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彥祖笑了笑後說:“在我大兒子房裏掛著。你要多少?我勻一些出來。”


    “韓阿姨爽快,我按最高的采購價收,絕不讓韓阿姨吃虧。”曾俊誠心說道。


    進入傅行爽的房間,背對著門口,曾俊從懷裏拿出一罐麥乳精,“韓阿姨,這是我換的麥乳精,大人小孩嬰兒都能衝來喝。您要的話,4元一罐,不要票。”


    “麥乳精啊,我要了。”韓彥祖想到小孫女就收下了。


    臘肉裝麻袋後,韓彥祖帶著曾俊來廚房。


    廚房房梁上掛著臘魚。曾俊抬頭看到的不是魚,而是幸福。


    “韓阿姨,臘魚我要一半。”曾俊豪氣的說道。


    韓彥祖說:“好,能裝下嗎?麻袋已經裝滿了。”


    “可以。”曾俊十分有底氣。


    他從包裏又拿出一個麻袋,“韓阿姨,按條算錢。”


    兩個麻袋裝滿後,曾俊綁在自行車後座上。麻繩捆的緊緊的,路上不會掉。


    家裏的臘魚、臘肉少了一半,韓彥祖收到了錢、票和一罐麥乳精。曾俊今日的收獲超出預期。


    告辭後,曾俊回城。剛回到家,就有朋友上門。


    朋友甲:“小俊,今天下鄉有肉嗎?”


    曾俊低聲說:“有。臘魚、臘肉,兩麻袋。你要多少?”


    朋友甲欣喜若狂,五指張開,“我要這個數,各來五斤。”


    “不按斤,按條算錢。”曾俊說。


    打開麻袋,朋友甲的眼睛亮了又亮,“各來十條。”


    韓彥祖家的臘肉每條有兩斤重,大小均勻。臘魚大小也很平均。


    朋友甲離開後不久,曾俊家裏又來朋友了。


    不多會兒,除了曾俊自留的臘魚、臘肉,兩個麻袋空了。


    小河村。


    韓彥祖燒開水,給家裏的孫子、孫女衝麥乳精喝。她可是好奶奶。


    麥乳精香甜的味道撲鼻而來,小孩子特別喜歡喝。


    開春後,貴如油的春雨一直沒有下。偶爾下一場小雨,田地都沒有打濕。村裏有經驗的老人預測今年會大旱。


    每個村都有任務豬。村裏養豬的人比去年少了一半。韓彥祖依然領了兩頭小豬崽,支持村長的工作。


    有了小豬崽,韓彥祖在山裏固定的三處地方移植紅薯。每隔幾天,家裏的兒子、兒媳去割紅薯藤回家煮豬食。


    當韓彥祖想吃黃瓜、西紅柿等蔬菜的時候,就在紅薯地裏稀疏的移植一點。


    地裏的苗幹死了,山裏的紅薯長得茂盛。村民卻見怪不怪了。


    若是沒有山裏的糧食,他們早就餓的嗷嗷叫了。


    夏天,下了幾場雨,但更多是大晴天。田地裏,補種的苗稀稀拉拉。就這還得每天從河溝裏挑水灌溉,幹死了就什麽都沒了。


    村長每天愁眉苦臉,要是繼續幹旱下去,河裏的水也要幹了。人喝水都成問題。


    河裏的水見底,村民上山挑水喝。山裏有一個小泉眼,涓涓細流,連綿不絕。水流不大,但源源不斷,給村民留了生機。


    到了秋收的季節。小河村收獲的糧食比去年大減產。


    幸運的是,韓彥祖隔一段時間從空間移植蔬菜、紅薯、小麥等糧食出來。村長組織每戶出人,進山采收,統一分配。


    在原劇情中,原主一家就在這時候餓死了。小河村原本有60戶人家,直接縮減了三分之一。


    城裏的供應越來越少。糧食一到供銷社,去晚了就沒了。


    在這種情況下,曾俊騎著自行車到小河村。他來碰碰運氣。


    上一次,他在韓彥祖家裏買了一袋糧食。省吃儉用吃了十天。城裏買糧食困難,他厚著臉皮來了。


    “韓阿姨,我又來了。”曾俊說話有氣無力。


    “曾采購,進來坐,喝碗熱水。”韓彥祖一如既往的熱情。


    “韓阿姨,我……”曾俊有點說不出口,韓阿姨家裏大大小小十口人估計都不夠吃。


    “跟我來。”韓彥祖帶著曾俊到廚房,拿出一個裝滿的麻袋,“這是我給你留的。”


    曾俊哽咽不語,一開口就嚇到韓彥祖,“韓阿姨,我認你當幹媽吧。”


    “呃……你爸媽同意嗎?”韓彥祖這輩子有五個孩子,多一個幹兒子也無妨。


    “他們會同意的。”曾俊說。


    因為一袋紅薯,曾俊成了韓彥祖的幹兒子。韓彥祖在城裏算有親戚了。


    不管日子多難,時間還在流逝。一場冬雨一場寒。


    度過寒冬之後,貴如油的春雨來了,春耕開始。小河村的田地恢複了生機。


    今年風調雨順,秋收時金黃的稻田,令人心曠神怡。


    小女兒傅行琳上初中的時候,韓彥祖給三兒子傅行方說親。


    經過一段時間相看,傅行方和另一個大隊的田小桃定親。


    三兒媳進門,韓彥祖完成了一個大任務。


    又過了兩年,傅行琳高中畢業。幹哥哥傅行琳提供工作信息,韓彥祖花了500元,送傅行琳進入紡織廠,成為車間女工。


    兩年後,傅行琳和機械廠的工人唐華結婚。


    與此同時,韓彥祖的孫子、孫女可以組成一支足球首發球員。幾個孩子擠一張床睡。


    好處是大孩子能哄小孩子睡覺、蓋被子;壞處是一起鬧起來,聲音能傳好遠。


    在住房緊張的情況下,韓彥祖決定擴建房子。孩子見風就長,以後需要自己的房間。


    傅家要建房,村裏的人爭相來幫忙。隻需要提供飯,不用給工錢。傅家這些年幫助村裏太多,這次建房是報答恩情的好機會。


    新房子建好後,用石灰刷一遍,房間內更加亮堂。剛搬進去家具不多,以後慢慢添置。


    韓彥祖過六十大壽,一大家子齊聚一堂,歡聲笑語。這就是原主希望看到的景象。渡過困難,一家平平安安。


    開放個體經濟後,韓彥祖帶著兒女做小吃攤。


    生命不息,掙錢大業不止。她教會兒女後,就當甩手掌櫃。從小吃攤到餐館,傅家掙錢越來越多。


    傅家從村裏搬到城裏住,買了房和店鋪。


    傅行琳下崗後,在媽媽的鼓勵下開起了服裝店。服裝新潮、價格適中,生意不錯。


    掙錢後,傅行琳下崗後的鬱悶和彷徨消散,一起床就是滿滿的工作動力。


    丈夫唐華看到妻子掙錢,跟著做生意。兩人一起奮鬥,給兒女做榜樣。


    又過了幾年,韓彥祖過七十大壽,宴席在城裏的888大發酒樓。這酒樓是曾俊資金入股,和朋友、大廚一起開起來的。


    酒樓的很多創意,是韓彥祖提供的。她將現在酒樓的營業模式告訴曾俊。


    這些年,曾俊和傅家的關係一直沒有淡過。曾俊是一個懂得感恩的人。


    城裏住了幾年,韓彥祖回小河村。村裏的老房子推掉,重建了小洋樓。韓彥祖喜歡在小花園裏,坐在搖椅上,聽著廣播曬太陽。


    這日子才叫悠閑。


    聽著廣播,韓彥祖睡著了。大兒子傅行爽從房裏拿毛毯,給媽媽蓋上。


    在韓彥祖回村後,傅行爽和劉翠花跟著回來照顧她。


    時間一晃,傅行爽已經是58歲的老頭,掙錢的事交給兒女們。


    韓彥祖八十一歲那年,在一個夜晚過世了。


    葬禮上,兒女們回想艱苦的那些年,是媽帶著他們進山找吃食。媽拉扯他們一大家子,太辛苦了。沒有媽,就沒有現在的他們。


    曾俊也在葬禮上披麻戴孝。艱難的那些年,是幹媽送肉、送糧。下崗後,他和朋友籌辦酒樓,幹媽為酒樓獻計獻策,新奇的創意層出不窮。他有幹媽這個貴人,是他的福氣。


    小河村的村民來參加葬禮。那一年太苦了,地裏沒有吃的,是傅家的慷慨,讓他們度過了旱災。


    在半空中,韓彥祖看到葬禮來的人多,淡淡一笑,又活了一世。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快穿:我家衛生間是時空中轉地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金靈湖的羅刹公主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金靈湖的羅刹公主並收藏快穿:我家衛生間是時空中轉地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