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近紀是指新生代的第二個紀(曾經被叫做後新第三紀、上第三紀)。新近紀開始於距今2330萬年,結束於前260萬年。它包括中新世和上新世,是地史上發生過大規模冰川活動的少數幾個紀之一,又是哺乳動物和被子植物高度發展的時代,人類的出現是這個時代最突出的事件。


    古新世紀,始新世出現了騰衝--班戈、庫牙克--格爾木新的隆起帶,西昆侖隆起帶向東拓展,祁連隆起帶加寬,鬆潘--甘孜隆起區範圍向東有所萎縮。漸新世期間,岡底斯和喜馬拉雅帶掘起,昆侖--阿爾金--祁連的進一步隆起,造成了整個高原的周緣為山係、而腹地為盆的宏觀地貌格局。


    新近紀全球海、陸輪廓接近現今。海洋所占麵積較大,陸地麵積較小。現地中海沿岸,如北非阿特拉斯山區、意大利、法國和西班牙的地中海沿岸都曾為古地中海區,法國的西海岸、北歐地區被大西洋所占;北美西海岸南部、墨西哥灣濱海區被海洋所占。中國的東海岸在新近紀向東擴展,渤海、黃海大部還是陸地。


    副地中海是阿爾卑斯山脈從水下升起後,殘留在山脈以北的水體。最大東西長約5000公裏,從法國羅訥河穀開始,沿阿爾卑斯北麓向東延伸,至少延伸至鹹海一帶。副地中海在不同的時期,曾通過南斯拉夫薩格勒布低地與亞得裏亞海,通過希臘與愛琴海,通過伊朗西北部與波斯灣、印度洋相連通。約1300萬年前,與其他海洋隔絕,成內陸海,幾經分隔,剩下現今的鹹海、裏海、黑海、巴拉頓湖。


    現今地球上較高的山脈都是新近紀形成的,如阿爾卑斯山、阿特拉斯山、喜馬拉雅山、落基山、安第斯山。地殼運動引起火山噴發,太平洋東、西兩岸有大量玄武岩流。中國西部隆起成為山地,東部繼續下降成為範圍很廣的凹陷平原,在隆起區沿斷裂帶發生連續的玄武岩噴發。


    自新近紀起,生物界的總麵貌與現代更為接近,海洋和大陸的植物群及動物群與現代相當。在植物界中,高等植物區係與現代的幾乎沒有什麽差別,低等植物中淡水矽藻較為常見。植物地理區已與現代近似。


    因為較冷的氣候,許多熱帶植物物種被落葉森林和草地所取代。草因此多樣化,大大地促進食草哺乳動物的進化,創造了今天的許多食草動物如馬,羚羊和野牛。


    在海生無脊椎動物中,有孔蟲類中的大型貨幣蟲已經消失,為小型的有孔蟲類所代替;六射珊瑚大量發展,形成大型珊瑚礁。淡水介形蟲等大量繁育。


    哺乳動物又有新的發展,以形體增大為其特征。哺乳動物和鳥類仍然是占主導地位的陸生脊椎動物,並發展出多種形式來適應不同環境。第一個原始人,人類的祖先,出現在非洲並擴散到歐亞大陸。


    科學家表示,名為“阿爾迪”的猿人約生活在四百四十年萬前,比早先在埃塞俄比亞發現的另一副女性原始人骨骼“露茜”還要早一百萬年,是迄今為止最早的原始人骨骼。


    原始人“阿爾迪”的第一塊骨骼化石於1992年在埃塞俄比亞出土,這種生物屬於地猿始祖種,生活在距今440萬年以前。古生物專家認為,“阿爾迪”並不是人與黑猩猩最後的共同祖先,但卻是迄今最接近這一共同祖先的原始人。


    專家們通過分析“阿爾迪”的顱骨、牙齒、盆骨、腳手和其他骨頭化石確認,“阿爾迪”具有混合特征:既有與其祖輩(如500多萬年前中新世類人猿)所共有的“原始”特征,又有隻與後來原始人所共有的“衍生”特征。然而,“阿爾迪”的許多特征並沒有出現在現代非洲猿類身上。


    科學家推測,“阿爾迪”身高約120厘米,體重約50公斤。基因分析表明,人類與黑猩猩可能在600萬年至700萬年前分道揚鑣,走上不同的進化道路。


    “阿爾迪”具有與猿類似的頭部和腳趾,很容易在樹叢間攀爬,不過其手掌、手腕以及骨盆表明,她可以用兩隻腳直立行走;此外,“阿爾迪”具有多種比現代黑猩猩更原始的特征。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一滴水的遇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作家79AgKu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作家79AgKu並收藏一滴水的遇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