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厚照正帶著江彬遊覽宮內的各種新奇的東西,朱厚照邊走邊介紹各種新奇的建築和玩藝,興致正起。突見一太監進來稟報道:“叩見皇上,內閣首府李東陽李大人和兵部尚書王瓊王大人求見。”朱厚照道:“他們來做什麽?”太監道:“奴才也不知道,說是有重要的事情稟報。”朱厚照道:“有什麽重要的事情?讓他們寫好奏疏給劉瑾上呈給朕就行了。”太監道:“李大人說此事關係重大,需向聖上當麵陳述。”朱厚照不耐煩的道:“行、行、行,讓他們見來吧。”


    不一會兒,太監領著內閣首府李東陽和兵部尚書王瓊進來,兩人見到朱厚照坐在豹房的書案上,拿著一本《春秋》正看得入神,下跪道:“拜見皇上,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朱厚照裝作回神道:“兩位愛卿平身,如此著急見朕,有何要事?”


    王瓊急忙道:“啟奏皇上,隻從年前取消年例銀兩以來,邊儲日匱,戍邊將士的生活無有著落,許多戍邊士兵隻能靠吃野菜、粗糧度日,冬天更無餘銀添置棉衣,已有地方出現戍邊士兵逃離現象,長期以往怕會引起邊疆不穩,被領國有機可乘。”


    朱厚照驚訝道:“還有此等事情?我大明國庫充盈,百姓富足,戍邊將士還會沒有糧食可吃,沒有冬衣可穿之事?”


    李東陽跟著稟報道:“確實如此呀,皇上;邊關將士如有異心,怕會影響大明的根基呀。”


    朱厚照道:“取消年例銀兩竟有如此大的影響?為何不早稟報?”


    王瓊道:“下官多次上疏,均被劉公公駁回,現戍邊士兵困苦不堪,下官迫不得已才進宮驚擾聖上。”


    朱厚照道:“哦,劉瑾從未向朕稟報過此事呀。”說著對身邊的錢寧道:“你速傳劉瑾進宮。”沒等錢寧回應,隻聽一太監進來向朱厚照道:“啟稟皇上,劉公公覲見。”朱厚照聽後馬上道:“哦,來得正好,叫他進來。”隨即劉瑾匆忙進來下跪道:“奴才叩見皇上。”朱厚照道:“平身吧,你來得正好,朕正要找你。”劉瑾起身獻媚道:“皇上召喚奴才,有何要事?”朱厚照道:“李大人和王大人說現今戍邊將士無糧可吃,冬天無棉衣可添,可有此事?”劉瑾道:“確有收到戍邊士兵生活困苦的奏報。”朱厚照道:“是否與取消年例銀兩有關?”劉瑾道:“皇上,戍邊士兵生活困苦,與有無年例銀兩並無關係?”朱厚照道:“哦,那是何原因造成戍邊士兵生活困苦呢?”劉瑾對王瓊道:“王大人,你可知每年朝廷撥付給兵部的年例銀兩是多少?”王瓊道:“38萬兩。”劉瑾又問道:“那我大明共有多少軍隊呢?”王瓊道:“我大明有百萬大軍。”劉瑾道:“既然是百萬大軍,分38萬兩銀兩,每人一兩銀子都分不到,豈能說因為取消年例銀兩而造成士兵生活困窘?”王瓊道:“有了那點銀兩,士兵們至少可以貼補一些家用了。”劉瑾又道:“那我問你,這年例銀兩是何時開始征收的?”王瓊道:“弘治年間,由商屯改製而來。”劉瑾道:“這就對了,弘治之前,原本就沒有年例銀兩一說,現今取消有何不妥?為何又會造成士兵生活困窘呢?”王瓊一時間被問的無從回答。


    朱厚照聽後馬上問道:“那是因何會造成我大明戍邊士兵生活困窘呢?”


    劉瑾胸有成足的道:“皇上,大明戍邊生活困苦在於軍隊將士田畝分配不均造成。”


    “將士田畝分配不均?如何不均法?”


    “當年太祖取得天下後,為了減輕百姓賦稅壓力,要求各地軍隊屯田自足,當時全國軍屯就有89萬頃,平均每位軍戶都可以分到一頃田地;不僅軍隊能夠自給自足,每年還有幾千萬石的餘糧上交朝廷國庫;而現今如此多的屯田不僅不能養活軍隊自己,反而還要朝廷撥付銀兩,其中定是有眾多軍戶和將士侵吞了田畝,此乃戍邊士兵生活困窘的真正原因。”劉瑾滔滔不絕的道,原來錢寧得知李東陽進宮麵聖,馬上就讓小太監傳話給了司禮監,劉瑾得知李東陽和王瓊一起進宮準為年例銀兩之事,於是一路上就想好了如何對付。劉瑾在朝堂已經是呼風喚雨,一手遮天,唯獨還沒有掌握軍權,正好想借此拿到軍權。


    朱厚照對王瓊道:“王愛卿,劉瑾所說是否屬實?”


    王瓊沒想到被倒將一軍,馬上回道:“皇上,當年太祖要求全軍屯田,確實有那麽多的田畝,但由於邊疆多為貧瘠之地,經過一百多年的太平盛世,許多軍屯田地已經被荒廢;同時,太祖當年各地封王之後,許多屯田就歸之當地的王府所有,現今真正還在被軍戶所耕種的田地已經所剩無幾了。”


    劉瑾馬上道:“89萬頃的田地?說沒就沒了?這可不是家裏少隻雞、少隻鴨那麽簡單,那可是朝廷每年幾千萬石的糧食來源。”


    王瓊被劉瑾懟的一時無語,朱厚照見狀問道:“劉瑾,那有何辦法可以解決目前之困局呢?”


    劉瑾聽後,正中下懷道:“皇上,要解決目前戍邊士兵生活困窘之法,就是要清理全國的屯田,派人到各邊度量屯田,讓每位士兵都可以分到應有的田畝耕種,多餘的部分田地可以出租給當地的百姓或者士兵,這不僅可以解決士兵的生活問題,還可以充盈朝廷的財政。”


    朱厚照聽道:“此策甚好,就交由你去辦。”


    劉瑾心中大喜的道:“遵旨,奴才定當辦好差使。”


    李東陽聽後急道:“皇上,此舉怕會引起各地王爺的不滿呀,當年太祖對各子封王封地,不僅有軍隊還有土地,雖然後來成祖削藩後,取消了各藩王的軍隊,但土地是現在各地王府的主要收入來源,現今朝廷要清算各地屯田,怕是會觸及各地王府的利益呀。”


    劉瑾道:“清算屯田,又不是針對各地的王府,而是要度量那些被荒廢的,和那些被無端侵占的田畝,不僅是還士兵一個公平的田畝,解決生活問題,還可以增加朝廷的稅賦,於國於民都百利無一害,與各地王爺又有何幹?”


    王瓊道:“皇上,各邊將領多為當年跟隨太祖和成祖打天下的元勳之後,許多軍戶田畝幾經轉手都歸入了他們之手,現今要他們吐出來,怕也會引起邊界不安呀。”


    劉瑾道:“王瓊,你身為兵部尚書,明知軍中頑疾所在,畏首畏尾,不奮勇除疾,為皇上解憂也就罷了,還在此誤導皇上,阻撓清算屯田,難道其中你也有利益不成?”


    李東陽馬上道:“皇上,王大人一身清廉,天地可鑒,軍中雖有頑疾,並非一朝一夕所成,王大人所慮也不無道理,朝廷應安穩天下為要,緩慢清理頑疾為好。


    劉瑾道:“既然公正清廉,就更應該協助皇上清理屯田,除去頑疾才對,現趁解決士兵困苦之際,正好是處理軍隊頑疾的好時機。”


    朱厚照聽得有些不耐煩,心想李東陽等人每天不是讓自己處理朝政就是給自己出難題,還是劉瑾懂自己,不是給自己找樂子解悶就是給自己想辦法處理問題,於是道:“兩位愛卿不要爭吵了,劉瑾言之有理,就按此去辦吧。”


    劉瑾心裏暗暗歡喜,心想這些王爺和軍官肯定是占了不少軍田的,到時候自己可以派親信去度田。他們為了保證自己的利益不僅得向自己行賄,而且隻要掌握了他們侵占軍田的證據,他們就得乖乖的聽話,自己不僅可以撈不少的油水,還可以要挾他們,把控軍隊,那時候自己就真的是與皇上無異了。此乃一箭雙雕之舉!


    李東陽和王瓊聽後麵麵相覷,無可反駁,隻能遵照退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王陽明之馭心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自然胡振夏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自然胡振夏並收藏王陽明之馭心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