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0章 眾人都來燒景陽宮這個熱灶
五日封嬪半月封妃,獨享無上恩寵 作者:天生瓜六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實際上就不好說了。
反正清朝的公主,長壽的很少。
這中間的彎彎繞繞,三天都說不完。
大公主也知道這個,但在這麽大喜的日子,麵對儷珠的祝福,她隻能含笑領受:“兒臣多謝儷宸額娘吉言,但願兒臣將來也能如儷宸額娘一般得遇良人,幸福一世。”
儷珠頷首,又看向三公主:“萬歲跟本宮提起過,你的身子骨很是嬌弱,今日怎麽穿得這麽少就出來了?”
三公主身穿一件鵝黃袍子,外罩粉色雪貂坎肩,今年也已經十一歲了,隻是身材很是纖瘦,看著不太康健。
她有些受寵若驚:“多謝儷宸額娘關心,兒臣這一身衣裳是額娘給兒臣挑的,裏麵是絲綢的,外麵是貂皮的,看著輕薄,但卻非常保暖,兒臣一點不覺得冷。”
“這樣便好。”
儷珠並不與三公主多言,而是抬眸望向了最後一個小丫頭:“四公主,你額娘最近過得如何?”
四公主聲音清脆:“兒臣的額娘近來過得很好,多謝儷宸額娘記掛,兒臣代額娘謝過儷宸額娘。”
她是郭絡羅貴人的女兒,今年隻有六歲,身上同樣穿著一件紅色旗服,頭上卻隻戴了幾枚青藍色的點翠華勝和幾朵金色的絨花。
儷珠不由得多看了她幾眼。
這可是將來的海蚌公主,漠北的無冕之王。
清朝數百年的曆史之中,和親的公主無數,卻唯有她的權勢最大,地位最穩,功勞最高,勝過了許多親王貝勒。
而且因為曆史上郭絡羅貴人的位分不高,又不受寵,給不了海蚌公主多少幫扶。
海蚌公主在漠北取得的成就,完全靠得是她自個兒的本事。
“你們來給本宮拜年,本宮很開心,本宮特意準備了幾件禮物,你們帶回去慢慢賞玩。”
儷珠一拍手,立刻就有六名小宮女端著六個盒子出現在六名皇嗣麵前。
他們打開盒子之後,發現裏麵居然全都是六枚造型相似的紫色翡翠玉筆。
儷珠知道過年會有阿哥公主來給她拜年,所以她其實一共準備了十五支翡翠玉筆。
但卻隻有六個人過來,所以她今年也隻送出了六枚翡翠玉筆。
剩下的也不會浪費,完全可以直接賞賜給李家之人。
眾皇嗣齊聲謝恩:“多謝儷宸額娘賞賜,兒臣等人十分喜歡。”
而後僖妃也叫人拿出來了她準備的禮物,乃是六件不同的小型黃金器物。
因為她先前沒有準備,是剛才趁著說話的機會讓人去長春宮取來的,隻能湊合一下。
索性黃金在宮裏雖然俗氣,卻也不算跌份兒。
之後六名皇嗣就告退了,還沒等儷珠和僖妃回去休息一下,宮外的各個宗室福晉又來了。
那些親王、郡王、世子、貝勒、貝子、鎮國公和輔國公則是去給康熙拜年去了。
她們這些女眷則是先去了太後那裏,而後就來了儷珠這裏。
至於太皇太後和皇貴妃那裏,全都因為病重的緣故,在今年免了宗室福晉的朝見。
隻不過一個是真的病重了,另一個則是被康熙給幽禁起來了。
當然,因為康熙給太皇太後下的藥沒停,用不了多久,太皇太後恐怕也會真的病重。
大年初一是大日子,所以宗室的福晉來的非常齊全,而且不隻是各福的嫡福晉來了,連帶各個王府的側福晉也來了。
她們本質上也是有品級有爵位有俸祿的外命婦,逢年過節,自然可以一同與嫡福晉入宮。
雖然比不上嫡福晉,但側福晉也是上了皇家玉牒的,不是單純的小妾,與嫡福晉一樣有著詔封聖旨、冊印、朝服和吉服。
同時,清朝還規定了側福晉的品秩隻比同級的嫡福晉低兩級。
比如親王的側福晉,本身的品級隻是低於親王正妻與郡王正妻而已,但卻與與貝勒正妻相當,甚至還略高一點。
貝勒福晉以下,比如貝子福晉和國公夫人,要是見到了親王的側福晉,還得先給人家行禮呢!
由於景陽宮的正殿不夠大,儷珠並沒有接見所有的宗室福晉,隻是留下了親王、郡王和世子的嫡福晉。
其餘的,不論是側福晉還是嫡福晉,全都在殿外磕個頭就可以走了。
這一回一眾福晉之中為首的還是恭親王福晉和裕親王福晉,二人言語之間對儷珠還有僖妃極盡追捧。
儷珠對此來而不拒,全都含笑領受了。
僖妃態度平平,可能是她見慣了世態炎涼,人情冷暖,所以不論旁人再怎麽恭維她,奉承她,她都從來不會有絲毫觸動。
最後,其餘王府的福晉都走了,唯有恭親王福晉那拉氏,裕親王福晉西魯克氏和安親王嶽樂的福晉赫舍裏氏留了下來,陪著儷珠和僖妃用了一頓晚膳。
等她們告退之後,僖妃也告辭離去了。
儷珠專門沐浴了一番,等著康熙過來。
天已摸黑,康熙終於來到了景陽宮。
儷珠略有微詞:“今天怎麽來得這麽晚?”
康熙無奈輕歎:“宗室裏的那些老王爺真是難纏,趁著今日過年,非要拉著為夫東扯西扯,總算是將他們打發走了。”
儷珠柔聲安慰:“三郎受累了。”
康熙擺了擺手,順勢坐下:“這算什麽?過兩日各國使臣、蒙古親王、班禪達賴和衍生公恐怕也會過來朝見,還得給他們賜宴呢!”
儷珠狀似無意地開口:“今天我看見五阿哥被太後養得很好,隻是他好像不會說滿語和漢語。”
康熙毫不隱瞞:“太後故意這麽養的,她不想讓小五卷到帝位的爭奪之中,也算是用心良苦。”
儷珠搖頭:“可惜,樹欲靜而風不止。”
康熙微微一愣,凝眉抬眸:“為何這麽說?”
“我隻是覺得太後的心意雖好,可惜未必能夠如願,哪怕五阿哥將來一點滿語和漢語都不學,隻會蒙語又如何?蒙古的勢力那麽厲害,說不定這還能成為一個優點。”
儷珠分析道:“何況隨著五阿哥的長大,周圍多得是說滿語和漢語的人,他不可能一點滿語和漢語都不會。”
曆史上也正如儷珠所說,五阿哥長大後既獲得了太後的支持,又頗受康熙喜愛,完全具備了奪嫡的資本。
反正清朝的公主,長壽的很少。
這中間的彎彎繞繞,三天都說不完。
大公主也知道這個,但在這麽大喜的日子,麵對儷珠的祝福,她隻能含笑領受:“兒臣多謝儷宸額娘吉言,但願兒臣將來也能如儷宸額娘一般得遇良人,幸福一世。”
儷珠頷首,又看向三公主:“萬歲跟本宮提起過,你的身子骨很是嬌弱,今日怎麽穿得這麽少就出來了?”
三公主身穿一件鵝黃袍子,外罩粉色雪貂坎肩,今年也已經十一歲了,隻是身材很是纖瘦,看著不太康健。
她有些受寵若驚:“多謝儷宸額娘關心,兒臣這一身衣裳是額娘給兒臣挑的,裏麵是絲綢的,外麵是貂皮的,看著輕薄,但卻非常保暖,兒臣一點不覺得冷。”
“這樣便好。”
儷珠並不與三公主多言,而是抬眸望向了最後一個小丫頭:“四公主,你額娘最近過得如何?”
四公主聲音清脆:“兒臣的額娘近來過得很好,多謝儷宸額娘記掛,兒臣代額娘謝過儷宸額娘。”
她是郭絡羅貴人的女兒,今年隻有六歲,身上同樣穿著一件紅色旗服,頭上卻隻戴了幾枚青藍色的點翠華勝和幾朵金色的絨花。
儷珠不由得多看了她幾眼。
這可是將來的海蚌公主,漠北的無冕之王。
清朝數百年的曆史之中,和親的公主無數,卻唯有她的權勢最大,地位最穩,功勞最高,勝過了許多親王貝勒。
而且因為曆史上郭絡羅貴人的位分不高,又不受寵,給不了海蚌公主多少幫扶。
海蚌公主在漠北取得的成就,完全靠得是她自個兒的本事。
“你們來給本宮拜年,本宮很開心,本宮特意準備了幾件禮物,你們帶回去慢慢賞玩。”
儷珠一拍手,立刻就有六名小宮女端著六個盒子出現在六名皇嗣麵前。
他們打開盒子之後,發現裏麵居然全都是六枚造型相似的紫色翡翠玉筆。
儷珠知道過年會有阿哥公主來給她拜年,所以她其實一共準備了十五支翡翠玉筆。
但卻隻有六個人過來,所以她今年也隻送出了六枚翡翠玉筆。
剩下的也不會浪費,完全可以直接賞賜給李家之人。
眾皇嗣齊聲謝恩:“多謝儷宸額娘賞賜,兒臣等人十分喜歡。”
而後僖妃也叫人拿出來了她準備的禮物,乃是六件不同的小型黃金器物。
因為她先前沒有準備,是剛才趁著說話的機會讓人去長春宮取來的,隻能湊合一下。
索性黃金在宮裏雖然俗氣,卻也不算跌份兒。
之後六名皇嗣就告退了,還沒等儷珠和僖妃回去休息一下,宮外的各個宗室福晉又來了。
那些親王、郡王、世子、貝勒、貝子、鎮國公和輔國公則是去給康熙拜年去了。
她們這些女眷則是先去了太後那裏,而後就來了儷珠這裏。
至於太皇太後和皇貴妃那裏,全都因為病重的緣故,在今年免了宗室福晉的朝見。
隻不過一個是真的病重了,另一個則是被康熙給幽禁起來了。
當然,因為康熙給太皇太後下的藥沒停,用不了多久,太皇太後恐怕也會真的病重。
大年初一是大日子,所以宗室的福晉來的非常齊全,而且不隻是各福的嫡福晉來了,連帶各個王府的側福晉也來了。
她們本質上也是有品級有爵位有俸祿的外命婦,逢年過節,自然可以一同與嫡福晉入宮。
雖然比不上嫡福晉,但側福晉也是上了皇家玉牒的,不是單純的小妾,與嫡福晉一樣有著詔封聖旨、冊印、朝服和吉服。
同時,清朝還規定了側福晉的品秩隻比同級的嫡福晉低兩級。
比如親王的側福晉,本身的品級隻是低於親王正妻與郡王正妻而已,但卻與與貝勒正妻相當,甚至還略高一點。
貝勒福晉以下,比如貝子福晉和國公夫人,要是見到了親王的側福晉,還得先給人家行禮呢!
由於景陽宮的正殿不夠大,儷珠並沒有接見所有的宗室福晉,隻是留下了親王、郡王和世子的嫡福晉。
其餘的,不論是側福晉還是嫡福晉,全都在殿外磕個頭就可以走了。
這一回一眾福晉之中為首的還是恭親王福晉和裕親王福晉,二人言語之間對儷珠還有僖妃極盡追捧。
儷珠對此來而不拒,全都含笑領受了。
僖妃態度平平,可能是她見慣了世態炎涼,人情冷暖,所以不論旁人再怎麽恭維她,奉承她,她都從來不會有絲毫觸動。
最後,其餘王府的福晉都走了,唯有恭親王福晉那拉氏,裕親王福晉西魯克氏和安親王嶽樂的福晉赫舍裏氏留了下來,陪著儷珠和僖妃用了一頓晚膳。
等她們告退之後,僖妃也告辭離去了。
儷珠專門沐浴了一番,等著康熙過來。
天已摸黑,康熙終於來到了景陽宮。
儷珠略有微詞:“今天怎麽來得這麽晚?”
康熙無奈輕歎:“宗室裏的那些老王爺真是難纏,趁著今日過年,非要拉著為夫東扯西扯,總算是將他們打發走了。”
儷珠柔聲安慰:“三郎受累了。”
康熙擺了擺手,順勢坐下:“這算什麽?過兩日各國使臣、蒙古親王、班禪達賴和衍生公恐怕也會過來朝見,還得給他們賜宴呢!”
儷珠狀似無意地開口:“今天我看見五阿哥被太後養得很好,隻是他好像不會說滿語和漢語。”
康熙毫不隱瞞:“太後故意這麽養的,她不想讓小五卷到帝位的爭奪之中,也算是用心良苦。”
儷珠搖頭:“可惜,樹欲靜而風不止。”
康熙微微一愣,凝眉抬眸:“為何這麽說?”
“我隻是覺得太後的心意雖好,可惜未必能夠如願,哪怕五阿哥將來一點滿語和漢語都不學,隻會蒙語又如何?蒙古的勢力那麽厲害,說不定這還能成為一個優點。”
儷珠分析道:“何況隨著五阿哥的長大,周圍多得是說滿語和漢語的人,他不可能一點滿語和漢語都不會。”
曆史上也正如儷珠所說,五阿哥長大後既獲得了太後的支持,又頗受康熙喜愛,完全具備了奪嫡的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