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壓力特別大
四合院:悟性逆天,全能破防眾禽 作者:熱歸納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然而,易忠海、劉海中與閻埠貴在這段時間裏組織了一次全體院居民的 ** 。
其中,劉海中和閻埠貴因為家中的成年男性較多,覺得壓力特別大。
此次聚會除了常規事務外,劉海中還有一些個人考慮。
他不僅希望通過參與活動來提升自己的地位,更重要的是因為他最寵愛的兒子劉光齊即將結婚。
對於這個大喜事,婚禮的準備工作不可草率。
但由於家庭條件有限,目前隻有一間小房子供居住,顯然不適合舉辦婚禮慶祝活動。
因此,大家決定另外尋找一處住所來滿足劉光齊的新婚需求。
另外,宴會的籌備也是一個難題,預計最多隻能擺放兩張桌子,但是這兩場宴會一定要辦得隆重、有氛圍,還要符合“三十六條腿”
的傳統要求,並添置腳踏縫紉機和自行車等禮物,以表達誠意和祝福。
劉海中同意參與這次活動還有一個隱秘的目的,那就是借此機會了解一下何宇柱家的實際經濟狀況,看看他們是否能幫助自己解決部分婚宴所需的物資問題。
劉海中本來對此計劃並不知情,這完全是劉光齊的提議,而劉海中覺得這是一個好機會。
很快,參加的人聚集了起來。
當時正值初夏,溫暖而不悶熱的天氣使得大家更容易聚在一起。
“今天我們召開全體大會,主要是為了支持賈家!”
劉海中照例率先發言,否則他又會錯過發言機會,“具體的情況,請我們院子的大爺來詳細介紹。”
易忠海接著說:“大家都知道賈家的情況,家裏隻有賈東旭一人有城市戶口,但家庭成員總共有五個。”
“他的糧票很緊張,再加上市裏工作的壓力很大,如果連基本的生活都無法保障,就很難正常工作了。”
“我們院子一向講究互幫互助、尊老愛幼,去年還被評為街道的先進庭院。”
“現在我們也要發揚這種精神,共同度過難關。”
“今天我們要討論的是誰能提供一些多餘的糧食每月支援賈家。
作為榜樣,我願意每月捐出十斤玉米麵!”
“感謝大爺!”
賈東旭趕緊表示感謝。
這十斤玉米麵其實是易忠海之前借給他的,現在直接捐獻也不用歸還,賈東旭自然非常感激。
同時,易忠海還鼓勵全院子居民都伸出援手幫助賈家。
聽到這些,劉海中隨即補充道:“我是二大爺,雖然我家人口多,都是年輕小夥子,但我也願意每月捐出五斤,直到災荒結束。”
閻埠貴心知肚明,這種情況他也無法躲避。
“我們家境也並不富裕,家人都做的是輕微體力活,分配本來就不多,身為家中長輩,我每個月都會捐出一斤玉米麵。”
這樣算來,三位大爺每月總計捐款達十六斤,而這隻是第一月的數字。
這可都是糧食而非貨幣啊!**時期的捐糧確實很不容易。
易忠海看到這種情況後,立刻說道:“我們院子已經是先進集體,既然是先進就應該有所表現,這是件榮耀的事情,各位還是量力而行。”
“哪怕是拿出半斤或幾兩都行,災荒終會過去的。”
“將來誰家遇到了難處,院子裏的人肯定也會幫忙。”
聽到這些話,大家的情緒慢慢高漲起來,紛紛承諾會貢獻半斤或者八兩糧食。
現在大家都在過著緊衣縮食的生活。
何宇柱則默默地在旁聽著,而雯麗和何雨雨並未出現,因他沒有讓她們現身,畢竟雯麗正懷有身孕。
無論是否捐贈,何宇柱都不願意首先表態,因為在賈家遇到麻煩是他們自己的問題,當年貪圖眼前利益時不曾提及這些責任,如今麵臨困難卻要求別人幫忙彌補,這是不公平的。
賈東旭發生意外的一部分原因是由於饑餓影響,另一部分可能是過度勞累導致,特別是與秦淮茹頻繁的夫妻生活消耗了大量的體力。
那次事件預計發生在1961年,就是今年,那時秦淮茹懷著第三胎孩子名叫槐花。
易忠海見何宇柱毫無反應,耐不住了便問:“何宇柱,你們家情況良好,為什麽不伸一把援手呢?”
“每個人都會有需要的時候,在你們家困難時也需要大家的支持,難道不是嗎?”
然而,這次連劉海中也沒有附和,閻埠貴也沒有為易忠海打氣,隻剩下他一人在那裏鼓動著,卻遲遲沒有得到回答。
何宇柱平靜回應:“原本打算節省一點糧食,但這事情確實有些棘手。”
“家裏媳婦確診懷上了,雨雨還要準備高考,而且還需要支持一下雯麗那邊的需求,真是無能為力再多承擔責任了。”
“……”
易忠海愣住了,沒想到何宇柱家的妻子竟然真的懷孕了。
之前他對雯麗懷孕的情況有所懷疑,盡管閻埠貴多次解釋是何宇柱希望推遲育兒時間,但他總是覺得何宇柱的妻子可能無法生育。
而今居然證實了她有了孩子,這讓人難以置信。
許大冒同樣是十分驚訝,原來何宇柱要當爸爸了?
他一直不怎麽看好何宇柱,認為他是一個笨拙而地位低下的人,一個隻知道煮飯的廚師。
加上何宇柱的父親隨一位遺孀走了,這讓許大冒更加輕視何宇柱。
有一次他故意諷刺了何宇柱,沒想到反而自取其辱。
這件事讓他多年後回想起來仍感到恐懼,自此之後他再沒敢在何宇柱麵前造次,並在高考之後決定隨父親學放電影的技術。
他堅信自己成為放映員後的生活定會超越何宇柱。
不過,眼下對方即將迎來寶寶,而他自己至今尚未步入婚姻殿堂。
“爸,啥時候輪到我有老婆啊?”
許大冒迫不及待地問。
許父轉過身,看了一眼兒子,緩緩搖頭,麵容凝重地說:“回家再說吧!”
“……”
許大冒一時語塞,他的年齡隻比亞子小了一歲,為何感覺差距如此懸殊?
易忠海也頗感意外:“這還真是巧合呀!”
話音未落,亞子不悅地問道:“這是什麽意思?”
“你爹是否又要對我們家加罪名了?”
“我老婆懷孕兩個月剛被確診,但這跟兩個月前開會的通知有何關聯?”
“噗……”
閻解放失聲笑了出來,卻馬上遭到了閻步貴的瞪視。
易忠海連忙圓場:“我不是這個意思,不過……”
“沒那麽多‘不過’,我家絕不會無視孕婦和大學生的基本生活需求。”
亞子態度堅決地打斷易忠海。
“這不僅關乎我何家傳承的榮譽,這孩子大學畢業後還有望進入仕途,會給家族增添不少光彩呢!”
“我即便自己餓肚子,也不會讓她們挨餓。”
此時,劉海生說道:“你說得有理,亞子家情況特殊,可以免除捐款義務。”
“沒錯,老大你做得對!”
閻步貴隨即應和。
看到這一幕,易忠海不再爭辯,考慮到對方的確肩上有著沉重的家庭責任,這種做法無可厚非。
最終,易忠海成功爭取到了每個月三十餘斤的額外玉米麵供應給賈家,這中間有十幾斤算作自己的貢獻,這樣計算下來,每月多出了二十餘斤的玉米麵供應。
這筆增糧在那個時代是個不小的數目,易忠海當即決定將糧食統一發放:“東旭,回家把這些糧食存好,別忘了把袋子還給別人,並向他們致謝。”
那時,連用於裝糧食的麻袋都是寶貴的資源,賈東旭快速回家保管好糧食後又返回向大家一一道謝。
隨著這些事宜一一解決,院子裏的會議總算告一段落,亞子也隨之回家。
雯莉和雨雨好奇地問起了情況,亞子認真地回答:“其實賈家最初拒絕轉戶口是為了保留鄉下那些田地。
秦淮茹早年嫁進賈家,也沒法轉戶口。”
“等到生產隊和公社成立時,就算想要遷戶也是行不通的了。”
“如今所有這些困擾全因易忠海而起,最終卻讓整個院子的人蒙受其害,實在讓人不服氣。”
雯莉聽完點頭表示理解,而雨雨卻不屑地翻了個白眼:“理他們幹什麽,先前他們不是還想要哥幫忙找糧食嗎?”
“那可是違法的事情,已經有人為此進了監獄,幾萬人呢!”
“要是真出事兒,我們家怎麽辦?難不成易忠海不清楚這點?”
雯麗也點頭同意:“的確,聽說街道還組織他們學習過,他們應該清楚,但回來從沒提起過。
而且,賈東旭的工資也不低,怎麽就沒有想到和鄰居買點什麽?”
何宇柱笑眯眯地說,見到妻子和妹妹都想開了,他非常高興:“好了,不管他們了,我們過好自己的日子就行。”
“雨雨要努力學習,爭取考上大學。
不論是哪個時代的紡織技術都很重要,雖然我們的技術不是最先進的,但你畢業後也要不斷學習。”
“我知道了,哥。
可是上了大學我就得住校,一個星期隻能回家一次,”
何雨雨歎息道,“那我就吃不到你做的飯了。”
“沒別的辦法,不過上大學有生活補貼,再加上我給你的零用錢,你就是一個‘小富婆’了。”
何宇柱笑著捏了捏她的鼻子。
這時的何雨雨已經長得超過一米七,個子高高的,幾乎和何宇柱不相上下。
好在她的快速生長期已經過去,不會繼續長高了,不然以後找個對象可能就有問題了。
時間一點點過去,終於到了夏天,何雨雨順利考上了大學,雖然不是最好的學校,但如今的大學生非常吃香。
與此同時,雯麗的肚子也開始大起來,預計明年1月生孩子,具體時間還不確定。
雯麗的身體也開始逐漸變胖。
何宇柱沒有過分增加她的營養攝入,因為雯麗本身營養並不缺乏,飲食依然保持日常量,吃的東西和以前差不多。
何雨雨去上大學那天,何宇柱親自送她去學校。
雖然學校在市區,需要住校,但她家離學校不遠,周末晚上可以騎自行車回家吃飯。
在學校裏,騎自行車也非常便利,雖然校園不大,但很實用。
被褥、熱水壺、洗臉盆、洗腳盆等生活用品都是新的。
雖然是女生宿舍,但在開學期間對外來人員也開放,不過有嚴格的時間限製。
何宇柱隻是把東西送到房間就離開了,心想這麽大一個女孩兒,應該沒有什麽事情她自己辦不了的。
他在樓下找到了宿舍門衛,要到了這裏的電話,因為何雨雨有雯麗單位和軋鋼廠的電話,方便相互聯係。
寒假時雯麗快生產了,正好多個人照顧小孩子。
……
平日家裏隻有夫妻兩人,自打雯麗懷孕後顯得有些笨拙:“柱子,你覺得我們是會生男孩還是女孩?”
“當然是生女兒最好!”
何宇柱堅定地說道。
雯麗的臉上露出了為難的神色,從小受母親影響,她一直認為生男孩更好。
“為什麽生女兒最好?”
雯麗問。
“看看你們家的三個姐妹,整天往娘家跑,如果生個兒子,豈不是天天要往嶽母家跑?”
何宇柱舉了個例子解釋。
“噗嗤~”
雯麗笑了出來,“聽你這麽一說,還真是那麽回事!”
“你看,這就是未來的發展趨勢!”
何宇柱滿懷信心地說道,“還有,你看咱們院的情況!”
“老閻家有三個兒子,你說誰會負責養活三大爺?”
“老劉家也有三個兒子,那誰會照顧二大爺呢?”
雯麗愣了一下,然後思考了一會兒,“按理說二大爺應該是由劉光齊來負責吧?”
“至於三大爺那邊就不一定了,因為老人家對孩子們一向很公平,可能他們會輪流照顧吧?”
“嗬嗬~”
何宇柱笑著回答,“你就等著看好了,最後誰也不願擔責,慢慢你就會明白的!”
“我不信!”
雯麗堅決地說。
“你以後有了孩子,一定要男女平等對待,不然我可不同意!”
何宇柱繼續叮囑她,“女孩子要舍得投入培養,男孩子則要嚴格教育!”
“為什麽?”
雯麗疑惑地問道。
“富養女孩子是讓她見多識廣,不會輕易被別人 ** 。”
何宇柱解釋道,“而男孩子長大後要自撐門戶,所以從小就要多曆練。”
“我們自己不就是個例子嗎?”
“你是富養長大的,我則是從小努力學廚藝,可以說是窮養,對不對?”
雯麗眨眨眼,“也是。”
何宇柱暗自微笑,現在的雯麗懷上孩子後變得有些迷迷糊糊,對他的話信以為真,不過他說的確實有道理,不像是某些劇如《金婚》裏那麽牽強。
雯麗怎麽可能看上那個不合適的佟誌?
……
日子依然按部就班地過著,何宇柱承擔了大部分家務,盡管雯麗也會盡力做一些,比如回家後打掃一下房間,尤其是何雨雨的臥室。
而何宇柱則負責做飯、洗衣等雜務,兩人相處得十分和諧,令人羨慕。
這一天,何宇柱正在廚房忙活,新任副廠長李懷德走了進來,“柱子,你過來一下!”
何宇柱抬起頭,放下了手中的杯子,站起來跟著李懷德出門。
工廠負責後勤的副廠長剛剛退休,李懷德如願當上了副廠長。
其中,劉海中和閻埠貴因為家中的成年男性較多,覺得壓力特別大。
此次聚會除了常規事務外,劉海中還有一些個人考慮。
他不僅希望通過參與活動來提升自己的地位,更重要的是因為他最寵愛的兒子劉光齊即將結婚。
對於這個大喜事,婚禮的準備工作不可草率。
但由於家庭條件有限,目前隻有一間小房子供居住,顯然不適合舉辦婚禮慶祝活動。
因此,大家決定另外尋找一處住所來滿足劉光齊的新婚需求。
另外,宴會的籌備也是一個難題,預計最多隻能擺放兩張桌子,但是這兩場宴會一定要辦得隆重、有氛圍,還要符合“三十六條腿”
的傳統要求,並添置腳踏縫紉機和自行車等禮物,以表達誠意和祝福。
劉海中同意參與這次活動還有一個隱秘的目的,那就是借此機會了解一下何宇柱家的實際經濟狀況,看看他們是否能幫助自己解決部分婚宴所需的物資問題。
劉海中本來對此計劃並不知情,這完全是劉光齊的提議,而劉海中覺得這是一個好機會。
很快,參加的人聚集了起來。
當時正值初夏,溫暖而不悶熱的天氣使得大家更容易聚在一起。
“今天我們召開全體大會,主要是為了支持賈家!”
劉海中照例率先發言,否則他又會錯過發言機會,“具體的情況,請我們院子的大爺來詳細介紹。”
易忠海接著說:“大家都知道賈家的情況,家裏隻有賈東旭一人有城市戶口,但家庭成員總共有五個。”
“他的糧票很緊張,再加上市裏工作的壓力很大,如果連基本的生活都無法保障,就很難正常工作了。”
“我們院子一向講究互幫互助、尊老愛幼,去年還被評為街道的先進庭院。”
“現在我們也要發揚這種精神,共同度過難關。”
“今天我們要討論的是誰能提供一些多餘的糧食每月支援賈家。
作為榜樣,我願意每月捐出十斤玉米麵!”
“感謝大爺!”
賈東旭趕緊表示感謝。
這十斤玉米麵其實是易忠海之前借給他的,現在直接捐獻也不用歸還,賈東旭自然非常感激。
同時,易忠海還鼓勵全院子居民都伸出援手幫助賈家。
聽到這些,劉海中隨即補充道:“我是二大爺,雖然我家人口多,都是年輕小夥子,但我也願意每月捐出五斤,直到災荒結束。”
閻埠貴心知肚明,這種情況他也無法躲避。
“我們家境也並不富裕,家人都做的是輕微體力活,分配本來就不多,身為家中長輩,我每個月都會捐出一斤玉米麵。”
這樣算來,三位大爺每月總計捐款達十六斤,而這隻是第一月的數字。
這可都是糧食而非貨幣啊!**時期的捐糧確實很不容易。
易忠海看到這種情況後,立刻說道:“我們院子已經是先進集體,既然是先進就應該有所表現,這是件榮耀的事情,各位還是量力而行。”
“哪怕是拿出半斤或幾兩都行,災荒終會過去的。”
“將來誰家遇到了難處,院子裏的人肯定也會幫忙。”
聽到這些話,大家的情緒慢慢高漲起來,紛紛承諾會貢獻半斤或者八兩糧食。
現在大家都在過著緊衣縮食的生活。
何宇柱則默默地在旁聽著,而雯麗和何雨雨並未出現,因他沒有讓她們現身,畢竟雯麗正懷有身孕。
無論是否捐贈,何宇柱都不願意首先表態,因為在賈家遇到麻煩是他們自己的問題,當年貪圖眼前利益時不曾提及這些責任,如今麵臨困難卻要求別人幫忙彌補,這是不公平的。
賈東旭發生意外的一部分原因是由於饑餓影響,另一部分可能是過度勞累導致,特別是與秦淮茹頻繁的夫妻生活消耗了大量的體力。
那次事件預計發生在1961年,就是今年,那時秦淮茹懷著第三胎孩子名叫槐花。
易忠海見何宇柱毫無反應,耐不住了便問:“何宇柱,你們家情況良好,為什麽不伸一把援手呢?”
“每個人都會有需要的時候,在你們家困難時也需要大家的支持,難道不是嗎?”
然而,這次連劉海中也沒有附和,閻埠貴也沒有為易忠海打氣,隻剩下他一人在那裏鼓動著,卻遲遲沒有得到回答。
何宇柱平靜回應:“原本打算節省一點糧食,但這事情確實有些棘手。”
“家裏媳婦確診懷上了,雨雨還要準備高考,而且還需要支持一下雯麗那邊的需求,真是無能為力再多承擔責任了。”
“……”
易忠海愣住了,沒想到何宇柱家的妻子竟然真的懷孕了。
之前他對雯麗懷孕的情況有所懷疑,盡管閻埠貴多次解釋是何宇柱希望推遲育兒時間,但他總是覺得何宇柱的妻子可能無法生育。
而今居然證實了她有了孩子,這讓人難以置信。
許大冒同樣是十分驚訝,原來何宇柱要當爸爸了?
他一直不怎麽看好何宇柱,認為他是一個笨拙而地位低下的人,一個隻知道煮飯的廚師。
加上何宇柱的父親隨一位遺孀走了,這讓許大冒更加輕視何宇柱。
有一次他故意諷刺了何宇柱,沒想到反而自取其辱。
這件事讓他多年後回想起來仍感到恐懼,自此之後他再沒敢在何宇柱麵前造次,並在高考之後決定隨父親學放電影的技術。
他堅信自己成為放映員後的生活定會超越何宇柱。
不過,眼下對方即將迎來寶寶,而他自己至今尚未步入婚姻殿堂。
“爸,啥時候輪到我有老婆啊?”
許大冒迫不及待地問。
許父轉過身,看了一眼兒子,緩緩搖頭,麵容凝重地說:“回家再說吧!”
“……”
許大冒一時語塞,他的年齡隻比亞子小了一歲,為何感覺差距如此懸殊?
易忠海也頗感意外:“這還真是巧合呀!”
話音未落,亞子不悅地問道:“這是什麽意思?”
“你爹是否又要對我們家加罪名了?”
“我老婆懷孕兩個月剛被確診,但這跟兩個月前開會的通知有何關聯?”
“噗……”
閻解放失聲笑了出來,卻馬上遭到了閻步貴的瞪視。
易忠海連忙圓場:“我不是這個意思,不過……”
“沒那麽多‘不過’,我家絕不會無視孕婦和大學生的基本生活需求。”
亞子態度堅決地打斷易忠海。
“這不僅關乎我何家傳承的榮譽,這孩子大學畢業後還有望進入仕途,會給家族增添不少光彩呢!”
“我即便自己餓肚子,也不會讓她們挨餓。”
此時,劉海生說道:“你說得有理,亞子家情況特殊,可以免除捐款義務。”
“沒錯,老大你做得對!”
閻步貴隨即應和。
看到這一幕,易忠海不再爭辯,考慮到對方的確肩上有著沉重的家庭責任,這種做法無可厚非。
最終,易忠海成功爭取到了每個月三十餘斤的額外玉米麵供應給賈家,這中間有十幾斤算作自己的貢獻,這樣計算下來,每月多出了二十餘斤的玉米麵供應。
這筆增糧在那個時代是個不小的數目,易忠海當即決定將糧食統一發放:“東旭,回家把這些糧食存好,別忘了把袋子還給別人,並向他們致謝。”
那時,連用於裝糧食的麻袋都是寶貴的資源,賈東旭快速回家保管好糧食後又返回向大家一一道謝。
隨著這些事宜一一解決,院子裏的會議總算告一段落,亞子也隨之回家。
雯莉和雨雨好奇地問起了情況,亞子認真地回答:“其實賈家最初拒絕轉戶口是為了保留鄉下那些田地。
秦淮茹早年嫁進賈家,也沒法轉戶口。”
“等到生產隊和公社成立時,就算想要遷戶也是行不通的了。”
“如今所有這些困擾全因易忠海而起,最終卻讓整個院子的人蒙受其害,實在讓人不服氣。”
雯莉聽完點頭表示理解,而雨雨卻不屑地翻了個白眼:“理他們幹什麽,先前他們不是還想要哥幫忙找糧食嗎?”
“那可是違法的事情,已經有人為此進了監獄,幾萬人呢!”
“要是真出事兒,我們家怎麽辦?難不成易忠海不清楚這點?”
雯麗也點頭同意:“的確,聽說街道還組織他們學習過,他們應該清楚,但回來從沒提起過。
而且,賈東旭的工資也不低,怎麽就沒有想到和鄰居買點什麽?”
何宇柱笑眯眯地說,見到妻子和妹妹都想開了,他非常高興:“好了,不管他們了,我們過好自己的日子就行。”
“雨雨要努力學習,爭取考上大學。
不論是哪個時代的紡織技術都很重要,雖然我們的技術不是最先進的,但你畢業後也要不斷學習。”
“我知道了,哥。
可是上了大學我就得住校,一個星期隻能回家一次,”
何雨雨歎息道,“那我就吃不到你做的飯了。”
“沒別的辦法,不過上大學有生活補貼,再加上我給你的零用錢,你就是一個‘小富婆’了。”
何宇柱笑著捏了捏她的鼻子。
這時的何雨雨已經長得超過一米七,個子高高的,幾乎和何宇柱不相上下。
好在她的快速生長期已經過去,不會繼續長高了,不然以後找個對象可能就有問題了。
時間一點點過去,終於到了夏天,何雨雨順利考上了大學,雖然不是最好的學校,但如今的大學生非常吃香。
與此同時,雯麗的肚子也開始大起來,預計明年1月生孩子,具體時間還不確定。
雯麗的身體也開始逐漸變胖。
何宇柱沒有過分增加她的營養攝入,因為雯麗本身營養並不缺乏,飲食依然保持日常量,吃的東西和以前差不多。
何雨雨去上大學那天,何宇柱親自送她去學校。
雖然學校在市區,需要住校,但她家離學校不遠,周末晚上可以騎自行車回家吃飯。
在學校裏,騎自行車也非常便利,雖然校園不大,但很實用。
被褥、熱水壺、洗臉盆、洗腳盆等生活用品都是新的。
雖然是女生宿舍,但在開學期間對外來人員也開放,不過有嚴格的時間限製。
何宇柱隻是把東西送到房間就離開了,心想這麽大一個女孩兒,應該沒有什麽事情她自己辦不了的。
他在樓下找到了宿舍門衛,要到了這裏的電話,因為何雨雨有雯麗單位和軋鋼廠的電話,方便相互聯係。
寒假時雯麗快生產了,正好多個人照顧小孩子。
……
平日家裏隻有夫妻兩人,自打雯麗懷孕後顯得有些笨拙:“柱子,你覺得我們是會生男孩還是女孩?”
“當然是生女兒最好!”
何宇柱堅定地說道。
雯麗的臉上露出了為難的神色,從小受母親影響,她一直認為生男孩更好。
“為什麽生女兒最好?”
雯麗問。
“看看你們家的三個姐妹,整天往娘家跑,如果生個兒子,豈不是天天要往嶽母家跑?”
何宇柱舉了個例子解釋。
“噗嗤~”
雯麗笑了出來,“聽你這麽一說,還真是那麽回事!”
“你看,這就是未來的發展趨勢!”
何宇柱滿懷信心地說道,“還有,你看咱們院的情況!”
“老閻家有三個兒子,你說誰會負責養活三大爺?”
“老劉家也有三個兒子,那誰會照顧二大爺呢?”
雯麗愣了一下,然後思考了一會兒,“按理說二大爺應該是由劉光齊來負責吧?”
“至於三大爺那邊就不一定了,因為老人家對孩子們一向很公平,可能他們會輪流照顧吧?”
“嗬嗬~”
何宇柱笑著回答,“你就等著看好了,最後誰也不願擔責,慢慢你就會明白的!”
“我不信!”
雯麗堅決地說。
“你以後有了孩子,一定要男女平等對待,不然我可不同意!”
何宇柱繼續叮囑她,“女孩子要舍得投入培養,男孩子則要嚴格教育!”
“為什麽?”
雯麗疑惑地問道。
“富養女孩子是讓她見多識廣,不會輕易被別人 ** 。”
何宇柱解釋道,“而男孩子長大後要自撐門戶,所以從小就要多曆練。”
“我們自己不就是個例子嗎?”
“你是富養長大的,我則是從小努力學廚藝,可以說是窮養,對不對?”
雯麗眨眨眼,“也是。”
何宇柱暗自微笑,現在的雯麗懷上孩子後變得有些迷迷糊糊,對他的話信以為真,不過他說的確實有道理,不像是某些劇如《金婚》裏那麽牽強。
雯麗怎麽可能看上那個不合適的佟誌?
……
日子依然按部就班地過著,何宇柱承擔了大部分家務,盡管雯麗也會盡力做一些,比如回家後打掃一下房間,尤其是何雨雨的臥室。
而何宇柱則負責做飯、洗衣等雜務,兩人相處得十分和諧,令人羨慕。
這一天,何宇柱正在廚房忙活,新任副廠長李懷德走了進來,“柱子,你過來一下!”
何宇柱抬起頭,放下了手中的杯子,站起來跟著李懷德出門。
工廠負責後勤的副廠長剛剛退休,李懷德如願當上了副廠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