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緣分未到
安陵容重生為自己活一回 作者:蟹蟹果子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關於這兩位江院判,安陵容是有著意打聽過一番的。
滿人靠征伐得的天下,勇武自是不在話下,可馳騁征伐難免傷病。
而江氏一族從前就是從隨軍的醫士起家的。
早些年間,連聖祖皇帝都誇讚過江氏乃是醫學世家,更是欽賜“醫者仁心”匾額,如今正懸於江氏主宅祠堂之上,是江氏滿門的榮耀。
因而江家雖不是武將世家,卻於朝中武將家眷交往頗深,甚至得不少親王厚待。
大清入關之後,幾代皇帝勵精圖治,平衡滿蒙漢勢力,對外的戰事也越來越少。
正因如此,作為隨軍醫士的江氏一族可在戰場上搏得的前途也就越來越少,及至江澄江慎這代,已經徹底不隨戎馬,改投太醫院了。
況且江澄江慎二人也算得上是勵誌表率。這些年跟隨家族變遷,不僅從最擅長的外科轉為婦科,在醫術上也算精良,頗得嬪妃眷顧。
加之二人為人低調,從不參與黨政,因此新皇登基後依舊頗得重用。算下來,二人三十出頭便做了太醫院院判,比之年近半百才居院判之位的常文友而言,真真算得上是年少有為。
也正因有這層淵源,江氏兄弟也入了年羹堯的眼,這些年明裏暗裏的幫著華妃在後宮做了不少事。
況且江澄作為兄長,為人謹慎,事事周到,頗受年羹堯倚重。而江慎則善於變通,每每遇到難解的問題總能另辟蹊徑,頗得華妃喜愛。
簡言之,江城江慎二位,就是華妃的人。
因此今日聽聞皇帝是召兩位江原判入宮時,華妃心中本是暗自生了幾分歡喜。畢竟她與兩位江原判也算有幾分默契。
隻是沒想到,今日的皇帝麵上雖不動聲色,卻步步緊逼,迫得江澄和江慎大亂陣腳。
給甄嬛診好脈,江澄江慎心下都已了然,華妃這次是惹下了大禍。
兩人眼神一碰之際,江慎已看懂江澄的意思。
依著江慎在後宮打聽到的消息,今日事起乃至敬嬪臥床都不及甄嬛“小產”重要。而華妃篤定甄嬛作假,或許也是出於自保之心。
現在皇帝召他們進宮,便是要坐實此事真偽。
隻是現下的情形和立場,頗為讓江澄江慎二人進退兩難。
江慎特意候著江澄,就是想先行告知江澄宮內的情形,好提前做個打算。
隻是二人都沒想過,事情竟會到這個地步。
這差事不論如何辦,都是要將自己的腦袋提在手上了。
江澄診脈後,礙於華妃的立場,不好直言,又怕皇帝叱責,隻好含糊其詞。可聽聞皇帝的問話,顯然是心生懷疑了。
再看宮中,還有秦放早便到了,恐怕秦放的性子,已經先行稟告過一輪。
兩人正自躊躇,卻聽皇帝不耐煩道,“若是有什麽困惑的地方,不妨說出來,讓秦太醫也一同參詳參詳。”
江澄微微一怔,更確信了心頭的打算,恭敬一揖,答道,“回皇上,莞貴人脈象上看,確似滑胎之象。”說話間,微微觀察著皇帝的麵色。
華妃聽聞,已然有些按耐不住,心下慍怒,橫眉怒視著江澄。
卻聽江澄又道,“隻是微臣與小江院判都心有不解,莞貴人脈象綿長,雖整體是虛浮之象,可卻不時有下沉之勢或是促然回彈之勢,實在奇怪。”
皇帝聽聞,劍眉一揚,“繼續說。”
江澄見皇帝追問,心裏的石頭落下了大半,言語間更加沉著,“回皇上話,此脈象並不常見,若是倉促診斷的話,也極易誤診為滑胎之象。
可依著微臣的經驗及脈案所查,莞貴人極有可能是誤食或誤用了什麽,才致血瘀體內,複又氣血行暢,出現類似滑胎的症狀。”
此話一出,無論是皇後還是華妃麵色皆變。
皇後不覺皺眉問道,“江院判的意思,可是莞貴人為人下了毒?”
江澄點點頭,“回皇後娘娘,確有這種可能。”
江澄意思說得清楚,甄嬛並非真的有孕,而是為人下了毒藥,才致狀似小產。
皇後聽聞,點點頭,隻掐著手上的十八子按次撥弄著,沒再說話。
華妃麵帶疑惑,不知江澄所說是幾分真幾分假,偏江澄一直垂首答話,也不抬頭叫她瞧上一眼。
但也聽得明白,江澄所說的意思,因此心下暢快,雖也算克製,卻仍不免有些幸災樂禍之狀,“江原判,你的意思是,莞貴人沒有懷上龍胎,今日這事不過是場誤會了?”
江澄偷偷瞥了皇帝的麵色,才敢答道,“回華妃娘娘的話,微臣診斷下來,莞貴人並未有孕。
隻是此種情形實在不常見。
微臣也隻在脈案上看過,有女子或是因心心念念想要生子,或是因藥物催促,以致月事不穩,情狀類似有孕。
但這情形,確實太是少見。
若皇上和皇後娘娘不放心,也可再請別的太醫進宮,或許會有旁的見解。”
安陵容心下暗罵,這個江澄果然是個老狐狸,幾句話之間,不僅暗指甄嬛急於求得有孕或許偷偷用了其他法子,全然將可能為人下毒的可能撇開。
接著又以退為進,將自己摘了個幹淨不說,還告訴皇帝若不放心,便再行宣召其他太醫進宮來診斷便是。
要知道,皇帝最是在意聲名,今日若不是秦放自己說話間留了些空隙,皇帝怕是不會刻意召江澄江慎二人進宮,畢竟動靜越大越難保不透風。
況且,前頭幾個歿了的嬪妃都是因著在子嗣上尋了歪心才致淒慘而終。今日又出這事,隻怕皇帝想要遮掩還來不及,又怎會再宣太醫進宮?
想到這裏,安陵容不禁心中一動。
聽江澄這樣講,甄嬛拉著皇帝的手,喃喃道,“皇上……”,可還未開口,卻是兩行熱淚先行滑落,哽咽得再出不得聲。
皇帝瞧著甄嬛,眸子中卻閃過一抹難以分辨的情緒,複又沉沉一歎,將甄嬛的手覆在掌心之中,輕輕拍著,柔聲道,“有朕在,別怕。”
轉頭,卻又眸色沉沉,瞧著江澄半晌,才道,“既然太醫院兩位院判都這樣判定,那便無需再請太醫了。”
皇後聽聞,極快的將眼中閃過的一縷驚詫抹去,輕聲勸慰道,“子嗣一事到底也看緣分,即是緣分未到,那皇上和莞貴人也無需焦急,左右莞貴人年輕,調理好身子,孩子總會有的。”
滿人靠征伐得的天下,勇武自是不在話下,可馳騁征伐難免傷病。
而江氏一族從前就是從隨軍的醫士起家的。
早些年間,連聖祖皇帝都誇讚過江氏乃是醫學世家,更是欽賜“醫者仁心”匾額,如今正懸於江氏主宅祠堂之上,是江氏滿門的榮耀。
因而江家雖不是武將世家,卻於朝中武將家眷交往頗深,甚至得不少親王厚待。
大清入關之後,幾代皇帝勵精圖治,平衡滿蒙漢勢力,對外的戰事也越來越少。
正因如此,作為隨軍醫士的江氏一族可在戰場上搏得的前途也就越來越少,及至江澄江慎這代,已經徹底不隨戎馬,改投太醫院了。
況且江澄江慎二人也算得上是勵誌表率。這些年跟隨家族變遷,不僅從最擅長的外科轉為婦科,在醫術上也算精良,頗得嬪妃眷顧。
加之二人為人低調,從不參與黨政,因此新皇登基後依舊頗得重用。算下來,二人三十出頭便做了太醫院院判,比之年近半百才居院判之位的常文友而言,真真算得上是年少有為。
也正因有這層淵源,江氏兄弟也入了年羹堯的眼,這些年明裏暗裏的幫著華妃在後宮做了不少事。
況且江澄作為兄長,為人謹慎,事事周到,頗受年羹堯倚重。而江慎則善於變通,每每遇到難解的問題總能另辟蹊徑,頗得華妃喜愛。
簡言之,江城江慎二位,就是華妃的人。
因此今日聽聞皇帝是召兩位江原判入宮時,華妃心中本是暗自生了幾分歡喜。畢竟她與兩位江原判也算有幾分默契。
隻是沒想到,今日的皇帝麵上雖不動聲色,卻步步緊逼,迫得江澄和江慎大亂陣腳。
給甄嬛診好脈,江澄江慎心下都已了然,華妃這次是惹下了大禍。
兩人眼神一碰之際,江慎已看懂江澄的意思。
依著江慎在後宮打聽到的消息,今日事起乃至敬嬪臥床都不及甄嬛“小產”重要。而華妃篤定甄嬛作假,或許也是出於自保之心。
現在皇帝召他們進宮,便是要坐實此事真偽。
隻是現下的情形和立場,頗為讓江澄江慎二人進退兩難。
江慎特意候著江澄,就是想先行告知江澄宮內的情形,好提前做個打算。
隻是二人都沒想過,事情竟會到這個地步。
這差事不論如何辦,都是要將自己的腦袋提在手上了。
江澄診脈後,礙於華妃的立場,不好直言,又怕皇帝叱責,隻好含糊其詞。可聽聞皇帝的問話,顯然是心生懷疑了。
再看宮中,還有秦放早便到了,恐怕秦放的性子,已經先行稟告過一輪。
兩人正自躊躇,卻聽皇帝不耐煩道,“若是有什麽困惑的地方,不妨說出來,讓秦太醫也一同參詳參詳。”
江澄微微一怔,更確信了心頭的打算,恭敬一揖,答道,“回皇上,莞貴人脈象上看,確似滑胎之象。”說話間,微微觀察著皇帝的麵色。
華妃聽聞,已然有些按耐不住,心下慍怒,橫眉怒視著江澄。
卻聽江澄又道,“隻是微臣與小江院判都心有不解,莞貴人脈象綿長,雖整體是虛浮之象,可卻不時有下沉之勢或是促然回彈之勢,實在奇怪。”
皇帝聽聞,劍眉一揚,“繼續說。”
江澄見皇帝追問,心裏的石頭落下了大半,言語間更加沉著,“回皇上話,此脈象並不常見,若是倉促診斷的話,也極易誤診為滑胎之象。
可依著微臣的經驗及脈案所查,莞貴人極有可能是誤食或誤用了什麽,才致血瘀體內,複又氣血行暢,出現類似滑胎的症狀。”
此話一出,無論是皇後還是華妃麵色皆變。
皇後不覺皺眉問道,“江院判的意思,可是莞貴人為人下了毒?”
江澄點點頭,“回皇後娘娘,確有這種可能。”
江澄意思說得清楚,甄嬛並非真的有孕,而是為人下了毒藥,才致狀似小產。
皇後聽聞,點點頭,隻掐著手上的十八子按次撥弄著,沒再說話。
華妃麵帶疑惑,不知江澄所說是幾分真幾分假,偏江澄一直垂首答話,也不抬頭叫她瞧上一眼。
但也聽得明白,江澄所說的意思,因此心下暢快,雖也算克製,卻仍不免有些幸災樂禍之狀,“江原判,你的意思是,莞貴人沒有懷上龍胎,今日這事不過是場誤會了?”
江澄偷偷瞥了皇帝的麵色,才敢答道,“回華妃娘娘的話,微臣診斷下來,莞貴人並未有孕。
隻是此種情形實在不常見。
微臣也隻在脈案上看過,有女子或是因心心念念想要生子,或是因藥物催促,以致月事不穩,情狀類似有孕。
但這情形,確實太是少見。
若皇上和皇後娘娘不放心,也可再請別的太醫進宮,或許會有旁的見解。”
安陵容心下暗罵,這個江澄果然是個老狐狸,幾句話之間,不僅暗指甄嬛急於求得有孕或許偷偷用了其他法子,全然將可能為人下毒的可能撇開。
接著又以退為進,將自己摘了個幹淨不說,還告訴皇帝若不放心,便再行宣召其他太醫進宮來診斷便是。
要知道,皇帝最是在意聲名,今日若不是秦放自己說話間留了些空隙,皇帝怕是不會刻意召江澄江慎二人進宮,畢竟動靜越大越難保不透風。
況且,前頭幾個歿了的嬪妃都是因著在子嗣上尋了歪心才致淒慘而終。今日又出這事,隻怕皇帝想要遮掩還來不及,又怎會再宣太醫進宮?
想到這裏,安陵容不禁心中一動。
聽江澄這樣講,甄嬛拉著皇帝的手,喃喃道,“皇上……”,可還未開口,卻是兩行熱淚先行滑落,哽咽得再出不得聲。
皇帝瞧著甄嬛,眸子中卻閃過一抹難以分辨的情緒,複又沉沉一歎,將甄嬛的手覆在掌心之中,輕輕拍著,柔聲道,“有朕在,別怕。”
轉頭,卻又眸色沉沉,瞧著江澄半晌,才道,“既然太醫院兩位院判都這樣判定,那便無需再請太醫了。”
皇後聽聞,極快的將眼中閃過的一縷驚詫抹去,輕聲勸慰道,“子嗣一事到底也看緣分,即是緣分未到,那皇上和莞貴人也無需焦急,左右莞貴人年輕,調理好身子,孩子總會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