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表格之外,還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便是簡化字。木耒原來的計劃是,在秋收之後著手這些事情。
但是現在呢,而現在紙已提前製成,不妨趁此機會,將簡化字交給計吏,讓他先熟悉一段時間,之後再逐步推廣簡化字。
木耒在紙上一一對照的寫下三種文字,即大篆、繁體字以及簡體字,三種文字在豎著的小格內自上而下依次排列。
木耒此舉意在表明簡化字與大篆一脈相承,二者之間存在著深厚緊密的聯係。
他不想因推廣簡化字就立刻廢除大篆,不然百年千年後,子孫後代會不認識這些字體,造成文字的割裂。而中間有繁體字存在,就能清晰地展現出字體間的繼承關係。
並且大部分的字是沒有繁體的,像 “日”“月”“水” 這類書寫簡單的字,是直接從篆體進化為簡體的。但對比之下,仍能看出明顯的進化關聯。
至於將來推廣簡體還是繁體,要看計吏和其他人的看法,這件事木耒不想自己決定,因為他難以決定這些人對文字傳承的選擇。
寫字很枯燥,好在木耒用的是鋼筆式毛筆,省去了潤筆蘸墨的時間,字也能寫得很小,寫字速度也快了不少。
即便如此,他花了整整四個多小時,也才寫了一千來個字,除去重複的字,實際上對應的古今字,隻有三四百個。
在繁體到簡體的過程中,還存在字合並的情況。許多字由兩個、三個甚至三個以上的字,合並成一個字的情況。例如 “發” 字,頭發的 “髪”、發財的 “發” 原本是不同的字。
這樣的情況也很多,實際上字體簡化不隻是筆畫減少、便於書寫的進化,還有很多是字合並方麵的簡化。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兩字合並之後,保留了原來兩種的讀音,即多音字。
對於多音字,木耒本來想把拚音引入的。但是他發現,兩個世界讀音相差太大,相似讀音恐怕不到一成。
拚音不是不能用,但是還需要重新定義拚音的讀音,和拚寫規則,這個木耒根本完不成,便放棄了。還有一點是現在各地的讀音也不統一,他總不能以邢地方言來做個拚音吧。
對於他學的雅言(周的官話),他自己也不知道是不是標準讀音,就更沒辦法提注音的事了,所有還是單純的簡化字體吧。
對於一名初中生而言,最厭煩的就是寫字了,而且還是寫自己不樂意寫的繁體毛筆字,但為了自己的封地,木耒還是堅持下來了。
一整個上午,直到過了正午,他才寫完五六張紙。除此之外,他還用單獨的一張紙,詳細羅列了簡體字或者繁體字筆畫的寫法,下麵還寫了名稱備注。
寫了幾個小時後,他再也寫不下去了。
原本木耒還想,用三五天時間把所有字的對照寫完,然後交給計吏,但現在估計寫的還不到十分之一就寫不動了。
看來這是個需要長期進行的工作,後來木耒也想,要是直接把數千字的對照表交給計吏,恐怕他一時也對應不過來,不如一點一點的把這些交給他。
這個計吏本名是籌,包括木耒在內,第一次聽到他名字時,都以為是綢緞的 “綢”,實際上不是,而是算籌的 “籌”。
其實他叫籌一點也沒錯,典婦功手下的人都以絲麻為名為姓,比如帛縷和絡繕。但他是以計算統籌為工作的,用算籌的 “籌” 作為名字,這樣說來一點問題都沒有。
這次木耒沒去後院找他,而是讓仆人去後院把他叫來。
在廳內,木耒把寫好的簡體字、繁體字和周之大篆的對照表交給了計吏。
計吏籌看著木耒遞來的紙卷,兩眼放光。
木耒說:“吾先前曾答應你,要教你簡化字,現今我寫了一部分,汝可慢慢學習。若要將所有字皆寫完,估計得花費一月之時才行。”
計吏籌的目光從紙卷上移開,看向木耒。他最先吃驚的並非木耒的簡化字,而是這些紙。
“此為帛紙、帛書?”
木耒一怔,這才想起來,忘了跟他說這件事了。
“此乃吾昨日新製出之紙,非以蠶繭絲為材料,乃是以竹木為原料製成,成本較低,甚適用於書寫。”
“公子,此物亦為汝所發明製作乎?” 計吏籌很是吃驚。
“然也。昨日新製而出,今日早上方送來。以後汝便用此些紙,作為書寫記錄之材料,那些竹簡、木簡、木牘可以不用矣。”
計吏籌用手指輕輕撚著一張紙的角,接著打開那卷紙,看著上麵如指甲蓋大小的字體。
隨後說道:“此紙,誠為佳物也!”
“昨日送有數百張之多,少頃,吾分其半與汝。” 木耒指著桌上厚厚的一大摞卷起來的紙說。
計吏籌隨後向桌案上的一摞紙。
木耒又說道:“若一張書二百字,此摞紙足供汝書幾十萬字矣。”
因為篆體書寫不是特別方便,有的人在簡牘上寫字,一整天可能都寫不了一千字,畢竟篆字寫起來很慢。
當木耒說到幾十萬字的時候,計吏籌自己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數十萬?那是一個什麽數字?一個抄書的人,一年恐怕都很難寫那麽多字。
而且一卷簡書一般隻有幾百字,最多也就一千多字。若僅是十萬字,恐怕也要裝滿幾輛牛車。這差距實在太大了!而上麵那一點點紙就可容納幾十萬字。
計吏籌還在不停瞎想,木耒打斷了他的思緒。
“汝勿徒視此紙矣,言正事。吾今已將簡化之文字書於其上,約有三四百字,汝先對照而學之。
吾所書之簡化字有二種,一為繁體,一為簡體。繁體與此大篆有五分相似之處,而複由繁體進一步簡化為簡體。
吾如此對照書寫,乃是告訴你,此簡化字與這周之大篆乃一脈相承之關係也。”
“還有。” 木耒又拿出一張紙說。
“此乃吾簡化字之筆畫構成也。若將此數十筆畫一一對照學畢,汝則可掌握此簡化字之書寫。”
但是現在呢,而現在紙已提前製成,不妨趁此機會,將簡化字交給計吏,讓他先熟悉一段時間,之後再逐步推廣簡化字。
木耒在紙上一一對照的寫下三種文字,即大篆、繁體字以及簡體字,三種文字在豎著的小格內自上而下依次排列。
木耒此舉意在表明簡化字與大篆一脈相承,二者之間存在著深厚緊密的聯係。
他不想因推廣簡化字就立刻廢除大篆,不然百年千年後,子孫後代會不認識這些字體,造成文字的割裂。而中間有繁體字存在,就能清晰地展現出字體間的繼承關係。
並且大部分的字是沒有繁體的,像 “日”“月”“水” 這類書寫簡單的字,是直接從篆體進化為簡體的。但對比之下,仍能看出明顯的進化關聯。
至於將來推廣簡體還是繁體,要看計吏和其他人的看法,這件事木耒不想自己決定,因為他難以決定這些人對文字傳承的選擇。
寫字很枯燥,好在木耒用的是鋼筆式毛筆,省去了潤筆蘸墨的時間,字也能寫得很小,寫字速度也快了不少。
即便如此,他花了整整四個多小時,也才寫了一千來個字,除去重複的字,實際上對應的古今字,隻有三四百個。
在繁體到簡體的過程中,還存在字合並的情況。許多字由兩個、三個甚至三個以上的字,合並成一個字的情況。例如 “發” 字,頭發的 “髪”、發財的 “發” 原本是不同的字。
這樣的情況也很多,實際上字體簡化不隻是筆畫減少、便於書寫的進化,還有很多是字合並方麵的簡化。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兩字合並之後,保留了原來兩種的讀音,即多音字。
對於多音字,木耒本來想把拚音引入的。但是他發現,兩個世界讀音相差太大,相似讀音恐怕不到一成。
拚音不是不能用,但是還需要重新定義拚音的讀音,和拚寫規則,這個木耒根本完不成,便放棄了。還有一點是現在各地的讀音也不統一,他總不能以邢地方言來做個拚音吧。
對於他學的雅言(周的官話),他自己也不知道是不是標準讀音,就更沒辦法提注音的事了,所有還是單純的簡化字體吧。
對於一名初中生而言,最厭煩的就是寫字了,而且還是寫自己不樂意寫的繁體毛筆字,但為了自己的封地,木耒還是堅持下來了。
一整個上午,直到過了正午,他才寫完五六張紙。除此之外,他還用單獨的一張紙,詳細羅列了簡體字或者繁體字筆畫的寫法,下麵還寫了名稱備注。
寫了幾個小時後,他再也寫不下去了。
原本木耒還想,用三五天時間把所有字的對照寫完,然後交給計吏,但現在估計寫的還不到十分之一就寫不動了。
看來這是個需要長期進行的工作,後來木耒也想,要是直接把數千字的對照表交給計吏,恐怕他一時也對應不過來,不如一點一點的把這些交給他。
這個計吏本名是籌,包括木耒在內,第一次聽到他名字時,都以為是綢緞的 “綢”,實際上不是,而是算籌的 “籌”。
其實他叫籌一點也沒錯,典婦功手下的人都以絲麻為名為姓,比如帛縷和絡繕。但他是以計算統籌為工作的,用算籌的 “籌” 作為名字,這樣說來一點問題都沒有。
這次木耒沒去後院找他,而是讓仆人去後院把他叫來。
在廳內,木耒把寫好的簡體字、繁體字和周之大篆的對照表交給了計吏。
計吏籌看著木耒遞來的紙卷,兩眼放光。
木耒說:“吾先前曾答應你,要教你簡化字,現今我寫了一部分,汝可慢慢學習。若要將所有字皆寫完,估計得花費一月之時才行。”
計吏籌的目光從紙卷上移開,看向木耒。他最先吃驚的並非木耒的簡化字,而是這些紙。
“此為帛紙、帛書?”
木耒一怔,這才想起來,忘了跟他說這件事了。
“此乃吾昨日新製出之紙,非以蠶繭絲為材料,乃是以竹木為原料製成,成本較低,甚適用於書寫。”
“公子,此物亦為汝所發明製作乎?” 計吏籌很是吃驚。
“然也。昨日新製而出,今日早上方送來。以後汝便用此些紙,作為書寫記錄之材料,那些竹簡、木簡、木牘可以不用矣。”
計吏籌用手指輕輕撚著一張紙的角,接著打開那卷紙,看著上麵如指甲蓋大小的字體。
隨後說道:“此紙,誠為佳物也!”
“昨日送有數百張之多,少頃,吾分其半與汝。” 木耒指著桌上厚厚的一大摞卷起來的紙說。
計吏籌隨後向桌案上的一摞紙。
木耒又說道:“若一張書二百字,此摞紙足供汝書幾十萬字矣。”
因為篆體書寫不是特別方便,有的人在簡牘上寫字,一整天可能都寫不了一千字,畢竟篆字寫起來很慢。
當木耒說到幾十萬字的時候,計吏籌自己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數十萬?那是一個什麽數字?一個抄書的人,一年恐怕都很難寫那麽多字。
而且一卷簡書一般隻有幾百字,最多也就一千多字。若僅是十萬字,恐怕也要裝滿幾輛牛車。這差距實在太大了!而上麵那一點點紙就可容納幾十萬字。
計吏籌還在不停瞎想,木耒打斷了他的思緒。
“汝勿徒視此紙矣,言正事。吾今已將簡化之文字書於其上,約有三四百字,汝先對照而學之。
吾所書之簡化字有二種,一為繁體,一為簡體。繁體與此大篆有五分相似之處,而複由繁體進一步簡化為簡體。
吾如此對照書寫,乃是告訴你,此簡化字與這周之大篆乃一脈相承之關係也。”
“還有。” 木耒又拿出一張紙說。
“此乃吾簡化字之筆畫構成也。若將此數十筆畫一一對照學畢,汝則可掌握此簡化字之書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