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星是離太陽第二近,也是太陽係中第六大的行星,赤道半徑為6052公裏,比地球略小。質量約0.82倍地球質量,自轉角度約177.4°。
金星是一顆與地球相似的類地行星,也是太陽係中離地球最近的行星,常被稱為地球的姊妹星。同地球一樣,金星的地表年齡也非常年輕,約5億年左右。金星赤道的轉速隻有6.5千米\/小時,而地球在赤道的轉速大約是1600千米\/小時。金星與地球平均584天的會合周期,幾乎正好是5個金星的太陽日。
金星在夜空中的亮度僅次於月球,是第二亮的天體,視星等可以達到-4.7等,足以在地麵照射出影子。由於金星是在地球內側的內行星,它永遠不會遠離太陽運行:它的離日度最大值為47.8°。
在所有行星中,金星的公轉軌道最接近圓,偏差不到1%,且與黃道麵接近重合,距太陽 108,200,000千米(0.72天文單位)。金星的軌道公轉周期為224.701天,但自轉周期卻為243天。也就是說,金星的“一天”比“一年”還長。
金星是太陽係內唯一逆向自轉的大行星。這種現象有可能是很久以前與其它小行星相撞而造成的。另外,他的自轉周期和軌道是同步的,這麽一來,當兩顆行星距離最近時,金星總是以同一個麵來麵對地球。這可能是潮汐鎖定作用的結果--當兩顆行星靠得足夠近時,潮汐力就會影響金星自轉。
由於金星是位於地球繞日公轉軌道以內的“地內行星”。因此,當金星運行到太陽和地球之間時,可以看到在太陽表麵有一個小黑點慢慢穿過,這種天象稱之為“金星淩日”。人類天文學中,往往把相隔時間最短的兩次“金星淩日”現象分為一組。這種現象的出現規律通常是8年、121.5年,8年、105.5年,以此循環。
人類對太陽係行星的空間探測首先是從金星開始的,他們對揭開金星的秘密傾注了極大的熱情和探測競爭。迄今為止,發往金星或路過金星的各種探測器已經超過40個,獲得了有關金星的大量科學資料:
金星的天空是橙黃色的。大氣主要由二氧化碳組成,並含有少量的氮氣。金星上有極其頻繁的閃電,曾經記錄到的最大一次閃電持續了15分鍾。金星上降雨時,落下的是硫酸而不是水。
金星的大氣壓強非常大,為地球的92倍,相當於地球海洋中1千米深度時的壓強。大量二氧化碳的存在使得溫室效應在金星上大規模地進行著。這種強烈的溫室效應,致使金星表麵溫度平均為464攝氏度,且基本上沒有地區、季節、晝夜的差別。
金星地形和地球相類似,也有山脈一樣的地勢和遼闊的平原;存在著火山和巨大的峽穀。金星表麵有一個巨大的直徑達120千米的凹坑,其四周陡峭,深達3千米;金星上最高的山是麥克斯韋火山,高達米;金星是太陽係中擁有火山數量最多的行星,已發現的大型火山和火山特征有1600多處,此外還有無數的小火山覆蓋了至少85%的金星表麵。特別是在金星表麵零星分布著多座小型火山,從火山中噴出的熔岩流產生了了長長的溝渠,範圍大至幾百千米,其中最長的一條超過7000千米。
即便在這樣的環境下,人類竟然通過兩台望遠鏡,在金星厚厚的雲層中發現了可能的生命跡象--磷化氫的化學特征,這是地球上的一種隻與生命有關的有毒氣體。這個發現表明,在這顆溫室行星滿載硫酸的雲層中,可能正生活著微生物。但這遠不能作為第一個在其他星球上存在生命的鐵證。相對地,他們需要顯著證據支撐,但無論在化學或是地質學上,還無法找到一個更好的解釋。
金星是一顆與地球相似的類地行星,也是太陽係中離地球最近的行星,常被稱為地球的姊妹星。同地球一樣,金星的地表年齡也非常年輕,約5億年左右。金星赤道的轉速隻有6.5千米\/小時,而地球在赤道的轉速大約是1600千米\/小時。金星與地球平均584天的會合周期,幾乎正好是5個金星的太陽日。
金星在夜空中的亮度僅次於月球,是第二亮的天體,視星等可以達到-4.7等,足以在地麵照射出影子。由於金星是在地球內側的內行星,它永遠不會遠離太陽運行:它的離日度最大值為47.8°。
在所有行星中,金星的公轉軌道最接近圓,偏差不到1%,且與黃道麵接近重合,距太陽 108,200,000千米(0.72天文單位)。金星的軌道公轉周期為224.701天,但自轉周期卻為243天。也就是說,金星的“一天”比“一年”還長。
金星是太陽係內唯一逆向自轉的大行星。這種現象有可能是很久以前與其它小行星相撞而造成的。另外,他的自轉周期和軌道是同步的,這麽一來,當兩顆行星距離最近時,金星總是以同一個麵來麵對地球。這可能是潮汐鎖定作用的結果--當兩顆行星靠得足夠近時,潮汐力就會影響金星自轉。
由於金星是位於地球繞日公轉軌道以內的“地內行星”。因此,當金星運行到太陽和地球之間時,可以看到在太陽表麵有一個小黑點慢慢穿過,這種天象稱之為“金星淩日”。人類天文學中,往往把相隔時間最短的兩次“金星淩日”現象分為一組。這種現象的出現規律通常是8年、121.5年,8年、105.5年,以此循環。
人類對太陽係行星的空間探測首先是從金星開始的,他們對揭開金星的秘密傾注了極大的熱情和探測競爭。迄今為止,發往金星或路過金星的各種探測器已經超過40個,獲得了有關金星的大量科學資料:
金星的天空是橙黃色的。大氣主要由二氧化碳組成,並含有少量的氮氣。金星上有極其頻繁的閃電,曾經記錄到的最大一次閃電持續了15分鍾。金星上降雨時,落下的是硫酸而不是水。
金星的大氣壓強非常大,為地球的92倍,相當於地球海洋中1千米深度時的壓強。大量二氧化碳的存在使得溫室效應在金星上大規模地進行著。這種強烈的溫室效應,致使金星表麵溫度平均為464攝氏度,且基本上沒有地區、季節、晝夜的差別。
金星地形和地球相類似,也有山脈一樣的地勢和遼闊的平原;存在著火山和巨大的峽穀。金星表麵有一個巨大的直徑達120千米的凹坑,其四周陡峭,深達3千米;金星上最高的山是麥克斯韋火山,高達米;金星是太陽係中擁有火山數量最多的行星,已發現的大型火山和火山特征有1600多處,此外還有無數的小火山覆蓋了至少85%的金星表麵。特別是在金星表麵零星分布著多座小型火山,從火山中噴出的熔岩流產生了了長長的溝渠,範圍大至幾百千米,其中最長的一條超過7000千米。
即便在這樣的環境下,人類竟然通過兩台望遠鏡,在金星厚厚的雲層中發現了可能的生命跡象--磷化氫的化學特征,這是地球上的一種隻與生命有關的有毒氣體。這個發現表明,在這顆溫室行星滿載硫酸的雲層中,可能正生活著微生物。但這遠不能作為第一個在其他星球上存在生命的鐵證。相對地,他們需要顯著證據支撐,但無論在化學或是地質學上,還無法找到一個更好的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