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王星是太陽係八大行星中距離太陽最遠的行星,體積是太陽係第四大,但質量排名是第三。海王星在直徑和體積上小於天王星,質量卻大於天王星。


    海王星的軌道半長軸為30.07天文單位,公轉周期大約相當於164.79地球年,質量為17.147地球質量,半徑為3.86地球半徑。


    海王星的視星等最高約為7.67等,需要借助天文望遠鏡才能觀察。


    從地球上觀察,海王星衝日周期為367天,自轉周期(日)是15小時57分59秒。由於它的自轉軸傾角為28.°,與地球(23°)相近,因此,海王星經曆了與地球相似的季節變化。但海王星的長軌道周期意味著四季持續40地球年。


    海王星大氣層85%是氫氣,13%是氦氣,2%是甲烷,除此之外還有少量氨氣。在大氣層中的甲烷,隻是使行星呈現藍色的一部分原因。因為海王星的藍色比有同樣份量的天王星更為鮮豔,因此應該還有其他的成分對海王星明顯的顏色有所貢獻。


    海王星的大氣層可以細分為兩個主要的區域:低層的對流層,該處的溫度隨高度降低;和平流層,該處的溫度隨著高度增加。兩層之間的邊界,對流層出現在氣壓為0.1巴(10kpa,1巴=0.1mpa=100kpa,約等於地球上1個標準大氣壓)處。平流層在氣壓低於10至 10微巴(1-10pa)處成為熱成層,熱成層逐漸過渡為散逸層。


    海王星有太陽係最強烈的風,風速高達2100km\/h。他的雲頂的溫度是-218c(55k),是太陽係最冷的地區之一。海王星核心的溫度約為8000c,和大多數已知的行星相似。


    此外,海王星有磁場和極光。還有因甲烷受太陽照射而產生的煙霧。


    人類對於海王星的探索是連續的:先是發射的航天器在北半球發現了大黑斑,是一個歐亞大陸大小的颶風係統,類似木星上的大紅斑。後來,太空望遠鏡發現了類似大黑斑的一場新的風暴。大黑斑失蹤的原因,可能是來自行星核心的熱傳遞擾亂了大氣均衡並且打亂了現有的循環樣式。以後,又發現了比大黑斑移動得更快的滑行車;還有比滑行車移動得更快的雲團。


    小黑斑是一場南部的颶風風暴。它最初是完全黑暗的,接著一個明亮的核心逐漸形成,並且出現在大多數最高分辨率的圖像上。


    海王星的南極比其表麵平均溫度(大約為-200c)高出約10c。這樣高出的溫度足以把甲烷釋放到太空,而在其它區域海王星的上層大氣層中甲烷是被凍結著的。


    海王星在類木行星中的一個獨有特點就是高層雲彩在其下半透明的雲基區域投下陰影。


    海王星也有光環。這些行星環有一個特別的“堆狀”結構,可以歸結於附近軌道上的小衛星的引力相互作用。不過,在地球上觀察的結果表明,海王星的環比原先以為的更不穩定。這也說明,海王星和天王星之間的一個區別是典型氣象活動的水平,海王星的天氣特點是極端活躍的。


    海王星有14顆已知的天然衛星。其中最大的、也是唯一擁有足夠質量成為球體的是海衛一。與其他大型衛星不同,海衛一運行於逆行軌道,說明它是被海王星俘獲的,大概曾經是一個柯伊伯帶天體。他與海王星的距離足夠近使它被鎖定在同步軌道上,他將緩慢地經螺旋軌道接近海王星,當它到達洛希極限時最終將被海王星的引力撕開。海衛一是太陽係中被測量的最冷的天體,溫度為-235c(38k)。


    人類仍在構想對海王星的探測任務,計劃發送探測器登陸海衛一,甚至抵達木衛二或土衛六,並探測海王星的大氣層。


    宇宙奧秘無限,人類探索永無止境。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一滴水的遇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作家79AgKu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作家79AgKu並收藏一滴水的遇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