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聞言,心中頓時泛起一陣波瀾,思緒迅速回溯至那些曾受李綱教導的太子們的淒涼下場,無一不是皇位旁落,身首異處。


    他瞥見李承乾先前渾然未覺的神情,此刻卻已麵色慘白,心中不禁生出幾分憐惜。


    李承乾膝蓋一軟,徑直跪倒在地,聲音中帶著幾分懇求與惶恐:“父皇,孩兒不願重蹈覆轍,懇請父皇為孩兒另擇良師!”


    李世民輕輕頷首,目光中閃過一抹深思:“嗯,細細想來,此安排確有欠妥之處。


    如此,傳朕旨意,自明日起,任命杜如晦、房玄齡、魏征三位賢臣為太子師,


    定期前往太子府,悉心教導太子殿下,以承大唐之基業,育國之棟梁!”


    李承乾見父皇李世民親自為他更換了師長,心中重負稍減,


    麵上浮現出一抹由衷的感激之色,他滿懷謝意地望向一旁的李夜。


    李世民見此事已塵埃落定,便揮手示意二人可退下。


    李承乾與李夜隨即躬身行禮,恭敬告退。


    步出殿門,李承乾難掩心中激動,直言不諱地對李夜道:“二弟,真是多謝你為兄費盡心思。


    你今日所提那些瑣事,於孤而言皆不足掛齒。


    待到你的拍賣會籌備妥當,隻需一句話,為兄定當全力支持!”


    李夜輕輕擺了擺手,嘴角勾起一抹溫和的笑意,說道:“太子哥哥言重了,


    今日這番肺腑之言,皆是為了大唐的興盛與未來考量。


    太子哥哥需時刻銘記肩頭的重擔,勤勉自勵,以期他日能成就一番明君之業!”


    李承乾聞言,鄭重地點了點頭,眼中閃爍著堅定的光芒:“放心,


    為兄定會嚴於律己,不斷鞭策自己前行,定不讓父皇與大唐的萬千子民失望!”


    李夜聞言,滿意地拍了拍李承乾的肩膀,眼中滿是讚許之色:


    “太子哥哥能有如此宏圖壯誌,實乃大唐之福。日後,你定能成為一位流芳百世的明君!”


    李承乾欣然頷首,輕輕拉著李夜的手腕,言辭懇切:“好,我必不負眾望。


    來,咱們回太子府,今夜定要一醉方休!”


    李夜不動聲色地抽回手,麵上掛著溫和的笑意,婉拒道:


    “太子兄長,小弟尚有瑣事纏身,不如改日,我們再好好把酒言歡,如何?”


    李承乾見李夜神色不似作偽,遂點頭應允,道:“也罷,那我便先行一步,他日有緣再聚!”言罷,他轉身離去。


    李夜微微頷首,目送李承乾的背影漸行漸遠,隨後轉身,步伐堅定地邁進了禦書房。


    禦書房內,燭光搖曳,映照著李世民專注批閱的身影。


    他察覺到李夜去而複返,不由自主地抬頭,目光中帶著幾分溫和與好奇:“夜兒,你怎還未離去?莫非還有未盡之言?”


    李夜輕盈地步入,麵上掛著溫暖的笑意,宛如春日裏和煦的微風:“陛下,實在是臣疏忽了。


    昨日,臣為娘娘精心挑選了一件琉璃擺件作為小禮,卻在欣喜之餘,忘了給陛下也備上一份心意。


    故而,今日特命小一將為您挑選之物一並送入宮中。


    若陛下見後不甚滿意,盡管告知臣,臣定當竭誠為您更換,直至您滿意為止。”


    聞聽此言,李世民臉上的笑意瞬間綻放,宛如春日裏初綻的花朵,絢爛而溫暖。


    他緩緩走下禦台,親昵地拉起李夜的手,語氣中帶著幾分責備卻又滿是寵溺:


    “嗨,你這孩子,何須如此客氣?你的心意,朕又豈會不知?


    無論何物,隻要是出自你手,朕皆視若珍寶。”


    言罷,兩人相視一笑,禦書房內頓時充滿了溫馨與和諧的氣息,仿佛連空氣中都彌漫著淡淡的喜悅與滿足。


    李夜瞥見李世民麵上洋溢著愉悅之情,嘴角不禁勾起一抹溫煦的笑意:


    “陛下今日心情甚佳,臣鬥膽,想與您分享一些父子間的私房話。


    這些話,或許會讓您心生不悅,但臣思量再三,總覺得有些話,還是得說出口。”


    李世民聞言,爽朗大笑,眼中閃爍著驚喜的光芒,似乎未曾料到李夜竟會有此番推心置腹之舉。


    “哈哈,你我父子,何須拘禮?但說無妨,朕……不,我直接聽著便是!”


    言罷,他自然而然地以“我”相稱,而非平日裏的“朕”,這份親昵讓李夜心中湧起一股暖流,確信李世民此言非虛。


    於是,李夜深吸一口氣,語氣誠懇而堅定:“陛下,今日臣所欲言之事,實非為個人私益,而是為了我們一家人。


    陛下,微臣深知,皇室之中,親情二字往往被權力風雲所掩,


    但在微臣這漂泊異鄉的歲月裏,心中最為渴盼的,莫過於那份至親的溫暖。


    我不願見家中父母兄弟姐妹因誤會而生嫌隙,生活在愁雲不散的陰霾之下,


    故而,有幾句肺腑之言,今日勢必要向陛下陳明。


    陛下,無論是微臣,還是太子殿下,皆是您膝下骨肉,血脈相承。


    對您而言,給予我們的,或許隻需那份堅定不移的信任,便足以照亮我們前行的道路。


    微臣明白,陛下身為九五之尊,肩挑社稷安危,心中所係,遠比常人要繁重千百倍。


    然而,正因為我們血脈中流淌著相同的血液,微臣與太子殿下,斷不會做出絲毫有違孝道、逾越本分之事。


    更甚者,微臣誓將守護這份來之不易的家族和諧,不容許任何外力,


    哪怕是微妙的猜忌與誤解,侵蝕了我們之間的親情紐帶。


    我曾看過一卷野史,其中記載了一位非同凡響的帝王傳奇。


    這位君主,出身寒微,自塵埃中的乞丐一躍而為九五之尊。


    或許正是這份從卑微中崛起的經曆,讓他對血脈親情有著異乎尋常的執著,尤其是對他的太子,那份情感,深沉而複雜。


    在他眼中,諸子之中,太子獨樹一幟,其餘皆為陪襯。


    自太子蹣跚學步起,這位帝王便形影不離,將自己一生的智慧與經驗,點點滴滴,傾注於太子的心田。


    他深知,帝王之路荊棘密布,不願太子因仁慈而柔弱,竟親自傳授禦人之術,


    乃至生死決斷之道,此舉雖狠辣,卻也飽含著一位父親對繼承人深沉的期許與保護。


    無論朝堂內外,大小事務,他皆親曆親為,為太子鋪設道路,掃清障礙。


    這份偏愛,既是對太子能力的錘煉,也是對他身份地位不容置疑的宣告。


    在這位帝王的心中,似乎有一條不可逾越的界限,將太子與其他諸子截然分開,


    他的所有籌劃與犧牲,皆是為了那至高無上的王座,能平穩過渡到太子之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唐:我的規矩就是規矩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鳳飛於天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鳳飛於天並收藏大唐:我的規矩就是規矩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