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沅陵美食
我是九世單傳的天才幸運糖寶 作者:風疏竹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前文再續,書接上一回。
我們一群年輕人走回客棧,正好是午飯時間,家人們都在客棧旁邊的飯店裏等我們吃飯呢!
沅陵的美食真多!
一碟肉條炒絲上桌,讓我們吃得連呼美味!
我問飯店小二:為什麽這種肉口感這麽特別?
店小二看見我們吃得如此高興,也十分高興地對我們說:這就是我們沅陵的特色美食曬蘭!
我說:什麽叫曬蘭?
店小二驕傲地說:從這一碟菜可以看見沅陵妻子的賢惠。
我們一聽,都停下筷子,十分好奇!
蕭遙劍說:為什麽一碟菜能看見沅陵妻子的賢惠?
店小二看見我們停下了筷子,連忙對我們說:你們吃!還有菜要上。
店小二還有其中工夫要做,就走開了,坐在我們旁邊的船夫,笑著對我們說:什麽叫曬蘭?應該問我!
蕭遙劍說:此話怎講?
船夫說:因為這道菜,就是沅陵當地船工妻子為了丈夫外出行船時能吃上肉的一種發明。
船夫說完,夾了一筷子的曬蘭進自己的碗。
蕭遙劍看著船夫美美地和著飯,吃著曬蘭,探頭望向船夫說:給我們講一講吧?
船夫笑了笑說:曬蘭,就是曬籃!沅陵自古以來,河流縱橫交錯,當地男子很多做船工和排工的,外出跟船,一走就是十天半月,生活十分艱苦。沅陵的妻子們,想著如何讓丈夫能帶上家裏的食物在船上吃,就想出了一個辦法,將黑山豬後腿肉,去皮、刮脂、抽筋、剔骨,再將肉切成薄片,用鹽與米酒醃製,用竹籃掛在船頭晾幹,肉越晾顏色越深,變成棕紅色。丈夫出發前,妻子將裝滿肉的籃子交給丈夫,並叫丈夫在好天時記得在陽光下曬,這種特別的肉食,就被稱為“曬籃”,人們叫著叫著,就變成“曬蘭”。
我看了看碗裏淩軒夾給我的曬蘭,就是曬蘭肉切絲後,與青椒絲、胡蘿卜絲等一起攔炒而成的;吃一口,味美香甜,有肉的鮮香,又有拌料的爽脆清甜,確實十分好吃!
這時店小二上了一碟炒五花肉,一碟肉煮豆腐。
店小二對我們說:說到我們沅陵的美食,樅樹菌最好吃的了!
淩軒說:那麽給我們上一碟吧!
店小二說:現在冬季不是樅樹菌的采摘季節。
船夫聽了就說:沅陵樅樹菌稱得上是天下第一美味,吃過都會回來尋找!
淩軒問:樅樹菌什麽時候有新鮮的?
店小二說:沅陵的樅樹菌在三月份和重陽節前後的10多20天內最多,有時在多雨的夏季,一場雨一場晴的時候,也會有樅樹菌冒出來。沅陵四周環山,隻要往山上的馬尾鬆林的地麵去找,就會找得到;夏季長出來的樅樹菌是橘黃色,叫黃樅菌,秋季長出來的樅樹菌是褐色的,叫烏樅菌。
淩軒說:樅樹菌這麽美味,什麽不在盛產的季節多采曬幹,留以後食用?
船夫接過話說:樅樹菌曬不了,一定要當天采摘、當天吃完。
我們聽了都覺得可惜。
船夫看見我們一副失落的樣子,就指著桌上的那碟豆腐對我們說:你們吃一吃這豆腐,沅陵本地的豆腐很好吃的!
店小二聽到後就回應說:對!這就是馬底驛豆腐。馬底驛在沅陵的東南,那裏有一眼清泉,當地人喜歡用這眼泉水加工豆腐;用馬底驛泉水製作的豆腐,特別好吃!
這時,我看見我碗裏的豆腐,果然潔白圓潤,一嚐細嫩可口、入口即化!竟然自帶一種回甘,怪不得遠近聞名!
船夫告訴我們,桌上那一缽子架在爐子上邊熱邊吃的菜式,叫沅陵炊爐子。
船夫說:在沅陵人,請客吃飯,炊爐子數量越多,表示主家越客氣!
我覺得這炊爐子,就像現代的長沙的幹鍋、常德的缽子菜,將缽子架在爐子上,文火慢熱,人們一邊喝酒,一邊吃菜;菜不易涼,而且會更入味。
我們還吃了一種叫“燈盞窩”的小吃,是一種油炸食口,一隻隻像極油燈的樣子。
燈盞窩的外皮是大米和黃豆做的,內餡有肉、蘿卜丁、香幹豆腐丁、酸菜等。
最後上了一蒸籠的小籠包。
這包子,小巧玲瓏,一隻隻形似寶塔,外皮半透明,看上去晶瑩可愛,寶塔頂嫋嫋向上升著香氣,用筷子夾起來,它不似上海小籠包的細軟,一看麵皮,就知道是夠韌勁的老麵扞的皮。
我夾起小籠包,一口吃下去,皮薄帶脆,裏麵的汁水,非常美味!
淩軒告訴我們,沅陵的豬腳粉很出名,明早的早餐,就是豬腳粉吧!
我們聽了都十分雀躍!
欲知後事如何,請聽下回分解!
我們一群年輕人走回客棧,正好是午飯時間,家人們都在客棧旁邊的飯店裏等我們吃飯呢!
沅陵的美食真多!
一碟肉條炒絲上桌,讓我們吃得連呼美味!
我問飯店小二:為什麽這種肉口感這麽特別?
店小二看見我們吃得如此高興,也十分高興地對我們說:這就是我們沅陵的特色美食曬蘭!
我說:什麽叫曬蘭?
店小二驕傲地說:從這一碟菜可以看見沅陵妻子的賢惠。
我們一聽,都停下筷子,十分好奇!
蕭遙劍說:為什麽一碟菜能看見沅陵妻子的賢惠?
店小二看見我們停下了筷子,連忙對我們說:你們吃!還有菜要上。
店小二還有其中工夫要做,就走開了,坐在我們旁邊的船夫,笑著對我們說:什麽叫曬蘭?應該問我!
蕭遙劍說:此話怎講?
船夫說:因為這道菜,就是沅陵當地船工妻子為了丈夫外出行船時能吃上肉的一種發明。
船夫說完,夾了一筷子的曬蘭進自己的碗。
蕭遙劍看著船夫美美地和著飯,吃著曬蘭,探頭望向船夫說:給我們講一講吧?
船夫笑了笑說:曬蘭,就是曬籃!沅陵自古以來,河流縱橫交錯,當地男子很多做船工和排工的,外出跟船,一走就是十天半月,生活十分艱苦。沅陵的妻子們,想著如何讓丈夫能帶上家裏的食物在船上吃,就想出了一個辦法,將黑山豬後腿肉,去皮、刮脂、抽筋、剔骨,再將肉切成薄片,用鹽與米酒醃製,用竹籃掛在船頭晾幹,肉越晾顏色越深,變成棕紅色。丈夫出發前,妻子將裝滿肉的籃子交給丈夫,並叫丈夫在好天時記得在陽光下曬,這種特別的肉食,就被稱為“曬籃”,人們叫著叫著,就變成“曬蘭”。
我看了看碗裏淩軒夾給我的曬蘭,就是曬蘭肉切絲後,與青椒絲、胡蘿卜絲等一起攔炒而成的;吃一口,味美香甜,有肉的鮮香,又有拌料的爽脆清甜,確實十分好吃!
這時店小二上了一碟炒五花肉,一碟肉煮豆腐。
店小二對我們說:說到我們沅陵的美食,樅樹菌最好吃的了!
淩軒說:那麽給我們上一碟吧!
店小二說:現在冬季不是樅樹菌的采摘季節。
船夫聽了就說:沅陵樅樹菌稱得上是天下第一美味,吃過都會回來尋找!
淩軒問:樅樹菌什麽時候有新鮮的?
店小二說:沅陵的樅樹菌在三月份和重陽節前後的10多20天內最多,有時在多雨的夏季,一場雨一場晴的時候,也會有樅樹菌冒出來。沅陵四周環山,隻要往山上的馬尾鬆林的地麵去找,就會找得到;夏季長出來的樅樹菌是橘黃色,叫黃樅菌,秋季長出來的樅樹菌是褐色的,叫烏樅菌。
淩軒說:樅樹菌這麽美味,什麽不在盛產的季節多采曬幹,留以後食用?
船夫接過話說:樅樹菌曬不了,一定要當天采摘、當天吃完。
我們聽了都覺得可惜。
船夫看見我們一副失落的樣子,就指著桌上的那碟豆腐對我們說:你們吃一吃這豆腐,沅陵本地的豆腐很好吃的!
店小二聽到後就回應說:對!這就是馬底驛豆腐。馬底驛在沅陵的東南,那裏有一眼清泉,當地人喜歡用這眼泉水加工豆腐;用馬底驛泉水製作的豆腐,特別好吃!
這時,我看見我碗裏的豆腐,果然潔白圓潤,一嚐細嫩可口、入口即化!竟然自帶一種回甘,怪不得遠近聞名!
船夫告訴我們,桌上那一缽子架在爐子上邊熱邊吃的菜式,叫沅陵炊爐子。
船夫說:在沅陵人,請客吃飯,炊爐子數量越多,表示主家越客氣!
我覺得這炊爐子,就像現代的長沙的幹鍋、常德的缽子菜,將缽子架在爐子上,文火慢熱,人們一邊喝酒,一邊吃菜;菜不易涼,而且會更入味。
我們還吃了一種叫“燈盞窩”的小吃,是一種油炸食口,一隻隻像極油燈的樣子。
燈盞窩的外皮是大米和黃豆做的,內餡有肉、蘿卜丁、香幹豆腐丁、酸菜等。
最後上了一蒸籠的小籠包。
這包子,小巧玲瓏,一隻隻形似寶塔,外皮半透明,看上去晶瑩可愛,寶塔頂嫋嫋向上升著香氣,用筷子夾起來,它不似上海小籠包的細軟,一看麵皮,就知道是夠韌勁的老麵扞的皮。
我夾起小籠包,一口吃下去,皮薄帶脆,裏麵的汁水,非常美味!
淩軒告訴我們,沅陵的豬腳粉很出名,明早的早餐,就是豬腳粉吧!
我們聽了都十分雀躍!
欲知後事如何,請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