,許多貨物並非本地原產,而是靠著水運集聚此處。
我們在前邊曾提過,辰州天下府,一府管沅陵、瀘溪、漵浦三縣。
明朝時,上百艘的四川大貨船每年都要來荔溪口一次,從四川重慶滿載食鹽以及從長江口上海等沿海地區的日雜時鮮用品溯江而上,來到荔溪口,經麻溪鋪、入池坪、進坳坪、穿竹園,一路迤邐,翻山越嶺直達漵浦;再將辰州府產的桐油裝船運至長江各口岸。
因地理位置優越,讓荔溪口成就了許多殷實的商家。
我們坐在沅水流域常見的窨子屋裏,我看到了明代時期窨子屋的內部樣子。
窨子屋天井旁的小廳裏,抬頭看著四邊屋簷圍成的天空,澄藍的天空,白雲悠悠飄過。
在這種氛圍下,我根本無心聽三叔和淩軒跟主人家的討價還價,眼睛一直盯著頭頂上那塊四方藍天出了神。
三叔他們跟這個商家談好了生意,我們告別離開。
走出窨子屋的大門,回頭與主人家互相道別時,我抬頭看見大門門額上刻著“燕翼貽謀”四個字。
燕翼貽謀,出自《詩經》《大雅·文王有聲》的“武王豈不仕,詒厥孫謀,以燕翼子”。
燕翼貽謀,是說周武王謀及其孫而安撫其子的故事,泛指為後嗣做好打算。
能一心為子孫後代謀後福的人,一般都是有底線、有原則、有所敬畏的人,他們有長遠的發展目標,不會為了眼前小利而毀壞自己的名聲。
我心裏想到:怪不得三叔他們會找這家人做長久的生意。
三叔跟這個商家訂好合同契約,給付了一定比例的訂金。
約定商家以後每年將我們訂下貨物發貨到雲南,到時一手交錢,一手交貨;而具體地址,待我們到了雲南那邊定下來後,寄信告知。
自從安徽休寧出發以來,三叔和淩軒他們一路上經常這樣操作。
如是待我們到了雲南,我們所訂的貨物,就會按不同產出時間、一批批地相繼運送到雲南,我們的生意,隻要售賣有貨,而且做到貨如輪轉,就能獲利。
三叔淩軒跟商家所立的契約,靠的是雙方的誠信;這種事情,放現代人身上,就是人們口中所說的“隔山買牛”——不實在,但在明代的樸實社會,卻是一種通用的辦法。
商人從某個角度來講,絕對是投機份子;能賺到錢,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利用信息差。
古代信息不發達,獲得商機靠的就是對各類信息的捕捉收集、整理、輸出。
人們常說: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
上天給人機會,也要有能力接得住機會。
尤其在古代,想長久經商能立於不敗之地,唯一靠的是誠信。
古代的商人,誠信是立商之本。
被商人們奉為經商鼻祖和商聖的範蠡曾說過:積著之理,務完物,審貴賤,無息幣。
積著之理,是指積累財富的原理;務完物,是指務必保證貨物的品質完美;審貴賤,是指要注意價格貴賤的變化;無息幣,是指不要讓手中的貨幣停止流動。
範蠡說的第一個財富密碼就是貨物的質優,第二個財富密碼就是價實,第三財富密碼就是資金的運用。
質優不用說了;價實是指薄利多銷和買賣公平;資金的運用,就是讓錢流動起來,賺取價差。
古代的商人更看重長期穩定的客源,做生意的首要就是做口碑,靠人們口口相傳的讚揚和頌說,將店鋪的名聲傳揚。
這一點比現代網絡世界的水軍們更可信。
欲知後事如何,請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