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


    朱元璋和朱允熥先後派出了海陸兩支軍隊奔赴西域和中亞地區的戰場,消息已經傳遍。


    二人沒有事先在朝堂上商議此事,官員們都為此感到十分無奈。


    這一日上朝。


    官員們先是按照慣例稟奏了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什麽地方的河道需要修繕,哪個縣的賦稅征收有些許問題之類的。


    很快就有一位老臣站了出來,他捋了捋花白的胡須,滿臉憂慮地說道:“陛下,桂王殿下,臣以為,這海陸兩軍出征之事,關係重大。”


    “陛下與桂王殿下事先未曾商議,實乃不妥。”


    “此等大事,關乎我大明的國運與諸多將士的生死,怎能如此倉促行事?”


    “這軍事行動需得謹慎規劃,協調一致才行。”


    “如今這樣各自派兵,若在戰場上出現協調失誤,那可如何是好?”


    “臣聽聞西域和中亞地區局勢複雜,各方勢力交錯縱橫。若是沒有統一的指揮和部署,恐怕我大明軍隊會陷入危險境地。”


    朱允熥站在朝堂之上,聽著這些議論,心中微微有些不悅。


    他向前一步,說道:“諸位大人,本王此次派遣軍隊,用的可是本王自己的錢。”


    “本王自己的錢,本王想怎麽用就怎麽用,你們管得著嗎?”


    “再說了,本王這軍隊的派遣,又沒影響到大明的正常運轉。”


    朱允熥的話如同冷水澆滅了眾人的議論之火。


    百官們聽了他的話,一陣語塞。


    有的官員嘴巴張了張,似乎想要反駁,但又找不到合適的話語,隻能尷尬地閉上嘴。


    緊接著,朱允熥朗聲道:“本王不僅自己花錢打仗,還要建立紀念碑。”


    “這紀念碑乃是為了祭奠那些為我大明戰死的將士們。”


    “他們拋頭顱、灑熱血,為了大明的疆土,為了大明的子民,奉獻出了自己的生命,他們理應被銘記。”


    朱允熥的話在朝堂上激起層層漣漪。


    眾人的目光瞬間被吸引過來。


    尤其是武將們,眼睛裏開始閃爍起別樣的光芒。


    朝堂上的武將們聽聞此言,頓時眼睛一亮,臉上滿是興奮之色。


    一名武將激動地說道:“桂王殿下此舉甚好,這可是青史留名的大好機會。”


    “那些戰死的兄弟們若是知曉,泉下有靈也會欣慰不已。”


    其他武將紛紛點頭稱是。


    他們心中已經開始想象自己的名字被刻在那紀念碑上,受後世敬仰的榮耀場景。


    “這可比那些賞賜金銀財寶更讓人興奮。金銀財寶總有花光用盡的時候,可這青史留名,卻是千秋萬代的榮耀。”


    “隻要能在那紀念碑上刻下自己的名字,就算在戰場上多受幾道傷,多經曆幾次生死考驗,那也是值得的。”


    此時,朝堂上的武將們都沉浸在這種興奮的情緒之中。


    他們的臉上滿是期待與激動。


    還不等百官說話,朱允熥微微抬高下巴,目光緩緩掃視了一下朝堂眾人,接著說道:“這紀念碑上,不僅將士們有機會留名青史,文臣也有。”


    “凡是為我大明做出過突出貢獻的,不管是在朝堂之上出謀劃策,還是在地方上治理百姓,皆可名留其上,以此來享受萬世香火,被百姓敬仰。”


    這話一出,朝堂上像是炸開了鍋。


    所有的官員都不淡定了。


    這話一出,朝堂上像是炸開了鍋。所有的官員都不淡定了。


    文臣們原本還在為朱允熥私自派兵之事心存不滿,此刻卻心思各異。


    “這桂王殿下可真是厲害,這一招不但安撫了武將,現在連我們文臣也被牽扯其中。若是能在那紀念碑上留名,那可是無上的榮耀。”


    “這可是前所未有的機會,若能留名其上,那可比咱們熬一輩子資曆都要榮耀。”


    “我等寒窗苦讀,入朝為官,不就盼著能有一番作為,名垂青史嗎?”


    朝堂上頓時亂成一團,各種聲音交織在一起。


    朱元璋坐在龍椅之上,一直靜靜地聽著朱允熥的話。


    他看到朝堂上眾人的反應,滿意地笑著點了點頭。


    他心中暗自思忖:“允熥這孩子,手段越來越老辣了,已經有了合格上位者的風範。”


    朱元璋的目光中透露出一絲欣慰,他開始思索著,什麽時候確定朱允熥皇太孫的位置才合適。


    在京城的城門口,一群百姓正圍著告示議論紛紛。


    這時,一位官員帶著幾個隨從走了過來,他是專門來為百姓解說此事的。


    官員站在告示旁邊,清了清嗓子,大聲說道:“各位鄉親父老,大家靜一靜,聽本官說幾句。”


    “桂王殿下心懷仁慈,高瞻遠矚,特下此令:這紀念碑乃是為紀念為大明有貢獻之人而建。”


    “諸位莫要以為這隻是朝堂上文臣武將之事,實則不然。”


    “在我大明,上至朝堂之臣,下至市井百姓,隻要為大明之發展做出過貢獻者,皆有機會名入此碑。”


    官員頓了頓,繼續說道:“文臣者,於朝堂之上出謀劃策,輔佐君上治理國家;武將者,征戰沙場,保家衛國,馬革裹屍。此二者,自是功不可沒。”


    “然我大明之根基,乃是萬千百姓。”


    “農夫辛勤耕種,使倉廩充實,百姓無饑餒之苦。工匠精心打造,器具精良,便利眾人生活。商賈誠信經營,貨物流通,繁榮地方經濟。漁夫出海捕魚,獵戶入山狩獵,皆為豐富百姓衣食。”


    “凡此種種,皆為對大明發展做出貢獻之舉。”


    “桂王殿下之意,便是不論出身,不論貴賤,隻要為大明發展添磚加瓦,皆可入碑留名,受萬世敬仰。”


    這個消息迅速在大街小巷傳播開來。


    “你們聽說了嗎?桂王殿下要建紀念碑,咱們這些普通百姓要是為大明做了貢獻,也能在那碑上留名!”


    “這可是從未有過的好事。想我等百姓,平日裏雖隻是耕種勞作,但若是能為大明的發展出一份力,也能被後人記住,真是讓人熱血沸騰。”


    “是啊,這桂王殿下可真是為咱百姓著想。咱雖然沒什麽大本事,但隻要勤勞努力,說不定哪天也能青史留名。”


    一時間,天下的人都在討論這件事。


    人們都在熱烈地討論著桂王殿下的這個計劃。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打造海上帝國,奪回皇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朝朝和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朝朝和並收藏大明:打造海上帝國,奪回皇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