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個新時代?”中控室的吳振華開口問道。


    “嗯,我是從21世紀來的,冬眠了快一百年來著。”林少瑾回答道。


    吳振華臉抽了抽,恍然大悟道:“差點忘了,你還是個老冰棍呢。”


    這回輪到林少瑾臉抽了。


    “先好好想想接下來該怎麽辦吧?”武安地鐵人防工程二把手許德辰說道。


    目前地鐵站內,可用人手,民兵137名,民警15名。


    行政管理工作人員,算上兩個負責人一共62名,雷霆突擊隊算上新來的林少瑾一共是51人。


    地鐵站內避難的平民原本是人,在搜集物資的時候,有一部分人失蹤了。


    還有很大一部分人不相信地鐵站人防工程的可靠,選擇前往其他大型避難所去了,所以目前一共是人。


    各類物資根據計算,如果嚴格按照科學劃分分配,理論上可用1年以上。


    “這些數據是我能看的嗎?”


    在幾個大佬查看資料的時候,林少瑾插了一句嘴。


    吳振華擺擺手說:“反正也不是什麽機密,以後你肯定也要參與管理的,現在可以先學習看看。”


    “隻夠用一年的物資麽,這實在有點捉襟見肘了。”何中尉說道。


    “至少要5年以上的物資,我們才能有底氣。”許德辰說道。


    一旁的林少瑾忍不住訝異地問:“5年就夠用了嗎?核冬天不是得持續幾十年嗎?”


    “核冬天?


    那是上個世紀的偽命題了,我記得早在2030年的時候就證實了以核武的威力。


    想造成地球持續幾十年的冬天,是不可能的事情。”


    吳振華扶了扶眼鏡,肯定的說道。


    “對的,我也記得這個,好像是最早一個叫ttaps的小組提出的。


    在1990年他們的成果就被推翻了,一開始他們宣稱會降溫到零下40°,後來說隻會降溫到10-20°。


    在2006年連理論模型都被推翻了,以當時的核彈威力產生的塵埃,隻能遮蓋地球2-3天。”許德辰緩緩說道。


    “還有,哪怕是最新型的核武器,也在2080年的時候建立過理論模型,塵埃遮蓋最多一個月。


    真正要擔心的是核輻射塵埃,它們會在大氣中遊離半年以上。


    即便最終隨著降雨,落到地麵,輻射也會持續1-2年,核爆中心地帶更不用說,輻射至少持續2-30年,甚至更久。”吳振華補充道。


    “好吧,是我孤陋寡聞了。”


    林少瑾搖了搖頭,長歎一口氣,便不再參與這三位大佬的話題,跑去一旁看資料去了。


    吳振華和許德辰都是北大畢業,而何海中尉則是軍校出身,對於這種科研話題他暫時插不上話。


    不過對於避難所未來的管理,他還是有幾分話語權的。


    在手環的照明下,幾人在一旁開起了討論會。


    林少瑾覺得自己這個小卡拉米好像不適合在這樣的場合。


    但轉念一想,不開玩笑的說,自己恐怕是目前“資曆最老”的人了,便安心的繼續聽著。


    聽著聽著,林少瑾感到自己學到了許多。


    隻能說不愧是名校畢業的領導,不到1小時的小會議室就把避難所未來的管理方案起草了出來。


    首先是進行全軍事化管理,以組、隊、伍、戶,四級模式分組人群。


    一個家庭單位為一戶,10戶為一伍,10伍為一隊,15隊為一組。管理層則是從基層行政工作人員裏挑選。


    以這種模式管理的優點就是可以完全掌控避難所裏的所有事宜,不管是分配食物,還是組織工作,都能順利地進行。


    另外再設立特別組,將人群中有特殊技能的人選拔出來單獨成立小組。


    例如醫療急救組,發電機維護小組,計算機小組,工程小組,餐飲小組等等。


    盡管避難所目前沒有什麽生產設備和生產能力,但這種劃分顯然是必要的,未雨綢繆早當先,居安思危謀長遠。


    最後是避難所治安管理層,由何海中尉領導,下轄51名特戰成員和137位民兵、15個民警。


    另外,每個民警帶9-10個民兵充當輔警,成立共15個小隊,每隻小隊負責1500人的日常治安管理。


    “那麽,這份管理草案就這麽定下了。”吳振華敲了敲桌麵說道。


    “同意。”


    “我也同意。”


    吳振華一邊整理著剛才書寫的會議文件,一邊開口說,“接下來是討論避難所人員物資分配的事宜,這是重中之重。”


    “根據最後一次統計,站內共有人,其中青壯年男性8661名,青壯年女性7865名,14歲以下8歲以上未成年人4156名,65歲以上70歲以下老人1290名,70歲以上老人25名。”


    一旁的許德辰緩緩說道,並打開手環的全息投影將一張圓形統計圖展示給大家看。


    等大家看完後,他再次打開另一張圖片,補充道:“這是目前食物物資儲量的條形統計圖。


    粗略統計,我們目前共有8800噸淡水(毛重),600萬袋方便麵,130萬盒自熱米飯,100萬份各類罐頭。


    合成麵粉320噸,合成大米700噸,冷凍豬肉10噸,冷凍牛羊肉4噸。


    其餘雜糧30噸,白糖10噸。”


    深呼一口氣,許德辰繼續說:“按照一天每人飲水2kg計算,我們的淡水隻能夠用200天左右。


    按照一天一人三頓飯計算,每人每天250克大米或麵粉,每日消耗是5.5噸糧食,可以吃185天。


    加上方便麵等速食食品可以吃125天,肉類和其餘雜糧可以吃8天,我們的所有糧食儲備一共可以吃318天。”


    吳振華皺眉道:“形勢不樂觀啊,冷凍肉類得提前發放給避難所居民們吃了,我們這是臨時避難所,沒有冷庫可以保存。


    而且,除了飲用水之外,我們還需要生活用水,比如洗衣、做飯都需要水。”


    許德辰聞言一拍腦袋,說道:“差點忘了跟你說,8800噸淡水裏麵,有一大批是飲料來著,我們總不能用汽水和檸檬茶去煮飯和麵吧?


    這樣算下來,水可能用不到200天了。”


    話畢,地鐵中控室內一片沉默,地麵至少要等1-2年左右才能出去。


    即便是出去了,也不能立即生產,這點物資基本上是等死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末世:開局建造地鐵核戰庇護所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天豕魁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天豕魁杓並收藏末世:開局建造地鐵核戰庇護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