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做官可以不行,考試必須得卷
滿朝文武被我卷的睡不著 作者:陸瑄瑄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蘇州水土養人,飛閣流丹,閬苑瓊樓,騷客文人,舉子書生。
可若要提起那清流名門,便不得不說說平江顧家。
一門三進士,百年一探花。
講的便是武宗元啟年間,顧氏三兄弟一榜同中進士,其中嫡次子顧鴻霖年僅十八便高中探花,成為南楚自開國以來最年少的鼎甲。而後便是一路高升,又娶了那正遠侯嫡女譚氏,不滿而立便位列九卿。
人人皆道顧家玉樹蘭芝,往後自然前程似錦,步步高升。
可偏武宗晚年寵幸妖妃,暴虐寡德,一言不合便大肆屠殺朝中官員,顧氏兄弟上書諫言,無一不被抄家滅門,唯顧鴻霖明哲保身方才逃過一劫,卻也難逃貶謫,不得不安於一隅,而後不久便鬱鬱而終,自此顧氏沒落,再無人提及。
如今顧家家主乃是顧鴻霖長子,蘇州同知顧懷宇,崇德年間進士出身。
顧懷宇為承其父遺誌,赴京趕考三次方才得中二甲,在其母撮合下娶了那永信伯府的嫡女蕭如墨。
可在京都沒待幾年,便因兩黨黨爭之事被遷往蘇州為官,自此除過朝賀年歲,未曾踏入京都半步。
顧懷宇自知仕途無望,便將闔家的希冀都寄托在自家侄兒顧望城身上,隻盼這位蘇州城內有名的少年天才能夠再登三甲,重振顧氏榮光。
顧望之聽著父親又開始捋著胡須講述當年種種,困得直點頭,手中的筆墨一個不慎便糊了一臉。
“父親,七弟弟又犯困了。”一旁碧色衣衫,模樣清秀的少年竊笑道。
顧懷遠瞥了眼麵前不過十一二歲,稚氣未脫的少年團子,戒尺重重地往他腦袋上敲了一下,沉聲道,“你若不願聽,便滾回雲茗軒睡覺去。莫要再此處白白浪費光陰。”
他本就不喜雲茗軒那三姐弟,很是不願他們來族學同眾人一起念書的,若不是應了老太太的話,顧望之是如何也進不來這書堂。
顧望之痛的一驚,瞬間便回過神來,隻覺得自己腦袋上定是腫了個大包。
“若是腦子笨就該多用些功,開春便是鄉試了,我瞧你這模樣也不用參加了。”顧懷宇看著他這般軟弱無能的模樣臉色又沉了半分。
想起昨日先生同他誇讚顧望城少年聰慧,三月後的鄉試或可進得三甲,可一提起顧望之卻說這孩子勤奮有餘,聰慧不足,若硬要參考,能得個末名也是大幸了。
雖說顧望之如今年歲尚小,按照常理來說應是不急的,可顧家向來少年英才,從顧鴻霖一輩到顧懷宇,皆是十六中舉子,弱冠得進士。
顧家宗旨:做官可以不行,考試必須得卷。
“你莫管你七弟弟,他是爛泥扶不上牆的,你同他比什麽?”顧懷宇轉身喝了竊笑的碧衫少年一聲,沉聲道,“你是做大哥哥的,年中便滿十九了,我容你到今年才考鄉試已然是最後的底線,若是今年考不上你也滾回去別念了。”
顧望遠是他同愛妾周氏之子,也是顧懷宇第一個孩子,雖說平日裏頑劣些,但他心中總是格外偏愛的。
顧望遠挺了挺胸膛,有些得意道,“父親放心,先生說了我這兩年長進許多,今年定是能中的。”
顧懷宇聞言,這才緩和了臉色,微微頷首道,“你自個兒有分寸便好。”
說罷隻言還有公務要處理,留下三人叫他們好生溫書。
顧望之瞧了眼外麵的天色,隻覺得又昏暗了幾分。
微微歎了口氣正欲提了書篋離開,正巧便瞧見顧望城伏案寫著一篇策論,忍不住垂眸看了兩眼。
文采倒是極佳,但欠了些章法。顧望之暗自想道,到底是年歲不大,想法也難免淺薄了些,雖扣題而論,卻未能觸及要義,叫人讀來頗有繁縟鋪陳之感,作為一篇策略,顯得有些不合時宜。
顧望城見身旁來人,不動聲色地用袖口捂住案牘上的紙張,冷淡道:“不過是一些拙見罷了,七弟弟有時間看我這些淺薄之言,倒不如好好翻閱古籍,多借鑒前人佳作才是。”
顧望之眨了眨眼,似是無意般抬眼看向麵前的書櫃,隨即有些詫異地取下一本古籍道,“是《王臨川集》,先生竟帶了這書來?我今日定要帶回去好好讀讀。”
也不等對方插話,顧望之便自顧自地翻閱道道:“半山先生行文最是高明,當真是哀梨並剪,不讚一詞之作。”
顧望城微皺了皺眉,心中奇怪,他這七弟弟何時竟研究起王安石了?
“說的倒是唬人,你讀得懂嗎?”顧望遠嗤笑一聲,環胸不屑地說道。
顧望之眨了眨眼,仰著臉一副天真無害的模樣,“讀不懂便不能讀了嗎?”
“你倒是會頂嘴了?”顧望遠臉色一沉,伸手便要去奪,“回去讀你的小人書去,把它給我。”
他這七弟弟說來倒是奇怪,那麽高的閣樓上摔下來,足足昏迷了兩三個月,來了許多醫師都說是不行了,可誰料突然有一天人便醒了。
如今能跑能跳的倒也罷了,便是連娘胎裏帶出來的癡症好了,以前光是瞧見他便要嚇得連滾帶爬,涎水直流,現下倒是學會同回嘴了。
顧望之見狀連忙將那書塞進顧望城的書篋中,躲在少年身後小聲道,“這書是五哥哥先要的,大哥哥待五哥哥讀完後再來拿罷。”
“我什麽時候……”顧望城皺著眉剛想反駁,便又對上顧望之可憐巴巴的眼神,頓時將拒絕的話咽了下去,抬頭瞧著顧望城淡淡道,“這書原是我托先生從外頭帶來的,大哥哥若是想讀不妨再托先生帶上一本,想來也不難。”
估摸著是顧望之自個兒想看,又怕搶不過顧望遠,這才托了他做借口。
既然對方都開了這個口,顧望遠也不好再說什麽。
倒不是他怕了顧望城,對方不過是個二房庶子,其母原本也隻是老太太身邊一個貼身的丫鬟,被二叔叔瞧上強行納了通房,誕下顧望城不久後便撒手人寰,故而這小子自幼便是養在老太太身邊,被其當做心尖兒上的肉一般疼著養著,便是父親也從不會輕易打罵管教。
顧望遠自然也不願意同他起什麽爭執。
隻是……顧望遠冷笑一聲,這顧望之膽子倒是愈發大了,如今剛拿五弟弟做盾,若是不給他點顏色瞧瞧,怕是哪天真要騎在他頭上耍嫡子的威風。
“時辰不早了,想來阿姊定早已備好晚膳等著望之歸去,那望之便先告辭了。”顧望之隱約嗅到一絲危險的氣味,連忙提起書篋匆匆離去。
顧望城淡淡瞧了眼對方離去的背影,很快便垂眸拿起書本準備收起來,卻又頓了頓,不由得翻閱了幾頁。
果真是簡潔峻切,長篇則橫鋪而不力單,短篇則紆折而不味薄。
他再審閱了一番自己剛才所寫的策論,霎時明了不足所在何處,連忙提筆欲加修改。
等等,顧望城停了筆尖,總覺得哪裏有些不對勁,目光有些複雜,他那七弟弟不會是……故意的吧……
不可能,顧望城搖了搖頭,對自己的想法頗有些感到好笑,連學究都說了七弟弟寒腹短識,哪裏又會懂得這些?興許隻是湊巧罷了。
可若要提起那清流名門,便不得不說說平江顧家。
一門三進士,百年一探花。
講的便是武宗元啟年間,顧氏三兄弟一榜同中進士,其中嫡次子顧鴻霖年僅十八便高中探花,成為南楚自開國以來最年少的鼎甲。而後便是一路高升,又娶了那正遠侯嫡女譚氏,不滿而立便位列九卿。
人人皆道顧家玉樹蘭芝,往後自然前程似錦,步步高升。
可偏武宗晚年寵幸妖妃,暴虐寡德,一言不合便大肆屠殺朝中官員,顧氏兄弟上書諫言,無一不被抄家滅門,唯顧鴻霖明哲保身方才逃過一劫,卻也難逃貶謫,不得不安於一隅,而後不久便鬱鬱而終,自此顧氏沒落,再無人提及。
如今顧家家主乃是顧鴻霖長子,蘇州同知顧懷宇,崇德年間進士出身。
顧懷宇為承其父遺誌,赴京趕考三次方才得中二甲,在其母撮合下娶了那永信伯府的嫡女蕭如墨。
可在京都沒待幾年,便因兩黨黨爭之事被遷往蘇州為官,自此除過朝賀年歲,未曾踏入京都半步。
顧懷宇自知仕途無望,便將闔家的希冀都寄托在自家侄兒顧望城身上,隻盼這位蘇州城內有名的少年天才能夠再登三甲,重振顧氏榮光。
顧望之聽著父親又開始捋著胡須講述當年種種,困得直點頭,手中的筆墨一個不慎便糊了一臉。
“父親,七弟弟又犯困了。”一旁碧色衣衫,模樣清秀的少年竊笑道。
顧懷遠瞥了眼麵前不過十一二歲,稚氣未脫的少年團子,戒尺重重地往他腦袋上敲了一下,沉聲道,“你若不願聽,便滾回雲茗軒睡覺去。莫要再此處白白浪費光陰。”
他本就不喜雲茗軒那三姐弟,很是不願他們來族學同眾人一起念書的,若不是應了老太太的話,顧望之是如何也進不來這書堂。
顧望之痛的一驚,瞬間便回過神來,隻覺得自己腦袋上定是腫了個大包。
“若是腦子笨就該多用些功,開春便是鄉試了,我瞧你這模樣也不用參加了。”顧懷宇看著他這般軟弱無能的模樣臉色又沉了半分。
想起昨日先生同他誇讚顧望城少年聰慧,三月後的鄉試或可進得三甲,可一提起顧望之卻說這孩子勤奮有餘,聰慧不足,若硬要參考,能得個末名也是大幸了。
雖說顧望之如今年歲尚小,按照常理來說應是不急的,可顧家向來少年英才,從顧鴻霖一輩到顧懷宇,皆是十六中舉子,弱冠得進士。
顧家宗旨:做官可以不行,考試必須得卷。
“你莫管你七弟弟,他是爛泥扶不上牆的,你同他比什麽?”顧懷宇轉身喝了竊笑的碧衫少年一聲,沉聲道,“你是做大哥哥的,年中便滿十九了,我容你到今年才考鄉試已然是最後的底線,若是今年考不上你也滾回去別念了。”
顧望遠是他同愛妾周氏之子,也是顧懷宇第一個孩子,雖說平日裏頑劣些,但他心中總是格外偏愛的。
顧望遠挺了挺胸膛,有些得意道,“父親放心,先生說了我這兩年長進許多,今年定是能中的。”
顧懷宇聞言,這才緩和了臉色,微微頷首道,“你自個兒有分寸便好。”
說罷隻言還有公務要處理,留下三人叫他們好生溫書。
顧望之瞧了眼外麵的天色,隻覺得又昏暗了幾分。
微微歎了口氣正欲提了書篋離開,正巧便瞧見顧望城伏案寫著一篇策論,忍不住垂眸看了兩眼。
文采倒是極佳,但欠了些章法。顧望之暗自想道,到底是年歲不大,想法也難免淺薄了些,雖扣題而論,卻未能觸及要義,叫人讀來頗有繁縟鋪陳之感,作為一篇策略,顯得有些不合時宜。
顧望城見身旁來人,不動聲色地用袖口捂住案牘上的紙張,冷淡道:“不過是一些拙見罷了,七弟弟有時間看我這些淺薄之言,倒不如好好翻閱古籍,多借鑒前人佳作才是。”
顧望之眨了眨眼,似是無意般抬眼看向麵前的書櫃,隨即有些詫異地取下一本古籍道,“是《王臨川集》,先生竟帶了這書來?我今日定要帶回去好好讀讀。”
也不等對方插話,顧望之便自顧自地翻閱道道:“半山先生行文最是高明,當真是哀梨並剪,不讚一詞之作。”
顧望城微皺了皺眉,心中奇怪,他這七弟弟何時竟研究起王安石了?
“說的倒是唬人,你讀得懂嗎?”顧望遠嗤笑一聲,環胸不屑地說道。
顧望之眨了眨眼,仰著臉一副天真無害的模樣,“讀不懂便不能讀了嗎?”
“你倒是會頂嘴了?”顧望遠臉色一沉,伸手便要去奪,“回去讀你的小人書去,把它給我。”
他這七弟弟說來倒是奇怪,那麽高的閣樓上摔下來,足足昏迷了兩三個月,來了許多醫師都說是不行了,可誰料突然有一天人便醒了。
如今能跑能跳的倒也罷了,便是連娘胎裏帶出來的癡症好了,以前光是瞧見他便要嚇得連滾帶爬,涎水直流,現下倒是學會同回嘴了。
顧望之見狀連忙將那書塞進顧望城的書篋中,躲在少年身後小聲道,“這書是五哥哥先要的,大哥哥待五哥哥讀完後再來拿罷。”
“我什麽時候……”顧望城皺著眉剛想反駁,便又對上顧望之可憐巴巴的眼神,頓時將拒絕的話咽了下去,抬頭瞧著顧望城淡淡道,“這書原是我托先生從外頭帶來的,大哥哥若是想讀不妨再托先生帶上一本,想來也不難。”
估摸著是顧望之自個兒想看,又怕搶不過顧望遠,這才托了他做借口。
既然對方都開了這個口,顧望遠也不好再說什麽。
倒不是他怕了顧望城,對方不過是個二房庶子,其母原本也隻是老太太身邊一個貼身的丫鬟,被二叔叔瞧上強行納了通房,誕下顧望城不久後便撒手人寰,故而這小子自幼便是養在老太太身邊,被其當做心尖兒上的肉一般疼著養著,便是父親也從不會輕易打罵管教。
顧望遠自然也不願意同他起什麽爭執。
隻是……顧望遠冷笑一聲,這顧望之膽子倒是愈發大了,如今剛拿五弟弟做盾,若是不給他點顏色瞧瞧,怕是哪天真要騎在他頭上耍嫡子的威風。
“時辰不早了,想來阿姊定早已備好晚膳等著望之歸去,那望之便先告辭了。”顧望之隱約嗅到一絲危險的氣味,連忙提起書篋匆匆離去。
顧望城淡淡瞧了眼對方離去的背影,很快便垂眸拿起書本準備收起來,卻又頓了頓,不由得翻閱了幾頁。
果真是簡潔峻切,長篇則橫鋪而不力單,短篇則紆折而不味薄。
他再審閱了一番自己剛才所寫的策論,霎時明了不足所在何處,連忙提筆欲加修改。
等等,顧望城停了筆尖,總覺得哪裏有些不對勁,目光有些複雜,他那七弟弟不會是……故意的吧……
不可能,顧望城搖了搖頭,對自己的想法頗有些感到好笑,連學究都說了七弟弟寒腹短識,哪裏又會懂得這些?興許隻是湊巧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