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九章和周玉岫兩人喝著沈雲峰贈送的好酒一邊開始商量如何開設商號。


    畢竟兩人都有官職,直接去做生意那是萬萬不能的,被人參一本都吃不了兜著走。


    白手套這種事情,太多了,向來輕商的儒家時代,那些個生意是誰做的,當真沒官員插手?那就是糊弄小孩的。


    兩人商定,李九章出一個心腹,也就是他老家帶來的師爺去欽州開商號,周玉岫從老家尋一個有生意頭腦的親戚來在防城縣城開個商號。


    兩家商號為一家,以欽州商號為首,賬做在一起。


    商號名取防城和東興各一字為“興成號”,利潤李九章六,周玉岫四。


    既體現李九章的品級高一些,也因為李九章坐鎮縣城暗中管理通融方便的原因。


    兩人不但可以免費進貨,連啟動的本錢都不要籌措,這時候兩人也不在意啥了,簡直就是白撿來的好處。


    就他們現在喝的酒,李九章心想以後再也不會輕易喝了,這酒值錢,得變成銀子。


    第二天,當傍晚張武用馬馱回來兩大布袋子銀兩,李九章和周玉岫這才徹底打消是不是在做夢的念頭。


    把銀兩搬到房間後,兩人又躲在書房開始商議更多的細節,包括請人的薪金、房屋的租賃,包括要拿走黃有亮紅薯酒在本地的經營權,都一一設計好。


    兩個人的目標一定要趕在臘月裏把商號開張,過年就能見到利潤。


    為了自己的賺錢項目,那效率是奇高,一周後,張武就送來消息,讓瑤寨準備送貨。


    這就是官員經商的好處,本地父母官出麵,隻要不是太搶手的鋪麵,一般都好轉讓過來。


    經營的商戶大多也不止一家兩家店麵,大不了讓給你,我重新尋一個,其中多靡費的錢就當送了一回禮。


    黃有亮那邊,張武去說了說,說周巡檢家的親戚想做這門生意。


    黃有亮雖然有些不舍,但張武說周巡檢親戚願意給點銀子買過去,平地瑤和山上你還賣你的,這樣兩方也就說好了。


    李九章本來這邊就兩個師爺,一主一輔,以前政務就不多,現在騰出來一個正好,這都是紹興帶過來的師爺,雖然不算頂尖,但好在見過世麵,也忠心。


    李九章安排了一個到欽州去,他也去尋了欽州的通判。


    都是官場中人,又在一處謀事,李知縣為手下師爺謀出路,通判自然出麵幫忙。


    所以欽州尋鋪麵也容易方便,而且通判出麵,本地人也不敢欺負,坐地起價。


    兩間鋪麵尋好,再找好夥計,也是飛快的速度,這邊收拾整理鋪麵,製作字號招牌,那邊便要瑤寨送貨了。


    他們準備如此之快,倒是出乎了沈雲峰的意料,但他也希望他們弄的快點,好回流銀子。


    雖然暫時“代銀券”沒有被擠兌的風險,但銀兩還是要備著,防止信用上出現危機。


    沈雲峰也做好準備,萬一哪兒急著用現銀,就去萬尾島調一點來借用一下。


    紅薯酒準備了四百斤,糧食酒準備了二百斤,至於好酒,隻準備了十二斤。


    沈雲峰讓婦女編製了竹盒,然後用桐油油了一遍,再給盒子裝上把手可以拎著。


    裏麵用瑤族染過色的土布包了兩瓶玻璃瓶裝的酒,每盒配了兩個透明度高的玻璃酒杯,酒瓶和酒杯晶瑩剔透。


    這樣一包裝,這高檔的“豐南液”妥妥的就是後世的禮盒裝。


    沈雲峰給的建議價格是五十兩銀子一盒兩瓶,至於賣的掉賣不掉不要緊,放在店裏就是鎮店的玩意。


    主打高檔,絕不自降身價,而且都要放在欽州的店裏去賣,防城縣沒人喝得起,幹脆不賣。


    油燈這玩意以前做的都是山上自用的多,少量賣給了萬尾島。


    所以存貨還是蠻多,一下給發了100盞油燈。


    桅燈因為要供貨給路易斯,所以貨物不多,隻發了四十盞,這邊再趕製。


    沈雲峰提出的要求是桅燈不得低於二十兩銀子,因為他和路易斯有過協議,如果中國這邊低於二十兩銀子,就會導致有人從中國買了倒騰到安南印度那邊去,會影響了路易斯的生意。


    油燈,自然隨便“興城號”參照桅燈定價了。


    因為交易並不願意讓別人知道,張大強和師爺崔永祿商量了,就讓赤腰瑤寨的團練負責送貨。


    沈雲峰和田虎也都同意,讓他們出去看看,也是好事,再說有李九章保駕護航,又有戶籍路引,怕個球,大清律令又沒禁止瑤人外出。


    田虎精心挑選了人選,他也親自去一次,他也想看看附近的地形風貌,交通狀況,城市布局等等,這些以後都是軍事上要掌握的情報。


    人選都是機靈的,尤其是在赤腰瑤寨中選了個班長,以後作為送貨隊隊長的人選,要培養起來。


    一共二十來個人,貨物從江平江一直用船運到江平江和官道交接的石橋,然後從那附近上岸,張武在那裏接應,並一同護衛到欽州。


    欽州古稱古越、安州。先秦時期,兩廣地區為百越民族所居住。


    秦始皇最早在全國範圍內推行郡縣製,統一嶺南地區(今兩廣)後設立象郡,並將現在的欽州一帶劃歸象郡管轄。


    漢朝時期開始設立“州”的建製,兩廣一帶歸交州管轄,今欽州一帶歸交州合浦郡管轄。


    三國時期,交州是吳國轄地,一直到晉朝,今欽州都屬於合浦郡管轄。


    隋開皇十八年(598年)將安州改為欽州,取“欽順”之義,亦為“取欽江為名”,這是欽州的最早得名,治所為欽江縣。大業初又改置為寧越郡。


    唐時推行道的建製,今兩廣地區設立嶺南道。武德四年(621年)撤寧越郡改置欽州。


    宋朝統一中國後推行路的建製,今廣西、海南等地歸廣南西路管轄,同時今欽州一帶仍設置欽州。


    元朝時始設行省,欽州一帶歸湖廣行省管轄,同時將欽州改為欽州路。


    明朝時欽州劃歸廣東布政使司管轄,洪武二年(1369年)為欽州府,洪武七年(1374年)降為欽州,廢安遠縣並入州;洪武十四年(1381年)屬廉州府。


    清初時欽州繼續歸廣東管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十萬大山:1840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我是7天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我是7天並收藏十萬大山:1840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