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石田和新兵衛留下了8000人守第一道防線,但是有2個藩主因為自己的地盤錢糧很少,今年又格外困難,偷偷各自多帶了800個藩兵跑去征戰,反正,這地頭現在無人,誰從元寇手中奪來那就歸誰了,這樣一來,守護兵力變成了6400人。
洪茶丘和忻都也沒有按伯顏說的帶人去奪占第一道防線,他們怕當地人會組織起來反抗(在中國大陸上的確會如此,但在這裏,其實是多慮了),因此派了5000人去督工,同時守住河防。
盡管如此,人對6400人,他們仍占有2倍以上的兵力優勢,更何況,他們避開了險要的入口和“卻月陣”,是從側後方進攻的,而側後方,已經是屬於小關東的平原地帶了。
2000鐵騎肆虐而過,1萬多精銳麗軍和探馬赤軍從先前元軍的第一道防線的側後方殺了進去,不過2個時辰,6400藩兵就傷亡過半,足輕早就四散往山上逃走了,無奈之下,幾個藩主也隻好各自帶領剩下的人向山上逃走。
對逃走的這3000多藩兵和幾千足輕,洪茶丘和忻都都沒有全力追趕,因為,這些人原本就沒有多大的戰力,逃走了也增加不了鐮倉幕府的力量。
他們隻派了千餘騎兵向山上追了一陣,據說斬首千餘,不過殲滅了多少不重要,重要的是,現在第一道防線重新回到了元軍的手裏。
考慮到山那邊還有部分幕府藩兵的大批足輕,他們還是在正麵布置了2000兵力,雖然正麵入口有堅固的寨牆柵欄,但還是不敢疏忽。
側後方則布置了近7000人,其中包括1000名騎兵,並日夜趕製鹿柴、柵欄,修築寨牆,因為原先的空間太小,他們把主要對應側後方的防線往前移了百餘丈,剛好夠9000人駐守,同時為了使防禦變的彈性,這6000人依據地勢和修建的工事形成了2道防線。
因為側後方地形開闊、平坦,如果倭軍被趕到此處,一定會死力突圍,因此,他們布置這麽多兵力並加緊趕建工事,也是為了對付大隊突圍的倭軍。
9000人被安排駐守原先的第一道防線,加上傷亡的近千人,原有的人隻剩下5000多人了,洪茶丘守在第一道防線,忻都則帶著剩下的人向東南的一個山腳口子駐防。
這個山腳口子非常狹小,而且地勢險要,原先因為地形過於複雜,金方慶在構建第一道防線時放棄了這個地方,因為從這裏的山上下來進攻也很不容易,而且,元軍當時有足夠的兵力,萬一有少量倭軍從這裏衝下山來,也足夠從其他地方調兵殲滅。
不過,衝下來進攻不易,從這裏逃跑倒是一個好去處,尤其是對於潰散的隊伍來說,因此,忻都也不敢大意,他有5000多人,這裏實在太過狹窄,沒法全軍駐防,他就讓一部分部隊駐紮在近山腰的地方,作為第二道防守線。
2道線離得並不遠,如果真有散兵從這裏突圍,山腰上的大弩重箭,也足夠給與第一道防守線最大的支援和掩護,不過,盡管如此,忻都還是要求所有人加緊構建防禦工事。
5000元軍督押著從出雲、備後、伯暨和備中4個藩征集來的數萬民夫,晝夜開挖封堵江上川上遊流向下遊的交匯處,這些民夫大多是老人、婦女和兒童,但是元軍此刻並無仁義概念,依然殘暴的對待這些民夫,隻為盡快完成封堵。
10天後,近一半的民夫死在了艱辛的勞作或元軍的棍棒皮鞭下,但是交匯處的封堵全部完工了,同時還用繩索捆住一些大木或大石塊,以便一旦需要就舉眾人之力將其全部拉開。
小船也源源開來,這些元軍也不知道,要這麽多小船沿江上川逆流而來是什麽意思,甚至軍中有人傳言是為撤離作準備,這5000人的總管雖然不大相信會撤退,但也是滿腹狐疑,至於那些逃走的民夫,則一致認定元寇是為逃跑在做準備。
中國山地的東南和西北兩麵,分別是劉複亨的漢軍精銳,忽布爾的侍衛親軍、赤阪城的5000麗軍以及伯顏自己的1000王府護衛共餘人,他們遵照伯顏的嚴令,很好的埋伏在山地兩側。
至於這方圓百裏的百姓,要麽在元軍殺來時被屠,要麽逃離了家園,要麽被抓去作了足輕,或者成了元軍的民夫,總之,除了軍隊,沒有任何的人煙。
伯顏坐鎮堅固的第二道防線,這裏有洪茶丘的3000麗軍、伯顏自己的王府侍衛2000和劉複亨的6000漢軍精銳(本是運送糧草輜重的,但在伯顏要求這些任務全部交給水師後,這部分人馬全部成了守軍),共餘人依據原先極為牢固的3道寨牆牢牢守衛著這個城堡般的防禦要點。
史柱的水軍牢牢控製著日本海(高麗海)的製海權,不過,颶風時節幕府水師並沒有派船前來海戰,連騷擾都很少,史柱隻好在當地漁民的指引下,在颶風周期之間往返北九州和伯暨,運送軍需物資、裝備和糧草。
石田和新兵衛帶著多禦家武士、多藩兵和幾千足輕向小關東發起了進攻,此時,劉複亨和忽布爾早已率軍離開了第二道防線,隱蔽布置在中國山地兩側,隻有洪茶丘和忻都走得晚點,主要是封堵江上川要花時間。
石田和新兵衛帶兵進攻的過程中,一直不見人煙,他們知道這是元軍屠殺和征集民夫的結果,大家義憤填膺,進軍的速度更加快了,完全一片意氣風發、節節勝利的勁頭。
洪茶丘和忻都在夜晚帶領人出發了,在江上川封堵督工處給督工兼防守的總管又留下了1000人,這才隱蔽的向第一道防線開進。
石田和新兵衛當然沒有覺察到這些動靜,他們聽到的,是逃出來的河工說的,元寇正不斷沿河逆流而上,運來大批小船,準備撤離;他們看到的,是3000麗軍節節抗擊,但是還是丟盔棄甲,不斷向第二道防線潰逃。
他們更加充滿必勝的信心,也更有為同胞報仇的意願,原先拉的有點距離的足輕也被嚴令趕上了大隊。
不過,到了第二道防線,他們才發現,這是一個有著3道寨牆的極其堅固的城堡,而他們有很大一部分重型攻城器械並未隨身,同時原先丟盔棄甲的麗軍,忽然變得士氣高昂,依托第一道寨牆拚死防守。
打了3天,寸土未進,傷亡卻達到了5000餘人,雖然大多是藩兵和足輕,但是禦家武士也付出了不小的代價,而足輕不顧嚴令,又開始四散逃命了。
石田開始猶豫起來,但是新兵衛和大多數將領堅決要求打下去,石田隻好同意,第二天再攻打一天,看看情況再說。
其實守衛第一道寨牆的麗軍也是傷亡慘重,還是在伯顏派出1000漢軍精銳的支援後才守住了寨牆,但這道寨牆早已是千瘡百孔,很難再抵禦倭軍的大規模進攻。
入夜,伯顏的親信幕僚楊參軍奉伯顏之命,帶著1000漢軍和500王府護衛將剩下的1000多麗軍的約800漢軍接應到了第二道寨牆,倭軍不習夜戰,但竟然連哨位和斥候都沒有派出,於是,元軍的撤離石田和新兵衛等人都蒙在鼓裏。
第二天,石田和新兵衛帶領大軍再次向第一道寨牆發起了進攻,但是這裏早已空無一人,石田很擔心是元寇的誘敵之計,想先在這裏駐紮下來再說。
但是絕大多數倭軍官兵已經被眼前的勝利衝昏了頭腦,他們個個堅決要求繼續進攻,看這架勢,如果石田不答應,他馬上會被將領們把頭砍下來,倭軍在關鍵時刻,爭執不下之時,一向有“下克上”的傳統。
萬般無奈,石田隻好同意了大家的意見,不過他看向了新兵衛,希望他出來說句話,新兵衛雖然跟將領們的意見一致,但也認為石田的顧慮並非毫無道理。
他也看出來,其實元軍的兵力不少,隻是放了很少的一點人馬在第一道寨牆罷了,即便這樣,他們也攻擊了3天,傷亡慘重且毫無進展,今天元軍突然撤離確實有些蹊蹺。
新兵衛說道“諸君,我們現在雖然大獲全勝,但是元寇主力還在,我們隻是拿下了第一道寨牆而已,元寇忽然撤離,也不知道是否是計,況且這道寨牆早已破爛不堪,我的意思可以繼續進攻,但要留相當的人馬駐防此地,一麵修葺寨牆,一麵以防萬一”。
新兵衛的話完全是一種折中的方案,雖然如此,但得到了石田和部分將領的支持,其他人眼見如此,也隻能同意。
午時剛過,倭軍便對第二道寨牆發起了攻擊,但是,打了一個多時辰,寨牆紋風不動,倒是倭軍,白白傷亡了近2000人,新兵衛皺起了眉頭,準備撤下大隊,跟石田再商議一下。
但是,此時,一個驚人的消息傳來,昨夜,第一道防線被大隊元寇攻陷,現在,他們全部人馬的後路嗎,實際已基本被切斷。
石田和新兵衛額頭流出了冷汗,他們此時才明白,伯顏原來玩的是這一出,但是,他們並未絕望,大不了渡河回去,能重新奪回第一道防線就奪回,奪不回就撤回和歌山,隻要主力還在,鐮倉也不敢把他們怎麽樣。
伯顏剛剛吃完晚餐,前線的各種塘報紛至遝來,伯顏邊看邊點頭,忽然把一根象牙筷子折斷了,幾個王府的奴才不知道怎麽回事,都露出了驚慌的表情。
“叫楊參軍、姚管勾過來”伯顏還在看塘報,頭也不抬道,這2個都是他身邊最親信的軍情讚畫,這次仗打完後,他準備把一個留在軍中,破格提拔為總管,還有一個稟明大帝後,下到地方去做行省禦史。
楊參軍和姚讚畫剛剛踏進伯顏的客廳,伯顏便拿起塘報笑道“果然一切都不出本王所料”,“王爺英明”2人異口同聲道,伯顏擺了擺手道“這也是大家的功勞,本王克日將為所有人請功”,接著說道“坐吧”。
2人剛剛坐下,忽然傳來驚天的巨響,像是天邊突然響起了炸雷一般,接著又傳來既像是狂風呼嘯,又像是萬馬奔騰的聲音,2人被嚇了一跳,都趕緊從椅子上蹦了起來,隻有伯顏發出了“哈哈哈”的大笑聲。
2人似乎明白了什麽,剛要開口,伯顏打斷道“本王累了,後麵的事情拜托二位全權處理了,本王的印綬和尚方寶劍都放在桌子上,你們按照上次軍議的結果下達指令即可”。
2人還想問什麽,伯顏又道“剛才的巨響,二位應該明白是怎麽回事了吧,具體的情況,桌上的塘報都有詳細報告,你們處理一下,本王要歇息兩天”,說完,站起身來,頭也不回的轉過屏風,去了內室。
洪茶丘和忻都也沒有按伯顏說的帶人去奪占第一道防線,他們怕當地人會組織起來反抗(在中國大陸上的確會如此,但在這裏,其實是多慮了),因此派了5000人去督工,同時守住河防。
盡管如此,人對6400人,他們仍占有2倍以上的兵力優勢,更何況,他們避開了險要的入口和“卻月陣”,是從側後方進攻的,而側後方,已經是屬於小關東的平原地帶了。
2000鐵騎肆虐而過,1萬多精銳麗軍和探馬赤軍從先前元軍的第一道防線的側後方殺了進去,不過2個時辰,6400藩兵就傷亡過半,足輕早就四散往山上逃走了,無奈之下,幾個藩主也隻好各自帶領剩下的人向山上逃走。
對逃走的這3000多藩兵和幾千足輕,洪茶丘和忻都都沒有全力追趕,因為,這些人原本就沒有多大的戰力,逃走了也增加不了鐮倉幕府的力量。
他們隻派了千餘騎兵向山上追了一陣,據說斬首千餘,不過殲滅了多少不重要,重要的是,現在第一道防線重新回到了元軍的手裏。
考慮到山那邊還有部分幕府藩兵的大批足輕,他們還是在正麵布置了2000兵力,雖然正麵入口有堅固的寨牆柵欄,但還是不敢疏忽。
側後方則布置了近7000人,其中包括1000名騎兵,並日夜趕製鹿柴、柵欄,修築寨牆,因為原先的空間太小,他們把主要對應側後方的防線往前移了百餘丈,剛好夠9000人駐守,同時為了使防禦變的彈性,這6000人依據地勢和修建的工事形成了2道防線。
因為側後方地形開闊、平坦,如果倭軍被趕到此處,一定會死力突圍,因此,他們布置這麽多兵力並加緊趕建工事,也是為了對付大隊突圍的倭軍。
9000人被安排駐守原先的第一道防線,加上傷亡的近千人,原有的人隻剩下5000多人了,洪茶丘守在第一道防線,忻都則帶著剩下的人向東南的一個山腳口子駐防。
這個山腳口子非常狹小,而且地勢險要,原先因為地形過於複雜,金方慶在構建第一道防線時放棄了這個地方,因為從這裏的山上下來進攻也很不容易,而且,元軍當時有足夠的兵力,萬一有少量倭軍從這裏衝下山來,也足夠從其他地方調兵殲滅。
不過,衝下來進攻不易,從這裏逃跑倒是一個好去處,尤其是對於潰散的隊伍來說,因此,忻都也不敢大意,他有5000多人,這裏實在太過狹窄,沒法全軍駐防,他就讓一部分部隊駐紮在近山腰的地方,作為第二道防守線。
2道線離得並不遠,如果真有散兵從這裏突圍,山腰上的大弩重箭,也足夠給與第一道防守線最大的支援和掩護,不過,盡管如此,忻都還是要求所有人加緊構建防禦工事。
5000元軍督押著從出雲、備後、伯暨和備中4個藩征集來的數萬民夫,晝夜開挖封堵江上川上遊流向下遊的交匯處,這些民夫大多是老人、婦女和兒童,但是元軍此刻並無仁義概念,依然殘暴的對待這些民夫,隻為盡快完成封堵。
10天後,近一半的民夫死在了艱辛的勞作或元軍的棍棒皮鞭下,但是交匯處的封堵全部完工了,同時還用繩索捆住一些大木或大石塊,以便一旦需要就舉眾人之力將其全部拉開。
小船也源源開來,這些元軍也不知道,要這麽多小船沿江上川逆流而來是什麽意思,甚至軍中有人傳言是為撤離作準備,這5000人的總管雖然不大相信會撤退,但也是滿腹狐疑,至於那些逃走的民夫,則一致認定元寇是為逃跑在做準備。
中國山地的東南和西北兩麵,分別是劉複亨的漢軍精銳,忽布爾的侍衛親軍、赤阪城的5000麗軍以及伯顏自己的1000王府護衛共餘人,他們遵照伯顏的嚴令,很好的埋伏在山地兩側。
至於這方圓百裏的百姓,要麽在元軍殺來時被屠,要麽逃離了家園,要麽被抓去作了足輕,或者成了元軍的民夫,總之,除了軍隊,沒有任何的人煙。
伯顏坐鎮堅固的第二道防線,這裏有洪茶丘的3000麗軍、伯顏自己的王府侍衛2000和劉複亨的6000漢軍精銳(本是運送糧草輜重的,但在伯顏要求這些任務全部交給水師後,這部分人馬全部成了守軍),共餘人依據原先極為牢固的3道寨牆牢牢守衛著這個城堡般的防禦要點。
史柱的水軍牢牢控製著日本海(高麗海)的製海權,不過,颶風時節幕府水師並沒有派船前來海戰,連騷擾都很少,史柱隻好在當地漁民的指引下,在颶風周期之間往返北九州和伯暨,運送軍需物資、裝備和糧草。
石田和新兵衛帶著多禦家武士、多藩兵和幾千足輕向小關東發起了進攻,此時,劉複亨和忽布爾早已率軍離開了第二道防線,隱蔽布置在中國山地兩側,隻有洪茶丘和忻都走得晚點,主要是封堵江上川要花時間。
石田和新兵衛帶兵進攻的過程中,一直不見人煙,他們知道這是元軍屠殺和征集民夫的結果,大家義憤填膺,進軍的速度更加快了,完全一片意氣風發、節節勝利的勁頭。
洪茶丘和忻都在夜晚帶領人出發了,在江上川封堵督工處給督工兼防守的總管又留下了1000人,這才隱蔽的向第一道防線開進。
石田和新兵衛當然沒有覺察到這些動靜,他們聽到的,是逃出來的河工說的,元寇正不斷沿河逆流而上,運來大批小船,準備撤離;他們看到的,是3000麗軍節節抗擊,但是還是丟盔棄甲,不斷向第二道防線潰逃。
他們更加充滿必勝的信心,也更有為同胞報仇的意願,原先拉的有點距離的足輕也被嚴令趕上了大隊。
不過,到了第二道防線,他們才發現,這是一個有著3道寨牆的極其堅固的城堡,而他們有很大一部分重型攻城器械並未隨身,同時原先丟盔棄甲的麗軍,忽然變得士氣高昂,依托第一道寨牆拚死防守。
打了3天,寸土未進,傷亡卻達到了5000餘人,雖然大多是藩兵和足輕,但是禦家武士也付出了不小的代價,而足輕不顧嚴令,又開始四散逃命了。
石田開始猶豫起來,但是新兵衛和大多數將領堅決要求打下去,石田隻好同意,第二天再攻打一天,看看情況再說。
其實守衛第一道寨牆的麗軍也是傷亡慘重,還是在伯顏派出1000漢軍精銳的支援後才守住了寨牆,但這道寨牆早已是千瘡百孔,很難再抵禦倭軍的大規模進攻。
入夜,伯顏的親信幕僚楊參軍奉伯顏之命,帶著1000漢軍和500王府護衛將剩下的1000多麗軍的約800漢軍接應到了第二道寨牆,倭軍不習夜戰,但竟然連哨位和斥候都沒有派出,於是,元軍的撤離石田和新兵衛等人都蒙在鼓裏。
第二天,石田和新兵衛帶領大軍再次向第一道寨牆發起了進攻,但是這裏早已空無一人,石田很擔心是元寇的誘敵之計,想先在這裏駐紮下來再說。
但是絕大多數倭軍官兵已經被眼前的勝利衝昏了頭腦,他們個個堅決要求繼續進攻,看這架勢,如果石田不答應,他馬上會被將領們把頭砍下來,倭軍在關鍵時刻,爭執不下之時,一向有“下克上”的傳統。
萬般無奈,石田隻好同意了大家的意見,不過他看向了新兵衛,希望他出來說句話,新兵衛雖然跟將領們的意見一致,但也認為石田的顧慮並非毫無道理。
他也看出來,其實元軍的兵力不少,隻是放了很少的一點人馬在第一道寨牆罷了,即便這樣,他們也攻擊了3天,傷亡慘重且毫無進展,今天元軍突然撤離確實有些蹊蹺。
新兵衛說道“諸君,我們現在雖然大獲全勝,但是元寇主力還在,我們隻是拿下了第一道寨牆而已,元寇忽然撤離,也不知道是否是計,況且這道寨牆早已破爛不堪,我的意思可以繼續進攻,但要留相當的人馬駐防此地,一麵修葺寨牆,一麵以防萬一”。
新兵衛的話完全是一種折中的方案,雖然如此,但得到了石田和部分將領的支持,其他人眼見如此,也隻能同意。
午時剛過,倭軍便對第二道寨牆發起了攻擊,但是,打了一個多時辰,寨牆紋風不動,倒是倭軍,白白傷亡了近2000人,新兵衛皺起了眉頭,準備撤下大隊,跟石田再商議一下。
但是,此時,一個驚人的消息傳來,昨夜,第一道防線被大隊元寇攻陷,現在,他們全部人馬的後路嗎,實際已基本被切斷。
石田和新兵衛額頭流出了冷汗,他們此時才明白,伯顏原來玩的是這一出,但是,他們並未絕望,大不了渡河回去,能重新奪回第一道防線就奪回,奪不回就撤回和歌山,隻要主力還在,鐮倉也不敢把他們怎麽樣。
伯顏剛剛吃完晚餐,前線的各種塘報紛至遝來,伯顏邊看邊點頭,忽然把一根象牙筷子折斷了,幾個王府的奴才不知道怎麽回事,都露出了驚慌的表情。
“叫楊參軍、姚管勾過來”伯顏還在看塘報,頭也不抬道,這2個都是他身邊最親信的軍情讚畫,這次仗打完後,他準備把一個留在軍中,破格提拔為總管,還有一個稟明大帝後,下到地方去做行省禦史。
楊參軍和姚讚畫剛剛踏進伯顏的客廳,伯顏便拿起塘報笑道“果然一切都不出本王所料”,“王爺英明”2人異口同聲道,伯顏擺了擺手道“這也是大家的功勞,本王克日將為所有人請功”,接著說道“坐吧”。
2人剛剛坐下,忽然傳來驚天的巨響,像是天邊突然響起了炸雷一般,接著又傳來既像是狂風呼嘯,又像是萬馬奔騰的聲音,2人被嚇了一跳,都趕緊從椅子上蹦了起來,隻有伯顏發出了“哈哈哈”的大笑聲。
2人似乎明白了什麽,剛要開口,伯顏打斷道“本王累了,後麵的事情拜托二位全權處理了,本王的印綬和尚方寶劍都放在桌子上,你們按照上次軍議的結果下達指令即可”。
2人還想問什麽,伯顏又道“剛才的巨響,二位應該明白是怎麽回事了吧,具體的情況,桌上的塘報都有詳細報告,你們處理一下,本王要歇息兩天”,說完,站起身來,頭也不回的轉過屏風,去了內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