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到達金陵
我在紅樓當丫鬟那幾年 作者:轉眼皆寥落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千裏之外的南京城中,一條長長的送葬隊伍,正往城外走去。賈家眾人神色哀戚地將賈母之靈葬入祖墳。
隨著賈家最後一位國公夫人的入土為安,鍾鳴鼎食、一門兩國公的勳貴賈家,正式成為曆史。
“姑娘,下雨了,快進屋裏去吧——”紫鵑撐著一把油紙傘,苦勸黛玉。
黛玉點點頭,由她扶著,走到屋簷下,望著蒙蒙的細雨,不禁又歎了一口氣:“寶玉怎麽還不回來?他是不是出事了……”
紫鵑聽了,心中一緊,麵上卻故作輕鬆地笑道:“姑娘,你又胡思亂想了。三姑娘不是跟你說了嘛:寶玉他們幾個人半路上遇到了一個朋友,留他敘舊呢,自然得等他住夠了,才會回來。”
黛玉聽了,不由得冷笑:“你們當我是三歲小孩嗎?逃命的時刻,萬般凶險之下,哪裏還有閑情逸致去走親訪友?我不過是顧及三丫頭的麵子,才沒有拆穿她。寶玉定是出了事了,你們都瞞著我……”說著掉下淚來。
紫鵑聽她如此說,知道是瞞不下去了。與其放任她胡思亂想,糟蹋壞了身子,不如據實以告:“姑娘既然起了疑心,我跟姑娘又是一條心的,自然不會瞞你。隻是姑娘知道就罷了,麵上依舊當作不知——二老爺和太太那邊也都瞞著呢,沒的讓老人家操心。”
黛玉點點頭:“這個我自然明白。你就說吧——”
紫鵑繼續道:“當日三姑娘那樣說,我私心裏也不相信。偏生她們嘴都嚴得很,不肯說。直到有一次,我偷聽到了晴雯跟芳官的對話,才知道,原來就是在咱們剛走的那天,當天夜裏出的事——寶玉被衙門的人抓走了,說他參與了北靜王謀反的事。那韓相公和衛相公就叫眾人先走,他們兩個留下來救寶玉。”
黛玉聽了,早已淚流滿麵:“寶玉怎麽可能謀反,分明是有人栽贓誣陷!”
紫鵑附和她道:“可不是嘛!等到三姑娘她們登了船,清點人數的時候,才發現,荷花那死丫頭,竟也悄悄留下了……”
“她是怕回來不好跟我交待。這傻丫頭……”黛玉擦著眼淚道,“如今過了許久,他們還不回來,想來是又出了變故。不過沒有消息就是好消息,起碼說明寶玉現在還活著。若他死了,總要派個人回來報喪的……”
紫鵑聽了,又是一歎。
不知過了幾時幾日。
這天,雪雁和春纖跑歡天喜地地跑進來笑道:“姑娘,好消息啊!荷花他們回來了——”
黛玉聽了,忙走出去看。
隻見海棠拉著荷花的手走進來。數月不見,荷花如今又黑又瘦的,一雙眼睛倒是炯炯有神。
眾人忙圍上去,噓寒問暖、問東問西。荷花一邊走,一邊繪聲繪色地講述自己如何從亂局中逃生,怎樣救了衛若蘭,又是怎樣千辛萬苦地來到南京的。
其他人都圍著她說笑個不停,雪雁忽然想起一事,問道:“寶二爺呢?沒跟你一起回來?我知道了,他一定是先去見老爺、太太了。”
荷花聽了,頓時呆若木雞:“寶玉還沒回來?”
黛玉聽了,急忙走到她麵前,拉著她問道:“你沒跟寶玉在一起嗎?”
荷花結結巴巴地道:“城破之時,我們走散了……”
黛玉聽了,眼前一黑,紫鵑和雪雁連忙一左一右地將她扶住,坐在桌前。
海棠倒了一杯熱茶,看著黛玉喝了,又悄悄拉著荷花的衣襟,嗔道:“你說話委婉著些,別驚著姑娘。”
黛玉半天才緩過來,問她:“你從頭到尾仔細說來,這到底是怎麽一回事?”
荷花也拿起茶杯,灌了一口,潤了潤喉嚨,組織著語言說道:“姑娘你上船走後,我們本來也租到了一條貨船,預備第二天啟航的……”
黛玉打斷她道:“這些我們都已知道,你隻說寶玉被衙門抓走之後的事。”
荷花點點頭,繼續道:“寶玉被抓,其實是忠順王為了要他的玉,而羅織的罪名。可我們都知道,那玉早就丟了,寶玉交不出玉來,所以一直出不來。後來,還是多虧了我——”
說著又把拾玉的經過和趙子常的相助一五一十講了一遍。
荷花歎道:“本來事情到此,已經告一段落了。可我們想著,寶玉身子太虛弱了,行不了路,就想著叫他養兩天。這一養,又養出事兒來了……”
說著就把賈環通匪劫走寶玉,眾人費力救回,要走時,偏生遭遇叛軍攻城,逃難時眾人走散的事又說了一遍。
眾人跟著她的故事情節發展而情緒起伏,紛紛歎道:“寶玉好可憐,平白無故受了這麽多罪,如今又被你弄丟了……”
荷花弱弱地道:“我也受了很多罪啊!在大觀園吃了幾天野草,又差點死在叛軍手裏……當時,趙大人說看見韓相公跟寶玉在一起,我以為他們早就出城了呢——我們帶著重傷的衛相公都逃出來了,他們肯定也能出來。
原以為,我們帶著個重傷員自然走得慢,他們兩個會比我們先到南京,竟然還沒到。難道又出了什麽事……”
黛玉低頭想了半晌,擦著眼睛道:“你走了這麽遠的路,想必累壞了,快歇著去吧。”
荷花有些不安:“姑娘,你還好吧?也不要太為寶玉擔心了,他肯定不會有事的!”因為他有主角光環啊!
但黛玉顯然不信,一副憂心忡忡的神情,不住地催她道:“你快去休息吧。我沒事。”
荷花隻好退下。
原來,荷花和趙子常、衛若蘭、濯刀等人,從劉姥姥家出來後,就一路往南行去。
由於衛若蘭有傷在身,眾人的速度不是很快,陸路走了兩個月才到南京。
荷花因為深信寶玉有主角光環在身,以為他和韓琦早就逃出京城了,一定是在他們前頭到達南京。沒想到,卻失算了。
到了南京後,他們一路打聽著,找到賈家祖宅,終於與眾人匯合。
隨著賈家最後一位國公夫人的入土為安,鍾鳴鼎食、一門兩國公的勳貴賈家,正式成為曆史。
“姑娘,下雨了,快進屋裏去吧——”紫鵑撐著一把油紙傘,苦勸黛玉。
黛玉點點頭,由她扶著,走到屋簷下,望著蒙蒙的細雨,不禁又歎了一口氣:“寶玉怎麽還不回來?他是不是出事了……”
紫鵑聽了,心中一緊,麵上卻故作輕鬆地笑道:“姑娘,你又胡思亂想了。三姑娘不是跟你說了嘛:寶玉他們幾個人半路上遇到了一個朋友,留他敘舊呢,自然得等他住夠了,才會回來。”
黛玉聽了,不由得冷笑:“你們當我是三歲小孩嗎?逃命的時刻,萬般凶險之下,哪裏還有閑情逸致去走親訪友?我不過是顧及三丫頭的麵子,才沒有拆穿她。寶玉定是出了事了,你們都瞞著我……”說著掉下淚來。
紫鵑聽她如此說,知道是瞞不下去了。與其放任她胡思亂想,糟蹋壞了身子,不如據實以告:“姑娘既然起了疑心,我跟姑娘又是一條心的,自然不會瞞你。隻是姑娘知道就罷了,麵上依舊當作不知——二老爺和太太那邊也都瞞著呢,沒的讓老人家操心。”
黛玉點點頭:“這個我自然明白。你就說吧——”
紫鵑繼續道:“當日三姑娘那樣說,我私心裏也不相信。偏生她們嘴都嚴得很,不肯說。直到有一次,我偷聽到了晴雯跟芳官的對話,才知道,原來就是在咱們剛走的那天,當天夜裏出的事——寶玉被衙門的人抓走了,說他參與了北靜王謀反的事。那韓相公和衛相公就叫眾人先走,他們兩個留下來救寶玉。”
黛玉聽了,早已淚流滿麵:“寶玉怎麽可能謀反,分明是有人栽贓誣陷!”
紫鵑附和她道:“可不是嘛!等到三姑娘她們登了船,清點人數的時候,才發現,荷花那死丫頭,竟也悄悄留下了……”
“她是怕回來不好跟我交待。這傻丫頭……”黛玉擦著眼淚道,“如今過了許久,他們還不回來,想來是又出了變故。不過沒有消息就是好消息,起碼說明寶玉現在還活著。若他死了,總要派個人回來報喪的……”
紫鵑聽了,又是一歎。
不知過了幾時幾日。
這天,雪雁和春纖跑歡天喜地地跑進來笑道:“姑娘,好消息啊!荷花他們回來了——”
黛玉聽了,忙走出去看。
隻見海棠拉著荷花的手走進來。數月不見,荷花如今又黑又瘦的,一雙眼睛倒是炯炯有神。
眾人忙圍上去,噓寒問暖、問東問西。荷花一邊走,一邊繪聲繪色地講述自己如何從亂局中逃生,怎樣救了衛若蘭,又是怎樣千辛萬苦地來到南京的。
其他人都圍著她說笑個不停,雪雁忽然想起一事,問道:“寶二爺呢?沒跟你一起回來?我知道了,他一定是先去見老爺、太太了。”
荷花聽了,頓時呆若木雞:“寶玉還沒回來?”
黛玉聽了,急忙走到她麵前,拉著她問道:“你沒跟寶玉在一起嗎?”
荷花結結巴巴地道:“城破之時,我們走散了……”
黛玉聽了,眼前一黑,紫鵑和雪雁連忙一左一右地將她扶住,坐在桌前。
海棠倒了一杯熱茶,看著黛玉喝了,又悄悄拉著荷花的衣襟,嗔道:“你說話委婉著些,別驚著姑娘。”
黛玉半天才緩過來,問她:“你從頭到尾仔細說來,這到底是怎麽一回事?”
荷花也拿起茶杯,灌了一口,潤了潤喉嚨,組織著語言說道:“姑娘你上船走後,我們本來也租到了一條貨船,預備第二天啟航的……”
黛玉打斷她道:“這些我們都已知道,你隻說寶玉被衙門抓走之後的事。”
荷花點點頭,繼續道:“寶玉被抓,其實是忠順王為了要他的玉,而羅織的罪名。可我們都知道,那玉早就丟了,寶玉交不出玉來,所以一直出不來。後來,還是多虧了我——”
說著又把拾玉的經過和趙子常的相助一五一十講了一遍。
荷花歎道:“本來事情到此,已經告一段落了。可我們想著,寶玉身子太虛弱了,行不了路,就想著叫他養兩天。這一養,又養出事兒來了……”
說著就把賈環通匪劫走寶玉,眾人費力救回,要走時,偏生遭遇叛軍攻城,逃難時眾人走散的事又說了一遍。
眾人跟著她的故事情節發展而情緒起伏,紛紛歎道:“寶玉好可憐,平白無故受了這麽多罪,如今又被你弄丟了……”
荷花弱弱地道:“我也受了很多罪啊!在大觀園吃了幾天野草,又差點死在叛軍手裏……當時,趙大人說看見韓相公跟寶玉在一起,我以為他們早就出城了呢——我們帶著重傷的衛相公都逃出來了,他們肯定也能出來。
原以為,我們帶著個重傷員自然走得慢,他們兩個會比我們先到南京,竟然還沒到。難道又出了什麽事……”
黛玉低頭想了半晌,擦著眼睛道:“你走了這麽遠的路,想必累壞了,快歇著去吧。”
荷花有些不安:“姑娘,你還好吧?也不要太為寶玉擔心了,他肯定不會有事的!”因為他有主角光環啊!
但黛玉顯然不信,一副憂心忡忡的神情,不住地催她道:“你快去休息吧。我沒事。”
荷花隻好退下。
原來,荷花和趙子常、衛若蘭、濯刀等人,從劉姥姥家出來後,就一路往南行去。
由於衛若蘭有傷在身,眾人的速度不是很快,陸路走了兩個月才到南京。
荷花因為深信寶玉有主角光環在身,以為他和韓琦早就逃出京城了,一定是在他們前頭到達南京。沒想到,卻失算了。
到了南京後,他們一路打聽著,找到賈家祖宅,終於與眾人匯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