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閬中古城
我是九世單傳的天才幸運糖寶 作者:風疏竹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前文再續,書接上一回。
前邊講到我們離開茶店,走路回客棧。
蕭遙劍引經據典,告訴我們,巫儺之術的起源應是巴子國滅亡時,巴子國的遺民逃入黔中、湘西,與當地原有的土著民族融合成了土家族,土家族人才是巫儺之術的源頭。
話說,蕭遙劍所說的確實是有曆史記載的。
《華陽國誌·巴誌》中記載:昔武王既克殷,以其宗姬封於巴,爵之以子。
周武王滅紂後,分封姬皇族宗親於巴國,並且讓他們後代子孫世襲該爵位。
蕭遙劍說:當初巴國受封時,都城設在江州;春秋時,巴國與楚國經常打仗,巴國屢打屢敗,都城向西一遷再遷;巴子國在被秦國滅亡前,都是定都閬中。
蕭遙劍提及的江州,就是現代四川重慶中部的地方。
重慶自古以來,被稱為山城、江城,是一個宜居之地。
重慶的巫山縣早在200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就已經有中國最早的人類:巫山人。
在隋朝以前,重慶被稱為楚州;到了隋朝,因渝水繞城而過,楚州被改稱為渝州;這就是簡稱渝的由來。
渝水,就是現代的嘉陵江下遊區域。
到了北宋時期,趙諗謀反,宋徽宗認為“渝”有“變”之意,就改渝州為恭州。
到了南宋,趙惇被封為恭王,封地就是恭州;在恭州,趙惇喜獲帝位,就是宋光宗。
宋光宗認為生活在恭州,得到“雙重喜慶”,就升恭州為重慶府,重慶之名因此而來。
言歸正傳。
船夫聽到蕭遙劍一番話,就接著說道:閬中城原本是充國的都城,充國被巴子國滅了後,巴子國後來才定都閬中。
我聽了很是好奇,就問船夫:充國是一個怎樣的國家?
船夫說:說起來啊,充國的開國皇帝就是春秋時期巴子國的一位王子。這位王子的母親是一位楚國人,巴子國與楚國經常開戰,巴子國的王在楚地見到一名楚女,驚為天人,納為妃子,楚妃生了一位王子,楚妃十分受寵,王後很嫉妒她。後來巴王死了,楚妃也死了,王後就追殺楚妃生的王子,想斬草除根;這位王子得到消息,帶領家眷士兵逃往渝水上遊。他們很不容易來到一處平原,王子決定在此安頓下來,經過一年時間的耕種勞作,產出甚豐,民物富盛,說得上是“倉廩充實”,王子因此起國名為“充”;充國的都城,就是閬中;充國從春秋時立國,到戰國時被巴國兼並,總共存在270年,曆十數代充王。
我們聽了都恍然大悟!
原來這個充國,是巴子國一位王子創建的。
船夫看見我們都聽得津津有味,就繼續說:地名南充、西充,就是充國的南麵、西麵啊!
蕭遙劍接過話說:杜甫曾說“閬州城南天下稀”,閬中自古被稱為“閬苑仙境”,又是巴蜀要衝、軍事重鎮,名副其實的千古名城。
一名小弟聽了就問:什麽叫閬苑仙境?
我說:《紅樓夢》裏說林黛玉是閬苑仙葩,賈寶玉是美玉無瑕,閬苑就是指神仙居住的地方,仙葩就是指仙花。
蕭遙劍一聽就對我說:《紅樓夢》這本書我未看過,什麽時候給我看看?
我一聽,知道自己說漏了口,《紅樓夢》是清代的小說,我們現在在明朝,蕭遙劍怎麽可能看得到呢?
反正一群人,除了蕭遙劍在意要看《紅樓夢》外,其他人都不會跟我計較,我胡亂地點點頭,暫時蒙混過去。
船夫接著說:閬中四麵環山,嘉陵江繞古城三麵,後有靠山、前有水繞,土地肥沃、物產豐富,是一個風水寶地;許多風水大師都特別鍾愛閬中,包括唐代《推背圖》的作者李淳風、袁天罡,他們對閬中古城的建造提出了許多建議;閬中古城,將山、水、城和諧統一在一個天然的風水格局裏,是一座完全按照風水理論建造的城池,李淳風、袁天罡更是選擇了在閬中終老。
蕭遙劍說:路過黃山的方士曾跟我說起閬中是伏羲之母華胥的故裏,傳說中,華胥是當地氏族的頭領,她在閬中附近的雷池,踩上了巨人的腳印而懷孕,孕期長達12年,後來她長途跋涉到了陝西成紀生下伏羲;伏羲十分眷戀母親生活和孕育他的地方,曾經三回閬中,教當地人結網捕魚和狩獵,並在閬中潛心研習易經和八卦。
船夫說:現在閬中古城內,仍有許多紀念伏羲的雕塑和文字。
蕭遙劍說:崢嶸巴閬間,所向盡山穀。安知有蒼池,萬頃浸坤軸。呀然閬城南,枕帶巴江腹。芰荷入異縣,粳稻共比屋。這是唐代杜甫的詩,說到閬中城的南邊有一個大池。我曾請教過路的方士先生,他們跟我說,閬中古城在古代時,有兩個池,東南有彭道將池,西南有郭池;但是自漢代開始,人們建堰引水溉田,到了唐朝末年,兩池漸成平陸。
我聽了,在心裏不禁感歎滄海桑田。
欲知後事如何,請聽下回分解。
前邊講到我們離開茶店,走路回客棧。
蕭遙劍引經據典,告訴我們,巫儺之術的起源應是巴子國滅亡時,巴子國的遺民逃入黔中、湘西,與當地原有的土著民族融合成了土家族,土家族人才是巫儺之術的源頭。
話說,蕭遙劍所說的確實是有曆史記載的。
《華陽國誌·巴誌》中記載:昔武王既克殷,以其宗姬封於巴,爵之以子。
周武王滅紂後,分封姬皇族宗親於巴國,並且讓他們後代子孫世襲該爵位。
蕭遙劍說:當初巴國受封時,都城設在江州;春秋時,巴國與楚國經常打仗,巴國屢打屢敗,都城向西一遷再遷;巴子國在被秦國滅亡前,都是定都閬中。
蕭遙劍提及的江州,就是現代四川重慶中部的地方。
重慶自古以來,被稱為山城、江城,是一個宜居之地。
重慶的巫山縣早在200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就已經有中國最早的人類:巫山人。
在隋朝以前,重慶被稱為楚州;到了隋朝,因渝水繞城而過,楚州被改稱為渝州;這就是簡稱渝的由來。
渝水,就是現代的嘉陵江下遊區域。
到了北宋時期,趙諗謀反,宋徽宗認為“渝”有“變”之意,就改渝州為恭州。
到了南宋,趙惇被封為恭王,封地就是恭州;在恭州,趙惇喜獲帝位,就是宋光宗。
宋光宗認為生活在恭州,得到“雙重喜慶”,就升恭州為重慶府,重慶之名因此而來。
言歸正傳。
船夫聽到蕭遙劍一番話,就接著說道:閬中城原本是充國的都城,充國被巴子國滅了後,巴子國後來才定都閬中。
我聽了很是好奇,就問船夫:充國是一個怎樣的國家?
船夫說:說起來啊,充國的開國皇帝就是春秋時期巴子國的一位王子。這位王子的母親是一位楚國人,巴子國與楚國經常開戰,巴子國的王在楚地見到一名楚女,驚為天人,納為妃子,楚妃生了一位王子,楚妃十分受寵,王後很嫉妒她。後來巴王死了,楚妃也死了,王後就追殺楚妃生的王子,想斬草除根;這位王子得到消息,帶領家眷士兵逃往渝水上遊。他們很不容易來到一處平原,王子決定在此安頓下來,經過一年時間的耕種勞作,產出甚豐,民物富盛,說得上是“倉廩充實”,王子因此起國名為“充”;充國的都城,就是閬中;充國從春秋時立國,到戰國時被巴國兼並,總共存在270年,曆十數代充王。
我們聽了都恍然大悟!
原來這個充國,是巴子國一位王子創建的。
船夫看見我們都聽得津津有味,就繼續說:地名南充、西充,就是充國的南麵、西麵啊!
蕭遙劍接過話說:杜甫曾說“閬州城南天下稀”,閬中自古被稱為“閬苑仙境”,又是巴蜀要衝、軍事重鎮,名副其實的千古名城。
一名小弟聽了就問:什麽叫閬苑仙境?
我說:《紅樓夢》裏說林黛玉是閬苑仙葩,賈寶玉是美玉無瑕,閬苑就是指神仙居住的地方,仙葩就是指仙花。
蕭遙劍一聽就對我說:《紅樓夢》這本書我未看過,什麽時候給我看看?
我一聽,知道自己說漏了口,《紅樓夢》是清代的小說,我們現在在明朝,蕭遙劍怎麽可能看得到呢?
反正一群人,除了蕭遙劍在意要看《紅樓夢》外,其他人都不會跟我計較,我胡亂地點點頭,暫時蒙混過去。
船夫接著說:閬中四麵環山,嘉陵江繞古城三麵,後有靠山、前有水繞,土地肥沃、物產豐富,是一個風水寶地;許多風水大師都特別鍾愛閬中,包括唐代《推背圖》的作者李淳風、袁天罡,他們對閬中古城的建造提出了許多建議;閬中古城,將山、水、城和諧統一在一個天然的風水格局裏,是一座完全按照風水理論建造的城池,李淳風、袁天罡更是選擇了在閬中終老。
蕭遙劍說:路過黃山的方士曾跟我說起閬中是伏羲之母華胥的故裏,傳說中,華胥是當地氏族的頭領,她在閬中附近的雷池,踩上了巨人的腳印而懷孕,孕期長達12年,後來她長途跋涉到了陝西成紀生下伏羲;伏羲十分眷戀母親生活和孕育他的地方,曾經三回閬中,教當地人結網捕魚和狩獵,並在閬中潛心研習易經和八卦。
船夫說:現在閬中古城內,仍有許多紀念伏羲的雕塑和文字。
蕭遙劍說:崢嶸巴閬間,所向盡山穀。安知有蒼池,萬頃浸坤軸。呀然閬城南,枕帶巴江腹。芰荷入異縣,粳稻共比屋。這是唐代杜甫的詩,說到閬中城的南邊有一個大池。我曾請教過路的方士先生,他們跟我說,閬中古城在古代時,有兩個池,東南有彭道將池,西南有郭池;但是自漢代開始,人們建堰引水溉田,到了唐朝末年,兩池漸成平陸。
我聽了,在心裏不禁感歎滄海桑田。
欲知後事如何,請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