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蘇培盛
安陵容重生為自己活一回 作者:蟹蟹果子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自出了壽康宮,皇帝一直沉著麵色。
蘇培盛一路小心翼翼,直提心吊膽的陪著皇帝回到養心殿,伺候著茶水後才被皇帝打發出來。
今日皇帝對他的態度也說明,皇帝現下的情緒似乎不太尋常,隻命他在門外伺候即可。
素日裏除非需要和大臣們商議極機密的要事,但凡在養心殿行走,蘇培盛從未遇到過當下的情形,因此心中生著好大的隱憂。
那日壽康宮中議事,蘇培盛也在身邊。太後當日便有意提醒皇帝不可怠慢滿姓大臣。當時皇帝是應了,隻是半月來並未有動作。
想來半月過去,太後也是按耐不住,才有今日之事。
蘇培盛瞧著,今日兩位主子麵上像是在打啞謎,實際上還是太後在敦促皇帝信守約定。
可咱們皇帝的性子蘇培盛再了解不過,越是強壓著越是不肯低頭,隻怕早晚還是要出亂子。隻是做奴才的,到底也不能摻和進主子們的事裏,憑白擔心也是無用。
思來想去,到底隻能長歎一回,繼續裝聾作啞好好當差就是了。
蘇培盛站在殿外,攏了攏領口,又將馬蹄袖捋順些好盡量遮住微紅的雙手。確是春風最為刺骨,為了禦前行走利落些,他自己也早早換上了夾棉的褂子,現下站在門口,經風一打果真是個透心涼。偏巧又趕著心下惴惴的揣著個心事,到底還是站不住。便在殿外壓著腳步聲輕輕地踱著步子。
忽的抬頭,卻見一個半大的孩子正隔著角門往養心殿這邊探頭。
蘇培盛定睛一看,竟是一直養在太後身邊的五阿哥弘晝。
這一瞧清楚,蘇培盛趕忙笑容滿麵,躬身迎上去,“奴才蘇培盛給五阿哥請安。春寒料峭的,您到這來可是有何事要求見皇上?”
五阿哥身型雖瘦,但身姿挺拔,精氣神兒極好,說話聲音也清亮,又帶了幾分這個年紀少有的老城,恭敬一揖,說道,“蘇公公不必多禮,有勞您日夜伺候在父皇身側,盡心周到。有您在父皇身邊,著實讓人安心不少。”
雖是答非所問的客套話,但這話說的極謙和,又出自少年之口,帶了幾份真切之情。倒是聽的蘇培盛十分受用。
這位五阿哥也是皇帝潛邸時所生,隻因生母病逝,皇帝登基後便將五阿哥送到太後身邊撫養。
如今五阿哥不止學業精進極快,禮數上也極為周到。
蘇培盛心下喜歡,不覺也多說了兩句,“五阿哥今日可是有什麽急事要求見皇上嗎?”
五阿哥垂首道,“其實也沒什麽要事,隻是許久沒見皇阿瑪了,實在有些想念。”說話間,眉宇間似有幾分期盼之意。
蘇培盛瞧在眼裏,心下想著,到底也是個半大的孩子,若非生在帝王家,也是縈繞父母身邊日日撒嬌撒癡的年紀。可耐生為皇室,竟然想見父親一麵也極難,不覺心生疼惜,“老奴說句僭越的話,恐怕阿哥您今日見不成皇上了。這幾日國事繁重,皇上正憂心著呢。”
五阿哥聽聞,眼神似有閃爍,抬頭瞧著蘇培盛,“真的是因為國事繁忙嗎?並非皇阿瑪厭煩兒臣?”
蘇培盛聽了心裏更不是滋味,趕忙搖頭道,“怎麽會呢,阿哥您是皇上的孩子,自古哪有父親厭煩自己孩兒的呢?您隻管好好讀書,精煉武義,皇上定然歡喜。”
五阿哥聽聞,展顏一笑,可這明媚的笑意又瞬間泯然,複又恢複愴然之色,“今日我下學回來,去給皇祖母請示功課,遠遠瞧見皇阿瑪往外走,臉色十分不悅,不知是不是因弘晝的功課不濟,才致惹了皇阿瑪生氣?”
蘇培盛微微一笑,說道,“五阿哥一直由太後撫育,書文騎射俱佳,從不讓皇上操心,自然不是因為阿哥您的過失,隻是前朝諸事太多,皇上自然憂心,您且放寬心。”
說話間,忽的一陣北風從角門起著旋打了過來,灌進蘇培盛的領子裏激得他好一個激靈,也才發現,五阿哥身上也隻穿了一件夾襖,趕忙四下看了一回,卻不見五阿哥身旁隨侍的人在。
“五阿哥,您身邊跟著的人呢?可是素日伺候得不周到?奴才這就去回稟皇上,給您換幾個聰慧得力的?”蘇培盛說著,向養心殿方向拱了拱手。
五阿哥趕忙謝道,“先生留了課業,我走的時候有些匆忙給落下了,趕著人去取了,因此身邊才沒人。蘇公公不必擔心,身邊的人素日將我照料的很好”,說著雙手一揖,複又說道,“多謝蘇公公指點,弘晝銘記在心,那弘晝今日便不打擾父皇了”,說著轉身便離開了。
蘇培盛瞧著五阿哥略顯消瘦的背影,和故作老成的模樣,言語間卻又難逃少年心性,心下自是十分難受。
可此時,於五阿哥的處境而言,不見或許還好過父子相見。
隻因五阿哥的處境著實尷尬。
五阿哥生母雖是滿人,但到底出身不高,後宮之中雖有母以子貴的說法,但若這孩子出身本就不高,那自是另當別論的。因此原本皇帝登基後便要記到皇後名下的孩子,卻被送到壽康宮養著。
原本對五阿哥而言也是個不錯的出路,或許來日並無繼承大統的可能,但靠著太後,想要求一世衣食無憂倒也不是難事。
隻不過前朝後宮到底牽扯千絲萬縷,如今因前朝之事,滿漢君臣之爭,皇帝正與太後慪氣。
當今皇帝可是經曆過九龍奪嫡紛爭的,最是忌諱皇子牽扯國事,五阿哥養在太後名下,要說不牽連到五阿哥怕也是不能。
就為這個,父子倆少見兩麵或許還能少生些芥蒂,可這個年紀的孩子,偏又是生性敏感。
想到此處蘇培盛不覺心生煩悶,都說天家富貴,可誰知這天家也有天家的煩憂。不過想來想去到底也沒甚結果,蘇培盛隻得搖搖腦袋繼續回養心殿外候著差事。
隻是沒想到,自己回來的時候倒也趕巧,正趕上皇帝在殿內喊他。
聽語氣卻也聽不出喜怒。
蘇培盛躬身小跑著進來,又怕過了寒氣給皇上,因此離的幾步遠,便磕頭候命。
皇帝見蘇培盛在門口凍得鼻子耳朵都是通紅,可步履倒是十分靈巧,進門時跑得雖快,但腳底卻沒多大動靜,想來是吊著十二分的精神來伺候呢,不禁心下覺得有些好笑,不覺哈哈笑起來。
蘇培盛倒是一愣,不明所以,卻又不敢冒然去問,隻僵持在地上,像是跟將要拔出還連著泥土的蘿卜,情形有些尷尬。
卻聽上首皇帝開口道,“愣著幹什麽,過來給朕研墨”。
蘇培盛如蒙大赦,趕緊回道,“嗻”,見皇帝似乎心情似乎大好,又低聲說道,“奴才是怕在外麵站久了身上帶著寒氣再過給您,您要是著了涼奴才少不了得挨頓板子不是?”
皇帝正提筆欲書,聽聞,斜斜瞥了蘇培盛一眼,淡淡說的道,“這是怪朕讓你候在殿外許久了?”
蘇培盛連說不敢,皇帝卻似乎並未在意,隻低頭書寫,寫罷,示意蘇培盛將諭旨收好,說道,“諾,賞你一個好差事,去富察府傳旨去吧。”
蘇培盛一路小心翼翼,直提心吊膽的陪著皇帝回到養心殿,伺候著茶水後才被皇帝打發出來。
今日皇帝對他的態度也說明,皇帝現下的情緒似乎不太尋常,隻命他在門外伺候即可。
素日裏除非需要和大臣們商議極機密的要事,但凡在養心殿行走,蘇培盛從未遇到過當下的情形,因此心中生著好大的隱憂。
那日壽康宮中議事,蘇培盛也在身邊。太後當日便有意提醒皇帝不可怠慢滿姓大臣。當時皇帝是應了,隻是半月來並未有動作。
想來半月過去,太後也是按耐不住,才有今日之事。
蘇培盛瞧著,今日兩位主子麵上像是在打啞謎,實際上還是太後在敦促皇帝信守約定。
可咱們皇帝的性子蘇培盛再了解不過,越是強壓著越是不肯低頭,隻怕早晚還是要出亂子。隻是做奴才的,到底也不能摻和進主子們的事裏,憑白擔心也是無用。
思來想去,到底隻能長歎一回,繼續裝聾作啞好好當差就是了。
蘇培盛站在殿外,攏了攏領口,又將馬蹄袖捋順些好盡量遮住微紅的雙手。確是春風最為刺骨,為了禦前行走利落些,他自己也早早換上了夾棉的褂子,現下站在門口,經風一打果真是個透心涼。偏巧又趕著心下惴惴的揣著個心事,到底還是站不住。便在殿外壓著腳步聲輕輕地踱著步子。
忽的抬頭,卻見一個半大的孩子正隔著角門往養心殿這邊探頭。
蘇培盛定睛一看,竟是一直養在太後身邊的五阿哥弘晝。
這一瞧清楚,蘇培盛趕忙笑容滿麵,躬身迎上去,“奴才蘇培盛給五阿哥請安。春寒料峭的,您到這來可是有何事要求見皇上?”
五阿哥身型雖瘦,但身姿挺拔,精氣神兒極好,說話聲音也清亮,又帶了幾分這個年紀少有的老城,恭敬一揖,說道,“蘇公公不必多禮,有勞您日夜伺候在父皇身側,盡心周到。有您在父皇身邊,著實讓人安心不少。”
雖是答非所問的客套話,但這話說的極謙和,又出自少年之口,帶了幾份真切之情。倒是聽的蘇培盛十分受用。
這位五阿哥也是皇帝潛邸時所生,隻因生母病逝,皇帝登基後便將五阿哥送到太後身邊撫養。
如今五阿哥不止學業精進極快,禮數上也極為周到。
蘇培盛心下喜歡,不覺也多說了兩句,“五阿哥今日可是有什麽急事要求見皇上嗎?”
五阿哥垂首道,“其實也沒什麽要事,隻是許久沒見皇阿瑪了,實在有些想念。”說話間,眉宇間似有幾分期盼之意。
蘇培盛瞧在眼裏,心下想著,到底也是個半大的孩子,若非生在帝王家,也是縈繞父母身邊日日撒嬌撒癡的年紀。可耐生為皇室,竟然想見父親一麵也極難,不覺心生疼惜,“老奴說句僭越的話,恐怕阿哥您今日見不成皇上了。這幾日國事繁重,皇上正憂心著呢。”
五阿哥聽聞,眼神似有閃爍,抬頭瞧著蘇培盛,“真的是因為國事繁忙嗎?並非皇阿瑪厭煩兒臣?”
蘇培盛聽了心裏更不是滋味,趕忙搖頭道,“怎麽會呢,阿哥您是皇上的孩子,自古哪有父親厭煩自己孩兒的呢?您隻管好好讀書,精煉武義,皇上定然歡喜。”
五阿哥聽聞,展顏一笑,可這明媚的笑意又瞬間泯然,複又恢複愴然之色,“今日我下學回來,去給皇祖母請示功課,遠遠瞧見皇阿瑪往外走,臉色十分不悅,不知是不是因弘晝的功課不濟,才致惹了皇阿瑪生氣?”
蘇培盛微微一笑,說道,“五阿哥一直由太後撫育,書文騎射俱佳,從不讓皇上操心,自然不是因為阿哥您的過失,隻是前朝諸事太多,皇上自然憂心,您且放寬心。”
說話間,忽的一陣北風從角門起著旋打了過來,灌進蘇培盛的領子裏激得他好一個激靈,也才發現,五阿哥身上也隻穿了一件夾襖,趕忙四下看了一回,卻不見五阿哥身旁隨侍的人在。
“五阿哥,您身邊跟著的人呢?可是素日伺候得不周到?奴才這就去回稟皇上,給您換幾個聰慧得力的?”蘇培盛說著,向養心殿方向拱了拱手。
五阿哥趕忙謝道,“先生留了課業,我走的時候有些匆忙給落下了,趕著人去取了,因此身邊才沒人。蘇公公不必擔心,身邊的人素日將我照料的很好”,說著雙手一揖,複又說道,“多謝蘇公公指點,弘晝銘記在心,那弘晝今日便不打擾父皇了”,說著轉身便離開了。
蘇培盛瞧著五阿哥略顯消瘦的背影,和故作老成的模樣,言語間卻又難逃少年心性,心下自是十分難受。
可此時,於五阿哥的處境而言,不見或許還好過父子相見。
隻因五阿哥的處境著實尷尬。
五阿哥生母雖是滿人,但到底出身不高,後宮之中雖有母以子貴的說法,但若這孩子出身本就不高,那自是另當別論的。因此原本皇帝登基後便要記到皇後名下的孩子,卻被送到壽康宮養著。
原本對五阿哥而言也是個不錯的出路,或許來日並無繼承大統的可能,但靠著太後,想要求一世衣食無憂倒也不是難事。
隻不過前朝後宮到底牽扯千絲萬縷,如今因前朝之事,滿漢君臣之爭,皇帝正與太後慪氣。
當今皇帝可是經曆過九龍奪嫡紛爭的,最是忌諱皇子牽扯國事,五阿哥養在太後名下,要說不牽連到五阿哥怕也是不能。
就為這個,父子倆少見兩麵或許還能少生些芥蒂,可這個年紀的孩子,偏又是生性敏感。
想到此處蘇培盛不覺心生煩悶,都說天家富貴,可誰知這天家也有天家的煩憂。不過想來想去到底也沒甚結果,蘇培盛隻得搖搖腦袋繼續回養心殿外候著差事。
隻是沒想到,自己回來的時候倒也趕巧,正趕上皇帝在殿內喊他。
聽語氣卻也聽不出喜怒。
蘇培盛躬身小跑著進來,又怕過了寒氣給皇上,因此離的幾步遠,便磕頭候命。
皇帝見蘇培盛在門口凍得鼻子耳朵都是通紅,可步履倒是十分靈巧,進門時跑得雖快,但腳底卻沒多大動靜,想來是吊著十二分的精神來伺候呢,不禁心下覺得有些好笑,不覺哈哈笑起來。
蘇培盛倒是一愣,不明所以,卻又不敢冒然去問,隻僵持在地上,像是跟將要拔出還連著泥土的蘿卜,情形有些尷尬。
卻聽上首皇帝開口道,“愣著幹什麽,過來給朕研墨”。
蘇培盛如蒙大赦,趕緊回道,“嗻”,見皇帝似乎心情似乎大好,又低聲說道,“奴才是怕在外麵站久了身上帶著寒氣再過給您,您要是著了涼奴才少不了得挨頓板子不是?”
皇帝正提筆欲書,聽聞,斜斜瞥了蘇培盛一眼,淡淡說的道,“這是怪朕讓你候在殿外許久了?”
蘇培盛連說不敢,皇帝卻似乎並未在意,隻低頭書寫,寫罷,示意蘇培盛將諭旨收好,說道,“諾,賞你一個好差事,去富察府傳旨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