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黃昏,陰沉的暮色如一塊沉重的鉛,沉甸甸地壓在溝壑村的上空。文集獨自坐在屋內,昏黃的燈光在他臉上搖曳,映出一抹深沉的寂寥。他靜靜地凝視著窗外,手中的香煙悠悠地燃燒著,火星明滅不定,恰似他那飄忽的思緒。
窗外,寒風凜冽,吹過光禿禿的樹枝,發出沙沙的聲響,仿佛在低吟著那些被歲月塵封的故事。文集深深地吸了一口煙,緩緩吐出一團灰白色的煙霧,煙霧在冰冷的空氣中緩緩飄散,漸漸模糊了他的視線,也將他的思緒帶回到了那個遙遠而又清晰的過去。
在溝壑村的南邊,有一個寧靜而貧窮的小村——南溝。村裏有一戶姓畢的人家,日子過得平淡而艱辛。畢老爺,曾經是一位教書先生,雖有幾分學識,卻也難以改變家庭的困窘。家中三個兒子,常常是吃了上頓沒下頓,生活的重壓讓這位曾經意氣風發的先生也不禁彎下了腰。
那是一個臘月的大雪天,天地間一片銀白,仿佛整個世界都被凍住了。一位陌生的農婦出現在畢家門前,她的身影在茫茫白雪中顯得格外單薄和淒涼。農婦身著破舊的棉襖,補丁摞著補丁,頭上裹著一條玫紅色的頭巾,卻也難掩那一頭枯草般雜亂的頭發。她的眼神飄忽不定,透著深深的疲憊與無奈,身旁牽著一個四五歲的小男孩,孩子同樣穿著破棉襖和補丁褲,瘦骨嶙峋,鼻子被凍得通紅,怯生生地躲在農婦身後,像一隻受驚的小獸。
畢老爺打開門,看到這一幕,心中湧起一陣憐憫。他將農婦引進屋內,屋內雖簡陋,卻也有一絲暖意。畢老爺為農婦端來一杯溫水,農婦接過杯子,雙手顫抖著,仰頭咕咚咕咚幾口就喝了個幹淨,那急切的模樣仿佛已經許久未曾喝過一口熱水。畢老爺見狀,正要轉身再去倒水,卻被農婦叫住。農婦撲通一聲跪在地上,淚水奪眶而出,她哭訴著家中的貧困,說自己已經走投無路,決心遠嫁他鄉,但實在無法帶著這個孩子。她聽聞畢老爺心善有文化,便懇求他收留這個孩子,哪怕隻是讓孩子有口飯吃,做牛做馬也心甘情願。
畢老爺麵露難色,他看看自己家中的三個孩子,心中暗自歎息。自己的生活本就捉襟見肘,哪有餘力再養活一個孩子呢?他推脫著說家裏人口眾多,老丈人又身患重病,實在是困難重重,讓農婦另尋他人收留孩子。然而,農婦卻死活不肯起身,哭聲愈發悲切,一遍又一遍地哀求著:“畢老爺,您心善,這孩子跟著您不會吃苦的,您就留下他吧!”畢老爺終究是個心軟的讀書人,望著眼前這一幕,心中的防線漸漸瓦解。沒等農婦哭多久,他便長歎一聲,點頭答應了。
農婦破涕為笑,急忙拉過小男孩的手,讓他叫畢老爺“爹”。小男孩懵懂地看著眼前這位陌生的男人,猶豫了一下,小聲地叫了一聲“爹”。畢老爺的心猛地一顫,眼眶微微濕潤,輕聲應道:“哎,快起來吧。”農婦千恩萬謝地起身,在離開之前,畢老爺還是從家中不多的存糧中拿出一升小米送給了她。
就這樣,這個孩子留在了畢家,畢老爺為他取名為“天意”。天意的童年並不幸福,三個哥哥常常欺負他,有好吃的東西,當著畢老爺的麵,四人還能勉強一人一份,可一旦畢老爺離開,天意的那份便會被哥哥們搶走。但畢老爺是個公正的人,他對天意視若己出,從小就教導孩子們讀書寫字。也許是命運的眷顧,天意十分爭氣,學習成績越來越好,也越發懂事乖巧,與哥哥們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時光荏苒,天意長到了 18 歲,應征入伍。三年的軍旅生涯,讓他變得更加堅毅和成熟。退伍後,他娶妻生子,憑借自己的努力掙足了娶媳婦的錢,沒有向畢老爺要一分一毫。婚後,他的生活平靜而溫馨,妻子賢惠勤勞,先後為他生下兩個女兒。然而,命運似乎並不打算放過這個家庭。就在第二個女兒出生的那一年,畢老爺突然病倒了,中風導致半身不遂,生活完全不能自理。
麵對父親的重病,天意的三個親生哥哥卻相互推脫,誰都不願意承擔照顧父親的責任。天意沒有絲毫猶豫,將畢老爺接到自己家中,悉心照料。他每天為老爺子擦身、喂飯、端屎端尿,毫無怨言。村裏的人都看在眼裏,紛紛誇讚天意的孝順,而這也讓三個哥哥感到臉上無光,他們來到天意家中責罵天意,認為是他讓自己背上了不孝的名聲。天意卻默默不語,隻是繼續為老爺子做著一切。
在天意的精心照料下,畢老爺在他家一住就是三年。一天,天意得到了一個工作機會,他被分配到省會去當會計。天意的妻子得知後,滿心歡喜,全力支持他去闖蕩。然而,天意卻陷入了兩難的境地。他看著家中兩個年幼的女兒,還有癱瘓在床的老父親,實在放心不下。就在他猶豫不決的時候,又傳來一個消息,有一位在北京退伍的人願意和他調換工作,去北京當紅旗手。這個選擇讓天意更加糾結,他回到家中與妻子商量,妻子也同樣拿不定主意。
這時,畢老爺躺在床上,顫顫巍巍地伸出胳膊,示意天意到他跟前。由於中風留下的後遺症,畢老爺的右臉不受控製,口水止不住地流,說話也含糊不清,但天意還是聽懂了他的話:“去北京……”天意望著父親,眼中閃爍著淚光,他重重地點了點頭。
幾天後,天意背著簡單的行囊,踏上了前往北京的旅程。村裏很快就傳開了,大家都羨慕地說天意有出息,在北京當官了。而天意的妻子則獨自承擔起了家庭的重擔,她每天不僅要伺候公公、照顧孩子,還要操持家中的六畝地。盡管生活的壓力讓她疲憊不堪,但她依然堅強地支撐著,臉上總是掛著笑容,然而,那笑容背後的艱辛,隻有她自己知道。
半年後,天意突然回到了村裏,他告訴大家,工作被調到了市裏的鐵路上,上一星期班休一星期假,以後就能經常在家了。妻子雖然嘴上說著回來就好,但心中難免有些失落,畢竟北京的工作更好聽可惜天意不願意幹。村裏人得知天意回來後,紛紛前來拜訪,送雞送鴨,都希望能通過他找到一份好工作。天意也不吝嗇,坐在村裏的廣場上,與大家分享著自己在北京的見聞。盡管有些人對他的話半信半疑,甚至在背後說他吹牛,但天意並不在意,他隻想讓大家多了解一些外麵的世界。
其實天意是自己提出調換工作的,升旗手工作很輕鬆,隻需要每天早上五點半報到六點升旗,七點就下班了,上午和下午還可以選擇站崗,多上班錢就多,這份工作是多少人求都求不來的,可惜天意因為出身感到自卑,升旗手每天早上 五點半必須洗澡,洗澡就是在宿舍隔壁的澡堂隊長拿著一根大水管,所有人光著身子挨個的衝個幹淨,隻有天意穿著一個三角褲,打死都不脫,從那以後天意就和同事們格格不入,以至於一個朋友都沒有,直到一次被冤枉替別人背了黑鍋,天意才決定調換工作到老家。如果天意當時沒有回來繼續在北京工作,那現在他們一家就在北京三環裏麵住著了。
在接下來的日子裏,天意在家盡心盡力地伺候畢老爺。畢老爺看著天意的兩個女兒漸漸長大,心中總是念叨著讓天意再生個兒子,等老了也好有人照顧。天意聽了父親的話,不久後,妻子便懷孕了。然而,就在妻子臨盆的那天,畢老爺卻永遠地閉上了眼睛。天意悲痛欲絕,哭得昏天黑地。與此同時,妻子也在痛苦中生下了一個兒子。天意想起自己讀過的書,那些先賢們的教誨,便為兒子取名為“清高”。
從那以後,天意將全部的愛都傾注在了清高身上,對他百般寵愛,捧在手心怕摔了,含在嘴裏怕化了。家裏有什麽好東西,都先緊著清高,隻要是清高想要的,天意都會想盡辦法滿足他。清高五歲時,便長得胖嘟嘟的,體重達到了六十斤,而他的兩個姐姐卻麵黃肌瘦,常常吃不飽飯。清高還時常欺負姐姐們,讓她們當自己的“大馬”,騎在她們身上玩耍,姐姐們被壓得喘不過氣來,他卻在一旁哈哈大笑。
隨著時間的推移,天意憑借自己的關係,為三個哥哥的兒子都找到了工作。村裏的人對他的評價越來越好,都說他是個孝順又有本事的人。清高八歲那年,母親因病去世,天意悲痛萬分,他覺得妻子跟著自己吃了太多的苦,過早地離世都是因為勞累過度。從此,他更加溺愛清高,生怕他受到一點委屈。
轉眼間,清高到了結婚的年齡,天意四處托媒人,在十裏八鄉為他尋覓合適的姑娘。然而,清高眼光頗高,看了許多姑娘都不滿意。最終,在七岔口找到了一戶從富人區回來的人家,那那家的小姐長得那個俊俏不輸四大美人,清高結婚那天,村裏的老人都評價西施貂蟬也就長這樣了,沉魚落雁,閉月羞花就是為她這樣的美人造出來的詞,媒人將她說得天花亂墜,清高滿心歡喜地娶回了家。
可婚後不久,清高的本性便暴露無遺。他沒讀多少書,脾氣卻十分暴躁,稍有不順心就對妻子拳腳相向。好在天意為他在鐵路上找了份工作,上一周休一周,讓妻子也能有幾天喘息的時間。但每次清高在家,妻子就像個傭人一樣被呼來喝去,稍有反抗便會遭到一頓毒打。街坊鄰居們常常能聽到清高家裏傳來打罵聲和妻子的哭聲,大家都對清高的行為表示譴責,但清高卻絲毫不知悔改。
有一天,妻子因為一點小事惹惱了清高,清高拿著掃帚在後麵追打她,妻子在前麵驚慌失措地跑著,街坊鄰居們紛紛出來圍觀,卻沒有人敢上前阻攔。妻子當街被清高拿著掃帚打屁股哭的稀裏嘩啦,最後,還是本家兄弟看不下去,急忙去把天意叫了過來,才製止了這場鬧劇。從那以後,妻子對清高徹底心冷,不再與他說話,也不再串門,整天默默地操持著家務,眼神中充滿了絕望和無奈。
日子就這樣一天天過去,清高的妻子為他生下了一個男孩,天意為孫子取名“江濤”,希望他胸懷像江河一樣寬闊,勇氣像波濤一樣洶湧澎湃。孩子的出生讓家裏暫時平靜了一些,清高似乎也有所收斂,隻要在家,就會去飯店買些好吃好喝的給妻子,村裏的人都誇他是模範丈夫,仿佛之前在街上打妻子的事情從未發生過。
然而,命運似乎總是喜歡捉弄這個家庭。江濤五歲那年,一場大雨讓他發起了高燒。由於村醫在隔壁村辦事未歸,清高的妻子四處求爺爺告奶奶,才在鄰居家討來了半片撲熱息痛。但還是晚了一步,江濤的燒雖然退了,但卻留下了後遺症,兩隻眼睛時不時地變成鬥雞眼。從那以後,清高仿佛受到了巨大的打擊,開始借酒消愁,漸漸地染上了嚴重的酒癮。
他每次回家,七天裏至少有三天是醉醺醺的,早中晚一天三頓酒,離他十米遠就能聞到刺鼻的酒味。村裏有人開玩笑說他是酒神轉世,連酒仙都喝不過他。但伴隨著酒癮而來的,還有他更加暴躁的脾氣和拳腳。他三天兩頭在家裏打罵妻子,妻子不堪忍受,常常帶著包袱跑回娘家。
天意看著這個家變得支離破碎,心中充滿了無奈和痛苦。後來,他退休了,一個人在家覺得孤單,便隔三差五地去女兒家住上兩天。清高的妻子實在無法忍受這樣的生活,找到天意,求他出麵管管清高。然而,當喝醉的清高發起酒瘋時,連他的父親天意也不放在眼裏,甚至對他大打出手,這讓天意痛心不已。
再後來,天意也病倒了,患上了疝氣。兩個嫁出去的女兒心疼父親,輪流將他接到家中照顧,一家一個月。清高卻以工作忙為借口,對父親不聞不問。大姐夫和二姐夫對此十分不滿,抱怨說老爺子的退休工資都在清高那裏,憑什麽照顧老爺子的責任都落在兩個姐姐身上。
就這樣,兩個姐姐照顧了天意五年,實在扛不住了。家裏孫子孫女都需要照顧,每天忙得不可開交,根本無暇顧及父親。於是,她們找到清高,商量輪流每家一個月照顧天意。清高卻冷漠地說他可以出錢,但讓他親自照顧,絕對不行。
無奈之下,兩個姐姐隻好繼續輪流照顧天意。但半年後,她們實在支撐不住了,隻好報了案。派出所出麵調解,清高這才服軟,勉強同意每家一個月輪流照顧天意。可誰能想到,天意在清高家住了兩天,就打電話給兩個姐姐,說清高不讓他吃飯。姐姐們心疼父親,隻好隔三差五地回老家給天意送飯。後來,天意又打電話說清高拿棍子打他,姐姐們雖然心中憤怒,但也不敢對清高怎麽樣,隻能找來大伯、二伯和本家兄弟來勸說。每次勸說後,家裏能安寧兩天,但過不了幾天,清高回來喝醉了,又是一頓毒打。
這個曾經充滿希望的家庭,此時卻在命運的旋渦中苦苦掙紮,每個人都被生活的重擔壓得喘不過氣來,等待他們的是更可怕的噩夢。
窗外,寒風凜冽,吹過光禿禿的樹枝,發出沙沙的聲響,仿佛在低吟著那些被歲月塵封的故事。文集深深地吸了一口煙,緩緩吐出一團灰白色的煙霧,煙霧在冰冷的空氣中緩緩飄散,漸漸模糊了他的視線,也將他的思緒帶回到了那個遙遠而又清晰的過去。
在溝壑村的南邊,有一個寧靜而貧窮的小村——南溝。村裏有一戶姓畢的人家,日子過得平淡而艱辛。畢老爺,曾經是一位教書先生,雖有幾分學識,卻也難以改變家庭的困窘。家中三個兒子,常常是吃了上頓沒下頓,生活的重壓讓這位曾經意氣風發的先生也不禁彎下了腰。
那是一個臘月的大雪天,天地間一片銀白,仿佛整個世界都被凍住了。一位陌生的農婦出現在畢家門前,她的身影在茫茫白雪中顯得格外單薄和淒涼。農婦身著破舊的棉襖,補丁摞著補丁,頭上裹著一條玫紅色的頭巾,卻也難掩那一頭枯草般雜亂的頭發。她的眼神飄忽不定,透著深深的疲憊與無奈,身旁牽著一個四五歲的小男孩,孩子同樣穿著破棉襖和補丁褲,瘦骨嶙峋,鼻子被凍得通紅,怯生生地躲在農婦身後,像一隻受驚的小獸。
畢老爺打開門,看到這一幕,心中湧起一陣憐憫。他將農婦引進屋內,屋內雖簡陋,卻也有一絲暖意。畢老爺為農婦端來一杯溫水,農婦接過杯子,雙手顫抖著,仰頭咕咚咕咚幾口就喝了個幹淨,那急切的模樣仿佛已經許久未曾喝過一口熱水。畢老爺見狀,正要轉身再去倒水,卻被農婦叫住。農婦撲通一聲跪在地上,淚水奪眶而出,她哭訴著家中的貧困,說自己已經走投無路,決心遠嫁他鄉,但實在無法帶著這個孩子。她聽聞畢老爺心善有文化,便懇求他收留這個孩子,哪怕隻是讓孩子有口飯吃,做牛做馬也心甘情願。
畢老爺麵露難色,他看看自己家中的三個孩子,心中暗自歎息。自己的生活本就捉襟見肘,哪有餘力再養活一個孩子呢?他推脫著說家裏人口眾多,老丈人又身患重病,實在是困難重重,讓農婦另尋他人收留孩子。然而,農婦卻死活不肯起身,哭聲愈發悲切,一遍又一遍地哀求著:“畢老爺,您心善,這孩子跟著您不會吃苦的,您就留下他吧!”畢老爺終究是個心軟的讀書人,望著眼前這一幕,心中的防線漸漸瓦解。沒等農婦哭多久,他便長歎一聲,點頭答應了。
農婦破涕為笑,急忙拉過小男孩的手,讓他叫畢老爺“爹”。小男孩懵懂地看著眼前這位陌生的男人,猶豫了一下,小聲地叫了一聲“爹”。畢老爺的心猛地一顫,眼眶微微濕潤,輕聲應道:“哎,快起來吧。”農婦千恩萬謝地起身,在離開之前,畢老爺還是從家中不多的存糧中拿出一升小米送給了她。
就這樣,這個孩子留在了畢家,畢老爺為他取名為“天意”。天意的童年並不幸福,三個哥哥常常欺負他,有好吃的東西,當著畢老爺的麵,四人還能勉強一人一份,可一旦畢老爺離開,天意的那份便會被哥哥們搶走。但畢老爺是個公正的人,他對天意視若己出,從小就教導孩子們讀書寫字。也許是命運的眷顧,天意十分爭氣,學習成績越來越好,也越發懂事乖巧,與哥哥們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時光荏苒,天意長到了 18 歲,應征入伍。三年的軍旅生涯,讓他變得更加堅毅和成熟。退伍後,他娶妻生子,憑借自己的努力掙足了娶媳婦的錢,沒有向畢老爺要一分一毫。婚後,他的生活平靜而溫馨,妻子賢惠勤勞,先後為他生下兩個女兒。然而,命運似乎並不打算放過這個家庭。就在第二個女兒出生的那一年,畢老爺突然病倒了,中風導致半身不遂,生活完全不能自理。
麵對父親的重病,天意的三個親生哥哥卻相互推脫,誰都不願意承擔照顧父親的責任。天意沒有絲毫猶豫,將畢老爺接到自己家中,悉心照料。他每天為老爺子擦身、喂飯、端屎端尿,毫無怨言。村裏的人都看在眼裏,紛紛誇讚天意的孝順,而這也讓三個哥哥感到臉上無光,他們來到天意家中責罵天意,認為是他讓自己背上了不孝的名聲。天意卻默默不語,隻是繼續為老爺子做著一切。
在天意的精心照料下,畢老爺在他家一住就是三年。一天,天意得到了一個工作機會,他被分配到省會去當會計。天意的妻子得知後,滿心歡喜,全力支持他去闖蕩。然而,天意卻陷入了兩難的境地。他看著家中兩個年幼的女兒,還有癱瘓在床的老父親,實在放心不下。就在他猶豫不決的時候,又傳來一個消息,有一位在北京退伍的人願意和他調換工作,去北京當紅旗手。這個選擇讓天意更加糾結,他回到家中與妻子商量,妻子也同樣拿不定主意。
這時,畢老爺躺在床上,顫顫巍巍地伸出胳膊,示意天意到他跟前。由於中風留下的後遺症,畢老爺的右臉不受控製,口水止不住地流,說話也含糊不清,但天意還是聽懂了他的話:“去北京……”天意望著父親,眼中閃爍著淚光,他重重地點了點頭。
幾天後,天意背著簡單的行囊,踏上了前往北京的旅程。村裏很快就傳開了,大家都羨慕地說天意有出息,在北京當官了。而天意的妻子則獨自承擔起了家庭的重擔,她每天不僅要伺候公公、照顧孩子,還要操持家中的六畝地。盡管生活的壓力讓她疲憊不堪,但她依然堅強地支撐著,臉上總是掛著笑容,然而,那笑容背後的艱辛,隻有她自己知道。
半年後,天意突然回到了村裏,他告訴大家,工作被調到了市裏的鐵路上,上一星期班休一星期假,以後就能經常在家了。妻子雖然嘴上說著回來就好,但心中難免有些失落,畢竟北京的工作更好聽可惜天意不願意幹。村裏人得知天意回來後,紛紛前來拜訪,送雞送鴨,都希望能通過他找到一份好工作。天意也不吝嗇,坐在村裏的廣場上,與大家分享著自己在北京的見聞。盡管有些人對他的話半信半疑,甚至在背後說他吹牛,但天意並不在意,他隻想讓大家多了解一些外麵的世界。
其實天意是自己提出調換工作的,升旗手工作很輕鬆,隻需要每天早上五點半報到六點升旗,七點就下班了,上午和下午還可以選擇站崗,多上班錢就多,這份工作是多少人求都求不來的,可惜天意因為出身感到自卑,升旗手每天早上 五點半必須洗澡,洗澡就是在宿舍隔壁的澡堂隊長拿著一根大水管,所有人光著身子挨個的衝個幹淨,隻有天意穿著一個三角褲,打死都不脫,從那以後天意就和同事們格格不入,以至於一個朋友都沒有,直到一次被冤枉替別人背了黑鍋,天意才決定調換工作到老家。如果天意當時沒有回來繼續在北京工作,那現在他們一家就在北京三環裏麵住著了。
在接下來的日子裏,天意在家盡心盡力地伺候畢老爺。畢老爺看著天意的兩個女兒漸漸長大,心中總是念叨著讓天意再生個兒子,等老了也好有人照顧。天意聽了父親的話,不久後,妻子便懷孕了。然而,就在妻子臨盆的那天,畢老爺卻永遠地閉上了眼睛。天意悲痛欲絕,哭得昏天黑地。與此同時,妻子也在痛苦中生下了一個兒子。天意想起自己讀過的書,那些先賢們的教誨,便為兒子取名為“清高”。
從那以後,天意將全部的愛都傾注在了清高身上,對他百般寵愛,捧在手心怕摔了,含在嘴裏怕化了。家裏有什麽好東西,都先緊著清高,隻要是清高想要的,天意都會想盡辦法滿足他。清高五歲時,便長得胖嘟嘟的,體重達到了六十斤,而他的兩個姐姐卻麵黃肌瘦,常常吃不飽飯。清高還時常欺負姐姐們,讓她們當自己的“大馬”,騎在她們身上玩耍,姐姐們被壓得喘不過氣來,他卻在一旁哈哈大笑。
隨著時間的推移,天意憑借自己的關係,為三個哥哥的兒子都找到了工作。村裏的人對他的評價越來越好,都說他是個孝順又有本事的人。清高八歲那年,母親因病去世,天意悲痛萬分,他覺得妻子跟著自己吃了太多的苦,過早地離世都是因為勞累過度。從此,他更加溺愛清高,生怕他受到一點委屈。
轉眼間,清高到了結婚的年齡,天意四處托媒人,在十裏八鄉為他尋覓合適的姑娘。然而,清高眼光頗高,看了許多姑娘都不滿意。最終,在七岔口找到了一戶從富人區回來的人家,那那家的小姐長得那個俊俏不輸四大美人,清高結婚那天,村裏的老人都評價西施貂蟬也就長這樣了,沉魚落雁,閉月羞花就是為她這樣的美人造出來的詞,媒人將她說得天花亂墜,清高滿心歡喜地娶回了家。
可婚後不久,清高的本性便暴露無遺。他沒讀多少書,脾氣卻十分暴躁,稍有不順心就對妻子拳腳相向。好在天意為他在鐵路上找了份工作,上一周休一周,讓妻子也能有幾天喘息的時間。但每次清高在家,妻子就像個傭人一樣被呼來喝去,稍有反抗便會遭到一頓毒打。街坊鄰居們常常能聽到清高家裏傳來打罵聲和妻子的哭聲,大家都對清高的行為表示譴責,但清高卻絲毫不知悔改。
有一天,妻子因為一點小事惹惱了清高,清高拿著掃帚在後麵追打她,妻子在前麵驚慌失措地跑著,街坊鄰居們紛紛出來圍觀,卻沒有人敢上前阻攔。妻子當街被清高拿著掃帚打屁股哭的稀裏嘩啦,最後,還是本家兄弟看不下去,急忙去把天意叫了過來,才製止了這場鬧劇。從那以後,妻子對清高徹底心冷,不再與他說話,也不再串門,整天默默地操持著家務,眼神中充滿了絕望和無奈。
日子就這樣一天天過去,清高的妻子為他生下了一個男孩,天意為孫子取名“江濤”,希望他胸懷像江河一樣寬闊,勇氣像波濤一樣洶湧澎湃。孩子的出生讓家裏暫時平靜了一些,清高似乎也有所收斂,隻要在家,就會去飯店買些好吃好喝的給妻子,村裏的人都誇他是模範丈夫,仿佛之前在街上打妻子的事情從未發生過。
然而,命運似乎總是喜歡捉弄這個家庭。江濤五歲那年,一場大雨讓他發起了高燒。由於村醫在隔壁村辦事未歸,清高的妻子四處求爺爺告奶奶,才在鄰居家討來了半片撲熱息痛。但還是晚了一步,江濤的燒雖然退了,但卻留下了後遺症,兩隻眼睛時不時地變成鬥雞眼。從那以後,清高仿佛受到了巨大的打擊,開始借酒消愁,漸漸地染上了嚴重的酒癮。
他每次回家,七天裏至少有三天是醉醺醺的,早中晚一天三頓酒,離他十米遠就能聞到刺鼻的酒味。村裏有人開玩笑說他是酒神轉世,連酒仙都喝不過他。但伴隨著酒癮而來的,還有他更加暴躁的脾氣和拳腳。他三天兩頭在家裏打罵妻子,妻子不堪忍受,常常帶著包袱跑回娘家。
天意看著這個家變得支離破碎,心中充滿了無奈和痛苦。後來,他退休了,一個人在家覺得孤單,便隔三差五地去女兒家住上兩天。清高的妻子實在無法忍受這樣的生活,找到天意,求他出麵管管清高。然而,當喝醉的清高發起酒瘋時,連他的父親天意也不放在眼裏,甚至對他大打出手,這讓天意痛心不已。
再後來,天意也病倒了,患上了疝氣。兩個嫁出去的女兒心疼父親,輪流將他接到家中照顧,一家一個月。清高卻以工作忙為借口,對父親不聞不問。大姐夫和二姐夫對此十分不滿,抱怨說老爺子的退休工資都在清高那裏,憑什麽照顧老爺子的責任都落在兩個姐姐身上。
就這樣,兩個姐姐照顧了天意五年,實在扛不住了。家裏孫子孫女都需要照顧,每天忙得不可開交,根本無暇顧及父親。於是,她們找到清高,商量輪流每家一個月照顧天意。清高卻冷漠地說他可以出錢,但讓他親自照顧,絕對不行。
無奈之下,兩個姐姐隻好繼續輪流照顧天意。但半年後,她們實在支撐不住了,隻好報了案。派出所出麵調解,清高這才服軟,勉強同意每家一個月輪流照顧天意。可誰能想到,天意在清高家住了兩天,就打電話給兩個姐姐,說清高不讓他吃飯。姐姐們心疼父親,隻好隔三差五地回老家給天意送飯。後來,天意又打電話說清高拿棍子打他,姐姐們雖然心中憤怒,但也不敢對清高怎麽樣,隻能找來大伯、二伯和本家兄弟來勸說。每次勸說後,家裏能安寧兩天,但過不了幾天,清高回來喝醉了,又是一頓毒打。
這個曾經充滿希望的家庭,此時卻在命運的旋渦中苦苦掙紮,每個人都被生活的重擔壓得喘不過氣來,等待他們的是更可怕的噩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