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顏美美的睡了一晚,翌日清晨,他身著一身漢人儒生的打扮,隨著初升的朝陽,帶著幾十個護衛和隨從,信步西北方向十餘裏的仙鶴峰,盡管此時兩軍仍在生死搏殺,但伯顏似乎已經完全忘記了戰事。


    伯顏登上峰頂,背著手飽覽山海一色的美景,他滿意的點了點頭道“果然是好地方,素聞南朝人物風流,文章華美,不知諸位可有會賦詩或詞者”,隨從中倒是有幾個宋室投降過來的文人,但此刻飽覽美景,卻沒有一個能賦出詩來的。


    伯顏微微皺了皺眉道“你們賦不出倒也罷了,難道連南朝名人的詩都沒有嗎”,一個隨從機靈道“南朝宰執王介甫有首詩倒是很能應景”,“王介甫”伯顏沉吟了一下道“變法雖然最後被廢,但是針砭時弊卻是條條在理,倘若王介甫之變法功成,什麽大金乃至我們蒙元,哪裏敢覷南朝哉”。


    說罷歎息良久,又道“卻不知王介甫還有什麽詩詞,剛好能應此景的”,隨從想了一下,抬頭吟誦起來“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伯顏聽罷,反複吟了兩遍,拊手大讚道“好個‘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果然是王者胸襟,心懷天下啊”,說罷對隨從道“可惜無酒,不能當浮一大白,不過我這裏卻想書畫一番,以敬前代賢者,左右,取筆墨來”。


    須臾,筆墨送到,還搭了個小台子,伯顏深吸一口氣,仿佛全心融入到了山海朝陽之中,又仿佛還在回味前代聖賢的精美詞句,隨即開始潑墨作畫。


    不過2盞茶的工夫,一幅極具意境的山海朝陽圖澎薄而出,周圍護衛隨從個個敬佩的五體投地,一名隨從趕緊上前說道“王爺畫筆,山海盡在掌中,那王介甫,雖有氣吞天下之誌,但終究夙願難成,跟王爺沒法比啊,王爺威名,定會垂留青史”。


    伯顏心中得意,但臉上卻絲毫不見喜色,反而說道“區區雕蟲小技,勉強一抒心意而已,怎敢與前代聖賢相提並論”。


    正在此時,一名軍中萬戶帶著幾個騎兵,匆匆趕來,單腿跪稟道“原來王爺在這裏,小的奉楊參軍、姚管勾之令,前來請示王爺”。


    伯顏微微皺了皺眉,道“不都交給二人了嗎,讓他們按軍議行事即可”,“王爺,二位大人確實已經按軍議發了指令,不過,現在劉元帥和忽布爾將軍請示,被俘藩兵足輕和武士如何處置”。


    伯顏想了想道“藩兵暫且拘押,足輕放回,武士全部坑殺,此戰之後,大家須記住,所有武士,隻要聽令與我軍作戰者,格殺勿論,也不接受他們在戰場上的降順”。


    萬戶感到有點奇怪,王爺一向提倡仁義,這怎麽,一名隨從也接道“王爺,這武士...”,伯顏微微搖了搖頭,笑道“這些所謂武士都是冥頑不靈之徒;


    據說幕府提倡什麽武士道,讓他們死忠到底,這種人,放回了遲早還是要與我軍為敵,若是看押,又多有不服,且人數太多,我軍難以看管,更何況,我軍糧草也有限”。


    萬戶恍然大悟,趕緊拱手道“謹遵王爺諭令”,說罷起身上馬離去。


    藩兵逃的逃、散的散,足輕早已逃光了,石田和新兵衛的禦家武士在攻打寨牆時也傷亡了1000多,剩下不到禦家武士被從南北2個方向蜂擁而至的近元軍團團包圍。


    這裏的地形很適合元軍那種大規模的集中作戰,卻很不利於擅於單打獨鬥或小群戰鬥的倭軍,眼見藩兵已經潰散,武士也傷亡慘重,石田和新兵衛隻好帶著剩下的9000多武士往第一道防線撤退。


    然而,很快,他們就被眼前的現實驚呆了,隻見原來溫順的江上川不知何時已經成了滔天的洪水,石田忽然想起昨夜的一聲巨響,原來是這樣,這該死的元寇,他恨得咬牙切齒。


    但是,此刻不是愛與恨的時候,怎麽活著跑回去才最要,他看了看新兵衛,新兵衛此刻反倒比他冷靜的多,登上一處高地,看了一會,說道“石田君,這裏還是可以渡過的,對岸兵力並不多”。


    “渡過”石田露出一臉的苦笑“新君,剛剛我們有上百的武士退的慢了點,都被這洪水吞沒,我們怎麽過去呢”,“伐木為舟,衝過對岸”新兵衛堅決的說道。


    “對岸強弓硬弩,不說能不能衝過去,就算過去,也必傷亡慘重啊,何況,伐木為舟,也不是一時半會的事”石田還是憂心忡忡道。


    “石田君,你太悲觀了,豈不聞中國兵書上有雲‘狹路相逢勇者勝’乎,此正是我禦家武士一展武士道精神的時刻,至於時間,我們現在就幹,我想半夜時分就會有不少舟能渡,元寇隻有鐵騎能在半夜時分追上我們,但是鐵騎能在夜間作戰嗎”新兵衛慷慨激昂的說道。


    見石田還在猶豫,新兵衛道“石田君,你說怎麽辦呢”,“我想繞過此處,從第一道防線沒能覆蓋的崎嶇山路突圍出去”石田道。


    “那裏”新兵衛睜大了眼睛“那裏地勢太過狹隘,隻需一小隊人馬守在那裏,大軍都難以越過,元寇此次布置如此周密,不會不想到堵住那個缺口的”。


    見石田還是不願意跟他一起率軍搶灘渡河,新兵衛道“這樣吧,石田君,也許這裏確實沒法衝過去,即使衝過去了也要麵對第一道防線,盡管是側後,而且那裏肯定也被淹沒了;


    但是如果還有少量兵力在防守,我們拚死渡過去的武士也很難有幸存的,我帶一部分人馬在這裏搶灘渡河,石田君帶另一部分繞道從崎嶇山道突圍吧,無論如何,不能把我們武家的這點力量全部葬送在此地”。


    石田點了點頭道“這樣最好,元寇盡管勢大,但也很難多處分兵防守,所謂‘備多則勢分‘,元寇頭目都深諳兵法,一定不會分兵四處防守”。


    於是,新兵衛帶5000人繼續伐木,準備搶灘渡河,石田則率領剩下的4000餘人向東南方而去。


    武士的分兵突圍確實在元軍意料之外,但是,忻都等人所要防守的地方並不大,兵力也是足夠的,劉複亨和忽布爾都是進攻中,談不上防守,所以,所謂“四處分兵守衛”並不存在。


    新田在渡河時身先士卒,戰死在河中,但是最後還是有千餘敢死隊衝上了對岸,然而,等待他們的,是對岸已經開始集中起來的3000元軍河防守軍和從第一道防線趕來的500鐵騎和1000多長槍步兵,這千餘早已力竭的武士注定無人能逃出生天。


    石田趕到沒設防的小路時,元軍果然早有準備,5000多元軍成3波擺開陣勢,正等待著他們的到來。


    石田也是奮勇向前,5處受傷,已是氣息奄奄,還在鼓勵大家奮勇向前,經過半天一夜的血戰,他們已經衝開了忻都的2道防線,眼看就要殺到山腰,擊敗最後一波元軍了。


    就在這時,已經得到消息的洪茶丘派出的2000援軍趕到了,這些援軍看到情形,也不從倭軍後方攻擊,徑直上山,與山腰上的第三波元軍牢牢地封住了上山的道路。


    夜色悄悄來臨,石田已是奄奄一息,在最後昏過去之前,他聽到了來自後方如怒濤席卷般的陣陣馬蹄聲。


    幕府大軍在美作全軍覆沒,石田和新兵衛陣亡的消息傳到鐮倉,幕府的所有人呆若木雞,北條更是如喪考妣,但是,如今,是不是該趕緊投靠天皇,還是沒有定論,至於後醍醐天皇,正積極準備著他的計劃。


    消息傳到大都,朝野上下歡聲雷動,蒙古和色目軍事貴族、北方漢地世侯,都認為臣服倭奴指日可待,隻有大帝,從伯顏的上書中嗅到一絲不尋常的氣息。


    大帝緩緩說道“征東之事重大,倭國山川崎嶇,倭民剽悍善戰,臣服不是一時之事,還是要做長遠打算,目前雖然大勝,但離臣服尚遠,眼下還是要盡快運送南方軍民前往北九州屯墾,同時盡快開發石見等地的銀礦以為國用,方為當務之急”。


    範文虎已經得到諭令,一恃颶風止息,馬上率50萬軍民分批北渡,踏浪東海,屯墾九州。


    聖旨到達本州,曰:倭奴凶殘,然我天兵一至,凶氛止息,今將士用命,克成大功,朕深嘉其忠烈....特封淮王為吳國王,可與今上共議國事...蔡國公張宏範、燕國公忻都等,封汝陽王、平遙王,為3等王爵...洪茶丘為高麗攝政王,金方慶追為高麗親王、王侃追為高麗世子...。


    一眾將士,各有升賞,陣亡將士,也都從優撫恤。


    伯顏很是滿意,他終於達成了心中的目標,至少從爵位上,他達到了那個他30多年前從軍時的偶像—魯國王—木華黎的高度。


    “征安南的事,也要抓緊了”大帝沉聲道。


    遙遠的西南邊境,一場比小關東戰役更大的戰事正在醞釀中。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之再造華夏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剩套褲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剩套褲漢並收藏重生之再造華夏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