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開源節流
末世:開局建造地鐵核戰庇護所 作者:天豕魁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良久,林少瑾首先打破了沉默,試探著說道,“有沒有一種可能,你們陷入了一個誤區?”
三人齊齊回頭看向林少瑾,異口同聲問道:“什麽誤區?”
林少瑾沒有回答這個問題,而是反問道:“你們知道以前缺衣少食的時候,老百姓都是怎麽吃飯的嗎?”
眾人搖頭,這個問題有點超出他們這個時代的認知了,畢竟國家已經有100年的時間沒有讓人餓過肚子了。
2047年後,隨著“合成澱粉工業化”的實現,糧食這東西,可以說的上是極為廉價了,而在2060年,隨著可控核聚變的商業化,基礎的糧食幾乎是免費了。
而隨著靠糧產大爆發,原本靠糧食飼養的牲畜價格也大幅度降低,不說人人吃得起龍蝦鮑魚,至少人人都能頓頓吃的上牛羊了,哪怕是個罪犯,在牢裏也是頓頓吃大雞腿和豬肘子。
所以,眼前這三個沒經曆過“困難時期”的“70後”,自然而然的認為,一個人吃肉罐頭配自熱米飯,已經是最低的配置了。
見三人都答不上來,林少瑾一字一句的說道:“我爺爺奶奶那一輩,一天能喝上一碗稀粥,已經算是好日子了。到我父親那一輩,能吃上一口白米飯配點榨菜,就是家底殷實了。
在我小時候,一個禮拜能吃上一次肉菜,就是小康生活了。”
頓了頓,林少瑾長歎一口氣,搖頭晃腦地模仿著他父親曾經說教的語氣,故作深沉地說,“你們呐,就是沒吃過苦!”
聽到這裏,會議三人組皆是漲紅了臉,支支吾吾了半天,最終還是吳振華先回應了一句話。
“那你說,應該怎麽辦?”
其實這個誤區並不能怪他們,這就好像一個坐擁百億身家的人,無法想象窮人是什麽樣的生活。
在有錢人看來,一個人再窮,也就是三室一廳加一輛十幾萬的小破車這個級別了吧?
林少瑾掃視三人,隨後握緊拳頭,目光堅定地說:
“新時代,新秩序,辦法就四個字——開源節流。
所有的分配都要縮減,先分配方便類速食。
今後,所有參與工作和生產的人員,兩天三份,未參與工作生產的,三天兩份!
這些速食如果吃完了,再分配大米麵粉。
參與工作的一天100g,未參與工作的,50g大米一天。”
這時,長久未發一言的何海說話了。
“這種分配不會出亂子嗎?要知道,即便是戰時分配,也是保證一天三頓飯。”
林少瑾目光轉移到何海身上,緩緩說道:“首長,一群人餓肚子和餓死一群人,總是要選一個的,我不希望在一年以後看見人相食的場景。
至於居民的騷動,肯定是會出的,我相信剛成立的安全部可以解決這些問題。”
何海沉默了,這不是選擇哪個選項的問題,擺在他麵前的隻有一個選擇。
那就是寧願一群人餓肚子,也不要餓死一群人。
餓著肚子還有希望,餓死在地下,可就什麽都沒有了。
“我提個建議。”吳振華開口說道,“老人和小孩吃的比較少,我們可以按照老人和小孩的食量,特別分配一下。”
“讚同。”
“同意。”
眾人附和道。畢竟小孩是一個文明的希望,而在網絡斷絕後,22世紀受過高質量教育的老人更是海量知識的承載體。
“那這樣看來,我們的糧食儲備能多吃一年了,差不多能吃兩年。
可是淡水怎麽辦,這個可沒辦法節省,人可以7天不吃飯,不能3天不喝水!”許德辰提出了自己的疑問。
吳振華也附和道:“是啊,相比食物,水資源短缺更是頭等大事,不說飲用水吧,2萬人的日常洗漱怎麽辦?”
“就不能不洗澡嗎?衣服也可以不洗,頂多隻是臭了點吧?”林少瑾不太確定的問道。
吳振華搖了搖頭,愁眉苦臉的說,“你沒在行政待過不知道,如果是一百來人,確實可以不洗漱,但這裏是2萬人。
比物資短缺更恐怖的事情是瘟疫,如果衛生管理不到位,一旦有人生病,整個避難所都會覆滅!
鼠疫你知道嗎?曆史上的歐洲被黑死病的陰影籠罩了一千年。
原因就是他們覺得羅馬的覆滅是羅馬人天天洗澡沐浴給洗沒的,後來的歐洲人就開始排斥洗澡這件事,以至於整個中世紀大大小小的瘟疫不斷。”
林少瑾點點頭表示受教了,這確實是他沒啥經驗。不過他腦子一轉,很快又給出了解決方案。
“水資源的問題,我想我有辦法可以解決!”
三人聞言皆是麵色一喜,何海急不可耐的問道:“快說,什麽方法!”
“打井。”
“打井?”
“對,打一口水井,21世紀初期,農村的許多地方都是這麽用水的。
甚至不需要打井,我們在地鐵站的牆麵鑽個洞就可以取水了。
100m的深度,我想,這已經可以過濾掉幾乎所有的核輻射了。”
這又是三人的盲區了,先不說何海這個軍校出身的大老粗,就說吳振華和許德辰。
兩人都是名校高材生,家底殷實,從小到大都是十指不沾陽春水的。
再加上打井取水這個方法早就被城市放棄了,自然是想不到這個方法。
特別是沿海地區,在可控核聚變商業化後,所有的工廠產能大大增加,以至於原本成本高昂的海水淡化係統也變得價格低廉。
以前的沿海城市用水都是抽取水庫河流與地下水資源,22世紀的沿海城市都是用海水淡化了。
再加上大基建時代為滬杭特區建造的雨水滲透係統,以及全世界最大的地下排水係統。
以至於走在滬杭特區的街道上,連一口下水管道井都看不到。
活了30多年的兩人,還真的從來沒見過井這個東西。
不過,何海表示他倒是看過井,那什麽,導彈發射井也算是井!
“確實是個好辦法。”吳振華點頭表示肯定。
“這樣水的問題就徹底解決了,我們沒有過濾器,打出的水井就用來給人們洗漱用就好了,這樣也不會吃到髒水生病。”許德辰建議道。
“燒開了喝一樣沒事,能省就省吧。不過還有一個很嚴重的問題沒辦法解決。”林少瑾又拋出一個新問題。
“什麽問題?”吳振華詢問道。
“額,就是我們得找到一個工程學專業的人,在最符合結構力學的地方鑽孔取水。
否則我擔心地鐵站的結構可能會不牢固。”林少瑾看著地鐵站牆麵大大小小的裂口擔憂道,“還有,那些裂縫也得補上,不然以後滲水可不得了。”
“這個簡單。”許德辰一邊說一邊打開手環投影,“我這有整個地鐵的結構設計圖紙,現在上傳給ai去計算就好了。
雖然手環的芯片計算力不是專業的工程計算機能比的,但鑽幾個孔,這樣的小工工程,還是能計算出來的。”
林少瑾啞然失笑,這回又輪到他出現知識盲區了。
三人齊齊回頭看向林少瑾,異口同聲問道:“什麽誤區?”
林少瑾沒有回答這個問題,而是反問道:“你們知道以前缺衣少食的時候,老百姓都是怎麽吃飯的嗎?”
眾人搖頭,這個問題有點超出他們這個時代的認知了,畢竟國家已經有100年的時間沒有讓人餓過肚子了。
2047年後,隨著“合成澱粉工業化”的實現,糧食這東西,可以說的上是極為廉價了,而在2060年,隨著可控核聚變的商業化,基礎的糧食幾乎是免費了。
而隨著靠糧產大爆發,原本靠糧食飼養的牲畜價格也大幅度降低,不說人人吃得起龍蝦鮑魚,至少人人都能頓頓吃的上牛羊了,哪怕是個罪犯,在牢裏也是頓頓吃大雞腿和豬肘子。
所以,眼前這三個沒經曆過“困難時期”的“70後”,自然而然的認為,一個人吃肉罐頭配自熱米飯,已經是最低的配置了。
見三人都答不上來,林少瑾一字一句的說道:“我爺爺奶奶那一輩,一天能喝上一碗稀粥,已經算是好日子了。到我父親那一輩,能吃上一口白米飯配點榨菜,就是家底殷實了。
在我小時候,一個禮拜能吃上一次肉菜,就是小康生活了。”
頓了頓,林少瑾長歎一口氣,搖頭晃腦地模仿著他父親曾經說教的語氣,故作深沉地說,“你們呐,就是沒吃過苦!”
聽到這裏,會議三人組皆是漲紅了臉,支支吾吾了半天,最終還是吳振華先回應了一句話。
“那你說,應該怎麽辦?”
其實這個誤區並不能怪他們,這就好像一個坐擁百億身家的人,無法想象窮人是什麽樣的生活。
在有錢人看來,一個人再窮,也就是三室一廳加一輛十幾萬的小破車這個級別了吧?
林少瑾掃視三人,隨後握緊拳頭,目光堅定地說:
“新時代,新秩序,辦法就四個字——開源節流。
所有的分配都要縮減,先分配方便類速食。
今後,所有參與工作和生產的人員,兩天三份,未參與工作生產的,三天兩份!
這些速食如果吃完了,再分配大米麵粉。
參與工作的一天100g,未參與工作的,50g大米一天。”
這時,長久未發一言的何海說話了。
“這種分配不會出亂子嗎?要知道,即便是戰時分配,也是保證一天三頓飯。”
林少瑾目光轉移到何海身上,緩緩說道:“首長,一群人餓肚子和餓死一群人,總是要選一個的,我不希望在一年以後看見人相食的場景。
至於居民的騷動,肯定是會出的,我相信剛成立的安全部可以解決這些問題。”
何海沉默了,這不是選擇哪個選項的問題,擺在他麵前的隻有一個選擇。
那就是寧願一群人餓肚子,也不要餓死一群人。
餓著肚子還有希望,餓死在地下,可就什麽都沒有了。
“我提個建議。”吳振華開口說道,“老人和小孩吃的比較少,我們可以按照老人和小孩的食量,特別分配一下。”
“讚同。”
“同意。”
眾人附和道。畢竟小孩是一個文明的希望,而在網絡斷絕後,22世紀受過高質量教育的老人更是海量知識的承載體。
“那這樣看來,我們的糧食儲備能多吃一年了,差不多能吃兩年。
可是淡水怎麽辦,這個可沒辦法節省,人可以7天不吃飯,不能3天不喝水!”許德辰提出了自己的疑問。
吳振華也附和道:“是啊,相比食物,水資源短缺更是頭等大事,不說飲用水吧,2萬人的日常洗漱怎麽辦?”
“就不能不洗澡嗎?衣服也可以不洗,頂多隻是臭了點吧?”林少瑾不太確定的問道。
吳振華搖了搖頭,愁眉苦臉的說,“你沒在行政待過不知道,如果是一百來人,確實可以不洗漱,但這裏是2萬人。
比物資短缺更恐怖的事情是瘟疫,如果衛生管理不到位,一旦有人生病,整個避難所都會覆滅!
鼠疫你知道嗎?曆史上的歐洲被黑死病的陰影籠罩了一千年。
原因就是他們覺得羅馬的覆滅是羅馬人天天洗澡沐浴給洗沒的,後來的歐洲人就開始排斥洗澡這件事,以至於整個中世紀大大小小的瘟疫不斷。”
林少瑾點點頭表示受教了,這確實是他沒啥經驗。不過他腦子一轉,很快又給出了解決方案。
“水資源的問題,我想我有辦法可以解決!”
三人聞言皆是麵色一喜,何海急不可耐的問道:“快說,什麽方法!”
“打井。”
“打井?”
“對,打一口水井,21世紀初期,農村的許多地方都是這麽用水的。
甚至不需要打井,我們在地鐵站的牆麵鑽個洞就可以取水了。
100m的深度,我想,這已經可以過濾掉幾乎所有的核輻射了。”
這又是三人的盲區了,先不說何海這個軍校出身的大老粗,就說吳振華和許德辰。
兩人都是名校高材生,家底殷實,從小到大都是十指不沾陽春水的。
再加上打井取水這個方法早就被城市放棄了,自然是想不到這個方法。
特別是沿海地區,在可控核聚變商業化後,所有的工廠產能大大增加,以至於原本成本高昂的海水淡化係統也變得價格低廉。
以前的沿海城市用水都是抽取水庫河流與地下水資源,22世紀的沿海城市都是用海水淡化了。
再加上大基建時代為滬杭特區建造的雨水滲透係統,以及全世界最大的地下排水係統。
以至於走在滬杭特區的街道上,連一口下水管道井都看不到。
活了30多年的兩人,還真的從來沒見過井這個東西。
不過,何海表示他倒是看過井,那什麽,導彈發射井也算是井!
“確實是個好辦法。”吳振華點頭表示肯定。
“這樣水的問題就徹底解決了,我們沒有過濾器,打出的水井就用來給人們洗漱用就好了,這樣也不會吃到髒水生病。”許德辰建議道。
“燒開了喝一樣沒事,能省就省吧。不過還有一個很嚴重的問題沒辦法解決。”林少瑾又拋出一個新問題。
“什麽問題?”吳振華詢問道。
“額,就是我們得找到一個工程學專業的人,在最符合結構力學的地方鑽孔取水。
否則我擔心地鐵站的結構可能會不牢固。”林少瑾看著地鐵站牆麵大大小小的裂口擔憂道,“還有,那些裂縫也得補上,不然以後滲水可不得了。”
“這個簡單。”許德辰一邊說一邊打開手環投影,“我這有整個地鐵的結構設計圖紙,現在上傳給ai去計算就好了。
雖然手環的芯片計算力不是專業的工程計算機能比的,但鑽幾個孔,這樣的小工工程,還是能計算出來的。”
林少瑾啞然失笑,這回又輪到他出現知識盲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