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少瑾,你怎麽看?
末世:開局建造地鐵核戰庇護所 作者:天豕魁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哦,就是在武運那邊的攤位上......”劉傑聞言,便開始給雨蝶薇介紹,可話說到一半他突然意識到了什麽,話鋒一轉問道,“你是不是想整一個?”
“沒有,我就隨便問問。”雨蝶薇見自己的想法被識破,連忙打著馬虎眼。
劉傑此刻卻毫不退讓,繼續追問:“如果你真的想要,直接告訴我就好,我可以給你買一個。”
“沒有的事情,這破玩意誰會......”雨蝶薇話還沒說完,突然手心中便多出來一串“八音盒”,“你這是做什麽?”
“我這個送給你。”劉傑笑嘻嘻地說道,“以後有了這個,它也會保佑你的。將來不管是出任務還是去探險或者作戰,神明們都會讓你平平安安的。”
雨蝶薇一邊聽著劉傑的絮叨,一邊把玩著這串“八音盒”,不得不說,雖然這玩意是個縫合體,但武運大師的匠心出品,還是非常好看的。
“那你怎麽辦?”雨蝶薇內心湧出一抹感動,這是她自廢土時代後第一次收到禮物,也是第一次受到一個人用心的關照。
“我?這個給你,我隨便就好了。”劉傑擺擺手,隨口說道。
“隨便?可這畢竟是......”
雨蝶薇話還沒說完,便看見劉傑又從他的背包裏掏出了一個30cm的巨型“八音盒”,這個“八音盒”的做工明顯比她手上的更精致。
隻見一麵不僅雕刻了完整的太極八卦圖,還配有各種注釋,以及28星宿和道家三清的浮雕。
另一麵同樣是一個十字架,但這個十字架不僅雕刻更清晰,還可以看見在十字架上綁著一個“耶穌”,在耶穌周圍還環繞著十二天使。(新約天使)
至於這個八音盒的內部就不需要再看了,按照劉傑的尿性,裏麵肯定也是同樣雕刻著鐮刀錘子,並且還刻上了十幾個偉人的頭像。
“你看,我有這個,你就不用擔心我沒有的用啦。”劉傑笑著說道。
雨蝶薇:。。。。。。
“睡覺了,不說了。”雨蝶薇默默將睡袋的拉鏈拉到最頂上,然後背過身去,再也不發一言。
“這裏麵我還沒給你看呢,你要不要看看。”劉傑見狀,還以為是自己的介紹不夠生動,急忙打開“八音盒”遞向雨蝶薇。
“不看,睡覺了。”
“哦,好吧。”
......
就在劉傑還在納悶為什麽雨蝶薇突然就生氣的時候,同一時間,武安避難所內黃禕萱也向林少瑾將新信仰的來龍去脈闡述了個明明白白。
“具體就是這樣了,現在這個新的信仰我也說不上來到底是什麽,但看上去,似乎就是喜歡什麽就信什麽。”黃禕萱一臉無奈地說道。
“看起來,情況和我預想的差不多,並不是很糟糕,但還是需要介入處理了,如果放任繼續發展下去,肯定是會出亂子的。”林少瑾聽完黃禕萱的描述,做出了自己的總結。
聽到這話,黃禕萱的神色閃過一絲小緊張,不禁問道:
“你打算怎麽做,全麵禁止信教嗎?”
“哈哈哈,這個東西,能禁的了麽?”林少瑾笑著反問道,“曆史上,不知道有多少國家和君主想徹底消滅宗教的影響,可無一例外,沒有一個人成功。
包括那位也是一樣的,這是人的思想組成,隻要有思想,這東西就消滅不了。”
“所以,如果有機會,你還是想徹底消滅它麽。”黃禕萱弱弱地問道。
這句話的潛台詞其實就是在問林少瑾,他對宗教是個什麽看法,又對信仰宗教的她又是什麽看法。
林少瑾自然是讀懂了黃禕萱的想法,他輕輕揉了揉黃禕萱的頭發,溫柔地說道:
“我從來不對宗教有任何偏見,包括任何信仰宗教的人,也同樣如此。在我看來,這就是個再平常不過的事情而已。
比如說我,我雖然說自詡無神論者,可我以前創業那會也是拜過財神爺的。甚至讀書那會,還去孔廟裏拜過那些儒家先賢。
再說了,誰每逢清明或者中元節的時候沒有拜過自己的祖先,本質上來說,這也是一種宗教。
隻不過是將對神明的懇求、尊敬和祈願轉移到了自身的先祖身上罷了。”
“祖先也是一種神嗎?”黃禕萱疑惑地問道。
“當然!”林少瑾肯定地回道,“早在夏商周時期,華夏對於神靈的係統就分成了兩大部分,一為天神和地示構成的自然神,二為祖先神。
自然神就像是天的臣子,祖先神則是凡人與天聯係的媒介。麵對神,人更多的是畏,但麵對祖宗,更多的是敬。
華夏的先祖信仰,就是一種非係統的宗教體係,它的本質,就是拜托祖先在另外一個世界替子孫像神隻請求庇護!
這種方式比直接像神靈祈求更為輕鬆,也正因如此,在過去的幾千年之間,華夏人對於祖先的祭祀的重視程度,遠超過直接對神靈的祭祀。
外國人常說華夏人沒有信仰,可外國人看不到的是,咱們華夏人的宗教是潤物細無聲的。”
“我大概懂了,可宗教不應該有各種各樣的儀式和祭品,用以表示對神靈的敬畏麽。如果對祖先的崇拜也是一種宗教,那為什麽我沒有見過這些?”黃禕萱仍舊有些疑惑地問道。
“你呀,就是在大城市生活......”林少瑾原本想說在大城市生活太久了,連祭祖都沒有見過。
可轉念一想,哪怕是在21世紀初期,對於祖先的祭祀也是越來越淡了,說不定在22世紀已經幾乎絕跡了,因此黃禕萱不知道也是很正常的。
想到這裏,他便耐著性子解釋道:
“在我的那個時代,祭祀祖先需要奉上豬肉、水果甚至是一些紙錢。如果條件好的則是用牛頭或者整個豬頭去祭祀,也會擺一些名貴的煙草和酒水。
這個習俗來自於商代的一種‘灌禮’,它就是為祭祀祖先而特意創立的,在商人看來,祖先神在另一個世界裏生活,同樣需要吃飯。
祭祀就像是邀請祖先享用一場宴飲,祭器就是禮器。祭器的精巧和祭品的品質代表了祭祀者的誠心,心越誠,願望便更容易實現。
在灌禮當中,還有一種做法,就是將一種叫‘鬱鬯’的液體撒在地上,‘鬱鬯’是一種氣味濃厚香醇的酒,而祭祖時將美酒灑向大地的做法,華夏人一直沿用至今!
至於祭品和祭器,幾千年來一直都在變化,在我那個時代,祭品從簡單的一兩塊扣肉,發展成早些時候一些紙錢。
而在我長大後,關於祭品已經演變成開始給先祖燒紙電腦、紙汽車、紙別墅了。不過祭器倒是越來越簡單了,一開始還有香爐插幾根香,後來都變成電子香爐了。
說了這麽多,你回頭看看,祭祖擁有這麽多複雜的步驟和繁瑣的禮儀,它難道還不算是一種宗教活動嗎?所以關於宗教信仰,我覺得它就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而已。”
“沒有,我就隨便問問。”雨蝶薇見自己的想法被識破,連忙打著馬虎眼。
劉傑此刻卻毫不退讓,繼續追問:“如果你真的想要,直接告訴我就好,我可以給你買一個。”
“沒有的事情,這破玩意誰會......”雨蝶薇話還沒說完,突然手心中便多出來一串“八音盒”,“你這是做什麽?”
“我這個送給你。”劉傑笑嘻嘻地說道,“以後有了這個,它也會保佑你的。將來不管是出任務還是去探險或者作戰,神明們都會讓你平平安安的。”
雨蝶薇一邊聽著劉傑的絮叨,一邊把玩著這串“八音盒”,不得不說,雖然這玩意是個縫合體,但武運大師的匠心出品,還是非常好看的。
“那你怎麽辦?”雨蝶薇內心湧出一抹感動,這是她自廢土時代後第一次收到禮物,也是第一次受到一個人用心的關照。
“我?這個給你,我隨便就好了。”劉傑擺擺手,隨口說道。
“隨便?可這畢竟是......”
雨蝶薇話還沒說完,便看見劉傑又從他的背包裏掏出了一個30cm的巨型“八音盒”,這個“八音盒”的做工明顯比她手上的更精致。
隻見一麵不僅雕刻了完整的太極八卦圖,還配有各種注釋,以及28星宿和道家三清的浮雕。
另一麵同樣是一個十字架,但這個十字架不僅雕刻更清晰,還可以看見在十字架上綁著一個“耶穌”,在耶穌周圍還環繞著十二天使。(新約天使)
至於這個八音盒的內部就不需要再看了,按照劉傑的尿性,裏麵肯定也是同樣雕刻著鐮刀錘子,並且還刻上了十幾個偉人的頭像。
“你看,我有這個,你就不用擔心我沒有的用啦。”劉傑笑著說道。
雨蝶薇:。。。。。。
“睡覺了,不說了。”雨蝶薇默默將睡袋的拉鏈拉到最頂上,然後背過身去,再也不發一言。
“這裏麵我還沒給你看呢,你要不要看看。”劉傑見狀,還以為是自己的介紹不夠生動,急忙打開“八音盒”遞向雨蝶薇。
“不看,睡覺了。”
“哦,好吧。”
......
就在劉傑還在納悶為什麽雨蝶薇突然就生氣的時候,同一時間,武安避難所內黃禕萱也向林少瑾將新信仰的來龍去脈闡述了個明明白白。
“具體就是這樣了,現在這個新的信仰我也說不上來到底是什麽,但看上去,似乎就是喜歡什麽就信什麽。”黃禕萱一臉無奈地說道。
“看起來,情況和我預想的差不多,並不是很糟糕,但還是需要介入處理了,如果放任繼續發展下去,肯定是會出亂子的。”林少瑾聽完黃禕萱的描述,做出了自己的總結。
聽到這話,黃禕萱的神色閃過一絲小緊張,不禁問道:
“你打算怎麽做,全麵禁止信教嗎?”
“哈哈哈,這個東西,能禁的了麽?”林少瑾笑著反問道,“曆史上,不知道有多少國家和君主想徹底消滅宗教的影響,可無一例外,沒有一個人成功。
包括那位也是一樣的,這是人的思想組成,隻要有思想,這東西就消滅不了。”
“所以,如果有機會,你還是想徹底消滅它麽。”黃禕萱弱弱地問道。
這句話的潛台詞其實就是在問林少瑾,他對宗教是個什麽看法,又對信仰宗教的她又是什麽看法。
林少瑾自然是讀懂了黃禕萱的想法,他輕輕揉了揉黃禕萱的頭發,溫柔地說道:
“我從來不對宗教有任何偏見,包括任何信仰宗教的人,也同樣如此。在我看來,這就是個再平常不過的事情而已。
比如說我,我雖然說自詡無神論者,可我以前創業那會也是拜過財神爺的。甚至讀書那會,還去孔廟裏拜過那些儒家先賢。
再說了,誰每逢清明或者中元節的時候沒有拜過自己的祖先,本質上來說,這也是一種宗教。
隻不過是將對神明的懇求、尊敬和祈願轉移到了自身的先祖身上罷了。”
“祖先也是一種神嗎?”黃禕萱疑惑地問道。
“當然!”林少瑾肯定地回道,“早在夏商周時期,華夏對於神靈的係統就分成了兩大部分,一為天神和地示構成的自然神,二為祖先神。
自然神就像是天的臣子,祖先神則是凡人與天聯係的媒介。麵對神,人更多的是畏,但麵對祖宗,更多的是敬。
華夏的先祖信仰,就是一種非係統的宗教體係,它的本質,就是拜托祖先在另外一個世界替子孫像神隻請求庇護!
這種方式比直接像神靈祈求更為輕鬆,也正因如此,在過去的幾千年之間,華夏人對於祖先的祭祀的重視程度,遠超過直接對神靈的祭祀。
外國人常說華夏人沒有信仰,可外國人看不到的是,咱們華夏人的宗教是潤物細無聲的。”
“我大概懂了,可宗教不應該有各種各樣的儀式和祭品,用以表示對神靈的敬畏麽。如果對祖先的崇拜也是一種宗教,那為什麽我沒有見過這些?”黃禕萱仍舊有些疑惑地問道。
“你呀,就是在大城市生活......”林少瑾原本想說在大城市生活太久了,連祭祖都沒有見過。
可轉念一想,哪怕是在21世紀初期,對於祖先的祭祀也是越來越淡了,說不定在22世紀已經幾乎絕跡了,因此黃禕萱不知道也是很正常的。
想到這裏,他便耐著性子解釋道:
“在我的那個時代,祭祀祖先需要奉上豬肉、水果甚至是一些紙錢。如果條件好的則是用牛頭或者整個豬頭去祭祀,也會擺一些名貴的煙草和酒水。
這個習俗來自於商代的一種‘灌禮’,它就是為祭祀祖先而特意創立的,在商人看來,祖先神在另一個世界裏生活,同樣需要吃飯。
祭祀就像是邀請祖先享用一場宴飲,祭器就是禮器。祭器的精巧和祭品的品質代表了祭祀者的誠心,心越誠,願望便更容易實現。
在灌禮當中,還有一種做法,就是將一種叫‘鬱鬯’的液體撒在地上,‘鬱鬯’是一種氣味濃厚香醇的酒,而祭祖時將美酒灑向大地的做法,華夏人一直沿用至今!
至於祭品和祭器,幾千年來一直都在變化,在我那個時代,祭品從簡單的一兩塊扣肉,發展成早些時候一些紙錢。
而在我長大後,關於祭品已經演變成開始給先祖燒紙電腦、紙汽車、紙別墅了。不過祭器倒是越來越簡單了,一開始還有香爐插幾根香,後來都變成電子香爐了。
說了這麽多,你回頭看看,祭祖擁有這麽多複雜的步驟和繁瑣的禮儀,它難道還不算是一種宗教活動嗎?所以關於宗教信仰,我覺得它就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