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品質極佳
四合院:悟性逆天,全能破防眾禽 作者:熱歸納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沒有收取額外的食材費用,卻收到了四盒精美的甜點,每盒樣式各異,品質極佳。
當他和何雨雨走出大門時,等待已久的司機立刻迎上來,邀請他們坐進廠長的專車。
此時,張秘書也在車上!
“張大哥,您辛苦了。”
何宇柱感激地對張秘書說,並將手裏的點心遞給他們,“還有這位司機師傅,請你們一定收下這些點心。”
何宇柱和何雨雨坐在後座,親自將點心分發給前麵的司機和張秘書。
張秘書笑著說道:“我們本來就是要為領導服務,真正辛苦的其實是你。
既然你這麽客氣,我們也不矯情了,這些點心的確看起來很不錯。”
這種相互間的客套和照顧一直維持著雙方的關係,今天的聚會上高廠長並沒有出現。
這次是家裏的宴請,大領導曾品嚐過何宇柱的川菜,特地請他來製作午餐而非晚餐。
畢竟是春節期間,邀請別人來家裏做飯,大領導也不想顯得太張揚。
大領導特意去廚房看望,一是為了表示感謝,二是順帶檢查一下。
何宇柱始終沒有多問什麽,顯得非常可靠。
因此,大領導讓夫人送行,沒有付錢而是送了點心,並表示以後可以多來幾次。
如果對何宇柱不太滿意,大領導或許會直接給他一些酬勞就不再找他了。
許大冒的家中也沉浸在新年的喜慶之中,全家四口人齊聚一堂:他的父母、妹妹還有他自己。
經過上次被何宇柱教訓後,許大冒近來受斂了不少,畢竟何宇柱那一頓痛打和嚴厲的警告讓他心有餘悸。
再加上即將到來的期末考試,許大冒變得比以往更加低調。
“大冒,馬上要上高三了,你得好好學習,爭取考上好大學,以後也能做個公職人員。”
許父邊喝著酒,邊耐心地叮囑兒子。
學校春季開學的時間漸近,過完年後許大冒就要讀高中了。
“爸爸,您放心,我會努力考上大學的。”
許大冒信心滿滿地回答,不過對於將來能否如願,心裏也沒有太大的把握,“等我成為公職人員,一定要好好教訓那個何宇柱。”
“你先少去招惹他吧。”
許父搖了搖頭,接著說道,“何宇柱的父親何達清會動腦子,但這個何宇柱隻懂暴力。
你去找他的麻煩,不等於自找苦吃嗎?”
“那易忠海也似乎受了不少氣。”
許大冒帶著一絲好奇問,“爸,易忠海到底是怎麽回事?”
“在何達清離開那天,易忠海還和何宇柱喝酒來著。”
許父解釋說,“結果這倆人現在幾乎不再搭理對方了,你說這不明擺著吃虧嗎?”
“何宇柱當時罵了何達清,但第二天又怎麽樣了?”
“第二天何宇柱就沒再多提了,而且被提升為食堂七級炊事員,當上了食堂班長。”
許父繼續說道,“他現在的月工資足以養活他自己和妹妹,有時候還會帶些剩菜回家,家裏的生活也不錯。”
聽了這些,許大冒還是有些疑惑,“爸,易忠海到底吃了什麽虧?”
“哎,你啊……”
許父略顯無奈,覺得兒子還欠缺智慧,“易忠海已經多大年紀了,至今沒有孩子,將來的養老問題怎麽解決?”
“他想把賈東旭當成自己的依靠,兩家現在親如一家,每天一起進出,不就是為了找個保障嗎?”
“何達清一走,何宇柱家沒了長輩,易忠海自然看得上他。”
“至於易忠海具體說了什麽做了什麽,我也不是很清楚。
但從後來的情況來看,顯然他沒有得逞。”
許大冒似懂非懂地點點頭,仍然有些不解,“易忠海已經有了賈東旭,為什麽還盯上何宇柱?”
“僅憑一個賈東旭不足以穩定他的未來,畢竟賈張氏不是省油的燈。
易忠海這一舉動顯然是為了多留一條後路,所以這次的確是他吃了虧。”
許父若有所思地說,“再者,何宇柱或許並沒有表麵上看起來那麽‘傻’。”
“如果他真的不傻,那還有誰更傻呢?”
許大冒憤憤不平地回答。
許父看了一眼兒子,最後歎息一聲,畢竟骨肉至親,還是要顧及兒子的感受,不能太過打擊他。
……
日複一日,生活如往常般平靜而緩慢地延續著。
直到1956年3月10日,這天何宇柱帶著妹妹何雨雨回到他們居住的四合院。
當晚特意準備了一頓豐富的晚餐,何宇柱下午看望了妹妹之後,便接她去廠裏的食堂吃飯。
餐桌上的菜式相當豐盛,隻要是領導能享用的,這對兄妹也一概不例外,因為他們已經是家中的唯一支柱了。
這一天正值何宇柱20歲生日,意味著他已成年,可以開始考慮婚姻大事了。
最近他一直為此感到焦慮。
“你們吃飽了就快點回來?”
前院的三叔閻埠貴看到他們歸來時問道。
現在沒有人再叫何宇柱“傻柱”
了,因為過去兩年中,他每個月都會送兩次飯盒到三叔家。
“嗯,今晚又加班了。”
何宇柱隨手遞上一個飯盒,“晚上剩的比較多,如果您不嫌棄,就拿回家吧。”
“飯盒明天早上我會帶回來。”
何宇柱補充道。
“啊,這怎麽能行。”
閻埠貴眼睛一亮,連忙接過來,“我家最近又要多一個人了,靠著我這點工資過得十分拮據!”
“雨雨,你先騎車回去吧。”
何宇柱把自行車交給妹妹,隨手摸出一根煙遞給閻埠貴,但知道三叔平時從不抽煙,因為那是項不小的開銷。
何宇柱自己點上煙說:“三叔,今天是我生日,已經二十歲了。”
“是嗎?”
閻埠貴驚訝之餘隨即反應過來,“確實是啊,這麽一來,你也可以考慮結婚了!”
“沒錯,隻是咱們鋼廠女工實在太少,食堂那邊大多是中年婦女,哪裏有個小姑娘啊。”
何宇柱愁眉不展地說道。
“你這兩年對三叔太好了。”
何宇柱帶著期待地說,“三叔您看能不能在學校幫我找個合適的對象?”
“不用說,這些年來你對我們的照顧,三叔都記在心裏。”
閻埠貴立即應道,“我幫你留意看看,說不定還真能找到一個!”
閻埠貴的臉色露出沉思,心裏其實已經開始算賬——這些年何宇柱對他們家的幫助不小,每月送來的飯盒裏全是好東西。
如果能幫他找到對象,這豈不是一件美事?這樣一來,以後得到的好處隻會更多!
不過,他還是顯得有些為難:“柱子,我想過了,現在學校裏還真沒有合適的人選。”
“怎麽可能?”
何宇柱也很意外,“你們學校沒有新老師嗎?”
“這所學校可不年輕了,大部分老師在解放前就已經在此教書,新來的也大多年齡不輕。”
閻埠貴解釋說,“要是想找合適的,你得去新建的小學看看。”
“最近我們在組織一些學習活動,有機會接觸到其他學校的老師,要不我也幫打聽打聽?”
“那可真是多謝了,要是真能成事,您就是我的大恩人,這份謝禮一定讓您滿意。”
何宇柱現在也沒什麽好的辦法。
雖然他在工廠裏人緣不錯,但在這件事上資源還是很匱乏,休假期還得去聯係媒婆,不能全依賴於三大爺。
“好吧,你就等我的消息吧!”
閻埠貴痛快地答應了,隨後兩人分道揚鑣。
閻埠貴回到家,看到三大娘已經在等他了,“老伴兒,這飯盒是不是柱子送來的?”
“對,你把裏麵的飯菜先取出來,明天晚上我們也不用做飯了。”
閻埠貴一臉愉悅地開了盒蓋,果然全是葷菜,“真是不錯,有了柱子送來的飯盒,我們家每頓都能少做一個菜!”
“那我就去把飯取出來,順便把飯盒洗洗幹淨。”
三大娘也十分高興,家裏多了一個吃飯的,前頭三個兒子,這個小女兒叫閻解娣。
幸好醫院現在可以做絕育手術了,不然再多一個,真的是養不起了。
何宇柱回到家裏,燒了水準備洗漱。
何雨雨正坐在他的房間裏看書,已經被他培養得不錯,學會了打掃房間和做家務。
……
自1954年春天起,何宇柱就開始倒騰各種物資,還收購了許多,比如雞、兔、豬、羊、魚等等。
在養殖空間裏,這些動物各有領地,不需要時便停止繁殖,需要時再命令它們繁殖。
而在種植空間裏更是品種繁多,無論是小麥、水稻,還是各種蔬菜、水果,想種什麽都可以,隻需保存好種子即可。
當下的種子並未經過現代改良,但在空間裏種植出來的作物品質都非常高,讓何宇柱手裏積攢了大量物資。
他把這些物資帶到各個市場出售,積累了不少資金,即使在糧票製度實施後,也隻是對糧食進行了管控,其他物資還沒有采取票據製度。
何宇柱暫時停止買賣,打算等市場經濟更加活躍時再繼續,現在冒險行為不太明智。
此外,他還買了很多自行車、收音機和手表,包括各種款式的男女手表。
除了這些大件,還包括布料、棉花、煙酒茶糖等生活必需品,隻要是將來可能短缺的,他都盡量多儲備。
他從不同地方少量多次地購買這些物品,利用空間的方便性,確保這些物品在他這裏不會變質,隻需存起來就好。
這種未雨綢繆的做法逐漸展現出其優勢,雖然何宇柱囤積了大量物資,但因每次購買量少且分散,所以並未引起任何懷疑。
在關鍵時刻停售物品,他成功避開了一個 ** 的危機。
……
“哥,我快要上初中了,住校的話會很遠!”
何雨雨突然說。
“嗯?”
何宇柱先是一愣,接著反應過來,“你是想要自行車吧?”
“對呀!”
何雨雨興奮地跑過來,“哥,你能幫我買一輛嗎?”
“行,給你買一輛!”
何宇柱爽快地答應,“順便再給你配一塊手表,但別太過顯眼。”
“好的,哥哥你真好!”
何雨雨高興地跳了起來。
對何宇柱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妹妹的滿意,別人的看法並不重要。
自1955年第一版人民幣停用,新幣開始流通後,何宇柱每月的工資為41.5元。
作為食堂班長,他還有每月2元的補貼,使他在大院裏的同事中成為了收入最高的一個。
周末和晚上,他經常被請去主持婚禮或葬禮,雖然酬勞可觀,但他隻接上級安排的任務。
盡管大家都知道何宇柱收入頗豐,但具體的數額卻無人知曉,尤其是他在私活上的 earnings,更沒有人能說得清。
自1955年起,自行車銷量低迷,直到同年9月價格才有所下降。
最初得知這一消息時,何宇柱感到意外,但轉念一想也覺得合情合理——國家剛成立不久,經濟還處在初級階段。
到了六十年代,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購物需要憑票證時,大家的儲蓄也慢慢增加了。
那時,何雨雨已經長高了很多,十三歲的她已有1.6米的身高,每年都需要更換新衣。
青春期的女孩成長得特別快,未來還能長高多少更是難以預測!
第二天休息日,何宇柱騎上自己的自行車帶妹妹前往王府井百貨。
因為離春節不遠,大部分市民手頭緊,商場裏顧客不多。
何雨雨活潑地走在前麵,很快就找到了賣自行車的地方。
何宇柱緊跟其後,來到櫃台前,售貨員問:“您好,請問想要什麽牌子的?”
那時市場上主流的是28英寸的車型,何宇柱看了一眼後眼前一亮,“就那一款!”
“這是一輛26英寸的小型自行車,售價190元,您要嗎?”
售貨員解釋道,“這是新款,還在試產階段,預計明年才會大量生產。”
“我可以看一下嗎?”
何宇柱問。
“當然可以。”
售貨員態度非常友好,這種服務態度在六七十年代也許不太常見了。
何雨雨好奇地看著沒有大梁的小自行車,“哥,你真的給我買這款嗎?”
“沒錯,二八寸的大自行車對女孩子來說太大,又有橫梁,夏天穿裙子怎麽騎啊?”
何宇柱答道,“這款適合你,穿裙子也可以輕鬆騎行。”
“對啊!”
何雨雨興奮極了,對這款新車還不太熟悉。
聽何雨雨這麽一說,售貨員眼前一亮:“同誌,您說得有道理,這確實更適合被稱為女式自行車。”
“我隻是隨口說說罷了!”
何宇柱顯得有些驚訝,難怪他們在介紹時提到這是款輕便自行車。
他在這一方麵確實知之甚少。
“幫我加個車筐!”
何宇柱果斷地做出了決定,為給何雨雨增加便利,“另外,我也要給自己裝一個車筐。”
“好的,您請稍等!”
售貨員忙著手開票。
現在幾乎沒有人再買自行車,自去年以來自行車就開始滯銷。
然而,今天的這位顧客竟然買了一輛試驗型輕便自行車,他還真有一番道理,這車確實更適合女性騎行。
買好自行車後,何雨雨興奮得忘記了還要買手表,拿了發票就想去提車。
“雨雨,手表還沒買呢?”
何宇柱隻好提醒她。
何雨雨一愣:“對啊,哥哥,我們快去買手表吧!”
明明自己隻有二十歲,何宇柱卻有種當上了老父親的感覺。
不過看到何雨雨如此活潑,他也感到很欣慰。
現在的何雨雨不再常常想起何達清,即使偶爾想到,也不再會哭得那麽厲害。
何宇柱對她的關懷無微不至。
兩人愉快地完成了購物,接著去給新車打鋼印。
路過一家修車鋪時,何宇柱花了五分錢,將單獨購買的車筐裝到了自己的車上。
回到大院後,閻埠貴眼睛一亮:“柱子,這什麽型號的車啊?”
“給雨雨買的。”
何宇柱回答。
“是給她買的?”
閻埠貴追問道。
“是啊,給雨雨買的。
她雖然年紀還小,但已經長高了很多,也能騎車了。”
何宇柱解釋道,“售貨員說這是試驗型的輕便車,有26英寸的輪子。”
“竟然沒有橫梁!”
閻埠貴好奇不已。
可惜的是,他根本買不起這種車,更不敢妄想,“嘖嘖,我們大院裏就數你們家強了!”
“一大爺、二大爺工資更高,他們隻是不願意買而已。”
何宇柱略帶謙虛地說,“三大爺,以後還請多關照!”
“你放心,我明天就幫你打聽打聽,遇到其他學校的老師一定幫你除查問。”
閻埠貴滿口應允。
盡管何宇柱沒有事先給他任何禮品,但他允諾以謝媒禮來吊住閻埠貴的興趣。
人不能太早給人東西,否則誰知道會怎麽算計呢!
“那就好,我們先回去了,中午還沒吃飯呢!”
何宇柱推著自行車回家,發現何雨雨已經把車停在廊下,正蹲在那裏細細端詳。
她時不時地看看手腕上的新手表,而院子中間並沒有太多人圍觀看熱鬧。
……
第二天,閻埠貴果真參加了一個學習活動。
自1951年起,我國開始發行第一套中小學通用教材。
今天準備推出第二版,所以教師們需要先進行自學,以便熟悉新教材並依照教學大綱進行授課。
閻埠貴來到學習地點,專心聽課。
直到中午休息時間,他才與重工機械廠附屬小學的教師們交談。
這所機械廠位於東直門以東的一個新成立區域,其中一些零部件就來自附近的軋鋼廠。
“李老師!”
閻埠貴拿著飯盒,走近一位熟識的老師。
“閻老師!”
李老師客氣地回應。
“我想向您打聽一個人。”
閻埠貴滿臉堆笑。
當他和何雨雨走出大門時,等待已久的司機立刻迎上來,邀請他們坐進廠長的專車。
此時,張秘書也在車上!
“張大哥,您辛苦了。”
何宇柱感激地對張秘書說,並將手裏的點心遞給他們,“還有這位司機師傅,請你們一定收下這些點心。”
何宇柱和何雨雨坐在後座,親自將點心分發給前麵的司機和張秘書。
張秘書笑著說道:“我們本來就是要為領導服務,真正辛苦的其實是你。
既然你這麽客氣,我們也不矯情了,這些點心的確看起來很不錯。”
這種相互間的客套和照顧一直維持著雙方的關係,今天的聚會上高廠長並沒有出現。
這次是家裏的宴請,大領導曾品嚐過何宇柱的川菜,特地請他來製作午餐而非晚餐。
畢竟是春節期間,邀請別人來家裏做飯,大領導也不想顯得太張揚。
大領導特意去廚房看望,一是為了表示感謝,二是順帶檢查一下。
何宇柱始終沒有多問什麽,顯得非常可靠。
因此,大領導讓夫人送行,沒有付錢而是送了點心,並表示以後可以多來幾次。
如果對何宇柱不太滿意,大領導或許會直接給他一些酬勞就不再找他了。
許大冒的家中也沉浸在新年的喜慶之中,全家四口人齊聚一堂:他的父母、妹妹還有他自己。
經過上次被何宇柱教訓後,許大冒近來受斂了不少,畢竟何宇柱那一頓痛打和嚴厲的警告讓他心有餘悸。
再加上即將到來的期末考試,許大冒變得比以往更加低調。
“大冒,馬上要上高三了,你得好好學習,爭取考上好大學,以後也能做個公職人員。”
許父邊喝著酒,邊耐心地叮囑兒子。
學校春季開學的時間漸近,過完年後許大冒就要讀高中了。
“爸爸,您放心,我會努力考上大學的。”
許大冒信心滿滿地回答,不過對於將來能否如願,心裏也沒有太大的把握,“等我成為公職人員,一定要好好教訓那個何宇柱。”
“你先少去招惹他吧。”
許父搖了搖頭,接著說道,“何宇柱的父親何達清會動腦子,但這個何宇柱隻懂暴力。
你去找他的麻煩,不等於自找苦吃嗎?”
“那易忠海也似乎受了不少氣。”
許大冒帶著一絲好奇問,“爸,易忠海到底是怎麽回事?”
“在何達清離開那天,易忠海還和何宇柱喝酒來著。”
許父解釋說,“結果這倆人現在幾乎不再搭理對方了,你說這不明擺著吃虧嗎?”
“何宇柱當時罵了何達清,但第二天又怎麽樣了?”
“第二天何宇柱就沒再多提了,而且被提升為食堂七級炊事員,當上了食堂班長。”
許父繼續說道,“他現在的月工資足以養活他自己和妹妹,有時候還會帶些剩菜回家,家裏的生活也不錯。”
聽了這些,許大冒還是有些疑惑,“爸,易忠海到底吃了什麽虧?”
“哎,你啊……”
許父略顯無奈,覺得兒子還欠缺智慧,“易忠海已經多大年紀了,至今沒有孩子,將來的養老問題怎麽解決?”
“他想把賈東旭當成自己的依靠,兩家現在親如一家,每天一起進出,不就是為了找個保障嗎?”
“何達清一走,何宇柱家沒了長輩,易忠海自然看得上他。”
“至於易忠海具體說了什麽做了什麽,我也不是很清楚。
但從後來的情況來看,顯然他沒有得逞。”
許大冒似懂非懂地點點頭,仍然有些不解,“易忠海已經有了賈東旭,為什麽還盯上何宇柱?”
“僅憑一個賈東旭不足以穩定他的未來,畢竟賈張氏不是省油的燈。
易忠海這一舉動顯然是為了多留一條後路,所以這次的確是他吃了虧。”
許父若有所思地說,“再者,何宇柱或許並沒有表麵上看起來那麽‘傻’。”
“如果他真的不傻,那還有誰更傻呢?”
許大冒憤憤不平地回答。
許父看了一眼兒子,最後歎息一聲,畢竟骨肉至親,還是要顧及兒子的感受,不能太過打擊他。
……
日複一日,生活如往常般平靜而緩慢地延續著。
直到1956年3月10日,這天何宇柱帶著妹妹何雨雨回到他們居住的四合院。
當晚特意準備了一頓豐富的晚餐,何宇柱下午看望了妹妹之後,便接她去廠裏的食堂吃飯。
餐桌上的菜式相當豐盛,隻要是領導能享用的,這對兄妹也一概不例外,因為他們已經是家中的唯一支柱了。
這一天正值何宇柱20歲生日,意味著他已成年,可以開始考慮婚姻大事了。
最近他一直為此感到焦慮。
“你們吃飽了就快點回來?”
前院的三叔閻埠貴看到他們歸來時問道。
現在沒有人再叫何宇柱“傻柱”
了,因為過去兩年中,他每個月都會送兩次飯盒到三叔家。
“嗯,今晚又加班了。”
何宇柱隨手遞上一個飯盒,“晚上剩的比較多,如果您不嫌棄,就拿回家吧。”
“飯盒明天早上我會帶回來。”
何宇柱補充道。
“啊,這怎麽能行。”
閻埠貴眼睛一亮,連忙接過來,“我家最近又要多一個人了,靠著我這點工資過得十分拮據!”
“雨雨,你先騎車回去吧。”
何宇柱把自行車交給妹妹,隨手摸出一根煙遞給閻埠貴,但知道三叔平時從不抽煙,因為那是項不小的開銷。
何宇柱自己點上煙說:“三叔,今天是我生日,已經二十歲了。”
“是嗎?”
閻埠貴驚訝之餘隨即反應過來,“確實是啊,這麽一來,你也可以考慮結婚了!”
“沒錯,隻是咱們鋼廠女工實在太少,食堂那邊大多是中年婦女,哪裏有個小姑娘啊。”
何宇柱愁眉不展地說道。
“你這兩年對三叔太好了。”
何宇柱帶著期待地說,“三叔您看能不能在學校幫我找個合適的對象?”
“不用說,這些年來你對我們的照顧,三叔都記在心裏。”
閻埠貴立即應道,“我幫你留意看看,說不定還真能找到一個!”
閻埠貴的臉色露出沉思,心裏其實已經開始算賬——這些年何宇柱對他們家的幫助不小,每月送來的飯盒裏全是好東西。
如果能幫他找到對象,這豈不是一件美事?這樣一來,以後得到的好處隻會更多!
不過,他還是顯得有些為難:“柱子,我想過了,現在學校裏還真沒有合適的人選。”
“怎麽可能?”
何宇柱也很意外,“你們學校沒有新老師嗎?”
“這所學校可不年輕了,大部分老師在解放前就已經在此教書,新來的也大多年齡不輕。”
閻埠貴解釋說,“要是想找合適的,你得去新建的小學看看。”
“最近我們在組織一些學習活動,有機會接觸到其他學校的老師,要不我也幫打聽打聽?”
“那可真是多謝了,要是真能成事,您就是我的大恩人,這份謝禮一定讓您滿意。”
何宇柱現在也沒什麽好的辦法。
雖然他在工廠裏人緣不錯,但在這件事上資源還是很匱乏,休假期還得去聯係媒婆,不能全依賴於三大爺。
“好吧,你就等我的消息吧!”
閻埠貴痛快地答應了,隨後兩人分道揚鑣。
閻埠貴回到家,看到三大娘已經在等他了,“老伴兒,這飯盒是不是柱子送來的?”
“對,你把裏麵的飯菜先取出來,明天晚上我們也不用做飯了。”
閻埠貴一臉愉悅地開了盒蓋,果然全是葷菜,“真是不錯,有了柱子送來的飯盒,我們家每頓都能少做一個菜!”
“那我就去把飯取出來,順便把飯盒洗洗幹淨。”
三大娘也十分高興,家裏多了一個吃飯的,前頭三個兒子,這個小女兒叫閻解娣。
幸好醫院現在可以做絕育手術了,不然再多一個,真的是養不起了。
何宇柱回到家裏,燒了水準備洗漱。
何雨雨正坐在他的房間裏看書,已經被他培養得不錯,學會了打掃房間和做家務。
……
自1954年春天起,何宇柱就開始倒騰各種物資,還收購了許多,比如雞、兔、豬、羊、魚等等。
在養殖空間裏,這些動物各有領地,不需要時便停止繁殖,需要時再命令它們繁殖。
而在種植空間裏更是品種繁多,無論是小麥、水稻,還是各種蔬菜、水果,想種什麽都可以,隻需保存好種子即可。
當下的種子並未經過現代改良,但在空間裏種植出來的作物品質都非常高,讓何宇柱手裏積攢了大量物資。
他把這些物資帶到各個市場出售,積累了不少資金,即使在糧票製度實施後,也隻是對糧食進行了管控,其他物資還沒有采取票據製度。
何宇柱暫時停止買賣,打算等市場經濟更加活躍時再繼續,現在冒險行為不太明智。
此外,他還買了很多自行車、收音機和手表,包括各種款式的男女手表。
除了這些大件,還包括布料、棉花、煙酒茶糖等生活必需品,隻要是將來可能短缺的,他都盡量多儲備。
他從不同地方少量多次地購買這些物品,利用空間的方便性,確保這些物品在他這裏不會變質,隻需存起來就好。
這種未雨綢繆的做法逐漸展現出其優勢,雖然何宇柱囤積了大量物資,但因每次購買量少且分散,所以並未引起任何懷疑。
在關鍵時刻停售物品,他成功避開了一個 ** 的危機。
……
“哥,我快要上初中了,住校的話會很遠!”
何雨雨突然說。
“嗯?”
何宇柱先是一愣,接著反應過來,“你是想要自行車吧?”
“對呀!”
何雨雨興奮地跑過來,“哥,你能幫我買一輛嗎?”
“行,給你買一輛!”
何宇柱爽快地答應,“順便再給你配一塊手表,但別太過顯眼。”
“好的,哥哥你真好!”
何雨雨高興地跳了起來。
對何宇柱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妹妹的滿意,別人的看法並不重要。
自1955年第一版人民幣停用,新幣開始流通後,何宇柱每月的工資為41.5元。
作為食堂班長,他還有每月2元的補貼,使他在大院裏的同事中成為了收入最高的一個。
周末和晚上,他經常被請去主持婚禮或葬禮,雖然酬勞可觀,但他隻接上級安排的任務。
盡管大家都知道何宇柱收入頗豐,但具體的數額卻無人知曉,尤其是他在私活上的 earnings,更沒有人能說得清。
自1955年起,自行車銷量低迷,直到同年9月價格才有所下降。
最初得知這一消息時,何宇柱感到意外,但轉念一想也覺得合情合理——國家剛成立不久,經濟還處在初級階段。
到了六十年代,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購物需要憑票證時,大家的儲蓄也慢慢增加了。
那時,何雨雨已經長高了很多,十三歲的她已有1.6米的身高,每年都需要更換新衣。
青春期的女孩成長得特別快,未來還能長高多少更是難以預測!
第二天休息日,何宇柱騎上自己的自行車帶妹妹前往王府井百貨。
因為離春節不遠,大部分市民手頭緊,商場裏顧客不多。
何雨雨活潑地走在前麵,很快就找到了賣自行車的地方。
何宇柱緊跟其後,來到櫃台前,售貨員問:“您好,請問想要什麽牌子的?”
那時市場上主流的是28英寸的車型,何宇柱看了一眼後眼前一亮,“就那一款!”
“這是一輛26英寸的小型自行車,售價190元,您要嗎?”
售貨員解釋道,“這是新款,還在試產階段,預計明年才會大量生產。”
“我可以看一下嗎?”
何宇柱問。
“當然可以。”
售貨員態度非常友好,這種服務態度在六七十年代也許不太常見了。
何雨雨好奇地看著沒有大梁的小自行車,“哥,你真的給我買這款嗎?”
“沒錯,二八寸的大自行車對女孩子來說太大,又有橫梁,夏天穿裙子怎麽騎啊?”
何宇柱答道,“這款適合你,穿裙子也可以輕鬆騎行。”
“對啊!”
何雨雨興奮極了,對這款新車還不太熟悉。
聽何雨雨這麽一說,售貨員眼前一亮:“同誌,您說得有道理,這確實更適合被稱為女式自行車。”
“我隻是隨口說說罷了!”
何宇柱顯得有些驚訝,難怪他們在介紹時提到這是款輕便自行車。
他在這一方麵確實知之甚少。
“幫我加個車筐!”
何宇柱果斷地做出了決定,為給何雨雨增加便利,“另外,我也要給自己裝一個車筐。”
“好的,您請稍等!”
售貨員忙著手開票。
現在幾乎沒有人再買自行車,自去年以來自行車就開始滯銷。
然而,今天的這位顧客竟然買了一輛試驗型輕便自行車,他還真有一番道理,這車確實更適合女性騎行。
買好自行車後,何雨雨興奮得忘記了還要買手表,拿了發票就想去提車。
“雨雨,手表還沒買呢?”
何宇柱隻好提醒她。
何雨雨一愣:“對啊,哥哥,我們快去買手表吧!”
明明自己隻有二十歲,何宇柱卻有種當上了老父親的感覺。
不過看到何雨雨如此活潑,他也感到很欣慰。
現在的何雨雨不再常常想起何達清,即使偶爾想到,也不再會哭得那麽厲害。
何宇柱對她的關懷無微不至。
兩人愉快地完成了購物,接著去給新車打鋼印。
路過一家修車鋪時,何宇柱花了五分錢,將單獨購買的車筐裝到了自己的車上。
回到大院後,閻埠貴眼睛一亮:“柱子,這什麽型號的車啊?”
“給雨雨買的。”
何宇柱回答。
“是給她買的?”
閻埠貴追問道。
“是啊,給雨雨買的。
她雖然年紀還小,但已經長高了很多,也能騎車了。”
何宇柱解釋道,“售貨員說這是試驗型的輕便車,有26英寸的輪子。”
“竟然沒有橫梁!”
閻埠貴好奇不已。
可惜的是,他根本買不起這種車,更不敢妄想,“嘖嘖,我們大院裏就數你們家強了!”
“一大爺、二大爺工資更高,他們隻是不願意買而已。”
何宇柱略帶謙虛地說,“三大爺,以後還請多關照!”
“你放心,我明天就幫你打聽打聽,遇到其他學校的老師一定幫你除查問。”
閻埠貴滿口應允。
盡管何宇柱沒有事先給他任何禮品,但他允諾以謝媒禮來吊住閻埠貴的興趣。
人不能太早給人東西,否則誰知道會怎麽算計呢!
“那就好,我們先回去了,中午還沒吃飯呢!”
何宇柱推著自行車回家,發現何雨雨已經把車停在廊下,正蹲在那裏細細端詳。
她時不時地看看手腕上的新手表,而院子中間並沒有太多人圍觀看熱鬧。
……
第二天,閻埠貴果真參加了一個學習活動。
自1951年起,我國開始發行第一套中小學通用教材。
今天準備推出第二版,所以教師們需要先進行自學,以便熟悉新教材並依照教學大綱進行授課。
閻埠貴來到學習地點,專心聽課。
直到中午休息時間,他才與重工機械廠附屬小學的教師們交談。
這所機械廠位於東直門以東的一個新成立區域,其中一些零部件就來自附近的軋鋼廠。
“李老師!”
閻埠貴拿著飯盒,走近一位熟識的老師。
“閻老師!”
李老師客氣地回應。
“我想向您打聽一個人。”
閻埠貴滿臉堆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