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猿泛指除人屬以外的各種化石猿類。自1856年第一次發現森林古猿化石起,已記載了約50多個屬100多個種主要分布在非洲、印巴次大陸、西歐及中國雲南、湖北、廣西等地,其地質年代屬漸新世至更新世。所發現的化石多為牙齒和頜骨碎片。


    猿類牙齒的特點是,有巨大的犬齒,並高出於其他牙齒,口閉合時,上、下犬齒互相交錯,上頜的門齒與犬齒間和下頜的犬齒及前臼齒間具齒隙,用以容納相對的上下犬齒。門齒粗大、鑿狀。前臼齒的外齒尖明顯大於內齒尖。下頜第一前日齒由於外齒尖明顯增大,內齒尖缺失或很小,呈扇形。整個齒列呈“u”字形排列,兩側大體平行。其主要代表有埃及漸新世的埃及猿、原上猿;東非中新世的原康修爾猿和舊大陸的森林古猿、西瓦古猿臘瑪古猿意大利上新世的山猿,以及中國和印度的上新世中期至更新世早期的巨猿。


    原上猿是現在所知較早的古猿,僅次於中華曙猿(4500萬年前)和世紀曙猿(4000萬年前),生存時代為距今3500萬年--3000萬年以前。1908年r.馬克格拉夫於埃及法雍發現一件右下頜骨化石,帶犬鹵、2枚前臼齒及3枚臼齒,時代為早漸新世。1910年施洛塞爾將它命名為原上猿海克爾種。這類化石以後又在肯尼亞及歐洲等地發現。原上猿有32顆牙齒,齒係特化較少。齒式為2·1·2·3;門齒垂直著生;上第一前臼齒缺乏猿類的扇形;上第一和第二前臼齒大小相等以及臼齒相似於晚期猿類,齒冠較低,下臼鹵為5個低的齒尖等。此外,它又有原始狹鼻猴的性狀,形體小如家貓;麵頰長而低,與腦量比顯得很大,吻部前突;有的種還有尾巴等。以往人們一般都認為它是長臂猿的祖先;目前認為它是處於接近猴類和猿類的共同祖先的位置。


    原上猿現共分3個種:p.hceckeli;p.markgrafi和p.chiroba tes,很多學者主張將他歸入上猿科。


    原上猿是一屬已滅絕的猿。體形較小,身長約40--50厘米,像今天的長臂猿。它的眼睛向前,有立體視覺。原上猿生活在樹上,最有可能是雜食性的。原上猿有可能與埃及猿是同一種生物。若真的是這樣,原上猿的學名則會較埃及猿的優先。


    埃及猿,又稱曉猿,是一種早期的狹鼻小目。1966-1967年,在埃及法雍發現了一種古猿的化石,有一個完整的顱骨,命名為埃及古猿,生存年代約為2800萬-2600萬年前。古埃及猿隻有一個物種,有點像現今的新世界猴,大小與吼猴接近。埃及猿化石主要在埃及被發現,是始新世化石及中新世人猿總科之間重要的連結。


    埃及猿有32顆牙齒,上顎及下顎齒式都是2:1:2:3,下顎臼齒向後逐漸變大。臼齒可以製造割裂式的剪力,可以將食物剪成碎片。它的犬齒是兩性異形的,它的下頜升支相對的闊。眼臉部是源自背部及相對較細小,可見它們是白天活動的。它有一些眶後間距。埃及猿的眶間距很大,像疣猴亞科般。


    埃及猿的體型比原上猿更加粗壯。根據埃及猿的顱後的第一中骨及距骨形態,最有可能是四足攀樹的。基於埃及猿的牙齒形態,估計它是吃生果及樹葉的。


    埃及猿的大腦與現代猿猴類相比顯得稍小,但是與同時期的其它哺乳動物相比卻顯得較大。埃及猿的腳骨有可以抓東西的拇趾。它們平均重6.7公斤,並有一些簡鼻亞目的特征,如融合的顎及冠聯合及眶後骨封閉等。


    埃及猿的雌雄個體有差異,可能是群居動物。2007年發現了隻有雄性埃及猿頭顱骨大小一半的頭顱骨,相信是屬於埃及猿雌性。這個大小差別與大猩猩的接近。


    埃及猿的腦部很小,在靈長目中很不尋常。由於它被認為是舊世界猴及新世界猴的共同祖先,或最少是其中一類的近親,因而有些學者指它證實了腦部較大的靈長目是分別從舊世界猴及新世界猴演化的。


    後來人們發現了比埃及古猿更晚的森林古猿,森林古猿後來分化出巨猿、西瓦古猿和臘瑪古猿,其中臘瑪古猿被認為可能是最早的從猿到人過渡期間的生物。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一滴水的遇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作家79AgKu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作家79AgKu並收藏一滴水的遇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