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自我革命
末世:開局建造地鐵核戰庇護所 作者:天豕魁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一水橫陳,連崗三麵,做出爭雄勢。六朝何事,隻成門戶私計。
人們常說,太陽底下無新鮮事,隻要一個民族的內核沒有改變,那麽它無論采用什麽主義、什麽製度最終都會走向自己的民族內核。
換句話說,一個民族是無法通過簡單的社會運動改變其本質的,它雖然可以改變製度的名稱,但卻無法改變其社會的本質。
就比如說英聯邦這個號稱民主國家的國家仍舊采用的是君主立憲製,西班牙宣傳自己建立的是共和製度內部卻仍舊實行的是專製、暴虐。
這是盎格魯-撒克遜人和卡斯蒂利亞人的民族性。
每個民族的法律和製度都在某種程度上反應了其民族的特性,像美帝這樣的融合國家,其內部便追求極端的自由、個人主義、實用主義。
所以,在華夏,士農工商仍舊是士農工商,有些人說,現代社會應該是士商工農,其實是一種誤解,在華夏的規則製度中,商永遠是最低賤的那一批。
他們是說不上話的一群人。
不過無論士族如何批判商人,貶低商人的地位,最終他們還是會選擇與商人進行合作,畢竟沒有人會和金錢過不去。
曆經近百年的發展,就如當年的土地兼並一樣,有一些人也已經與資產階級徹底融合成為一體了,曾經推動社會發展的那一批人,便成為了社會發展最大的阻礙。
上麵注意到了這事,隻說了一句話——要堅持革命,也要堅持自我革命。
那年,張信廣48歲,他見到了人性的黑、也見到了那個不可名狀的龐然大物的冰山一角。
從上到下,那些看上去偉岸光正的人,隻要上手一摸......
不過,結果最終還是有益的,收效也是明顯的,它大大地推進了滬杭一帶的生產資料國有化,以及一些其他特區的部分國有化。
然而,還有一些事情隻是從台麵上,轉移到了台麵下。也許是失望,也許是真的累了,張信廣這才從智囊團退休做了一個廠長。
“張老先生,所以您......是想造反嗎?”林少瑾在聽完張信廣的話,沉默思考了許久後,忽然冒出了這麽一句話。
“咳~咳咳。”聽到這話,張信廣被香煙嗆了一口,猛烈地咳嗽起來。
在緩過一口氣後,他才緩緩說道:
“首先,你要叫我師父,而不是什麽老先生。其次,誰跟你說了我要造反了?我隻是想整肅一下這樣的風氣罷了,而核大戰後的時代,便是我實現理想的最好的時代。”
“額...好的...師...師父。”林少瑾聞言,有些不自然地叫著這個感覺有些突兀地稱呼,為了緩解這種尷尬到想用腳指頭摳出三室一廳的感覺,他又繼續問道,“那什麽,師父,你的理想是什麽?”
張信廣有些納悶地看著林少瑾,隨後指了指門口說道:
“你猜我建立這個森林做什麽用的?好看的嗎?之前不是都說過了麽,我創建森林的初衷就是為了扶大廈之將傾。建功立業,匡扶社稷。
正所謂——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我要做的,是曆史上張居正那樣的人物!”
林少瑾首先是暗自鬆了一口氣,還好是張居正,不是想做曹操。隨後他又忽然感覺到有什麽不對勁,張居正是何許人物?
閣老、首輔?非也,宰相?非相,乃攝也。
曆史上有很多攝政王,但攝政相就這麽一位。他的權力,在某些時候,甚至比皇帝還要更大一級。
他是一個偉大的政治家,改革家,在士紳權力達到頂峰的封建主義時代,以六科控製六部,再以內閣控製六科,楞是用權謀把自己的理想給實現了!
想到這裏,張信廣的想法便很明確了,他要做的,就是權力最頂峰的男人。
“做張居正?我有一句話不知道當說不當說。”林少瑾忽然又像是想到了什麽,對著張信廣猶豫地問道。
“說。”
得到肯定的答複,林少瑾便直言道:“額......我記得,張居正是不是死後被人刨墳了?而且,他一死,他的那些改革措施便人亡政息了。”
沉默,一股無與倫比的沉默席卷了整個會議室,不知道過了多久,張信廣才沒好氣地說道:
“那就超越他。你說張居正被刨墳了,那下令刨他墳的萬曆不也是被拉出來刨了麽,現在骨灰都不知道去哪了。曆史終究會證明誰才是對的。
而且,現在的局勢可與明朝末年時期大為不同。張居正之所以人亡政息,主要原因還是在於利益集團的根深蒂固無法動搖。
你再看看現在,廢土上哪裏還有什麽利益集團呢?
核戰前的那些利益集團,我估摸著現在都炸飛上天上去了,沒有了生產資料,這些人也不過是一群比普通人在管理技術上更深入的人罷了。
所以,國家真正的敵人,應該是在內部,而不是外部。”
“嗯,的確如此。”林少瑾點點頭附和,隨後又拋出了一個疑問,“不過,為什麽就一定得是我呢?你的那些學生們就沒有一個可以看的過眼的人嗎?”
麵對這個問題,張信廣深吸了一口煙,長歎一口氣說道:
“唉,那些人都有過硬的才能,然而,才能並不是決定一切的要素。林少瑾,你知道為什麽我在戰前從來就沒有打算收徒弟的想法嗎?為的就是這個。
內部的環境就是一個大染缸,甭管什麽色進去,出來就是同一個顏色。即便是像我這樣意誌力頑強的人,照樣是沾染上了許多不太好的習慣。
說實話,我是一直想辭去自己的這個職務的,但,有的時候,權力是不會讓你休息的。它會攛掇著你去幹一切能讓自己的生產能夠更好進行的事務。
重複幾十年的人生,我恐怕早就變的麵目全非了。而你像是一顆沒有被大染缸漂洗過的......這話不夠準確,準確來說,我看中的第一點,便是這個時代像你這樣的人已經是極度稀少了。
林少瑾,我的徒弟。像你這樣兩個時代的智慧融於一身,並且還年輕,學什麽做什麽的接納能力都會很強的。
這樣的人,我如何不能看中呢?
而我看中的第二點,就是在這個時代,你已經沒有任何機會接觸那個大染缸了,它已經破了。”
人們常說,太陽底下無新鮮事,隻要一個民族的內核沒有改變,那麽它無論采用什麽主義、什麽製度最終都會走向自己的民族內核。
換句話說,一個民族是無法通過簡單的社會運動改變其本質的,它雖然可以改變製度的名稱,但卻無法改變其社會的本質。
就比如說英聯邦這個號稱民主國家的國家仍舊采用的是君主立憲製,西班牙宣傳自己建立的是共和製度內部卻仍舊實行的是專製、暴虐。
這是盎格魯-撒克遜人和卡斯蒂利亞人的民族性。
每個民族的法律和製度都在某種程度上反應了其民族的特性,像美帝這樣的融合國家,其內部便追求極端的自由、個人主義、實用主義。
所以,在華夏,士農工商仍舊是士農工商,有些人說,現代社會應該是士商工農,其實是一種誤解,在華夏的規則製度中,商永遠是最低賤的那一批。
他們是說不上話的一群人。
不過無論士族如何批判商人,貶低商人的地位,最終他們還是會選擇與商人進行合作,畢竟沒有人會和金錢過不去。
曆經近百年的發展,就如當年的土地兼並一樣,有一些人也已經與資產階級徹底融合成為一體了,曾經推動社會發展的那一批人,便成為了社會發展最大的阻礙。
上麵注意到了這事,隻說了一句話——要堅持革命,也要堅持自我革命。
那年,張信廣48歲,他見到了人性的黑、也見到了那個不可名狀的龐然大物的冰山一角。
從上到下,那些看上去偉岸光正的人,隻要上手一摸......
不過,結果最終還是有益的,收效也是明顯的,它大大地推進了滬杭一帶的生產資料國有化,以及一些其他特區的部分國有化。
然而,還有一些事情隻是從台麵上,轉移到了台麵下。也許是失望,也許是真的累了,張信廣這才從智囊團退休做了一個廠長。
“張老先生,所以您......是想造反嗎?”林少瑾在聽完張信廣的話,沉默思考了許久後,忽然冒出了這麽一句話。
“咳~咳咳。”聽到這話,張信廣被香煙嗆了一口,猛烈地咳嗽起來。
在緩過一口氣後,他才緩緩說道:
“首先,你要叫我師父,而不是什麽老先生。其次,誰跟你說了我要造反了?我隻是想整肅一下這樣的風氣罷了,而核大戰後的時代,便是我實現理想的最好的時代。”
“額...好的...師...師父。”林少瑾聞言,有些不自然地叫著這個感覺有些突兀地稱呼,為了緩解這種尷尬到想用腳指頭摳出三室一廳的感覺,他又繼續問道,“那什麽,師父,你的理想是什麽?”
張信廣有些納悶地看著林少瑾,隨後指了指門口說道:
“你猜我建立這個森林做什麽用的?好看的嗎?之前不是都說過了麽,我創建森林的初衷就是為了扶大廈之將傾。建功立業,匡扶社稷。
正所謂——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我要做的,是曆史上張居正那樣的人物!”
林少瑾首先是暗自鬆了一口氣,還好是張居正,不是想做曹操。隨後他又忽然感覺到有什麽不對勁,張居正是何許人物?
閣老、首輔?非也,宰相?非相,乃攝也。
曆史上有很多攝政王,但攝政相就這麽一位。他的權力,在某些時候,甚至比皇帝還要更大一級。
他是一個偉大的政治家,改革家,在士紳權力達到頂峰的封建主義時代,以六科控製六部,再以內閣控製六科,楞是用權謀把自己的理想給實現了!
想到這裏,張信廣的想法便很明確了,他要做的,就是權力最頂峰的男人。
“做張居正?我有一句話不知道當說不當說。”林少瑾忽然又像是想到了什麽,對著張信廣猶豫地問道。
“說。”
得到肯定的答複,林少瑾便直言道:“額......我記得,張居正是不是死後被人刨墳了?而且,他一死,他的那些改革措施便人亡政息了。”
沉默,一股無與倫比的沉默席卷了整個會議室,不知道過了多久,張信廣才沒好氣地說道:
“那就超越他。你說張居正被刨墳了,那下令刨他墳的萬曆不也是被拉出來刨了麽,現在骨灰都不知道去哪了。曆史終究會證明誰才是對的。
而且,現在的局勢可與明朝末年時期大為不同。張居正之所以人亡政息,主要原因還是在於利益集團的根深蒂固無法動搖。
你再看看現在,廢土上哪裏還有什麽利益集團呢?
核戰前的那些利益集團,我估摸著現在都炸飛上天上去了,沒有了生產資料,這些人也不過是一群比普通人在管理技術上更深入的人罷了。
所以,國家真正的敵人,應該是在內部,而不是外部。”
“嗯,的確如此。”林少瑾點點頭附和,隨後又拋出了一個疑問,“不過,為什麽就一定得是我呢?你的那些學生們就沒有一個可以看的過眼的人嗎?”
麵對這個問題,張信廣深吸了一口煙,長歎一口氣說道:
“唉,那些人都有過硬的才能,然而,才能並不是決定一切的要素。林少瑾,你知道為什麽我在戰前從來就沒有打算收徒弟的想法嗎?為的就是這個。
內部的環境就是一個大染缸,甭管什麽色進去,出來就是同一個顏色。即便是像我這樣意誌力頑強的人,照樣是沾染上了許多不太好的習慣。
說實話,我是一直想辭去自己的這個職務的,但,有的時候,權力是不會讓你休息的。它會攛掇著你去幹一切能讓自己的生產能夠更好進行的事務。
重複幾十年的人生,我恐怕早就變的麵目全非了。而你像是一顆沒有被大染缸漂洗過的......這話不夠準確,準確來說,我看中的第一點,便是這個時代像你這樣的人已經是極度稀少了。
林少瑾,我的徒弟。像你這樣兩個時代的智慧融於一身,並且還年輕,學什麽做什麽的接納能力都會很強的。
這樣的人,我如何不能看中呢?
而我看中的第二點,就是在這個時代,你已經沒有任何機會接觸那個大染缸了,它已經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