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可安萬萬人的天下
滿朝文武被我卷的睡不著 作者:陸瑄瑄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一大屋子人頓時都擁了上去,見那顧懷宇也是一臉疲憊,神色很是不好,王氏立馬攙了上去,急焦急問道:“官人這是怎麽了?究竟發生了什麽事竟鬧到這般地步?”
顧懷宇擺了擺手:“先用膳,用完膳我自會同你們細說。”
他自從早上入朝直至現在,心驚膽戰了一整日不說,便是連熱乎的飯菜都不曾吃上一口,如今實在餓得頭暈眼花,若要再多半個時辰,怕是真要餓倒了過去也未可說。
老太太聽了,連忙招呼了下人將備好的飯菜重新熱了再端上來。又怕他身子冷,便親自下廚煲了烏雞薑絲湯去去寒氣,待得飯後,眾人方才聽顧懷宇將事情的來因去果細細道來。
如蕭家表哥所言,今個兒下朝之時確有一朝中大員在離宮途中突然暴斃,人就倒在離朝天門不遠處。
而這官員不是旁人,正是那國公府沈家沈東華的妹夫,兵部尚書秦啟。
“難怪我今日去侯府詢問消息之時,見國公府門都是緊閉著的,連個守門的司閽都不曾看見。”顧望之垂了眼眸,兀自低語道。
親人驟然離世,想必沈景軒此時定然心中悲痛。
“你們是不知,那秦大人原是同我先後離開太和殿的,看瞧著便要離開宮城了,人卻忽然便倒了下去,就在離我不足三丈處,可是將我嚇得不輕。”顧懷宇回憶起當時的場景,似還心有餘悸,連忙又喝了盞茶壓驚。
“那官家可查出了秦大人究竟因何而故?”顧望遠連忙接問道。
顧懷宇擺了擺手:“當時官家也是嚇壞了,立刻下令封鎖宮門,喚了太醫驗了半天,方才說是喘症發作而亡。到了我們如今這個年歲,身子骨自然比不得年輕時候,勞累不得的。”
喘症?那不就是心髒病?顧望之皺了皺眉,想來那秦大人也比父親年長不了幾歲,頂多便是個不惑之年,怎麽會染上這樣的不治之症?
“父親既離得近,可有瞧見秦大人當時麵狀如何?”顧望之問道。
顧懷宇回想道:“我記得……應是麵色青黑,口唇紫紺。”
是了,這的確是心髒病發作時的症狀。可這個年紀就算是染上喘症也就是個心髒病早期,怎麽也不該發作得這樣快、這樣急啊?
“那父親可記得秦大人身上有沒有什麽異常之處?”顧望之追問道。
“當時情況緊急,我又哪裏會記得這麽多,”顧懷宇搖了搖頭道:“聖上和宮中禦醫都親自盤查過了,恰恰是因為找不出疑點,無論怎麽查驗那秦大人都是死於喘證,這才拖到如今才放人。”
“看來如今這朝局,又要變天了。”顧懷宇長歎了一口氣,撥弄了兩下碗中的飯菜,又想起今日之事,頓覺無味,心中愈發憂患起來。
“叔伯是認為,秦大人的死與朝中利害關係牽連甚大?”顧望城不禁開口問道。
“那豈止是大?”顧懷宇提了提身子,正色道:“你們日後都是要考科舉、走仕途的,朝堂上這些風雲詭譎,我早些同你們講講,也總是沒壞處的。”
如今這朝堂上,大致分為兩派。表麵上看來,是兩派平分秋水、互相牽製,實則卻不然。
“叔父此話怎講?”顧望城有些疑惑,開口詢問道。
顧懷宇接著道:“攝政王母家原是武將出身,在軍中素有威望,身邊有英國公、祁國公、武安侯相佐。隻一人便握了帝國一半有餘的軍權,又有京都巡防營傍身。如此,才能叫他在朝堂上這般翻雲覆雨、一手遮天,處處都壓了官家一頭。”
“那這樣一來,陛下手中豈不是隻得政權,卻無兵權。就任憑攝政王騎在頭上了不成?”顧望城臉色沉了下去,他為人素來刻板嚴謹,將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級觀念看得極重,著實不能忍受這般玩弄權術,狼子野心之人。
“倒也不全是,”顧懷宇否定道。
“還有沈家。”顧望之凝了凝眸色,緩緩道。
眾人了然,對了,還有沈家。沈景軒的父親沈東華沈公爺,是在先帝時便立下赫赫戰功之人,祖上更是代代忠烈,皆是為南楚瀝肝墮膽、竭誠畢慮的骨鯁之臣。在軍在民,聲望都極高,一直以來深為王權一派所忌憚。
顧懷宇看了眼顧望之,眸中多了幾分深意,又繼續道:“除去武將,朝中文官勢力大都隸屬六部之下。其中刑、戶、禮部附庸攝政王一黨,而吏、工、兵部為官家所持。今日殞沒的,正是沈公爺的親妹夫,兵部尚書秦啟。太子若無了兵部,那對於攝政王在軍事上的製衡,便又少了一枚重棋。”
顧望城心中一驚,遲疑道:“叔父的意思是,秦大人之死是……”
“望城,切莫妄言!”顧懷宇連忙嗬斥道,警惕著神色瞧了瞧四周,壓著嗓音道:“人是官家的人,若當真是證據確鑿,便是沈家能咽下這口氣,那官家能願意?無論秦大人的死對攝政王多有利,可他卒於喘證到底是坐實了的,沒有憑據的事,說得再多也不過是空口揣測罷了。”
“可這事情無論怎麽看都是他一手而為,”顧望城不忿地起身道“堂堂大殿之上,就這般任得旁人挾持弄權、禍亂朝綱,那皇權威信何在?綱常禮教又何在?我看他莫不是要學先皇,弑兄奪位,枉顧人倫……”
“胡鬧!”顧懷宇連忙喝道,他是又驚又怒,生怕隔牆有耳聽了去落得個亂上的罪名:“皇家之事,豈容得你在此亂言!”
顧望城抿唇不語,心中也知曉自己叔父為官向來是唯諾,但求自保便好,至於旁的便是一點也不願沾惹,兩人心中準則便是不同,他也更不願與其多說,起身作了一揖道:“侄兒身體不適,先告辭了。”
說罷便轉身離去。
“你……你這簡直就是個榆木腦袋,”顧懷宇氣得不輕,顫著食指連連指著顧望城背影,轉而又對著顧望之道:“你呢,你是怎麽想的?”
奪門之亂,最忌妄議,他隻憂心二人說了不該說的叫旁人撿了錯去,當年阿爹便是這般……
顧望之抿了抿唇,埋著頭低聲喏喏道:“先帝功績幾何,自有後世評判,兒子非官非吏,不敢多言。”
“你能這樣想便是好的,”顧懷宇頗為滿意地點了點頭,又似想起什麽一般,幽幽歎了口氣道:“當年你祖父位列九卿,尚且因一時出言不慎貶官逐京,落得個鬱鬱而終的下場,我們萬不可步此後塵才是。”
“兒子明白。”
顧望之瞧著自己父親失落遠去的背影,不由微微歎了口氣:赫連玦終究是先動了手,讓官家失了秦啟,率先打破了兩黨之間持續了這麽些年的權力平衡。
看來,京都這是要變天了。
******
顧懷宇擺了擺手:“先用膳,用完膳我自會同你們細說。”
他自從早上入朝直至現在,心驚膽戰了一整日不說,便是連熱乎的飯菜都不曾吃上一口,如今實在餓得頭暈眼花,若要再多半個時辰,怕是真要餓倒了過去也未可說。
老太太聽了,連忙招呼了下人將備好的飯菜重新熱了再端上來。又怕他身子冷,便親自下廚煲了烏雞薑絲湯去去寒氣,待得飯後,眾人方才聽顧懷宇將事情的來因去果細細道來。
如蕭家表哥所言,今個兒下朝之時確有一朝中大員在離宮途中突然暴斃,人就倒在離朝天門不遠處。
而這官員不是旁人,正是那國公府沈家沈東華的妹夫,兵部尚書秦啟。
“難怪我今日去侯府詢問消息之時,見國公府門都是緊閉著的,連個守門的司閽都不曾看見。”顧望之垂了眼眸,兀自低語道。
親人驟然離世,想必沈景軒此時定然心中悲痛。
“你們是不知,那秦大人原是同我先後離開太和殿的,看瞧著便要離開宮城了,人卻忽然便倒了下去,就在離我不足三丈處,可是將我嚇得不輕。”顧懷宇回憶起當時的場景,似還心有餘悸,連忙又喝了盞茶壓驚。
“那官家可查出了秦大人究竟因何而故?”顧望遠連忙接問道。
顧懷宇擺了擺手:“當時官家也是嚇壞了,立刻下令封鎖宮門,喚了太醫驗了半天,方才說是喘症發作而亡。到了我們如今這個年歲,身子骨自然比不得年輕時候,勞累不得的。”
喘症?那不就是心髒病?顧望之皺了皺眉,想來那秦大人也比父親年長不了幾歲,頂多便是個不惑之年,怎麽會染上這樣的不治之症?
“父親既離得近,可有瞧見秦大人當時麵狀如何?”顧望之問道。
顧懷宇回想道:“我記得……應是麵色青黑,口唇紫紺。”
是了,這的確是心髒病發作時的症狀。可這個年紀就算是染上喘症也就是個心髒病早期,怎麽也不該發作得這樣快、這樣急啊?
“那父親可記得秦大人身上有沒有什麽異常之處?”顧望之追問道。
“當時情況緊急,我又哪裏會記得這麽多,”顧懷宇搖了搖頭道:“聖上和宮中禦醫都親自盤查過了,恰恰是因為找不出疑點,無論怎麽查驗那秦大人都是死於喘證,這才拖到如今才放人。”
“看來如今這朝局,又要變天了。”顧懷宇長歎了一口氣,撥弄了兩下碗中的飯菜,又想起今日之事,頓覺無味,心中愈發憂患起來。
“叔伯是認為,秦大人的死與朝中利害關係牽連甚大?”顧望城不禁開口問道。
“那豈止是大?”顧懷宇提了提身子,正色道:“你們日後都是要考科舉、走仕途的,朝堂上這些風雲詭譎,我早些同你們講講,也總是沒壞處的。”
如今這朝堂上,大致分為兩派。表麵上看來,是兩派平分秋水、互相牽製,實則卻不然。
“叔父此話怎講?”顧望城有些疑惑,開口詢問道。
顧懷宇接著道:“攝政王母家原是武將出身,在軍中素有威望,身邊有英國公、祁國公、武安侯相佐。隻一人便握了帝國一半有餘的軍權,又有京都巡防營傍身。如此,才能叫他在朝堂上這般翻雲覆雨、一手遮天,處處都壓了官家一頭。”
“那這樣一來,陛下手中豈不是隻得政權,卻無兵權。就任憑攝政王騎在頭上了不成?”顧望城臉色沉了下去,他為人素來刻板嚴謹,將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級觀念看得極重,著實不能忍受這般玩弄權術,狼子野心之人。
“倒也不全是,”顧懷宇否定道。
“還有沈家。”顧望之凝了凝眸色,緩緩道。
眾人了然,對了,還有沈家。沈景軒的父親沈東華沈公爺,是在先帝時便立下赫赫戰功之人,祖上更是代代忠烈,皆是為南楚瀝肝墮膽、竭誠畢慮的骨鯁之臣。在軍在民,聲望都極高,一直以來深為王權一派所忌憚。
顧懷宇看了眼顧望之,眸中多了幾分深意,又繼續道:“除去武將,朝中文官勢力大都隸屬六部之下。其中刑、戶、禮部附庸攝政王一黨,而吏、工、兵部為官家所持。今日殞沒的,正是沈公爺的親妹夫,兵部尚書秦啟。太子若無了兵部,那對於攝政王在軍事上的製衡,便又少了一枚重棋。”
顧望城心中一驚,遲疑道:“叔父的意思是,秦大人之死是……”
“望城,切莫妄言!”顧懷宇連忙嗬斥道,警惕著神色瞧了瞧四周,壓著嗓音道:“人是官家的人,若當真是證據確鑿,便是沈家能咽下這口氣,那官家能願意?無論秦大人的死對攝政王多有利,可他卒於喘證到底是坐實了的,沒有憑據的事,說得再多也不過是空口揣測罷了。”
“可這事情無論怎麽看都是他一手而為,”顧望城不忿地起身道“堂堂大殿之上,就這般任得旁人挾持弄權、禍亂朝綱,那皇權威信何在?綱常禮教又何在?我看他莫不是要學先皇,弑兄奪位,枉顧人倫……”
“胡鬧!”顧懷宇連忙喝道,他是又驚又怒,生怕隔牆有耳聽了去落得個亂上的罪名:“皇家之事,豈容得你在此亂言!”
顧望城抿唇不語,心中也知曉自己叔父為官向來是唯諾,但求自保便好,至於旁的便是一點也不願沾惹,兩人心中準則便是不同,他也更不願與其多說,起身作了一揖道:“侄兒身體不適,先告辭了。”
說罷便轉身離去。
“你……你這簡直就是個榆木腦袋,”顧懷宇氣得不輕,顫著食指連連指著顧望城背影,轉而又對著顧望之道:“你呢,你是怎麽想的?”
奪門之亂,最忌妄議,他隻憂心二人說了不該說的叫旁人撿了錯去,當年阿爹便是這般……
顧望之抿了抿唇,埋著頭低聲喏喏道:“先帝功績幾何,自有後世評判,兒子非官非吏,不敢多言。”
“你能這樣想便是好的,”顧懷宇頗為滿意地點了點頭,又似想起什麽一般,幽幽歎了口氣道:“當年你祖父位列九卿,尚且因一時出言不慎貶官逐京,落得個鬱鬱而終的下場,我們萬不可步此後塵才是。”
“兒子明白。”
顧望之瞧著自己父親失落遠去的背影,不由微微歎了口氣:赫連玦終究是先動了手,讓官家失了秦啟,率先打破了兩黨之間持續了這麽些年的權力平衡。
看來,京都這是要變天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