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下車之前阿九還有些愣愣的,因為寧漾過分平靜的反應,阿九心底有了別樣的猜測。然而從車裏出來,看到岫玉的表現之後,又在笑語之中緩過了神來。眼下時間倉促,與其自己在這裏胡亂猜測,不如回家之後再細細一問,不論是什麽都比自己瞎想要來得靠譜。是以,心底淡淡的悔意瞬間便消散一空,甚至想到了自己方才的措辭,阿九都不免低頭抿唇一笑。
英王的人,如此一來,倒也不必發愁如何引見元玠與寧漾了。一句英王的人,便將元玠的身份定了性,也將寧漾的好奇與猜測斬斷了。想要靠近她的人,必然會用盡渾身解數,寧漾根本就不會深想,何以英王的人找上了阿九這麽個小姑娘。即便會想,心中也不會疑惑,畢竟阿九與自己相熟,又是在宮裏住過的,多半來人會是個內侍,搭關係也容易許多。
如此,等到寧漾從車裏出來之時,再看到阿九,神情之間的歉疚與局促統統不見,取而代之的是平日的從容。寧漾見狀,笑了笑:“進去吧,人在何處等著,可有告訴阿九?”
“這便沒說了,”看了一眼岫玉,見她反應倒也尋常,阿九這才笑著挽住了寧漾的手,輕輕地搖著頭:“說是咱們到了自會有人帶他來見,隻管自己逛自己的。”盡管元玠著人傳來的話,隻有一句老地方見。甚至都不知曉阿九還帶了旁人一同前來,但是當他發現是寧漾的時候,想必也會在頃刻之間明白自己的意思吧!屆時,都無需自己再去找他,他自會出現在眼前。
畢竟,阿九輕輕地歎了口氣,烏斯藏這一次悻悻而歸,到底是出乎意料的結果,大曆作為勝利方,少不得要安撫安撫。更何況,雖然嘉璃嘉珀在寄回家的家書之中,鮮少提及戰事。然而,從兄弟倆報平安的家書之中,這一回贏了烏斯藏,應該也是險勝。畢竟單兵實力還是懸殊,不過是大曆勝在謀略與人多,而且還有運氣的加成。
如此結果,並不能叫烏斯藏人徹底敗服於大曆。畢竟最後一役烏斯藏大敗而歸,根本原因還是時屹領著一眾精銳潛進了對方營帳之中,燒了糧草補給,擒了藏王,甚至還將人家的王陳於兩軍陣前,這才成了最後的贏家。盡管古語有雲兵不厭詐,時屹之計也隻能算得是各行其道,但是難免為人所不齒。
斷後路擒頭目都尚且還算正常之舉,畢竟,這些也隻是兵家常用的手段。當然,這個常用的適用範圍隻適合大曆。在烏斯藏人眼中,自己的王被推在了兩軍對壘陣前,這種行為算是極大的挑釁與侮辱。若不是密報傳來漢人的皇宮之中,支持他們的王子已經失敗,兼之又斷了所有的補給,終是捏著鼻子認輸。
認輸並非對大曆人的臣服,不過是對現狀的無力,畢竟這些東西悉數都是大曆王子給的,隻能認輸。盡管再戰一次,說不得大曆人也支撐不住了。但是到底,多方製衡與各種好處的誘惑之下,戰事算是告一段落。
平王此次必是逃不過一個死字,畢竟謀逆已經是罪大惡極,若是熙帝身體尚且康健,或許還不至於這樣快。然而,因為熙帝自覺油盡燈枯,眼下已然是用最後的生命在處理此事,是以一切徹查都是以最快的速度去執行。報出蘿卜帶出泥,這麽快狠準地追查下去,平王的罪狀卻是叫查他的各路大臣們,都麵麵相覷。
謀反已是大罪,貪汙腐敗通敵叛國,就連烏喀爾一城百姓的性命,都與平王有著脫不開的幹係,這一下,卻是叫原本打算急事急辦的官員們,徹底地放慢了速度。原因無他,件件都是大罪的平王固然逃脫不了死,但是如何定罪與更多更清楚的證據,卻是這些人需要慎重考量的大事。
無人敢為平王求情,因為誰都知曉,當平王的罪狀被示於人前的時候,每一個字都須得慎之又慎。平王一人的性命當然重要,但是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又毫無分量。比起一城的百姓,更是不值一提。平王死已經不是內閣重臣的追求,畢竟平王如今在他們眼中也不過是個行將就木的死人。他們之所以這般謹慎,不過是知曉憑著平王一人,完不成這樁樁要案,而追查同黨,定涉事人員之罪之時,卻是要格外小心。
一旦出錯,後果不堪設想。不能使無辜之人蒙冤,也不能叫有罪之人逃脫製裁,這其中的事情便變得極其重要又繁多,而作為追查這一切的官員,也需得更加小心才是。阿九自然對這一切知之甚少,但是從元玠的信中,阿九多多少少能夠看到一些。也是因為如此,在不曾與元玠提前溝通過的情況之下,阿九選擇了直接帶寧漾出現在此時此地。
既然已經休戰,交戰雙方就得漸漸撤離,除了少數的邊境部隊駐紮之外,都得退回。如此一來,雙方才能真的達到短暫的和平,使得邊民也有了休養生息的機會。然而因為烏斯藏人崇尚的是勇士,麵對麵地較量,拳頭對拳頭,刀劍對刀劍的結果,他們打從心底裏認同並臣服。而大曆這一回的戰術,盡管在大曆人看來再尋常不過,然而烏斯藏人心中卻是不服於大曆人的奸猾陰謀。
心中總是忿忿,即便是休戰求和,態度至上也顯得勉強了許多。尤其是他們深知對手險些就要被打敗了,偏偏因為一群文弱書生,叫他們兵敗,著實接受不能。然而輸了就是輸了,既然已經認了輸,他們倒也想不出什麽再戰的由頭,雖然除了要信守戰後規則,更為要緊的原因是他們完全沒有補給,餓著士兵是打不了勝仗的。
但是終究沒有再動,隻是在雙方坐下來談判之時,將平王當初允諾的協議給到了平南侯與時屹。若是大曆不應,烏斯藏方並不介意撕破協約,叫戰事再起。
英王的人,如此一來,倒也不必發愁如何引見元玠與寧漾了。一句英王的人,便將元玠的身份定了性,也將寧漾的好奇與猜測斬斷了。想要靠近她的人,必然會用盡渾身解數,寧漾根本就不會深想,何以英王的人找上了阿九這麽個小姑娘。即便會想,心中也不會疑惑,畢竟阿九與自己相熟,又是在宮裏住過的,多半來人會是個內侍,搭關係也容易許多。
如此,等到寧漾從車裏出來之時,再看到阿九,神情之間的歉疚與局促統統不見,取而代之的是平日的從容。寧漾見狀,笑了笑:“進去吧,人在何處等著,可有告訴阿九?”
“這便沒說了,”看了一眼岫玉,見她反應倒也尋常,阿九這才笑著挽住了寧漾的手,輕輕地搖著頭:“說是咱們到了自會有人帶他來見,隻管自己逛自己的。”盡管元玠著人傳來的話,隻有一句老地方見。甚至都不知曉阿九還帶了旁人一同前來,但是當他發現是寧漾的時候,想必也會在頃刻之間明白自己的意思吧!屆時,都無需自己再去找他,他自會出現在眼前。
畢竟,阿九輕輕地歎了口氣,烏斯藏這一次悻悻而歸,到底是出乎意料的結果,大曆作為勝利方,少不得要安撫安撫。更何況,雖然嘉璃嘉珀在寄回家的家書之中,鮮少提及戰事。然而,從兄弟倆報平安的家書之中,這一回贏了烏斯藏,應該也是險勝。畢竟單兵實力還是懸殊,不過是大曆勝在謀略與人多,而且還有運氣的加成。
如此結果,並不能叫烏斯藏人徹底敗服於大曆。畢竟最後一役烏斯藏大敗而歸,根本原因還是時屹領著一眾精銳潛進了對方營帳之中,燒了糧草補給,擒了藏王,甚至還將人家的王陳於兩軍陣前,這才成了最後的贏家。盡管古語有雲兵不厭詐,時屹之計也隻能算得是各行其道,但是難免為人所不齒。
斷後路擒頭目都尚且還算正常之舉,畢竟,這些也隻是兵家常用的手段。當然,這個常用的適用範圍隻適合大曆。在烏斯藏人眼中,自己的王被推在了兩軍對壘陣前,這種行為算是極大的挑釁與侮辱。若不是密報傳來漢人的皇宮之中,支持他們的王子已經失敗,兼之又斷了所有的補給,終是捏著鼻子認輸。
認輸並非對大曆人的臣服,不過是對現狀的無力,畢竟這些東西悉數都是大曆王子給的,隻能認輸。盡管再戰一次,說不得大曆人也支撐不住了。但是到底,多方製衡與各種好處的誘惑之下,戰事算是告一段落。
平王此次必是逃不過一個死字,畢竟謀逆已經是罪大惡極,若是熙帝身體尚且康健,或許還不至於這樣快。然而,因為熙帝自覺油盡燈枯,眼下已然是用最後的生命在處理此事,是以一切徹查都是以最快的速度去執行。報出蘿卜帶出泥,這麽快狠準地追查下去,平王的罪狀卻是叫查他的各路大臣們,都麵麵相覷。
謀反已是大罪,貪汙腐敗通敵叛國,就連烏喀爾一城百姓的性命,都與平王有著脫不開的幹係,這一下,卻是叫原本打算急事急辦的官員們,徹底地放慢了速度。原因無他,件件都是大罪的平王固然逃脫不了死,但是如何定罪與更多更清楚的證據,卻是這些人需要慎重考量的大事。
無人敢為平王求情,因為誰都知曉,當平王的罪狀被示於人前的時候,每一個字都須得慎之又慎。平王一人的性命當然重要,但是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又毫無分量。比起一城的百姓,更是不值一提。平王死已經不是內閣重臣的追求,畢竟平王如今在他們眼中也不過是個行將就木的死人。他們之所以這般謹慎,不過是知曉憑著平王一人,完不成這樁樁要案,而追查同黨,定涉事人員之罪之時,卻是要格外小心。
一旦出錯,後果不堪設想。不能使無辜之人蒙冤,也不能叫有罪之人逃脫製裁,這其中的事情便變得極其重要又繁多,而作為追查這一切的官員,也需得更加小心才是。阿九自然對這一切知之甚少,但是從元玠的信中,阿九多多少少能夠看到一些。也是因為如此,在不曾與元玠提前溝通過的情況之下,阿九選擇了直接帶寧漾出現在此時此地。
既然已經休戰,交戰雙方就得漸漸撤離,除了少數的邊境部隊駐紮之外,都得退回。如此一來,雙方才能真的達到短暫的和平,使得邊民也有了休養生息的機會。然而因為烏斯藏人崇尚的是勇士,麵對麵地較量,拳頭對拳頭,刀劍對刀劍的結果,他們打從心底裏認同並臣服。而大曆這一回的戰術,盡管在大曆人看來再尋常不過,然而烏斯藏人心中卻是不服於大曆人的奸猾陰謀。
心中總是忿忿,即便是休戰求和,態度至上也顯得勉強了許多。尤其是他們深知對手險些就要被打敗了,偏偏因為一群文弱書生,叫他們兵敗,著實接受不能。然而輸了就是輸了,既然已經認了輸,他們倒也想不出什麽再戰的由頭,雖然除了要信守戰後規則,更為要緊的原因是他們完全沒有補給,餓著士兵是打不了勝仗的。
但是終究沒有再動,隻是在雙方坐下來談判之時,將平王當初允諾的協議給到了平南侯與時屹。若是大曆不應,烏斯藏方並不介意撕破協約,叫戰事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