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發展的曆史可分為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和智人四個階段。


    直立人又可分為早期直立人和晚期直立人。他們已經具備了人的特征:能製造工具,能直立行走,頭部還保留了較多的原始性質。生存年代大約在200萬年到20萬年前,是生活在非洲、歐洲和亞洲的古人類,屬於地質學上更新世早期到更新世晚期前段,相當於考古學上的舊石器時代的初期。這段曆史時間占迄人類曆史的99%以上。


    1890年到1892年,歐仁·杜布瓦在印度尼西亞爪哇發現了猿人的下頜骨、頭蓋骨和腿骨,把他定名為“直立猿人”或“猿人直立種”。1929年bj市周口店發現的猿人化石定名為“bj的中國猿人”或“中國猿人bj種”,俗稱“bj人”。以後非洲和歐洲都發現有猿人化石,其形態基本相似。因而國際人類學界一致同意把各地發現的猿人化石定名為“homo erectus”,按拉丁文字義直譯是“人屬直立種”或“直立人”。中國境內的直立人主要有元謀人,藍田人,bj人,和縣人,鄖縣人,沂源人,廟後山人,湯山人等。


    直立人的出現標誌著人類的史前時代在200萬年前所經曆的又一次巨大的變化。直立人所具有的一係列進步性特征大大地擴大了其適應性。因此,直立人再不像他們之前的人科成員那樣僅僅在非洲的原野上徘徊,而是在後來的歲月裏頑強地走出了非洲,散布到亞洲的廣大區域以及歐洲的許多地區。


    直立人的腦已經明顯增大,早期成員的腦容量就已經達到800毫升左右,晚期成員則上升為1200毫升左右,平均為1000毫升左右。而且腦不僅僅是體積增大了,它的結構也變得更加複雜並進行了重新改組,顯示出直立人已經有了相當複雜的文化行為。大腦左右兩半球出現了不對稱性,顯示出直立人已經有了掌握有聲語言的能力。


    直立人的牙齒也發生了變化。後部牙齒減小,使相應的牙床和支持麵部及下頜骨的骨結構減小,這顯然與直立人更多地和更經常地以肉食代替若幹植物性食物有關。前部牙齒則擴大了,這似乎並不直接與咀嚼食物相關,而似乎與用嘴來咬緊和銜住物品有關,也可能與製備動物性食物有關,例如,用牙撕扯肉食以便將其分割成小塊,或是為了小孩食用而撕碎肉食等等。


    直立人麵部比較平扁,身材明顯增大,平均身高達到160厘米,體重約60公斤。直立人是最早會用火的人類物種;它們最早能夠按照心想的某種模式來製造石器。在非洲,這種石器組合所代表的文化類型被稱為阿舍利文化,它得名於也發現有這種類型石器文化的法國北部的聖阿舍利地點。阿舍利文化的代表工具是手斧,它由燧石結核打製而成,一端圓鈍,是用手抓握的部分,另一端尖利,可用來切割、砍砸和鑽孔,也可對木料進行加工。


    直立人與智人在解剖上的差異僅限於頭骨與牙齒上,已發現的直立人的肢骨與智人的差別不大;據此可以推斷直立人是能夠直立行走的中等身材的人類。根據采自爪哇、中國以及非洲的直立人的14個顱骨,測出的平均腦容量是941立方公分(57立方寸),其中最小腦容量為750立方公分,最大腦容量為1,225立方公分。現代智人的平均腦容量為1,350立方公分(82立方寸),而其變異範圍可能在1,000~2,000立方公分(61~122立方寸)之間。因此直立人腦量變異範圍的最高值顯然與智人腦量變異範圍的最低值是重疊的。直立人的鼻骨寬闊,齶骨也都寬闊而且稍微突出。直立人的牙齒比智人的大些,但是比南猿的小些。


    關於直立人在文化模式或者行為模式,首先可以從他居住過的遺址了解一些情況。在周口店遺址,直立人的化石遺存是從洞穴沉積物中發掘出來的,這事實本身並不能證明這些人始終是穴居者。然而其他一些證據,說明直立人有相當長的時期作為一種史前穴居人居住在周口店。藍田、特尼裏爾、三吉嶺、莫佐克托以及特爾尼芬和奧杜威的直立人化石,都出土於空曠地帶的遺址,有的是在河流的礫石和膠泥層裏,有的在河流的砂岩裏,還有從礫岩與火山岩裏出土的,此外,也有從湖相沉積中出土的。以上情況說明直立人也曾居住在河流沿岸與湖岸邊上的露天營地。周口店與維特斯佐洛兩個遺址都說明中更新世早期的人類已經會用火。在周口店與維特斯佐洛的沉積物裏,都出土了典型的,以打製的礫石石器即文獻中所謂砍砸器--打製石器工具傳統。與直立人的化石遺存保存一起的,還有許多獸骨化石,可見直立人是獵人。在直立人的食物中,植物性的食物占了很大的比例,例如周口店洞穴就出土過成堆的樸樹種子。直立人很可能還有吃人的習慣(可能都是為了敲骨吸髓)。周口店沉積物中人類的頭骨化石較多,學者認為這是直立人獵頭風俗的證據。


    總體來講,直立人居天然洞穴,懂得使用打製石器(直立人是舊石器時代早期的人類),所製作和使用的工具比起他們袓先的都更複雜及多樣化。以采集、漁獵為生,懂熟食,以及用火禦敵,並能保存火種。


    站得高、看得遠。直立姿態的定位,讓直立人視野變得開闊,腳步邁得更穩,手臂更加靈活,為後人創建了一個良好開端。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一滴水的遇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作家79AgKu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作家79AgKu並收藏一滴水的遇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