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是餘首輔憑一己之力撐著朝堂。」
於是,餘首輔在民間的聲望極盛。
餘首輔這一手算盤打得不錯。
他其實很怕林雲紫隨意抓個餘家的小問題,動用軍權解決餘家。就算林雲紫被詬病,但餘家就完了呀!
他現在有了這麽高的聲望,林雲紫但凡擔心對他動手會引起民憤,行事就得掂量掂量。
在安全有了保證的基礎上,他隻要多拖個幾年,憑藉餘家的勢力繼續收攏朝堂。再拉攏些武將。
以後尋著機會給朝堂製造些混亂,就還有機會翻盤。
但他謀算得很好,卻不知道林家人早就在各地有所布局。
第320章 劉心瑤生子】
餘首輔想借著最近的利民政策給自己提高聲望。
江南一帶自然沒有太大的問題,本就是餘家的大本營。當地的文人也以餘家馬首是瞻。
其它地方就做不到了。
雖然餘首輔都安排了人造勢,但本地的世家大族到底影響力更大。
比如蜀地。
「以前內閣也是這幾位閣老,為何沒有出這些政令?端謹太後出自餘家,餘首輔為內閣之首,她若有心,這些政令早就出了。這定然是端怡太後的意思。」
「聽說端怡太後還是貴妃之時,憐憫鄉下的孩子早早當家,便在京城開設了學堂,免費教鄉下的孩子識字!」
「端怡太後心善,朝中總算是有人能管我們百姓的死活了!」
於是,在裴家的操控下,蜀地百姓將這份功勞算在了林雲紫頭上。
和蜀地類似的情況,還有平陽府及其周邊的地區、膠州一帶、南陽、歸德、澤州等。
京城周邊就更不用說了,任你把餘首輔吹上天,百姓們都隻認林貴妃。
哦,現在是端怡皇太後。
說到裴家,裴翎的族叔在上月就已經完成了圩堤的修繕。
按照約定,應該升任工部侍郎。
餘首輔知道裴江遠是林家一派的人,但這個承諾早前就做下了。這個時候實在不好反悔。
且吏部早就倒向了林家,若他反悔,必定被曾閣老和吏部攻擊。
餘首輔對此隻能默認。
裴江遠便在年前到了京城。
裴江遠雖然去做了一段時間的苦活,但他反而慶幸。
他本想憑藉投靠林家和曾閣老謀求一個進入中樞的機會。
此舉既是為家族,也是為了個人的前程搏一把。
但這也是有風險的。
若林家和曾閣老敗給了餘家,他就會跟著遭殃。
哪知道曾閣老把他弄去修圩堤,等他修好,京城的局勢都已經大定。
現在林家勝出,他不僅不用擔風險,還撈了個侍郎之位。
真是祖宗保佑啊!
裴侍郎去吏部報到,又在京城置辦了宅子,等著年後上任。
很快到了春節。
小皇帝已經兩月,眉眼越來越像先皇。
太皇太後看著健康的孩子,心裏的悲傷淡了不少。
新年,改了年號永興。
林雲珠中午參加了宮宴,晚上是皇家的家宴。
她是第一次參加皇家的家宴。
除了小皇帝,隻得徐定一個男人。
太皇太後和林雲紫坐在上首。
端謹太後身體不適,沒有參加。
林雲珠聽林雲紫說,若不是餘首輔要求,她連上朝都不想。
即便是上朝,也是戴著麵紗。且她們倆在簾子後麵,朝臣基本上隻能聽到聲音,看不到臉。
除了林雲珠他們一家,就還有先帝的兩位後妃。
德妃現在是汪太妃,惠妃現在是魏太妃。
沒有端謹太後,這一頓飯倒是和諧。
大家的關注點都在兩個多月的小皇帝身上。
安國公主看到小皇帝時露出了些笑容,其餘時候瞧著不甚高興。
徐定悄悄跟林雲珠說:「許是想父王了!每年過年都這樣。」
林雲珠想著安國公主也不容易,雖然地位尊貴,但不得不和丈夫分居兩地。
若是那種貌合神離的夫妻也還好,偏偏兩人當年一起上戰場,感情極好。
林雲珠還在神遊,又聽徐定道:「我打算過一陣回軍營去,讓父王回京休息幾年。」
「哦!」
林雲珠無意識的應道。
突然想到什麽,脫口問道:「我還沒生娃呢?」
不是,你就這樣走了,你們不會把責任賴我頭上吧?還好這話林雲珠隻敢在心裏想想,沒說出來。
徐定扶額,重點是這個嗎?
見林雲珠跟他的思路完全不在一條線上,隻能低聲解釋道:「自然得等你生了孩子後。」
且現在這個關鍵時刻,他掌著金吾衛對林雲紫很重要。
「哦!」
林雲珠突然就感受到了壓力!
此時終於能理解大嫂了!
————
大年初三,是出嫁女回娘家的日子。
林雲珠和林雲曉都回了永寧伯府。
最近這段時間,劉夫人一直住在永寧伯府。
因為劉心瑤的預產期就是這幾日,劉夫人實在不放心。
一家人用過午膳,徐定和龐靖跟著林文傑和林文康去了前院。女眷就在正院閑聊。
林雲珠抱著珍姐兒逗。珍姐兒一歲五個月,可愛得不得了。
林雲曉撫著劉心瑤的肚子問:「小侄兒呀,你什麽時候出來?姑姑給你準備了可多好東西了!」<="<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於是,餘首輔在民間的聲望極盛。
餘首輔這一手算盤打得不錯。
他其實很怕林雲紫隨意抓個餘家的小問題,動用軍權解決餘家。就算林雲紫被詬病,但餘家就完了呀!
他現在有了這麽高的聲望,林雲紫但凡擔心對他動手會引起民憤,行事就得掂量掂量。
在安全有了保證的基礎上,他隻要多拖個幾年,憑藉餘家的勢力繼續收攏朝堂。再拉攏些武將。
以後尋著機會給朝堂製造些混亂,就還有機會翻盤。
但他謀算得很好,卻不知道林家人早就在各地有所布局。
第320章 劉心瑤生子】
餘首輔想借著最近的利民政策給自己提高聲望。
江南一帶自然沒有太大的問題,本就是餘家的大本營。當地的文人也以餘家馬首是瞻。
其它地方就做不到了。
雖然餘首輔都安排了人造勢,但本地的世家大族到底影響力更大。
比如蜀地。
「以前內閣也是這幾位閣老,為何沒有出這些政令?端謹太後出自餘家,餘首輔為內閣之首,她若有心,這些政令早就出了。這定然是端怡太後的意思。」
「聽說端怡太後還是貴妃之時,憐憫鄉下的孩子早早當家,便在京城開設了學堂,免費教鄉下的孩子識字!」
「端怡太後心善,朝中總算是有人能管我們百姓的死活了!」
於是,在裴家的操控下,蜀地百姓將這份功勞算在了林雲紫頭上。
和蜀地類似的情況,還有平陽府及其周邊的地區、膠州一帶、南陽、歸德、澤州等。
京城周邊就更不用說了,任你把餘首輔吹上天,百姓們都隻認林貴妃。
哦,現在是端怡皇太後。
說到裴家,裴翎的族叔在上月就已經完成了圩堤的修繕。
按照約定,應該升任工部侍郎。
餘首輔知道裴江遠是林家一派的人,但這個承諾早前就做下了。這個時候實在不好反悔。
且吏部早就倒向了林家,若他反悔,必定被曾閣老和吏部攻擊。
餘首輔對此隻能默認。
裴江遠便在年前到了京城。
裴江遠雖然去做了一段時間的苦活,但他反而慶幸。
他本想憑藉投靠林家和曾閣老謀求一個進入中樞的機會。
此舉既是為家族,也是為了個人的前程搏一把。
但這也是有風險的。
若林家和曾閣老敗給了餘家,他就會跟著遭殃。
哪知道曾閣老把他弄去修圩堤,等他修好,京城的局勢都已經大定。
現在林家勝出,他不僅不用擔風險,還撈了個侍郎之位。
真是祖宗保佑啊!
裴侍郎去吏部報到,又在京城置辦了宅子,等著年後上任。
很快到了春節。
小皇帝已經兩月,眉眼越來越像先皇。
太皇太後看著健康的孩子,心裏的悲傷淡了不少。
新年,改了年號永興。
林雲珠中午參加了宮宴,晚上是皇家的家宴。
她是第一次參加皇家的家宴。
除了小皇帝,隻得徐定一個男人。
太皇太後和林雲紫坐在上首。
端謹太後身體不適,沒有參加。
林雲珠聽林雲紫說,若不是餘首輔要求,她連上朝都不想。
即便是上朝,也是戴著麵紗。且她們倆在簾子後麵,朝臣基本上隻能聽到聲音,看不到臉。
除了林雲珠他們一家,就還有先帝的兩位後妃。
德妃現在是汪太妃,惠妃現在是魏太妃。
沒有端謹太後,這一頓飯倒是和諧。
大家的關注點都在兩個多月的小皇帝身上。
安國公主看到小皇帝時露出了些笑容,其餘時候瞧著不甚高興。
徐定悄悄跟林雲珠說:「許是想父王了!每年過年都這樣。」
林雲珠想著安國公主也不容易,雖然地位尊貴,但不得不和丈夫分居兩地。
若是那種貌合神離的夫妻也還好,偏偏兩人當年一起上戰場,感情極好。
林雲珠還在神遊,又聽徐定道:「我打算過一陣回軍營去,讓父王回京休息幾年。」
「哦!」
林雲珠無意識的應道。
突然想到什麽,脫口問道:「我還沒生娃呢?」
不是,你就這樣走了,你們不會把責任賴我頭上吧?還好這話林雲珠隻敢在心裏想想,沒說出來。
徐定扶額,重點是這個嗎?
見林雲珠跟他的思路完全不在一條線上,隻能低聲解釋道:「自然得等你生了孩子後。」
且現在這個關鍵時刻,他掌著金吾衛對林雲紫很重要。
「哦!」
林雲珠突然就感受到了壓力!
此時終於能理解大嫂了!
————
大年初三,是出嫁女回娘家的日子。
林雲珠和林雲曉都回了永寧伯府。
最近這段時間,劉夫人一直住在永寧伯府。
因為劉心瑤的預產期就是這幾日,劉夫人實在不放心。
一家人用過午膳,徐定和龐靖跟著林文傑和林文康去了前院。女眷就在正院閑聊。
林雲珠抱著珍姐兒逗。珍姐兒一歲五個月,可愛得不得了。
林雲曉撫著劉心瑤的肚子問:「小侄兒呀,你什麽時候出來?姑姑給你準備了可多好東西了!」<="<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