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安避難所雖說是有懂的土木相關知識的人才,不過你讓他們搞搞填縫,批批灰這些小活還差不多,讓他們自己去蓋房子實在是有些難為人了。


    講句不太好聽的話,他們砌磚的技術估計還沒武安那些負責工程的機器人砌的好。


    要真蓋起房子,說蓋好就塌了有點誇張,但能把房子砌成斜的還是有可能發生的。


    “昂,這方麵的事情你不需要擔心,我小時候經常看別人蓋房子,那時候農村很多人都是自己買來磚塊然後喊幾個親戚就開始蓋房了,不需要太專業的知識。


    還有燒製磚塊的流程我也是略懂一些的,我小時候家附近有磚瓦廠,常年耳濡目染之下,雖說沒有實踐過,但我想隻要流程做對了,應該不會有什麽問題。”林少瑾說。


    “喔~!”許德辰故意拉長一個很長的拖音,用這種方式來給林少瑾捧場,“看來我們真的是機器用多了,腦子都懈怠了。


    幾千年前的人什麽都沒有,不還是一樣把宮殿修的漂漂亮亮的。我們不修宮殿,修幾座房子都想不出辦法,哈哈哈哈……唉~”


    說到最後,許德辰露出一抹苦笑,似乎是在自嘲22世紀的人對機器太過於依賴。一旁的吳振華見狀連忙轉移話題,照顧一下許德辰的情緒:


    “那就是說,等房子蓋起來以後,地鐵站我們今後就不用了麽?”


    “不,地鐵站同樣也要用。”林少瑾的語氣不容置疑,“還記得之前收到的消息嗎?如果那個‘凜冬’真的被毛子搞成了,全球必然會陷入常年的低溫氣候。


    磚瓦房的保暖效果肯定是不如現代科技建造的地鐵站更好的,我們至少要留一條退路。


    而且,那邊現在還打著仗,保不齊到時候一顆導彈飛過來……說不定還是帶核彈頭的那種。”


    從生存的角度去思考,沒有任何建築物會比地下建築更可靠。


    首先,地下建築的頂和壁既不能直接從大氣中吸熱,也不能直接向大氣中散熱。因此,地下建築裏的氣溫變化總是落後於外界的氣溫變化,而且溫差變化不大。


    並且,泥土和岩層的熱傳導效率並不高,所以生活在地下建築內,可以用更低的能耗保障室內的溫度適宜。


    其次,地下建築隱蔽性和抗打擊能力遠遠高於地表建築,倘若真的遇到什麽轟炸或者導彈襲擊,往地下一鑽就是最安全的。


    而且現在地表的道路並不通暢,核戰後,地鐵站的隧道保存完好性相較於地表道路簡直可以用優良來形容。


    基於這些優點,所以將來的很長一段時間,林少瑾都不會考慮放棄地鐵站。


    “那能耗問題?”


    “借!”


    “借?”許德辰露出一臉疑惑的表情,“借誰的?”


    “武安沒有電,087基地不是有電麽?”林少瑾的臉上浮起狡黠的微笑,“好歹也是他給我授的銜,多少也是個下級機構,借點電也不算過分嘛。


    要是087的電不夠,還有天空之城的,他們那兒有大型核聚變發電站,別說幾條地鐵線,供養幾個城市的日常用電都沒問題。


    電纜就從廢土上找找吧,到時候順便還能分一部分給張信……額…還能分一部分給我師父那邊用一用。”


    上次去“森林”那邊轉悠了一下,林少瑾雖然很欣賞他們那股勁,不過對他們的勞作方式還是有一點點小小的意見。


    這都什麽年代了,還要用最老式的漁網打魚嗎?


    人家陽澄湖那邊都趕時髦,用“美式抄網”捕蟹,師父那邊趕緊全麵換上新能源才是正道!


    正所謂,左零右火,雷公助我!路亞兩支杆,魚獲堆成山!


    當然這是說笑,受限於自然保護問題,22世紀嚴禁電魚,所以張信廣那邊一時間就沒有人想到這茬。


    當林少瑾對張信廣提出這個建議的時候,他們才發現,這玩意是真好用!


    不過問題就是電量用的有點多,畢竟靠著漲潮回流進巨構排水那點魚獲可遠遠滿足不了武安、森林、陽澄湖等地的需求。


    想要吃飽,還要吃好,那就必須得開船去海上捕魚。


    這船是電驅動的,打魚也是電捕,一來二去用電量是蹭蹭蹭的往上漲,所以電荒問題不隻是武安存在,張信廣那邊也同樣出現了這樣的問題。


    如何解決,那就隻有先找“大戶”們借一下了。


    “少瑾,我發現你不管處理什麽問題,總是能找到……額……找到最……最取巧的辦法解決。”吳振華原本想說的是最“不要臉”的方式,不過話到嘴邊還是改成了“取巧”。


    “我其實挺好奇的,上個世紀的人思考問題的方式都是這麽跳脫嗎?”


    “或許吧,也可能不是我太跳脫,而是你們太規矩了也說不定呢?”林少瑾歎了一口氣,“唉~在21世紀初,底層社會裏麵講規矩反倒是最容易被人欺負的,各方各麵的製度都不完善,你講規矩,別人不講,那你就要被別人吃拿卡要。


    我記得那是2016年,給人打了一個月白工,想討回自己的工資,那人就用公司的各種不合理的製度和規定扣我的錢。總計4300的工資,最後到手隻有600。


    就這600,還是我堵在公司門口發飆才拿到手的。”


    “這……為什麽不發起勞動訴訟呢?”吳振華有些“天真”地問道。


    林少瑾麵對這個問題沉默了一會,隨後說道:


    “你這個問題,有點像晉惠帝的何不食肉糜。


    21世紀初是個求發展的時代,那時候我們剛加入wto,為了與全球產業鏈進行競爭,這是必要的犧牲。


    我記得我那時候的人們都喜歡自嘲自己為‘牛馬’,意思是像牛和馬一樣一輩子受苦受累。


    當然,比起牛馬,我更喜歡另一個比喻。”


    許德辰被林少瑾這麽一批,這時候尷尬的很,不過還是適時捧場道:


    “什麽比喻?”


    林少瑾頓了頓,說:


    “華夏高速發展的這趟列車,可能我們都不是乘客,隻是燃料而已。”


    說到這裏林少瑾似乎是想起來什麽,眼神中帶著一絲感傷。


    “我不知道這段話到底是誰先說的,從22世紀的曆史記載來看,我想他應該是說對了。


    不過,我個人比較幸運,睡了一覺,列車好像就到站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末世:開局建造地鐵核戰庇護所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天豕魁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天豕魁杓並收藏末世:開局建造地鐵核戰庇護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