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3命相
“皇上年輕氣盛,從前也不是沒有受過刀劍之傷,照樣好得利落。娘娘莫要過於擔心,皇上龍體自有天佑,吉人自有天相。”
“這次不比往時,北地氣候惡劣,連傷藥也不齊全,就連醫官都說回天乏術,況且……整整一夜,皇上連眼都沒有睜開過一下。”
“娘娘不必過分掛懷,臣已連夜派人快馬回都請宮中最好的禦醫,這隨軍醫官品級不高,不比宮中近侍皇上的禦醫,或許等禦醫一來便有希望了也說不定。”
“溫將軍不必說寬心的話……皇上的情況,我已心中有數。將軍派人回都,可遣信說了皇上被刺一事?”
“我們便是不說,宮中該知道的人,也不會少知道了半分。”
玉岫聞言知其話裏意思,垂眸沉思片刻道,“將軍說得有理,與其直接告訴他們皇上出事了,不若他們從自己的信聽口中得知更為妥貼,再加上我們故意隱瞞,依太後的城府,定是既不敢輕信,也不敢鬆懈,她越是充滿疑忌,對我們越有利。”
語畢,思忖片刻道:“皇上即位不過一年,現在宮中還未有嬪妃育有子嗣,太後那邊更是以中宮腹中的孩子在做威脅,皇上倘是有個萬一……”
“娘娘的意思臣明白,宮裏那邊,臣自會安排妥當。”
“嗯,軍中……現在可還平靜?”
“那一夜看到皇上受傷情形的人不少,都是平複襄師軍有功的將士,總不能將他們都滅口,至於軍醫,我已召集他們交代過不可將皇上傷勢傳揚出去,現在軍中表麵上尚算平靜。”
玉岫微露猶豫之色,看著榻上之人,須臾道:“皇上的傷不可在營地久拖下去,至多等三日,我們便啟程回宮,還望溫將軍拿主意。屆時無論皇上情況如何,我們都不能讓皇上在這裏……”
“臣明白。”
溫洵頓了頓,抬頭道:“隻是娘娘,您當初離宮時是因為了混入趙則的軍中與皇上裏應外合,此事宮中妃嬪和其餘大人們並不知悉,況且自從襄師軍揭反旗以來,娘娘您的身份不再是秘密。萬一皇上……臣怕娘娘在宮中腹背受敵,朝中各方勢力居心叵測,定會拿娘娘身份大做文章,當時溫書伯大人和臣,在廷上為娘娘作證之事隻怕也會被揪出來,隻怕溫氏都保不了娘娘,以及娘娘腹中的孩子……”
玉岫默然,過片刻忽有笑意自霜雪眸中逸出,“以利相聚,必定會為奪利而散,此事我心中自有思量,朝中凡有誰敢要動我腹中孩子,將軍也當知道我無法輕諒。隻是玉岫的身份一事,怕是會連累將軍一家了……”
溫洵留意玉岫表情,聽她這話,竟是將唇角微微向上牽動,“娘娘於臣,又哪來連累一說。”
夜已長深,爐上的一炷香已經燃到了底,隻剩得青煙嫋嫋,醫官躬身看著守在榻邊的玉岫,一動也不敢動。
“整整一天了,皇上還沒有醒,你老實告訴我,皇上還有可能醒過來嗎?”
“回娘娘,臣……臣不敢保證。皇上傷口太深,臣雖已包紮,盡力用藥防止傷口潰爛發裂,但還是感染得厲害,今日已高熱了整整一天,再這樣下去……隻怕……”
“好了。”那醫官話還未說話,便被玉岫抬手噤聲,“我知道了。”
“恕臣多嘴,娘娘您有孕在身,莫要過度憂傷傷了腹中胎兒。”
玉岫垂眸,疲憊地抬手道:“下去吧,記得溫將軍交代你們的事,再是不安,有什麽事都給我好好捂在心裏,別盡擺在臉上。”
“臣明白。”醫官擦了一把額角的冷汗,躬身應道。
“還有,今夜不必派醫官來守夜了,皇上這裏我來照顧。”
“喏。”
瞥一眼更漏,玉岫看著榻上的公子恪,恍然想起五歲時那場瓢潑大雨中所見的他,裾衣蕭索,分明九歲年紀,卻透著一股近身不得的煞氣,而此刻的他,薄唇緊閉,往日輪廓鋒芒的唇如今泛著異樣的白,臉頰因持續高熱而起了酡紅,蹙起的眉無論如何也撫不平直。
玉岫看著他,思緒輾轉千百,道:“公子恪,我現在想起那時多麽渴望擺脫你,做夢都想著有一天能脫去暗樁的身份,洗去手中所造殺孽,卻從來沒有想過,有一日,你竟當真願將命數完全地交放在我手中。若放在那時,我看到你眼前的模樣,會毫不留情地轉身離去吧。”
玉岫的目光如錐,眼底波瀾時深時淺地湧動,伸手從衣袂中取出一粒彈丸大小的赭石藥物,送入他唇舌中,眸中漸漸恢複一片幽靜。
轉眸凝向他胸腹前的包紮,想起那時佯裝伺候湯浴的丫鬟為他清傷,“有的傷口隻有爛到了一定程度,才好動刀剜除。爛得越深,你才看得清那潰爛所在,剜得越幹淨,傷口如此,有些人亦如此。”
元安都城,數日陰雲密布,大雨終於瓢潑似的傾瀉而下,深重烏雲籠得整個帝都更加沉抑,叫人在這天氣裏平白無故覺得心中發堵。
喧囂不歇的餘生中,整個宮城裏徒有高懸的宮燈在廊簷下搖搖晃晃地發著微光,時近傍晚,天卻已黑透,有內監手提著風燈也未撐傘的急步在甬道內走著,那方向像是往慈安宮去的……
無奈步速太急,手中那風燈在風飄雨搖之中幾番明滅,最終還是熄了下去,來不及撣盡身上和鞋履上的水,就急急忙忙進了此慈安宮。
“混賬東西!這樣的話也能信口胡謅!”
坐於鏡前正卸著妝容的太後聽了這內監來報的話,抄手就將一盒胭脂朝他頭上砸去,好在力使得偏,並未傷及,卻把他嚇得不輕,哆嗦著身子跪在地上一再道:“奴才該死!就是借奴才一百個膽子奴才也不敢胡謅這樣的事啊!是皇上營中的人傳來的信,說是他親眼所見的,現在北疆整個軍中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溫洵溫大將軍不日前去了北疆大營,未成想遇到行刺這等事,正派了人快馬回來接宮中的人過去醫治。”
王妍雙唇抿起,側眸看了一眼跪伏在地上誠惶誠恐的人,麵色閃過一絲幾位刻薄的冷笑:“哀家就當你說的是真話,你又是從哪裏得來的消息?你方才說是皇上親征大營中的人傳出來的,那人為何要傳給你,你又為何要告訴哀家?”
語及此,轉過頭拔下指上護甲,在燭火下綻開一個滲人的笑,驀地開口:“說,是什麽人派你來給哀家傳這樣的假信?意欲何為?”
“奴奴奴奴才不敢!奴才不敢欺瞞太後娘娘,奴才要是說了半個字的假話,天打雷劈!”說著門外風雨更甚,不時溟空一白,天際就炸響一道春雷,嚇得他直哆嗦,壯著膽子道:“奴才和傳信之人,都曾經是太尉王狄大人的人,如今大人身陷囹圄,奴才們對王家的忠心卻不敢有貳。”
太後聽到他說起太尉王狄,方才心思有幾分變故,眼中由滿是厭惡變作幾分疑忌,看向他道:“你說你是太尉的人?”
“是,奴才不敢對太後有半點欺瞞,奴才入宮以前,曾是王大人府上家奴,伺候過王大人的千金。”
太後身邊侍候的茯苓聞言,不由擰了眉道:“太後娘娘,即便他身份不虛,這話也不可輕易亂信啊……畢竟這麽大的事……”
“哀家心中自有分寸!”
語畢別眸問他:“你叫什麽名兒?”
“回太後,奴才名叫董順兒。”
“你方才說,皇上在營房被刺的情形,不下幾百兵士都瞧見了?”
“回太後,是。”
太後王妍冷笑著,眉宇間忽而一片犀利睿智:“你們都把今上想得太簡單了,哀家的好皇兒,莫說眼前才帶著區區數萬人馬蕩平襄師軍,他從年少起孤立無援到坐上皇位,避過虞王宮中多少險惡剿殺,若是連一介刺客都應付不了,早已不知屍骨何存了。”
“回太後,話說得沒錯,可就因為他們太過相信皇上,知道皇上從無失算,才出了此事。太後娘娘您有所不知,皇上此次會被行刺成功,是為了袒護一個人。”
“誰?”
“回太後,是被襄師軍奉為前朝公主的,當時宮中的玉嬪娘娘。”
王妍聞言,也沒了半點要休息的意思,腳踩在榻上起身,微捏了拳,凝視著腕間那玉鐲咬了銀牙道:“又是她,那丫頭到底是個什麽來路!”
“太後娘娘,據奴才所知,那刺客是因為拿了玉嬪娘娘的性命作要挾,逼皇上擯退所有人,不動兵戈,三人單獨關在皇上的營房內,才出的事……”
“那刺客呢?”
“回太後,皇上受傷之後,營房外的士兵破門而入,當場將他刺死了。”
“可曾探聽清楚了那刺客是什麽底細?”
“這……娘娘,那邊傳來的信,據說是皇上傷後一度昏迷,隨行的醫官都說藥石無醫,整個營中現在所有人都隻關注著皇上的生死……根本無人顧及去查啊刺客的身份。”
“哬!”太後聞言不禁笑出聲來,正欲開口,隻聽門外腳步匆匆,有人在門外稟:“奴才是太醫院司藥房的丁盛,有要事求見太後。”
丁盛……王妍垂眸細想,這是早年為後時就安排在太醫院的老人兒了,怎麽這麽晚也有急事。
“茯苓,去請進來。”
“喏。”
丁盛進門一件裏頭情形,先是極熟練地打了個千,眼睛捎及太後時,十分顧及地看了一眼旁邊的董順兒,猶豫不決地沒開口。
王妍瞥及那人,知道今夜之事必有些蹊蹺,清咳了聲道:“茯苓,你先帶董順兒去偏殿呆著,等晚些時候哀家再要宣他問些話。”
眼瞧著兩人轉了出去,丁盛忙不迭地朝裏走了一步,壓低聲兒道:“太後娘娘,出大事了。半個時辰以前,有三四個從疆北皇上親征大營快馬趕來的人,徑直帶著溫大將軍的令牌來太醫院請太醫,說是……說是皇上在疆北感染了風寒,需請太醫,再帶些金貴藥材隨他們返北疆去。”
“感染風寒?”王妍眸色一厲,詰問道:“他們都是這麽說的?”
“是,說皇上親征時遇上惡劣風雪,染了風寒,如今已大勝,卻因病耽擱了行程。但奴才看他們所選禦醫全是精於外傷,所挑藥材全是滋補血氣,甚至續命所用大藥,奴才心底覺得有些蹊蹺,這才過來稟告太後。”
“皇上年輕氣盛,從前也不是沒有受過刀劍之傷,照樣好得利落。娘娘莫要過於擔心,皇上龍體自有天佑,吉人自有天相。”
“這次不比往時,北地氣候惡劣,連傷藥也不齊全,就連醫官都說回天乏術,況且……整整一夜,皇上連眼都沒有睜開過一下。”
“娘娘不必過分掛懷,臣已連夜派人快馬回都請宮中最好的禦醫,這隨軍醫官品級不高,不比宮中近侍皇上的禦醫,或許等禦醫一來便有希望了也說不定。”
“溫將軍不必說寬心的話……皇上的情況,我已心中有數。將軍派人回都,可遣信說了皇上被刺一事?”
“我們便是不說,宮中該知道的人,也不會少知道了半分。”
玉岫聞言知其話裏意思,垂眸沉思片刻道,“將軍說得有理,與其直接告訴他們皇上出事了,不若他們從自己的信聽口中得知更為妥貼,再加上我們故意隱瞞,依太後的城府,定是既不敢輕信,也不敢鬆懈,她越是充滿疑忌,對我們越有利。”
語畢,思忖片刻道:“皇上即位不過一年,現在宮中還未有嬪妃育有子嗣,太後那邊更是以中宮腹中的孩子在做威脅,皇上倘是有個萬一……”
“娘娘的意思臣明白,宮裏那邊,臣自會安排妥當。”
“嗯,軍中……現在可還平靜?”
“那一夜看到皇上受傷情形的人不少,都是平複襄師軍有功的將士,總不能將他們都滅口,至於軍醫,我已召集他們交代過不可將皇上傷勢傳揚出去,現在軍中表麵上尚算平靜。”
玉岫微露猶豫之色,看著榻上之人,須臾道:“皇上的傷不可在營地久拖下去,至多等三日,我們便啟程回宮,還望溫將軍拿主意。屆時無論皇上情況如何,我們都不能讓皇上在這裏……”
“臣明白。”
溫洵頓了頓,抬頭道:“隻是娘娘,您當初離宮時是因為了混入趙則的軍中與皇上裏應外合,此事宮中妃嬪和其餘大人們並不知悉,況且自從襄師軍揭反旗以來,娘娘您的身份不再是秘密。萬一皇上……臣怕娘娘在宮中腹背受敵,朝中各方勢力居心叵測,定會拿娘娘身份大做文章,當時溫書伯大人和臣,在廷上為娘娘作證之事隻怕也會被揪出來,隻怕溫氏都保不了娘娘,以及娘娘腹中的孩子……”
玉岫默然,過片刻忽有笑意自霜雪眸中逸出,“以利相聚,必定會為奪利而散,此事我心中自有思量,朝中凡有誰敢要動我腹中孩子,將軍也當知道我無法輕諒。隻是玉岫的身份一事,怕是會連累將軍一家了……”
溫洵留意玉岫表情,聽她這話,竟是將唇角微微向上牽動,“娘娘於臣,又哪來連累一說。”
夜已長深,爐上的一炷香已經燃到了底,隻剩得青煙嫋嫋,醫官躬身看著守在榻邊的玉岫,一動也不敢動。
“整整一天了,皇上還沒有醒,你老實告訴我,皇上還有可能醒過來嗎?”
“回娘娘,臣……臣不敢保證。皇上傷口太深,臣雖已包紮,盡力用藥防止傷口潰爛發裂,但還是感染得厲害,今日已高熱了整整一天,再這樣下去……隻怕……”
“好了。”那醫官話還未說話,便被玉岫抬手噤聲,“我知道了。”
“恕臣多嘴,娘娘您有孕在身,莫要過度憂傷傷了腹中胎兒。”
玉岫垂眸,疲憊地抬手道:“下去吧,記得溫將軍交代你們的事,再是不安,有什麽事都給我好好捂在心裏,別盡擺在臉上。”
“臣明白。”醫官擦了一把額角的冷汗,躬身應道。
“還有,今夜不必派醫官來守夜了,皇上這裏我來照顧。”
“喏。”
瞥一眼更漏,玉岫看著榻上的公子恪,恍然想起五歲時那場瓢潑大雨中所見的他,裾衣蕭索,分明九歲年紀,卻透著一股近身不得的煞氣,而此刻的他,薄唇緊閉,往日輪廓鋒芒的唇如今泛著異樣的白,臉頰因持續高熱而起了酡紅,蹙起的眉無論如何也撫不平直。
玉岫看著他,思緒輾轉千百,道:“公子恪,我現在想起那時多麽渴望擺脫你,做夢都想著有一天能脫去暗樁的身份,洗去手中所造殺孽,卻從來沒有想過,有一日,你竟當真願將命數完全地交放在我手中。若放在那時,我看到你眼前的模樣,會毫不留情地轉身離去吧。”
玉岫的目光如錐,眼底波瀾時深時淺地湧動,伸手從衣袂中取出一粒彈丸大小的赭石藥物,送入他唇舌中,眸中漸漸恢複一片幽靜。
轉眸凝向他胸腹前的包紮,想起那時佯裝伺候湯浴的丫鬟為他清傷,“有的傷口隻有爛到了一定程度,才好動刀剜除。爛得越深,你才看得清那潰爛所在,剜得越幹淨,傷口如此,有些人亦如此。”
元安都城,數日陰雲密布,大雨終於瓢潑似的傾瀉而下,深重烏雲籠得整個帝都更加沉抑,叫人在這天氣裏平白無故覺得心中發堵。
喧囂不歇的餘生中,整個宮城裏徒有高懸的宮燈在廊簷下搖搖晃晃地發著微光,時近傍晚,天卻已黑透,有內監手提著風燈也未撐傘的急步在甬道內走著,那方向像是往慈安宮去的……
無奈步速太急,手中那風燈在風飄雨搖之中幾番明滅,最終還是熄了下去,來不及撣盡身上和鞋履上的水,就急急忙忙進了此慈安宮。
“混賬東西!這樣的話也能信口胡謅!”
坐於鏡前正卸著妝容的太後聽了這內監來報的話,抄手就將一盒胭脂朝他頭上砸去,好在力使得偏,並未傷及,卻把他嚇得不輕,哆嗦著身子跪在地上一再道:“奴才該死!就是借奴才一百個膽子奴才也不敢胡謅這樣的事啊!是皇上營中的人傳來的信,說是他親眼所見的,現在北疆整個軍中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溫洵溫大將軍不日前去了北疆大營,未成想遇到行刺這等事,正派了人快馬回來接宮中的人過去醫治。”
王妍雙唇抿起,側眸看了一眼跪伏在地上誠惶誠恐的人,麵色閃過一絲幾位刻薄的冷笑:“哀家就當你說的是真話,你又是從哪裏得來的消息?你方才說是皇上親征大營中的人傳出來的,那人為何要傳給你,你又為何要告訴哀家?”
語及此,轉過頭拔下指上護甲,在燭火下綻開一個滲人的笑,驀地開口:“說,是什麽人派你來給哀家傳這樣的假信?意欲何為?”
“奴奴奴奴才不敢!奴才不敢欺瞞太後娘娘,奴才要是說了半個字的假話,天打雷劈!”說著門外風雨更甚,不時溟空一白,天際就炸響一道春雷,嚇得他直哆嗦,壯著膽子道:“奴才和傳信之人,都曾經是太尉王狄大人的人,如今大人身陷囹圄,奴才們對王家的忠心卻不敢有貳。”
太後聽到他說起太尉王狄,方才心思有幾分變故,眼中由滿是厭惡變作幾分疑忌,看向他道:“你說你是太尉的人?”
“是,奴才不敢對太後有半點欺瞞,奴才入宮以前,曾是王大人府上家奴,伺候過王大人的千金。”
太後身邊侍候的茯苓聞言,不由擰了眉道:“太後娘娘,即便他身份不虛,這話也不可輕易亂信啊……畢竟這麽大的事……”
“哀家心中自有分寸!”
語畢別眸問他:“你叫什麽名兒?”
“回太後,奴才名叫董順兒。”
“你方才說,皇上在營房被刺的情形,不下幾百兵士都瞧見了?”
“回太後,是。”
太後王妍冷笑著,眉宇間忽而一片犀利睿智:“你們都把今上想得太簡單了,哀家的好皇兒,莫說眼前才帶著區區數萬人馬蕩平襄師軍,他從年少起孤立無援到坐上皇位,避過虞王宮中多少險惡剿殺,若是連一介刺客都應付不了,早已不知屍骨何存了。”
“回太後,話說得沒錯,可就因為他們太過相信皇上,知道皇上從無失算,才出了此事。太後娘娘您有所不知,皇上此次會被行刺成功,是為了袒護一個人。”
“誰?”
“回太後,是被襄師軍奉為前朝公主的,當時宮中的玉嬪娘娘。”
王妍聞言,也沒了半點要休息的意思,腳踩在榻上起身,微捏了拳,凝視著腕間那玉鐲咬了銀牙道:“又是她,那丫頭到底是個什麽來路!”
“太後娘娘,據奴才所知,那刺客是因為拿了玉嬪娘娘的性命作要挾,逼皇上擯退所有人,不動兵戈,三人單獨關在皇上的營房內,才出的事……”
“那刺客呢?”
“回太後,皇上受傷之後,營房外的士兵破門而入,當場將他刺死了。”
“可曾探聽清楚了那刺客是什麽底細?”
“這……娘娘,那邊傳來的信,據說是皇上傷後一度昏迷,隨行的醫官都說藥石無醫,整個營中現在所有人都隻關注著皇上的生死……根本無人顧及去查啊刺客的身份。”
“哬!”太後聞言不禁笑出聲來,正欲開口,隻聽門外腳步匆匆,有人在門外稟:“奴才是太醫院司藥房的丁盛,有要事求見太後。”
丁盛……王妍垂眸細想,這是早年為後時就安排在太醫院的老人兒了,怎麽這麽晚也有急事。
“茯苓,去請進來。”
“喏。”
丁盛進門一件裏頭情形,先是極熟練地打了個千,眼睛捎及太後時,十分顧及地看了一眼旁邊的董順兒,猶豫不決地沒開口。
王妍瞥及那人,知道今夜之事必有些蹊蹺,清咳了聲道:“茯苓,你先帶董順兒去偏殿呆著,等晚些時候哀家再要宣他問些話。”
眼瞧著兩人轉了出去,丁盛忙不迭地朝裏走了一步,壓低聲兒道:“太後娘娘,出大事了。半個時辰以前,有三四個從疆北皇上親征大營快馬趕來的人,徑直帶著溫大將軍的令牌來太醫院請太醫,說是……說是皇上在疆北感染了風寒,需請太醫,再帶些金貴藥材隨他們返北疆去。”
“感染風寒?”王妍眸色一厲,詰問道:“他們都是這麽說的?”
“是,說皇上親征時遇上惡劣風雪,染了風寒,如今已大勝,卻因病耽擱了行程。但奴才看他們所選禦醫全是精於外傷,所挑藥材全是滋補血氣,甚至續命所用大藥,奴才心底覺得有些蹊蹺,這才過來稟告太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