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民以食為天
末世:開局建造地鐵核戰庇護所 作者:天豕魁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如今武安、森林、陽澄湖三地合並歸武安管理,總轄人口接近25萬,這麽大的基本盤在這,找幾個相關專業的人才應該是沒問題的。
畢竟戰前的滬杭家大業大,世界各地的人才都匯聚於此,哪怕是核戰導致損失了幾乎九成九的人口,那人才的數量也比19世紀的時候好的太多。
“好,這個我後續會去督辦。”許德辰點頭答應,隨後又問道,“具體需要多少人?”
“越多越好!”
一座火力發電站的建設肯定是重中之重,與其讓那些人才埋沒在日日夜夜的打漁、捕蟹、罐頭封裝這些沒意義的重複勞動上,還不如調出來全力建設火電站。
“行。”
“對了,還有一件事。”林少瑾輕輕敲擊著桌麵,“當初天空之城派來的那幫子政協委員現在幹的怎麽樣了?”
“深入基層的工作做的很紮實。”吳振華笑著回道,“我前幾天在站內視察,他們都幹的很賣力,特別是那個莫小秦同誌,挑大糞挑的是越來越好了。”
此話一出,許德辰和林少瑾皆是忍俊不禁,武安的種植土壤大部分都是挖掘的深層土壤,這種土壤的優點就是幾乎不含輻射,當然缺點就是缺乏有機物和各類微量元素。
而糞肥恰好可以彌補這個缺點,這樣看來,莫小秦還真是肩負著武安糧產增產的重任。
“都派回去吧,讓他們把咱們這的情況都如實反饋一下。”林少瑾吩咐道,“還有,我打算讓他們去開口找章毅支援我們。
也就是關於房屋建設、火電站以及地鐵隧道內抽水的事宜。”
“直接找俞知國不是更好嗎?”吳振華納悶道,“以他的權力去壓一壓章毅,他敢不給我們支援嗎?”
“不,這事我不打算讓俞知國插手。”林少瑾解釋道,“俞知國畢竟和章毅不是一個體係的人,我們總是用這種強迫的方式去要挾天空之城給我們支援,時間久了必然會引起天空之城居民的反感。
而讓那些政協委員把我們的需求和訴求如實反饋過去的話,這就變成他們主動來幫助我們。
並且我還有另外一個用意,章毅的理念就是把自己打造成‘救世主’一般的人物,他要是不幫,勢必會被自己許諾的理念反噬。
總是靠別人是起不來的,天空之城我們還是要實打實的拿到自己手裏才行。”
“那要是他選擇性的幫助呢?”許德辰開始打起算盤,“比如說,他可以幫助我們,但條件是要求我們的人去天空之城做工。
或者他不願意幫助我們建設火電站,而是換成直接性的電力援助,到時候我們的命脈可就牢牢把握在他的手裏了。”
“所以我才讓你去嚐試自己建設一下嘛。”林少瑾微笑著說,“他能幫自然是好,不幫,我們也要自己想辦法生產建造起來自己需要的東西。
說白了,我們就是缺乏生產所需的設備,他章毅就是占著個天空之城的好處罷了。
等到時候我們這兒也能頓頓吃上大魚大肉白米飯的時候,天空之城自然而然就會分崩離析,畢竟武安是把人當人,天空之城是把人當工具。
沒有人會不喜歡當人而選擇當工具的。”
聽到“大魚大肉”這幾個字,吳振華和許德辰條件反射地麵色難看起來,沒別的,就是最近這段時間吃海鮮實在是吃的有點多了。
早上一頓鬆江鱸燉土豆,中午一頓鱖魚幹拌螞蚱,晚上再來一頓水煮蟹肉幹,每天都這麽吃,腸胃都弱了......特別是吳振華,也許是年紀大了,上次去廁所蹲了三十多分鍾硬是沒冒頭!
見到兩人一臉便秘樣,林少瑾無奈地擺擺手,這沒轍,到了現在這個時候,武安早就沒有蔬菜可以吃了。所有人的食譜隻有蟹肉、魚肉、土豆,外加一些美味營養的爆汁高蛋白。
前幾個月還有些果幹、蔬菜幹什麽的,不過最近都拿去當獎勵獎給那些為武安做出貢獻的人了。
“農業局那邊督促一下,最近是懈怠很多啊。”林少瑾說道,“老吳,你去跟他們說,這個月月底,要讓武安人民的飯碗裏多少見點綠。
不要跟我扯什麽天氣變冷了,葉菜不好種植之類的。溫度低就上大棚,搞溫室,21世紀都能搞出來,怎麽22世紀還種不出菜了呢?
至於現在......讓探險隊那邊多去搜集一下茶葉什麽的吧,多少也是片葉子。”
白米飯是暫時解決不了了,畢竟隨著人口的吸納,就連現在的天空之城都沒辦法做到人人一碗白米飯了,更何況是武安。
首先武安並沒有水稻種子,其次,就算是有水稻種子,以水稻那個嬌貴的樣兒,八成是養不活的。
“少瑾,我就納悶了,咱們吃的都是同樣的東西,為啥你就一點沒覺得膩呢?”
吳振華這時突然想起,每次到飯點去食堂吃飯,別人都是毫無胃口,隻有林少瑾是風卷殘雲。
“你們呐,就是好日子過太久了。”林少瑾搖頭,語氣帶著一絲鞭策的意味,“海鮮配土豆,放在我那個年代,多少人都吃不上呢!
你們這才過上幾天溫飽日子,就開始嫌棄了。”
雖然記憶有些割裂,但林少瑾對於“吃”這方麵還是很有印象的。
在05年之前,大多數的家庭都是早上一碗稀粥,午飯鹹菜配點自己種的蔬菜瓜果,偶爾到了趕集的日子才買來點葷腥嚐嚐。
05年後普通人家庭每日的餐桌上才漸漸出現了雞鴨魚肉,當然,林少瑾那時候還算不上普通家庭。
他是留守兒童,父母早年離異,各自組建了新的家庭,而他則是跟著爺爺奶奶過日子,6歲那年,爺爺去世,家裏的大人就剩下一個奶奶。
每個月他爸都會寄來500塊錢當做生活費和他的學雜費,這點錢自然是不夠用的。
那時候爺爺奶奶剛把戶口從村裏遷到鎮子上,作為一個“外鄉人”,正兒八經種糧食土地是沒有的,別人不會給你。所以隻能自己動手種點蔬菜瓜果節省家庭開支。
說來好笑,蔬菜沒有瓜果飽腹,而瓜果裏麵以冬瓜、絲瓜、瓠子瓜好養活。
早些時候,林少瑾的日常飲食就是絲瓜湯配點自己家母雞下的土雞蛋,過了些日子,奶奶身體越來越不好了,於是隻能種種瓠子瓜這種撒地裏就能養活的玩意。
從小學2年級到4年級,差不多整整兩年都在吃這個瓜。至於零食,無非就是些地裏自己種的紅薯,切成條或者片,曬成幹就是零嘴了。
那時候他就盼啊,就指望著盼著過年或者生日的時候能吃頓好的。一直到4年級以後,換了個學校,上學的路程變的更遠了,奶奶怕他中午來回影響學業,便安排他在學校食堂吃飯。
那個菜單他現在還記得很清楚,周一水煮白菜、周二炒卷心菜、周三白豆腐、周四燉冬瓜、周五油豆腐。
就這,他還吃的開開心心的,那時候打飯是憑借學校發的飯票去打菜,遇到不喜歡吃的白菜,他就幹脆吃白米飯,蹭一蹭同學的老幹媽,節省一張飯票。
遇到喜歡吃的呢,比如油豆腐,就拿出積攢的飯票,多打一份菜。
像這樣窘迫的生活狀況,一直到他出來打工才解決,不過身體總是有記憶的,因為童年的經曆,他總是會更偏愛油豆腐一些,雖然那東西並不貴,才幾塊錢而已。
而瓠子瓜,他再也沒有吃過一口,這是他最討厭吃的東西。
所以,每天在飯堂吃海鮮配土豆,不是林少瑾能吃苦,是他真的很愛吃。
“我們沒有經曆過你那時候的生活,這是自然體會不了的。”許德辰擦了擦額頭的細汗,像這種話題他是從來沒接觸過的,小時候父母輩最多就鞭策一下學業,哪講過這個?
而一旁的吳振華則是不由得臉上升起一抹怪異的表情,嘟囔道:
“我小時候……倒是經常聽我太爺爺說起過。隻不過沒想到這把歲數了,還能聽見這個。”
畢竟戰前的滬杭家大業大,世界各地的人才都匯聚於此,哪怕是核戰導致損失了幾乎九成九的人口,那人才的數量也比19世紀的時候好的太多。
“好,這個我後續會去督辦。”許德辰點頭答應,隨後又問道,“具體需要多少人?”
“越多越好!”
一座火力發電站的建設肯定是重中之重,與其讓那些人才埋沒在日日夜夜的打漁、捕蟹、罐頭封裝這些沒意義的重複勞動上,還不如調出來全力建設火電站。
“行。”
“對了,還有一件事。”林少瑾輕輕敲擊著桌麵,“當初天空之城派來的那幫子政協委員現在幹的怎麽樣了?”
“深入基層的工作做的很紮實。”吳振華笑著回道,“我前幾天在站內視察,他們都幹的很賣力,特別是那個莫小秦同誌,挑大糞挑的是越來越好了。”
此話一出,許德辰和林少瑾皆是忍俊不禁,武安的種植土壤大部分都是挖掘的深層土壤,這種土壤的優點就是幾乎不含輻射,當然缺點就是缺乏有機物和各類微量元素。
而糞肥恰好可以彌補這個缺點,這樣看來,莫小秦還真是肩負著武安糧產增產的重任。
“都派回去吧,讓他們把咱們這的情況都如實反饋一下。”林少瑾吩咐道,“還有,我打算讓他們去開口找章毅支援我們。
也就是關於房屋建設、火電站以及地鐵隧道內抽水的事宜。”
“直接找俞知國不是更好嗎?”吳振華納悶道,“以他的權力去壓一壓章毅,他敢不給我們支援嗎?”
“不,這事我不打算讓俞知國插手。”林少瑾解釋道,“俞知國畢竟和章毅不是一個體係的人,我們總是用這種強迫的方式去要挾天空之城給我們支援,時間久了必然會引起天空之城居民的反感。
而讓那些政協委員把我們的需求和訴求如實反饋過去的話,這就變成他們主動來幫助我們。
並且我還有另外一個用意,章毅的理念就是把自己打造成‘救世主’一般的人物,他要是不幫,勢必會被自己許諾的理念反噬。
總是靠別人是起不來的,天空之城我們還是要實打實的拿到自己手裏才行。”
“那要是他選擇性的幫助呢?”許德辰開始打起算盤,“比如說,他可以幫助我們,但條件是要求我們的人去天空之城做工。
或者他不願意幫助我們建設火電站,而是換成直接性的電力援助,到時候我們的命脈可就牢牢把握在他的手裏了。”
“所以我才讓你去嚐試自己建設一下嘛。”林少瑾微笑著說,“他能幫自然是好,不幫,我們也要自己想辦法生產建造起來自己需要的東西。
說白了,我們就是缺乏生產所需的設備,他章毅就是占著個天空之城的好處罷了。
等到時候我們這兒也能頓頓吃上大魚大肉白米飯的時候,天空之城自然而然就會分崩離析,畢竟武安是把人當人,天空之城是把人當工具。
沒有人會不喜歡當人而選擇當工具的。”
聽到“大魚大肉”這幾個字,吳振華和許德辰條件反射地麵色難看起來,沒別的,就是最近這段時間吃海鮮實在是吃的有點多了。
早上一頓鬆江鱸燉土豆,中午一頓鱖魚幹拌螞蚱,晚上再來一頓水煮蟹肉幹,每天都這麽吃,腸胃都弱了......特別是吳振華,也許是年紀大了,上次去廁所蹲了三十多分鍾硬是沒冒頭!
見到兩人一臉便秘樣,林少瑾無奈地擺擺手,這沒轍,到了現在這個時候,武安早就沒有蔬菜可以吃了。所有人的食譜隻有蟹肉、魚肉、土豆,外加一些美味營養的爆汁高蛋白。
前幾個月還有些果幹、蔬菜幹什麽的,不過最近都拿去當獎勵獎給那些為武安做出貢獻的人了。
“農業局那邊督促一下,最近是懈怠很多啊。”林少瑾說道,“老吳,你去跟他們說,這個月月底,要讓武安人民的飯碗裏多少見點綠。
不要跟我扯什麽天氣變冷了,葉菜不好種植之類的。溫度低就上大棚,搞溫室,21世紀都能搞出來,怎麽22世紀還種不出菜了呢?
至於現在......讓探險隊那邊多去搜集一下茶葉什麽的吧,多少也是片葉子。”
白米飯是暫時解決不了了,畢竟隨著人口的吸納,就連現在的天空之城都沒辦法做到人人一碗白米飯了,更何況是武安。
首先武安並沒有水稻種子,其次,就算是有水稻種子,以水稻那個嬌貴的樣兒,八成是養不活的。
“少瑾,我就納悶了,咱們吃的都是同樣的東西,為啥你就一點沒覺得膩呢?”
吳振華這時突然想起,每次到飯點去食堂吃飯,別人都是毫無胃口,隻有林少瑾是風卷殘雲。
“你們呐,就是好日子過太久了。”林少瑾搖頭,語氣帶著一絲鞭策的意味,“海鮮配土豆,放在我那個年代,多少人都吃不上呢!
你們這才過上幾天溫飽日子,就開始嫌棄了。”
雖然記憶有些割裂,但林少瑾對於“吃”這方麵還是很有印象的。
在05年之前,大多數的家庭都是早上一碗稀粥,午飯鹹菜配點自己種的蔬菜瓜果,偶爾到了趕集的日子才買來點葷腥嚐嚐。
05年後普通人家庭每日的餐桌上才漸漸出現了雞鴨魚肉,當然,林少瑾那時候還算不上普通家庭。
他是留守兒童,父母早年離異,各自組建了新的家庭,而他則是跟著爺爺奶奶過日子,6歲那年,爺爺去世,家裏的大人就剩下一個奶奶。
每個月他爸都會寄來500塊錢當做生活費和他的學雜費,這點錢自然是不夠用的。
那時候爺爺奶奶剛把戶口從村裏遷到鎮子上,作為一個“外鄉人”,正兒八經種糧食土地是沒有的,別人不會給你。所以隻能自己動手種點蔬菜瓜果節省家庭開支。
說來好笑,蔬菜沒有瓜果飽腹,而瓜果裏麵以冬瓜、絲瓜、瓠子瓜好養活。
早些時候,林少瑾的日常飲食就是絲瓜湯配點自己家母雞下的土雞蛋,過了些日子,奶奶身體越來越不好了,於是隻能種種瓠子瓜這種撒地裏就能養活的玩意。
從小學2年級到4年級,差不多整整兩年都在吃這個瓜。至於零食,無非就是些地裏自己種的紅薯,切成條或者片,曬成幹就是零嘴了。
那時候他就盼啊,就指望著盼著過年或者生日的時候能吃頓好的。一直到4年級以後,換了個學校,上學的路程變的更遠了,奶奶怕他中午來回影響學業,便安排他在學校食堂吃飯。
那個菜單他現在還記得很清楚,周一水煮白菜、周二炒卷心菜、周三白豆腐、周四燉冬瓜、周五油豆腐。
就這,他還吃的開開心心的,那時候打飯是憑借學校發的飯票去打菜,遇到不喜歡吃的白菜,他就幹脆吃白米飯,蹭一蹭同學的老幹媽,節省一張飯票。
遇到喜歡吃的呢,比如油豆腐,就拿出積攢的飯票,多打一份菜。
像這樣窘迫的生活狀況,一直到他出來打工才解決,不過身體總是有記憶的,因為童年的經曆,他總是會更偏愛油豆腐一些,雖然那東西並不貴,才幾塊錢而已。
而瓠子瓜,他再也沒有吃過一口,這是他最討厭吃的東西。
所以,每天在飯堂吃海鮮配土豆,不是林少瑾能吃苦,是他真的很愛吃。
“我們沒有經曆過你那時候的生活,這是自然體會不了的。”許德辰擦了擦額頭的細汗,像這種話題他是從來沒接觸過的,小時候父母輩最多就鞭策一下學業,哪講過這個?
而一旁的吳振華則是不由得臉上升起一抹怪異的表情,嘟囔道:
“我小時候……倒是經常聽我太爺爺說起過。隻不過沒想到這把歲數了,還能聽見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