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銀杏酒樓倒閉
你是我的眼,我是你的拐杖 作者:蜀地魚子醬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天,一杠得到一個回收的信息,到蜀都去收一個酒樓。
這個酒樓就是銀杏酒樓。
店裏的服務員和廚工已經被遣散,隻剩下了王一新和李家香。
“你好,李老板、王老板,我們先看看,轉轉!”二杠道。
說話間,一杠已經逛到了廚房。
“好,你們隨便看!”李家香道。
這對餐飲夫婦一臉的疲態盡顯。
這幾年,銀杏酒樓究竟發生了什麽呐?
這還得從李天亮在李家香生日宴上唱歌說起。
那次生日宴後,銀杏酒樓的顧客就漸漸多了起來,都是從抖音上找過來的。
人氣漸旺,生意也比先前好多了。
銀杏酒樓就隨勢開了自己的抖音號,開始走網紅路線,線上拓客。
本來這酒樓是走平民路線,王博覺得單價低,量小,不太可能有高的利潤。
再則承辦酒席的人也不可能從抖音過來,畢竟辦席都喜歡就近安排。
有,但是少。
他就自作主張地轉型主打中高端菜品。
在主店的二樓做了一個小餐廳,主打網紅小吃和精致的創新菜。
偶爾,李天亮也會來店裏開一場小型演唱會。
來打卡的人多, 流水也多。
王博幹脆就把一樓的大廳都裝修改造成小餐廳,吃這波網紅的紅利。
家香夫妻有些不太想,可經不住兒子能說會道,會畫餅。
他們不太懂這些,就由兒子操刀。
再說現在的生意天天都肉眼可見的火爆。
年輕人玩的新東西說不定就是好。
他們甚至想到了這下可以退休去旅遊了,兒子可以接班了。
為此,他們為支持兒子的事業,推掉了很多來訂席的賓客。
能輕鬆享受、輕鬆賺錢,何必還做量大從優的宴席生意呢?
再則王博腦子活,李天亮來開演唱會,他還出租廣告位,火的時候, 一個廣告位可以一晚上賣到3萬。
這錢就如長翅膀一樣飛來。
現在的銀杏酒樓不叫這名了,叫銀杏天亮餐廳。
王博更高歌猛進開了第二家、第三家銀杏天亮火鍋。
火鍋的單價定的比其他火鍋店的單價略貴,王博的理由是粉絲為愛豆買單,付得起小費。
然而主店的成功卻沒有完美地複製到火鍋店上去。
很多人第一次打卡後就不來了, 畢竟價格超出了預期,味道也不算驚豔,隻能是中規中矩。
再則,在蜀都的網紅火鍋店很多,特別是古早一批的巴蜀笑星開的火鍋店早已有了一批忠實的粉絲客戶。
貪新鮮來吃一次,上了當吃了虧,自然不會來吃第二次。
火鍋店沒多久就偃旗息鼓了。
就隻剩下主店還運營著,不過菜式沒新花樣,新鮮勁過了也就沒有多少人來了。
就算是粉絲依然會理性消費。
誰都不是憨憨。
隨著時間的推移,網紅店生意就清淡了下來。
哪怕天亮天天來唱歌,也幹不下。
後來,李天亮忙於乘勝集團的事兒就沒來了。
銀杏酒樓又馬不停蹄地恢複以前的經營模式,可再也回不到最初了。
可惜結婚辦壽定宴席不多,散客來得也不多,堂子又大,慢慢就出現了虧損。
任怎麽扭轉,怎麽推廣降價就是客流不大。
李家香就決定忍痛關門。
早期賺得錢還能保住,再堅持那隻能拚命找死。
雖然舍不得,但是也得割肉。
兒子來這一出的創新折騰,讓兩口子好好的生意提前結束了。
不過,誰能看得透呐?
有些人通過抖音改變了命運,有些人卻沒有,很不幸,家香兩口子就是。
其實餐飲做到後來還是得做家常菜,做人情味,做宴席。
新鮮感就是一陣風兒的事兒。
可惜,他們明白得太晚了。
一杠和二杠去廚房看了一圈,都是兩成新的廚具和餐櫃。
“都是老鄉,我五萬給你全收了,加外麵的餐桌一起。”一杠道。
“五萬,太少了吧,這麽多東西。我買的時候可花了我大幾十萬呐!”李家香道。
“姐,我們報的價格你問問就知道是行業最高的,如果不是最高的,你也不會找到我們吧。
你在我們來之前,肯定都問過其他的同行的。”一杠道。
“確實是!”李家香道。
自從第一桶金通過漲價搶過來後,一杠和二杠就給自己定了一個規矩,價格要略高於同行,薄利多收,生意才長久。
“那姐怎麽樣?你覺得合適,我們就叫大貨車來拉。”二杠道。
“買吧,買了省心。我們也好回宜城養老。”李家香道。
“行!”一杠道。
曾經風光一時的銀杏酒樓在這天結束了經營,成為了蜀都人們茶餘飯後的一個談資。
當李家香看著銀杏酒樓的牌匾被摘下來的那一刻,她哭了。
“走吧!”王一新道。
李家香對這個酒樓有感情,如今關張,她能怨兒子嗎?
當一個新事物出現時,當一個新風口出現時,一隻豬真的就能起飛嗎?
其實,並不見得。
時代更迭下,能活下來的都是強者。
李家香兩口子不是強者嗎?其實在某一時間段內,他們是優秀的老板,是強者。
不怕富二代敗家就怕富二代創業。
在王博的折騰下 ,兩口子的餐飲事業垮掉了。
也許並不是壞事,是好事即將來臨。
“爸、媽,你們一定要回去嗎?”王博問道。
“回去,你爺奶也老了,也需要照顧!”李家香道。
“蜀都離宜城也不遠,隨時都可以回去的嘛!”王博道。
“我們也隨時可以回來!”李家香道。
其實是家香覺得累了,身累+心累,這些年, 自己就如一台永動機一樣不停歇。
她想休息下!
李家香兩口子回了宜城李鎮。
李鎮這些年的變化大,他們兒時熟悉的地方都找不見了。
蜀都,他們有三套房,有兩輛車,在那生活了二十多年,也是半個蜀地人。不過,內心還是覺得自己是異鄉人,回到宜城李鎮才有家的親切感。
這裏是根。
李家的祖屋還在。
曾經李建行因怕受李家康贅婿身份的影響,受口舌之擾,搬離了李鎮。
李家康改回了李姓後,他就徹底搬回了李鎮,還把祖屋重修了。
從平屋變成了小三樓的房子,他的規劃是一樓是他和老伴兒,二樓是兒子家,三樓是女兒家。
在李建行的執念中,不管兒女飄蕩到何地、何時,這裏才是他們真正的家,葉落歸根的家。
如今,李家香兩口子真的回來了。
這個酒樓就是銀杏酒樓。
店裏的服務員和廚工已經被遣散,隻剩下了王一新和李家香。
“你好,李老板、王老板,我們先看看,轉轉!”二杠道。
說話間,一杠已經逛到了廚房。
“好,你們隨便看!”李家香道。
這對餐飲夫婦一臉的疲態盡顯。
這幾年,銀杏酒樓究竟發生了什麽呐?
這還得從李天亮在李家香生日宴上唱歌說起。
那次生日宴後,銀杏酒樓的顧客就漸漸多了起來,都是從抖音上找過來的。
人氣漸旺,生意也比先前好多了。
銀杏酒樓就隨勢開了自己的抖音號,開始走網紅路線,線上拓客。
本來這酒樓是走平民路線,王博覺得單價低,量小,不太可能有高的利潤。
再則承辦酒席的人也不可能從抖音過來,畢竟辦席都喜歡就近安排。
有,但是少。
他就自作主張地轉型主打中高端菜品。
在主店的二樓做了一個小餐廳,主打網紅小吃和精致的創新菜。
偶爾,李天亮也會來店裏開一場小型演唱會。
來打卡的人多, 流水也多。
王博幹脆就把一樓的大廳都裝修改造成小餐廳,吃這波網紅的紅利。
家香夫妻有些不太想,可經不住兒子能說會道,會畫餅。
他們不太懂這些,就由兒子操刀。
再說現在的生意天天都肉眼可見的火爆。
年輕人玩的新東西說不定就是好。
他們甚至想到了這下可以退休去旅遊了,兒子可以接班了。
為此,他們為支持兒子的事業,推掉了很多來訂席的賓客。
能輕鬆享受、輕鬆賺錢,何必還做量大從優的宴席生意呢?
再則王博腦子活,李天亮來開演唱會,他還出租廣告位,火的時候, 一個廣告位可以一晚上賣到3萬。
這錢就如長翅膀一樣飛來。
現在的銀杏酒樓不叫這名了,叫銀杏天亮餐廳。
王博更高歌猛進開了第二家、第三家銀杏天亮火鍋。
火鍋的單價定的比其他火鍋店的單價略貴,王博的理由是粉絲為愛豆買單,付得起小費。
然而主店的成功卻沒有完美地複製到火鍋店上去。
很多人第一次打卡後就不來了, 畢竟價格超出了預期,味道也不算驚豔,隻能是中規中矩。
再則,在蜀都的網紅火鍋店很多,特別是古早一批的巴蜀笑星開的火鍋店早已有了一批忠實的粉絲客戶。
貪新鮮來吃一次,上了當吃了虧,自然不會來吃第二次。
火鍋店沒多久就偃旗息鼓了。
就隻剩下主店還運營著,不過菜式沒新花樣,新鮮勁過了也就沒有多少人來了。
就算是粉絲依然會理性消費。
誰都不是憨憨。
隨著時間的推移,網紅店生意就清淡了下來。
哪怕天亮天天來唱歌,也幹不下。
後來,李天亮忙於乘勝集團的事兒就沒來了。
銀杏酒樓又馬不停蹄地恢複以前的經營模式,可再也回不到最初了。
可惜結婚辦壽定宴席不多,散客來得也不多,堂子又大,慢慢就出現了虧損。
任怎麽扭轉,怎麽推廣降價就是客流不大。
李家香就決定忍痛關門。
早期賺得錢還能保住,再堅持那隻能拚命找死。
雖然舍不得,但是也得割肉。
兒子來這一出的創新折騰,讓兩口子好好的生意提前結束了。
不過,誰能看得透呐?
有些人通過抖音改變了命運,有些人卻沒有,很不幸,家香兩口子就是。
其實餐飲做到後來還是得做家常菜,做人情味,做宴席。
新鮮感就是一陣風兒的事兒。
可惜,他們明白得太晚了。
一杠和二杠去廚房看了一圈,都是兩成新的廚具和餐櫃。
“都是老鄉,我五萬給你全收了,加外麵的餐桌一起。”一杠道。
“五萬,太少了吧,這麽多東西。我買的時候可花了我大幾十萬呐!”李家香道。
“姐,我們報的價格你問問就知道是行業最高的,如果不是最高的,你也不會找到我們吧。
你在我們來之前,肯定都問過其他的同行的。”一杠道。
“確實是!”李家香道。
自從第一桶金通過漲價搶過來後,一杠和二杠就給自己定了一個規矩,價格要略高於同行,薄利多收,生意才長久。
“那姐怎麽樣?你覺得合適,我們就叫大貨車來拉。”二杠道。
“買吧,買了省心。我們也好回宜城養老。”李家香道。
“行!”一杠道。
曾經風光一時的銀杏酒樓在這天結束了經營,成為了蜀都人們茶餘飯後的一個談資。
當李家香看著銀杏酒樓的牌匾被摘下來的那一刻,她哭了。
“走吧!”王一新道。
李家香對這個酒樓有感情,如今關張,她能怨兒子嗎?
當一個新事物出現時,當一個新風口出現時,一隻豬真的就能起飛嗎?
其實,並不見得。
時代更迭下,能活下來的都是強者。
李家香兩口子不是強者嗎?其實在某一時間段內,他們是優秀的老板,是強者。
不怕富二代敗家就怕富二代創業。
在王博的折騰下 ,兩口子的餐飲事業垮掉了。
也許並不是壞事,是好事即將來臨。
“爸、媽,你們一定要回去嗎?”王博問道。
“回去,你爺奶也老了,也需要照顧!”李家香道。
“蜀都離宜城也不遠,隨時都可以回去的嘛!”王博道。
“我們也隨時可以回來!”李家香道。
其實是家香覺得累了,身累+心累,這些年, 自己就如一台永動機一樣不停歇。
她想休息下!
李家香兩口子回了宜城李鎮。
李鎮這些年的變化大,他們兒時熟悉的地方都找不見了。
蜀都,他們有三套房,有兩輛車,在那生活了二十多年,也是半個蜀地人。不過,內心還是覺得自己是異鄉人,回到宜城李鎮才有家的親切感。
這裏是根。
李家的祖屋還在。
曾經李建行因怕受李家康贅婿身份的影響,受口舌之擾,搬離了李鎮。
李家康改回了李姓後,他就徹底搬回了李鎮,還把祖屋重修了。
從平屋變成了小三樓的房子,他的規劃是一樓是他和老伴兒,二樓是兒子家,三樓是女兒家。
在李建行的執念中,不管兒女飄蕩到何地、何時,這裏才是他們真正的家,葉落歸根的家。
如今,李家香兩口子真的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