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再續,書接上一回。


    前邊講到淩家族人從安徽休寧出發的第十五天下午,我們跟隨鵲湖鎮的客棧老板上了郭璞峰尋古;回到客棧後,客棧老板跟我們說了許多郭璞峰山下聚居的家族。


    原來在郭璞峰山下聚居的除了鐵令軍王的後代徐氏望族外,還有一個出自名門的張氏家族。


    這張氏一族人,實是黃帝的長子少昊帝青陽之五子:揮公之後。


    揮公正是古代重要武器弓矢的發明者,弓長為“張”,故揮公之後姓張。


    如此看來,郭璞峰其實是一個極其低調的王者隱居之地。


    客棧老板和我們聊得興起,還拿出了自己收藏的寶貝:郭璞的《洞林》古書。


    《洞林》本來有上、中、下三卷,是郭璞摹仿古易《連山》而作;在現代時,原書已無處可尋;到了清代,馬國翰在《玉函山房輯佚書》收集了其中流傳的極少一部分。


    淩軒把書借了入房間抄寫,我們還來不及看這本書的內容。


    這時,一個淩家子弟走進來對我們說,可以去吃晚飯了。


    原來長輩們已經在附近的飯店點好了菜,就叫人找我們過去吃飯。


    我們去叫淩軒吃飯,淩軒就先放下書,跟我們過去,他很快就把飯吃完,就趕緊回去抄寫。


    因為明天一早,如無特殊情況,我們又會繼續出發的,時間真的有限!


    當我們吃完飯回到客棧,此時小鎮街上的店鋪點亮了燈籠。


    回到房間,淩軒正在燈下繼續抄寫。


    二哥淩轅走過來接力,讓淩軒先去洗澡。


    如此兩人接力,終於在睡覺前把整本書抄寫完畢,兩人還將抄寫的書與原書作了一番核對。


    今天走了太多的路,我和蕭遙劍早已睡著了。


    一夜無夢,又到天明。


    第二天清晨,我們吃完早飯,又趕緊出發了。


    我坐在車上,問淩軒:此本《洞林》的內容是怎樣的?


    淩軒說:我粗略看了一下,記載了卜筮經驗共六十餘例。


    我一聽,心裏明白,《洞林》流傳到了明代就已散失。


    如果《洞林》能完整流傳後世,將會是後人研究《連山易》的一個很好的工具。


    畢竟,《連山》、《歸藏》和《周易》合稱為《三易》,而《連山》是三易之首。


    史料記載,《連山》早在兩晉、南北朝的時代就已失傳。


    不過,在現代的時候,有學者在在貴州省荔波作搶救民間水族書籍時,發現了手抄本《連山易》!


    這套書共五冊,據它的捐贈者說,此書是其祖先在民國初年抄寫的,之後祖先定了一個規矩,就是每一代都要抄寫一遍,抄完了,有新的,就要將舊的燒掉來祭祖。


    古代的印刷技術不先進,加上天災人禍頻繁,導致古代流傳的著作都因此失傳,實是一件憾事。


    我們一行從鵲湖鎮出發,一路坐車走了約半個時辰,到了一個叫鳳凰崗的古鎮。


    原來昨晚長輩們請教了鵲湖鎮的當地人,被告知,現在昌江是水豐期,如果從鳳凰崗坐船,經昌江下鄱陽縣,一日就可以到了。


    我們到了鳳凰崗,就已進入了鄱陽縣的區域範圍內。


    鳳凰崗在明代有很高的地位。


    當年太祖皇帝朱元璋在鄱陽湖大戰陳友諒時,正是鳳凰崗的徐宗元帶領族人,利用鳳凰崗在昌江上“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戰略地位,助朱元璋大敗陳友諒的楚軍,陳友諒也在此戰中,戰死沙場。


    明太祖因此把徐宗元冊封為鎮遼將軍,朱元璋看見當地的獅子山,似鳳凰南還,就將它改名為鳳凰崗。


    直到明朝滅亡,鳳凰崗就更名為凰崗,凰崗的鎮名一直沿用到現代。


    我們一行人到達鳳凰崗古鎮後,就入住客棧。


    由於我們有過百人,加上行李,長輩們希望能租大一點的船,船大坐得更多人,也更安全。


    由於租船的事,我們今天要在鳳凰崗找客棧稍住,等有消息才出發。


    至此,從休寧開始,陪伴了我們一路的驢車、牛車和趕車人,就要和我們告別了!


    三叔不但跟他們結清了工錢,還多給了他們各人回去的食宿費用,他們很高興地收下錢,就與我們告別返鄉了。


    鳳凰崗古鎮是一個繁榮的漕運碼頭,這對於我和蕭遙劍很有吸引力,畢竟我們兩個對於其他淩家子弟來講,當屬於未多見過明代世麵的人。


    淩軒見我們兩人充滿好奇,加上陳婉說也想出去看看,就叫上一起想去的兄弟,走出去看看。


    走在鳳凰崗古鎮上,隻見古鎮上居住人口密集,商業繁榮,人們推著一車車的貨物,往來不絕。


    淩軒告訴我們:昌江鳳凰崗段,水深且平緩,贛東北貨物運輸大多從這裏上落。


    果然,我們在街上碰見了不少安徽休寧的老鄉。


    淩軒跟他們打個招呼,他們知道我們入滇,也送上祝福和問候。


    據老鄉說:徽州祁門的茶葉、浮梁和景德鎮的陶瓷,還有各地的生活用品等,都是從這裏集散運轉。鳳凰崗鎮是鄱陽縣最重要的鎮!


    我們來到昌江邊,隻見江麵上全是貨船來來往往。


    我奇怪地問:為什麽江上沒有漁船?


    我心裏記掛著現代時,湖南小東江的霧鎖江麵、漁翁撒網的美景呢!


    淩軒對我說:江上都是運貨的船,這種情況,漁船是沒有可能打漁的,連網都沒地方撒呢!


    蕭遙劍說:不能垂釣麽?


    淩轅說:這江上如此熱鬧,魚都嚇跑了!


    淩軒說:鳳凰崗的人,就連搬貨的工錢都比釣魚的收入多得多,這個碼頭大概是唯一沒有漁民的碼頭了。


    其他淩家子弟聽到我們的對話後,都笑了起來。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芸芸眾生,蜂擁而至和各奔東西,都是因為利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是九世單傳的天才幸運糖寶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風疏竹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風疏竹並收藏我是九世單傳的天才幸運糖寶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