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賞夜(貳)
“公主……”趙則突然開口打斷她的話,卻又緩緩沉吟半晌,仿佛極難開口一般,眉頭緊皺著艱難吐聲道:“或許你,從未想過親族真的能行複國大舉,推翻虞王朝吧?”
玉岫微微一愣,挑眉道:“將軍還是不信我?”
趙則舉起酒壺就灌了一口酒下肚,笑出聲來,毫不遮掩地道:“不止我,李莘大人、中軍大將先鋒們,從來就沒有相信過公主會真心扶助親族複國。”
“既如此不信我,為何還要找我來共舉此事?既不信我,方才又何必救我,何必替我挨那二十軍棍?”
“我們不信,不代表親族的商會不信,不代表親族的兵卒百信不信。我幫你擋那二十軍棍,一則為公、一則為私。公在,隻有如此做,親族的兵卒才會更加相信我們將你敬為身上流有師國血脈的公主,私在,我曾明知你無辜,卻決意將你拖入這場爭鬥裏。你說得沒錯,即便親族勝了,也不過是一個政權取代另一個政權,對於這些善良而愚實的百姓們來說,這天下不管跟誰姓,其實都無關緊要。”
玉岫睨眸探了他一眼,淡淡看著天上的一輪圓月,感歎道:“這可不像是從親族的首領將軍口裏說出來的話!”
“你可知道,這龐大的親族,起初是如何形成,又是怎樣慢慢匯集到一起的?”
玉岫搖了搖頭。
趙則伸手指向遠處的望西關,輕輕吐了口氣,沉聲道:“當年這個國家還姓師的時候,關內這片大地總是下雪,望西關內外常見天地間一片素白,就跟此時一樣。我爹曾在師國王室墮落沉腐之時,得罪了當時朝中得寵的大臣,罰到此處做過幾年戍邊將軍,‘山川蕭條極邊土,胡騎憑陵雜風雨。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說的大概就是我爹當時的心情,初時小小的一個虞國,最後竟輕而易舉破關伐守、長驅直入,短短時間內直搗繁盛浩大的師國。我爹向朝中諫言,隻可惜師帝荒誖無能,剛愎自用,臨到那時還輕視國敵,其實早已是敗絮其中。爹是個聰明且懂得圓通之人,不會為不惜才不持國的君主浪費一身空力,便決意攜我投虞國國君。”
年輕將軍的臉上沾滿了夜裏沾頰的寒霜,眸色間全是對往昔的記憶。玉岫突然覺得,他這幅模樣,叫人想起風雪中巍然不動的望西關,年更事改,王朝覆滅,而有些東西,從來不會因世事轉圜而發生變化,無論這片土地上站著怎樣的君王,幽幽關城,總是巍然不動地守著這片大地。
“後來呢?你和你爹如何加入了虎賁?”
趙則的眸間閃過片刻波光,隻是眨眼就再也不見,沉聲道:“敵方臣子,如何能輕易得見虞國國軍,當時方才九歲的虞國琅王將我們質扣,爹知曉虞國的六皇子琅王為人謹慎、行事狠戾果決,將來必成大器,於是願攜我一起拜在在年紀小得能做他兒子的琅王門下,不分長幼地聽其使喚。”
他語及此微微一頓,似乎不願回憶下去,卻還是接著道:“當時琅王將劍放在我掌心中,說我若能親手取我父親性命,他便收下我。我自然不肯,我為什麽要做那種親手弑父的事情?我拉著父親吵嚷著回去師國,卻被父親狠狠掌摑,爹命令我握劍,我卻抖得連劍都握不住,後來實在無法,爹自己生生撞向了我手中的劍,薄刃破膚刺入內髒的聲音都聽得一清二楚,我爹就這樣死在了我懷中。誰知琅王仍舊不肯收我,說從不收心軟之人,因我父親之事他心中存疚,於是助我避過虞國成立後對舊師朝的權貴誅殺,如同庇護孩子一般讓我衣食無憂地長大,最後短短一句話便讓我自此離開。”
“因而你才會那麽恨他,或者說,恨著虞國?”
“若說是恨,倒不如說是不甘。”趙則星眸凝蹙,道:“那時我自稱虞國使臣,遇見了在南唐籌謀複國的李莘,如今遍布三國大地的複國首領,那時還隻是寥寥十數人,我因為心中對琅王的記恨與不甘,毫不猶疑地便應下襄師複立的計劃,一行人金蘭結義,開始籌謀在四海之地撒下
巨網。我們亦不曾想過,一個隻是尚在心中的計劃,竟能吸引那麽多師國的後裔們加入,他們不要薪餉、不要回報,甚至甘願放棄已經富足的生活,或掩藏到市肆做一個測字看相的相士、或在權貴府中當一個任勞任怨的奴仆,或遠赴南唐漢北開辟商路……我選擇了重回虞國,知道琅琊王氏與琅王素是敵對,索性加入虎賁,佯琅琊王氏手下一條忠實的狗,在他的眼皮子底下跟他作對,如此……他自然不會懷疑到我襄師複立的念頭。”
玉岫聞言,心中卻說不出來是何滋味……趙則的恨並不是沒有來由,可他若知曉公子恪曾為培植暗樁而設下的坊間局院,他若知曉站在他身前的自己也曾在那局院中熬過生不如死的年歲,又會是何想法呢?
“這些年過去,親族勢力逐漸龐大,李莘等人在南唐漢北商路官仕中斡旋得極佳,不僅坐擁了漢虞兩地商道,還掌握著大量的礦石采鹽權利,親族手中資金與人脈已然成熟,隻待蟄伏在各地多年的人們重新聚首,定當能給虞國重擊了。隻是我並沒有料到,親族逐漸成熟的這些日子裏,琅王亦順利奪位,成為了如今的虞王——公子恪。這些年的虞國也早已不是當初剛剛覆滅師王朝時的模樣,虞國大地上的建設與政策,在短短數年內可與南唐漢北媲美,削奪權貴壟斷、軍事集權、促民重農、甚至還開放胡商,這樁樁件件舉措,縱然有著門第望族幹涉,縱然有著太多限製的先例,然而他公子恪要做的事,似乎無人可阻。我從來沒有想過,虞國會在這麽短的時間內穩站根基,甚至連南唐漢北都對其忌憚,親族之事一日日愈發迫在眉睫,然而我竟漸漸覺得,這樣一個國家,除卻對權利的覬覦,實在是挑不出值得策反的理由來,我偶爾獨自一人時甚至會想,倘使有一日師國複立,那個新的政權能達到這樣的程度嗎?雖然我恨他曾逼死過我父親,雖然我一力而做的事情都隻為有朝一日能與他為敵,卻從來沒認真地想過,若當真與他相對,我真的能成為贏的那一個嗎……”
玉岫歎了一口氣,眸間神色恍若塞上霜雪:“將軍方才問我是否從未想過親族真的能贏,其實,真正有過這樣念頭的,是將軍自己吧?”
趙則嗤地一聲笑出聲來,那聲音裏幾分自嘲與不屑:“漸漸地,我發現自己初衷已經變了。我並不再期待有一日襄師複立的大舉完成後,會是什麽樣子,不再期待曾經喝過同根酒,結過金蘭義的親族元老們能夠達成心中多年心願,我隻是越來越期待能快一點跟心中無法介懷的那個人對立,我期待著自己的兵馬在他的地盤上肆掠,留下一片狼藉等著他看,想知道他會是何樣表情。我期待著跟他舉刀對決,而不是那一日他收回我掌中堅韌,說他從不用心軟之人的樣子。所以明明知道你不可信,我一力在親族中推舉你,企圖親族能拉你成為襄立國家的血脈憑證。當時逼你選擇,無非有二,若你願意加入,我們能以師國血脈之名複國,自然更理直氣壯,若你不願,我們便能以你身世作為脅迫,逼公子恪退讓。我無非隻是想知道,那個沒有軟肋的人,當年笑我心軟的人,會不會為了一個女人,輸得一敗塗地。他若也曉得痛,為何那時要逼我以失去至親的代價來證明自己。”
“恕我直言,今上他並非那麽死板之人,並非你給了他什麽選擇,他就必須在你的選擇裏頭挑。”
趙則笑道:“所以我很期待,他下一步棋會怎麽走?”
他默了片刻,臉上笑意未斂,結著冰雪寒霜,有幾絲叫人心顫的決絕:“記得我那時和你說過的話嗎?‘皇上也是男人,屬下比公主更清楚,身為一個男人,最容易被哪兩樣東西所威脅,一是腳下的土地,二是懷中的女人。我真的很好奇,公子恪他,會如何選擇。’
“若他不選我呢,趙將軍,你知道今上手筆與心智,他若不為旁事所累,親族即便是再強大,也不一定會勝。將軍就要為了這一己私怨,賠上數萬人的性命與努力嗎?”
“人一旦有了想守護的東西,就會變得自私。一個人開始自私後,就會卑鄙了,親族努力這麽多年,所有的設想卻在朝著另一條道上前行,他們並不知道他們的首領已經沒有了複國的念頭,隻是想勝利而已。如你所說,我無恥地騙那些兵卒兄弟、不論他們如何拋頭顱灑熱血,這場戰爭已經與他們無關了。”
玉岫望著他決絕而堅懇的星眸,忽然明白了最初在這個年輕將軍眸中感受到的懼意,那時還是在行宮圍場,她依稀覺得這個男人眼中有著決不甘於在虎賁做一個傀儡的欲望,後來相處中,又覺得他不似那些親族的兵卒,他眸中沒有那些人眼裏殷切的信念,那樣決絕堅懇的瞳色中,再漆黑,也是空洞一片的。
他活在自己早年的不甘與恨意中,這麽久都沒能解脫出來,如今卻要拉著這樣龐大的隊伍,為了他一人而陪葬,他並非在為父親報仇,更不用說什麽立國的宏願了,他不過是一個軟弱得無法釋懷父親生死,而拉上更多人去走向覆滅的孩子,仍停留在親手弑父的那一年裏,絲毫沒有成長。
趙將軍,你不會贏。
玉岫並未啟齒,心中卻已然確定無比。她知道若換做是公子恪,同樣處境,同樣立場,今日帳外他絲毫不會因一個玉岫的出現而動搖自己斬殺三師將的決心,不會因為覺得一個人無辜就拉她一把,不會因為心中有愧而替敵人挨二十軍棍,更不會在大戰在即的夜裏,做一些無關緊要的瑣事攪亂自己的心意。
“公主……”趙則突然開口打斷她的話,卻又緩緩沉吟半晌,仿佛極難開口一般,眉頭緊皺著艱難吐聲道:“或許你,從未想過親族真的能行複國大舉,推翻虞王朝吧?”
玉岫微微一愣,挑眉道:“將軍還是不信我?”
趙則舉起酒壺就灌了一口酒下肚,笑出聲來,毫不遮掩地道:“不止我,李莘大人、中軍大將先鋒們,從來就沒有相信過公主會真心扶助親族複國。”
“既如此不信我,為何還要找我來共舉此事?既不信我,方才又何必救我,何必替我挨那二十軍棍?”
“我們不信,不代表親族的商會不信,不代表親族的兵卒百信不信。我幫你擋那二十軍棍,一則為公、一則為私。公在,隻有如此做,親族的兵卒才會更加相信我們將你敬為身上流有師國血脈的公主,私在,我曾明知你無辜,卻決意將你拖入這場爭鬥裏。你說得沒錯,即便親族勝了,也不過是一個政權取代另一個政權,對於這些善良而愚實的百姓們來說,這天下不管跟誰姓,其實都無關緊要。”
玉岫睨眸探了他一眼,淡淡看著天上的一輪圓月,感歎道:“這可不像是從親族的首領將軍口裏說出來的話!”
“你可知道,這龐大的親族,起初是如何形成,又是怎樣慢慢匯集到一起的?”
玉岫搖了搖頭。
趙則伸手指向遠處的望西關,輕輕吐了口氣,沉聲道:“當年這個國家還姓師的時候,關內這片大地總是下雪,望西關內外常見天地間一片素白,就跟此時一樣。我爹曾在師國王室墮落沉腐之時,得罪了當時朝中得寵的大臣,罰到此處做過幾年戍邊將軍,‘山川蕭條極邊土,胡騎憑陵雜風雨。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說的大概就是我爹當時的心情,初時小小的一個虞國,最後竟輕而易舉破關伐守、長驅直入,短短時間內直搗繁盛浩大的師國。我爹向朝中諫言,隻可惜師帝荒誖無能,剛愎自用,臨到那時還輕視國敵,其實早已是敗絮其中。爹是個聰明且懂得圓通之人,不會為不惜才不持國的君主浪費一身空力,便決意攜我投虞國國君。”
年輕將軍的臉上沾滿了夜裏沾頰的寒霜,眸色間全是對往昔的記憶。玉岫突然覺得,他這幅模樣,叫人想起風雪中巍然不動的望西關,年更事改,王朝覆滅,而有些東西,從來不會因世事轉圜而發生變化,無論這片土地上站著怎樣的君王,幽幽關城,總是巍然不動地守著這片大地。
“後來呢?你和你爹如何加入了虎賁?”
趙則的眸間閃過片刻波光,隻是眨眼就再也不見,沉聲道:“敵方臣子,如何能輕易得見虞國國軍,當時方才九歲的虞國琅王將我們質扣,爹知曉虞國的六皇子琅王為人謹慎、行事狠戾果決,將來必成大器,於是願攜我一起拜在在年紀小得能做他兒子的琅王門下,不分長幼地聽其使喚。”
他語及此微微一頓,似乎不願回憶下去,卻還是接著道:“當時琅王將劍放在我掌心中,說我若能親手取我父親性命,他便收下我。我自然不肯,我為什麽要做那種親手弑父的事情?我拉著父親吵嚷著回去師國,卻被父親狠狠掌摑,爹命令我握劍,我卻抖得連劍都握不住,後來實在無法,爹自己生生撞向了我手中的劍,薄刃破膚刺入內髒的聲音都聽得一清二楚,我爹就這樣死在了我懷中。誰知琅王仍舊不肯收我,說從不收心軟之人,因我父親之事他心中存疚,於是助我避過虞國成立後對舊師朝的權貴誅殺,如同庇護孩子一般讓我衣食無憂地長大,最後短短一句話便讓我自此離開。”
“因而你才會那麽恨他,或者說,恨著虞國?”
“若說是恨,倒不如說是不甘。”趙則星眸凝蹙,道:“那時我自稱虞國使臣,遇見了在南唐籌謀複國的李莘,如今遍布三國大地的複國首領,那時還隻是寥寥十數人,我因為心中對琅王的記恨與不甘,毫不猶疑地便應下襄師複立的計劃,一行人金蘭結義,開始籌謀在四海之地撒下
巨網。我們亦不曾想過,一個隻是尚在心中的計劃,竟能吸引那麽多師國的後裔們加入,他們不要薪餉、不要回報,甚至甘願放棄已經富足的生活,或掩藏到市肆做一個測字看相的相士、或在權貴府中當一個任勞任怨的奴仆,或遠赴南唐漢北開辟商路……我選擇了重回虞國,知道琅琊王氏與琅王素是敵對,索性加入虎賁,佯琅琊王氏手下一條忠實的狗,在他的眼皮子底下跟他作對,如此……他自然不會懷疑到我襄師複立的念頭。”
玉岫聞言,心中卻說不出來是何滋味……趙則的恨並不是沒有來由,可他若知曉公子恪曾為培植暗樁而設下的坊間局院,他若知曉站在他身前的自己也曾在那局院中熬過生不如死的年歲,又會是何想法呢?
“這些年過去,親族勢力逐漸龐大,李莘等人在南唐漢北商路官仕中斡旋得極佳,不僅坐擁了漢虞兩地商道,還掌握著大量的礦石采鹽權利,親族手中資金與人脈已然成熟,隻待蟄伏在各地多年的人們重新聚首,定當能給虞國重擊了。隻是我並沒有料到,親族逐漸成熟的這些日子裏,琅王亦順利奪位,成為了如今的虞王——公子恪。這些年的虞國也早已不是當初剛剛覆滅師王朝時的模樣,虞國大地上的建設與政策,在短短數年內可與南唐漢北媲美,削奪權貴壟斷、軍事集權、促民重農、甚至還開放胡商,這樁樁件件舉措,縱然有著門第望族幹涉,縱然有著太多限製的先例,然而他公子恪要做的事,似乎無人可阻。我從來沒有想過,虞國會在這麽短的時間內穩站根基,甚至連南唐漢北都對其忌憚,親族之事一日日愈發迫在眉睫,然而我竟漸漸覺得,這樣一個國家,除卻對權利的覬覦,實在是挑不出值得策反的理由來,我偶爾獨自一人時甚至會想,倘使有一日師國複立,那個新的政權能達到這樣的程度嗎?雖然我恨他曾逼死過我父親,雖然我一力而做的事情都隻為有朝一日能與他為敵,卻從來沒認真地想過,若當真與他相對,我真的能成為贏的那一個嗎……”
玉岫歎了一口氣,眸間神色恍若塞上霜雪:“將軍方才問我是否從未想過親族真的能贏,其實,真正有過這樣念頭的,是將軍自己吧?”
趙則嗤地一聲笑出聲來,那聲音裏幾分自嘲與不屑:“漸漸地,我發現自己初衷已經變了。我並不再期待有一日襄師複立的大舉完成後,會是什麽樣子,不再期待曾經喝過同根酒,結過金蘭義的親族元老們能夠達成心中多年心願,我隻是越來越期待能快一點跟心中無法介懷的那個人對立,我期待著自己的兵馬在他的地盤上肆掠,留下一片狼藉等著他看,想知道他會是何樣表情。我期待著跟他舉刀對決,而不是那一日他收回我掌中堅韌,說他從不用心軟之人的樣子。所以明明知道你不可信,我一力在親族中推舉你,企圖親族能拉你成為襄立國家的血脈憑證。當時逼你選擇,無非有二,若你願意加入,我們能以師國血脈之名複國,自然更理直氣壯,若你不願,我們便能以你身世作為脅迫,逼公子恪退讓。我無非隻是想知道,那個沒有軟肋的人,當年笑我心軟的人,會不會為了一個女人,輸得一敗塗地。他若也曉得痛,為何那時要逼我以失去至親的代價來證明自己。”
“恕我直言,今上他並非那麽死板之人,並非你給了他什麽選擇,他就必須在你的選擇裏頭挑。”
趙則笑道:“所以我很期待,他下一步棋會怎麽走?”
他默了片刻,臉上笑意未斂,結著冰雪寒霜,有幾絲叫人心顫的決絕:“記得我那時和你說過的話嗎?‘皇上也是男人,屬下比公主更清楚,身為一個男人,最容易被哪兩樣東西所威脅,一是腳下的土地,二是懷中的女人。我真的很好奇,公子恪他,會如何選擇。’
“若他不選我呢,趙將軍,你知道今上手筆與心智,他若不為旁事所累,親族即便是再強大,也不一定會勝。將軍就要為了這一己私怨,賠上數萬人的性命與努力嗎?”
“人一旦有了想守護的東西,就會變得自私。一個人開始自私後,就會卑鄙了,親族努力這麽多年,所有的設想卻在朝著另一條道上前行,他們並不知道他們的首領已經沒有了複國的念頭,隻是想勝利而已。如你所說,我無恥地騙那些兵卒兄弟、不論他們如何拋頭顱灑熱血,這場戰爭已經與他們無關了。”
玉岫望著他決絕而堅懇的星眸,忽然明白了最初在這個年輕將軍眸中感受到的懼意,那時還是在行宮圍場,她依稀覺得這個男人眼中有著決不甘於在虎賁做一個傀儡的欲望,後來相處中,又覺得他不似那些親族的兵卒,他眸中沒有那些人眼裏殷切的信念,那樣決絕堅懇的瞳色中,再漆黑,也是空洞一片的。
他活在自己早年的不甘與恨意中,這麽久都沒能解脫出來,如今卻要拉著這樣龐大的隊伍,為了他一人而陪葬,他並非在為父親報仇,更不用說什麽立國的宏願了,他不過是一個軟弱得無法釋懷父親生死,而拉上更多人去走向覆滅的孩子,仍停留在親手弑父的那一年裏,絲毫沒有成長。
趙將軍,你不會贏。
玉岫並未啟齒,心中卻已然確定無比。她知道若換做是公子恪,同樣處境,同樣立場,今日帳外他絲毫不會因一個玉岫的出現而動搖自己斬殺三師將的決心,不會因為覺得一個人無辜就拉她一把,不會因為心中有愧而替敵人挨二十軍棍,更不會在大戰在即的夜裏,做一些無關緊要的瑣事攪亂自己的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