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子不管怎麽說大小也是個老板,思維模式與他是一致的,並且也有三十五六歲的年紀了,因此他很好地接住了他的話。
但是他做起來仍然很有難度,因此他隻是一個什麽事情都要自己親力親為的小老板。
而雲小葉小李小王,再怎麽也是打工人,而她就更不用說了。
小李小王接住了他的話並且也辦好了他的事,但是他們自己的所思所想,仍然與她一模一樣。
對於他在大馬路上像箭一樣地直往前衝,他們也是跟不上的,隻好熟視無睹,由他去吧。
他們所能講出來的話,也有很多都是與她一模一樣。
至於雲和小葉,比她厲害一點點,也僅僅隻是聽懂了,卻也完全無法去回應。
以前學語文的時候,是怎麽學的呢?閱讀理解,是怎麽做的呢?
老師隻說,中心思想是通過描寫了什麽,讚揚了什麽,揭露了什麽,而沒有其他。
那就是,讚揚了一個人(窮人)的美好品質,或者是社會主義的優越性,揭露了封建主義和資本主義的罪惡。
隻有大一統,隻有讀望天書。具體是怎麽描寫的,怎麽讚揚的,怎麽揭露的,並不去細說。
因為沒有良好的基礎,沒有龐大的知識儲備,是把它說不明白的。
而冼銳則是另外一個極端,萬事直奔主題,隻看本質,其他的都是多餘的。他直接用一句話,來概括他們的100句話。
真的是,讓人沮喪。
聽他的話,是要有良好的知識基礎的,因為他懶得去解釋那些最基本的東西。隻有和他一樣,底子足夠好的人,才能夠聽懂。
他以為她也已經讀過高中了,應該和小王小李差不了多遠了。因此,他懶得去跟她作解釋。
他是應該教導她,他將她帶到身邊來,他本來也是打算要好好教導她的。但是,從一,二,三開始嗎?
真是讓人心煩。
他所擅長的是一針見血的議論文,要有具有吸引力的鮮明的觀點,充分的論據,緊湊的結構。這不是誰都能寫的。
但是,他這麽快地給她下了結論,他的論據充分嗎?
他就像他高中時代寫的議論文,隻要觀點犀利,人家就覺得他是個天才。
而不像名牌大學,要用一整年做論文。就是要長篇大論,就是要語言嚴謹,用數據說話,要引經據典,要學貫中西。
就是要聽聽智者在他們的文章裏麵會怎麽說,而不自得,不自戀。
而參加論文答辯,就是要讓長者指導他,讓別人糾正他,反駁他。同時,也看看其他同學是怎麽做的,用以取長補短。
這個,倒不曾聽他談起,他隻是講過他大學時代的戀愛和逛公園。
但是,這又有什麽關係呢?絕大多數人,甚至連大學的門檻都沒有邁進去過。
他用他高中時代的議論文,就足以把他們駁倒,並且讓他們啞口無言。
而現在,他所麵對的卻是從小就特立獨行的她,她居然用她雜亂無章的歪道理反駁了他。
而她,所亂寫的詩和散文,本身就是漫無邊際,說了等於沒說的。
這不需要鮮明的觀點,也不需要充分的證據,結構更是隨意,是個人都可以哼哼兩下。
雖然她反駁了他,但是現在她還是認為,一個是吃飯的本領,一個卻是茶餘飯後的消遣。
既然他比她聰明,他一個腦袋抵她十個腦袋,那她現在是真的很想回去了,想回去向他好好學習。
那她以後,一定在和人拉關係的時候能夠說廢話,在處理問題的時候又能夠直擊問題的中心。兩種技能,同時擁有。
但是,小王已經離開了,冼銳的名片也已經被她寄回去給他了,她已經斷了他的全部音訊了。
她就沒有想到過,她還有一條線可以抓住,就是立刻坐出租車回賓館,問總台他們在哪個房間。
昨天,她就是稀裏糊塗的,連自己住的哪一個房間都不知道。
那個賓館太大了,房間太多了,她根本就不知道怎麽去辨認。
走廊上光線太暗,而且她的腿比他們短,她對環境又不熟,她總是走在他們的後麵。
等她走到的時候,門已經打開了,她也沒有看見那門上明明有字。
以前出門,他父母連招待所都舍不得住,他們都在候車室裏等著,那也是那個時候絕大多數人的選擇。
況且,她也沒怎麽出過門。
在父親在的時候,她出過一些門,父親不在以後,母親是害怕出門的。
一是那時候女人本來就不怎麽出門。
二是沒有攝像頭,也沒有那麽多的警力,全國的治安也並不那麽好。
她和絕大多數人一樣,隻要不是為了工作出差和上學,回老家,會出遠門之外,都沒有見過什麽世麵。
小柳和胖子的招待所,是她第一次走進去的招待所。
但是因為房間太少,一共也就十來間,並沒有編號,而隻說是左邊第幾間和右邊第幾間。
冼銳所說的“小柳就住在302”,並不是寫在門上的,而是他自己為它編排的號。
小鎮上的那些小房子也是沒有編號的,也隻說它是第幾間。
她是不知道第一步就是要先去看門牌號的,而不是總是跟在別人屁股後麵,她是沒有這個見識的。
就算是上次去w賓館,也是老廣走在最前麵。
再說,她當時又是已經和冼銳分手了,她隻是去送送他,她覺得她這一輩子可能都與賓館無關。
她就是這麽目光短淺,她就是這麽短視的,她都沒有感覺到,自從她記事以來,她的身邊其實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更別說全國,特別是南方那些對外開放的城市。
而她卻絲毫也感覺不到,這究竟意味著什麽,到底跟她又有什麽關係?
也沒有人任何人告訴她。
她母親,甚至是最有見識的她的老師,他們除了穿上了比以前更新更好看的衣服,吃到了外麵運來的食物以外,他們也並沒有怎麽去過外麵,他們並不知道外麵到底發生了什麽樣的變化?
對於身邊的變化,他們也僅僅隻是從最先的新奇,然後再到慢慢適應。
也並沒有覺得自己,已經卷入了其中無可奈何,又或者是從中還有什麽機會可以抓住。
就是在報紙上看到了,也僅僅隻是多了一點點趣談,也並不知道到底應該怎樣去思考?
就算是班主任每個星期都去成都上電大,也並沒有帶回來什麽新的消息,在她身上也看不到什麽新的變化。
一是她來去匆匆,顧不到其他。
二是她的教授父親,也同樣身在象牙塔中,感受不到外麵的春天。
更重要的是,成都本來也是個內陸盆地,四麵環山,非常閉塞,沿海城市和邊境的風,吹都還沒有吹過來。
老師,一般也隻是書本知識的傳播者和追隨者,本身職責就是隻講書本。
而不是現代文明或者是現代生活方式的開創者,發明者。
又或者是,老師也已經有知覺了,但是在班上,除了講講課本之外,卻並不方便說出來。
要不然校長就要請他喝茶了,要不然就有些老古董家長要告狀了。
因此,隻有父母能夠傳授。
隻有商人及其他極少數人,才是真正的弄潮者,至於一般人,那都僅僅隻是模仿者。
既然是模仿者,一般也就隻是站在潮流的邊邊上,一般也就隻能模仿其中一二,而不能得到其中的精神和精髓。
在此之前,她見過的唯一從外麵世界來的商人,就是張婆婆的女婿。
上次見到張婆婆的女婿,還是在高二的時候,也還隻是遠遠地看了幾次。
她還更不懂事,也更沒有看明白什麽。
而且,她還自我創新地認為,就是以後她住上了賓館了,再學也不難。
又是一個“等你把熬八寶粥學會,我都病死了”的例子。
這一次,這一切,都真的來不及了。
但是他做起來仍然很有難度,因此他隻是一個什麽事情都要自己親力親為的小老板。
而雲小葉小李小王,再怎麽也是打工人,而她就更不用說了。
小李小王接住了他的話並且也辦好了他的事,但是他們自己的所思所想,仍然與她一模一樣。
對於他在大馬路上像箭一樣地直往前衝,他們也是跟不上的,隻好熟視無睹,由他去吧。
他們所能講出來的話,也有很多都是與她一模一樣。
至於雲和小葉,比她厲害一點點,也僅僅隻是聽懂了,卻也完全無法去回應。
以前學語文的時候,是怎麽學的呢?閱讀理解,是怎麽做的呢?
老師隻說,中心思想是通過描寫了什麽,讚揚了什麽,揭露了什麽,而沒有其他。
那就是,讚揚了一個人(窮人)的美好品質,或者是社會主義的優越性,揭露了封建主義和資本主義的罪惡。
隻有大一統,隻有讀望天書。具體是怎麽描寫的,怎麽讚揚的,怎麽揭露的,並不去細說。
因為沒有良好的基礎,沒有龐大的知識儲備,是把它說不明白的。
而冼銳則是另外一個極端,萬事直奔主題,隻看本質,其他的都是多餘的。他直接用一句話,來概括他們的100句話。
真的是,讓人沮喪。
聽他的話,是要有良好的知識基礎的,因為他懶得去解釋那些最基本的東西。隻有和他一樣,底子足夠好的人,才能夠聽懂。
他以為她也已經讀過高中了,應該和小王小李差不了多遠了。因此,他懶得去跟她作解釋。
他是應該教導她,他將她帶到身邊來,他本來也是打算要好好教導她的。但是,從一,二,三開始嗎?
真是讓人心煩。
他所擅長的是一針見血的議論文,要有具有吸引力的鮮明的觀點,充分的論據,緊湊的結構。這不是誰都能寫的。
但是,他這麽快地給她下了結論,他的論據充分嗎?
他就像他高中時代寫的議論文,隻要觀點犀利,人家就覺得他是個天才。
而不像名牌大學,要用一整年做論文。就是要長篇大論,就是要語言嚴謹,用數據說話,要引經據典,要學貫中西。
就是要聽聽智者在他們的文章裏麵會怎麽說,而不自得,不自戀。
而參加論文答辯,就是要讓長者指導他,讓別人糾正他,反駁他。同時,也看看其他同學是怎麽做的,用以取長補短。
這個,倒不曾聽他談起,他隻是講過他大學時代的戀愛和逛公園。
但是,這又有什麽關係呢?絕大多數人,甚至連大學的門檻都沒有邁進去過。
他用他高中時代的議論文,就足以把他們駁倒,並且讓他們啞口無言。
而現在,他所麵對的卻是從小就特立獨行的她,她居然用她雜亂無章的歪道理反駁了他。
而她,所亂寫的詩和散文,本身就是漫無邊際,說了等於沒說的。
這不需要鮮明的觀點,也不需要充分的證據,結構更是隨意,是個人都可以哼哼兩下。
雖然她反駁了他,但是現在她還是認為,一個是吃飯的本領,一個卻是茶餘飯後的消遣。
既然他比她聰明,他一個腦袋抵她十個腦袋,那她現在是真的很想回去了,想回去向他好好學習。
那她以後,一定在和人拉關係的時候能夠說廢話,在處理問題的時候又能夠直擊問題的中心。兩種技能,同時擁有。
但是,小王已經離開了,冼銳的名片也已經被她寄回去給他了,她已經斷了他的全部音訊了。
她就沒有想到過,她還有一條線可以抓住,就是立刻坐出租車回賓館,問總台他們在哪個房間。
昨天,她就是稀裏糊塗的,連自己住的哪一個房間都不知道。
那個賓館太大了,房間太多了,她根本就不知道怎麽去辨認。
走廊上光線太暗,而且她的腿比他們短,她對環境又不熟,她總是走在他們的後麵。
等她走到的時候,門已經打開了,她也沒有看見那門上明明有字。
以前出門,他父母連招待所都舍不得住,他們都在候車室裏等著,那也是那個時候絕大多數人的選擇。
況且,她也沒怎麽出過門。
在父親在的時候,她出過一些門,父親不在以後,母親是害怕出門的。
一是那時候女人本來就不怎麽出門。
二是沒有攝像頭,也沒有那麽多的警力,全國的治安也並不那麽好。
她和絕大多數人一樣,隻要不是為了工作出差和上學,回老家,會出遠門之外,都沒有見過什麽世麵。
小柳和胖子的招待所,是她第一次走進去的招待所。
但是因為房間太少,一共也就十來間,並沒有編號,而隻說是左邊第幾間和右邊第幾間。
冼銳所說的“小柳就住在302”,並不是寫在門上的,而是他自己為它編排的號。
小鎮上的那些小房子也是沒有編號的,也隻說它是第幾間。
她是不知道第一步就是要先去看門牌號的,而不是總是跟在別人屁股後麵,她是沒有這個見識的。
就算是上次去w賓館,也是老廣走在最前麵。
再說,她當時又是已經和冼銳分手了,她隻是去送送他,她覺得她這一輩子可能都與賓館無關。
她就是這麽目光短淺,她就是這麽短視的,她都沒有感覺到,自從她記事以來,她的身邊其實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更別說全國,特別是南方那些對外開放的城市。
而她卻絲毫也感覺不到,這究竟意味著什麽,到底跟她又有什麽關係?
也沒有人任何人告訴她。
她母親,甚至是最有見識的她的老師,他們除了穿上了比以前更新更好看的衣服,吃到了外麵運來的食物以外,他們也並沒有怎麽去過外麵,他們並不知道外麵到底發生了什麽樣的變化?
對於身邊的變化,他們也僅僅隻是從最先的新奇,然後再到慢慢適應。
也並沒有覺得自己,已經卷入了其中無可奈何,又或者是從中還有什麽機會可以抓住。
就是在報紙上看到了,也僅僅隻是多了一點點趣談,也並不知道到底應該怎樣去思考?
就算是班主任每個星期都去成都上電大,也並沒有帶回來什麽新的消息,在她身上也看不到什麽新的變化。
一是她來去匆匆,顧不到其他。
二是她的教授父親,也同樣身在象牙塔中,感受不到外麵的春天。
更重要的是,成都本來也是個內陸盆地,四麵環山,非常閉塞,沿海城市和邊境的風,吹都還沒有吹過來。
老師,一般也隻是書本知識的傳播者和追隨者,本身職責就是隻講書本。
而不是現代文明或者是現代生活方式的開創者,發明者。
又或者是,老師也已經有知覺了,但是在班上,除了講講課本之外,卻並不方便說出來。
要不然校長就要請他喝茶了,要不然就有些老古董家長要告狀了。
因此,隻有父母能夠傳授。
隻有商人及其他極少數人,才是真正的弄潮者,至於一般人,那都僅僅隻是模仿者。
既然是模仿者,一般也就隻是站在潮流的邊邊上,一般也就隻能模仿其中一二,而不能得到其中的精神和精髓。
在此之前,她見過的唯一從外麵世界來的商人,就是張婆婆的女婿。
上次見到張婆婆的女婿,還是在高二的時候,也還隻是遠遠地看了幾次。
她還更不懂事,也更沒有看明白什麽。
而且,她還自我創新地認為,就是以後她住上了賓館了,再學也不難。
又是一個“等你把熬八寶粥學會,我都病死了”的例子。
這一次,這一切,都真的來不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