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大漢大司農屬工坊規》,蔡琰有諸多不解之處,王垕自然會跟她討論一番,於是蔡琰成了他的第一個思想感染者。


    蔡琰比王垕大了三歲,算是同齡人,且蔡琰也年輕,對於另辟蹊徑的思想,也頗能接受。


    王垕犀利的思想,讓蔡琰的世界觀產生了一些新的變化。


    兩人在討論工坊規時,時常還會加入一些其他話題。


    “你說人性本惡,那你是讚成荀子性惡論?”


    “不,我所言之惡,並非真惡,乃為自私。不僅人,甚至所有生靈,皆一誕生便自私。所謂自私,便是生命乃以自身為中心,先滿足生存之欲。嬰兒誕生,便是向世界索取,青草破土,是為爭取空氣與陽光。人饑餓至生死邊緣,為何易子而食?一切生靈,先要滿足自身生存,是以,生存不僅為其他生命,也為人之原始權力,不可稱之為惡,但絕非善。所以,我稱之為自私。”


    “你又提到空氣一詞,上次你說,空氣為與大地、山、石、水同類有形之物,何以證明?”


    “呃~!此事,我亦在思索之中,科學講究證據,目前,我暫未找到支持自身論點之證據,倒是能證明其存在。你可將其視為水,水比鐵輕,空氣又比水輕,鐵可沉於水,水因比空氣輕薄,是以沉於空氣。當你將水燒熱,你會發現,其會消失不見,進入空氣。若把空氣燒熱,也可變的更輕。若將這更輕之空氣裝入袋中,那袋便會一直往上漂浮。改日我做一燈,燈以油紙籠罩,其內點亮,那燈便可飛起,如此當可證明我之所言。”


    此時此刻,蔡琰已經完全化身小迷妹,眼睛瞪得老大,直勾勾的看著王垕,完全沒發現,空氣變得曖昧。


    旁邊的趙雲、王雷、王二虎三人也是一頭霧水,似乎似懂非懂,點頭又搖頭。


    “為何改日,今日即可!還有,你所言科學,乃是何物?”


    “科學乃建立在可建立於證據之上的自然現象與規律,並非猜想。”


    蔡琰恍然大悟,點頭道:


    “哦,我似有所明白,《道德經》並非科學,《九章算術》乃科學,你所創割圓術卻為求證科學之法。”


    聽到蔡琰如此說,王垕心中一驚。


    這個姐姐悟性也太高了,還總結上了。


    但這時她還沒有忘記能飛起的燈,於是吵著讓王垕立刻驗證。


    沒辦法,王垕隻好讓王雷找來油紙,製作能證明空氣特性的燈。


    還好現在紙廠已然能夠生產油紙,便是將桐油對紙進行加工,甚至可以製造成本比絹布更低的油紙傘了。


    此時的百姓是以羽毛或樹葉做傘蓋,稱為簦,而王垕直接發明油紙傘,並以“傘”字命名。而真正要以綢布為傘,得到宋朝,至於油紙傘,則要到明朝才出現。


    折騰了半個時辰,在二王按照王垕的要求,做出了油紙燈。


    隨著燈內之火緩緩燃燒,油紙燈逐漸飛起,這讓蔡琰目瞪口呆,嘴巴張大,幾乎能塞下一枚鵝蛋。


    待油紙燈飛出天際,蔡琰看向王垕時,眼睛裏都帶光。


    接下來嘴裏還蹦出一句讓王垕目瞪口呆的話。


    “此燈若做到足夠大,於其下做一吊籃,是否可帶人升天。”


    王垕臉抽了抽,這tm還能舉一反三!


    “或許可以。”


    他還能說什麽?


    蔡琰能想到,其他人肯定也能想到,他還想用這招在某次戰爭中出奇製勝,看來古人智慧,要是點通了,相當恐怖。


    此時此刻,王垕懷疑,諸葛亮發明孔明燈時,就已經想到了這個問題。


    可惜做不到。


    因為他還沒發現桐油的作用,不能製造桐油布。


    桐油春秋戰國就已經用於戰車潤滑,王垕所造四輪馬車,就是以桐油作為潤滑油。但直到隋唐時期,桐油才被用於防水塗抹到船體。


    而直到明清時期,桐油方用於製作油紙傘,塗裝家裝,成為一種大宗商品。


    16世紀,西班牙學者門多薩在《中華大帝國史》中驚歎地記錄:“塗有桐油的中國船隻使用壽命竟達歐洲船隻的兩倍之長!”這一發現引發了轟動,吸引了葡萄牙人的注意。


    桐油作為華夏黃金,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甚至鷹醬借款,都要求華夏以桐油折算歸還。


    王垕已經命車廠大量收購桐油,可想而知,大量的桐油使用,這也會養活不少人,這就是工業的魅力。


    就在王垕感歎小迷妹孺子可教時,玻璃廠的司馬懿也迎來了重大突破。


    他現在正在搗鼓著一個長筒,這個長筒中有兩個鏡片。


    “此物竟有如此神奇之效!”


    原來王垕讓他負責玻璃廠,主要負責玻璃,然後就是光學鏡片。


    王垕原本是想要研發顯微鏡,結果顯微鏡還沒研發出來,倒是被司馬懿搗鼓出了望遠鏡。


    王垕自然是知道望遠鏡的原理的,但他哪裏能夠麵麵俱到,隻是說了顯微鏡原理,便命工廠嚐試打磨光學鏡片。


    但司馬懿豈是普通人,給他個機會,他也燦爛了。


    自從上次大橋修成,回到許都玻璃廠後,司馬懿才發現,玻璃廠也好,水泥廠也罷,每個廠,都有自己的核心機密。


    他今日既然有了新的發現,自然不可能上報,而是想著把鏡片帶出去。


    “司馬廠長!今日車廠需要平麵玻璃三十六塊,規格為大號,此為出庫單,請簽字!”


    送貨員進入辦公室,打斷了司馬懿的興奮。


    司馬懿不動聲色將長筒放下,草草簽了字,然後將長筒拆開,將兩片鏡片揣入懷中,然後將案幾上玻璃打碎。


    下一刻,兩名廠內衛兵進入辦公室。


    “無事,你等打掃一番,報兩片鏡片破損。”


    光學鏡片打磨極其耗費時間,王垕借鑒了銅鏡打磨技術,需要工人極長工時,所以每一片都極其珍貴,也有數可查。


    司馬懿想要偷偷帶出鏡片,隻能如此。


    下工回城的馬車上,司馬懿心中卻並不滿足。


    “接下來,便是紙廠。看來需要找個機會進入紙廠,竊取到紙廠機密,就能打破現有格局!”


    “或可買通紙廠中人,亦可竊取。”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走司馬懿的路,讓司馬懿無路可走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五分音符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五分音符並收藏走司馬懿的路,讓司馬懿無路可走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