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凜州(七)
關於我老公是女帝這件事 作者:渡非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風聲襲襲如嘯,東西兩方兵列對陣,默然肅殺。
“凜州連旱三年貧壤虧產,百姓辛勤耕耘一年所產僅足一家果腹而難有盈餘,卻既要上稅朝廷,又要供養封侯,如此生存勉難,我們隻能自尋活路。”
“封侯之供不過是從供稅中取封邑之例,且自凜州逢旱以來朝廷便已減了凜州進稅,怎麽聽你所言倒像是每年要進兩份稅?”
傅雲冷冷一笑,“減了官稅又如何?這凜州之地處處設營,軍行之處資物具奢,官府又常征民墾荒西漠,加之各地築城徭役,如此層層削壓之下,豈得生途?”
百姓貧乏,而國庫亦非盈實,這幾乎是每個生亂的時代都存在的矛盾,碩鼠既存,則上蝕朝廷而下侵百姓。
“那閣下獨守此一城又能如何?獨此一城便能脫離朝廷、得到你們想要的自由?”
傅雲睨了他一眼,笑意生諷,“若非走投無路,又有誰願意如此九死一生?女帝陛下到底是金枝玉葉呐,豈能知此維勉之苦?”
“說的倒是有情有理,可那些四竄於荒地屠戮百姓的流匪不也是你們的安排嗎?”
“一將功成萬骨枯,爭端既起,代價總是難免的,敢問陛下,難道宗族立成之時就不見鮮血鋪路?百年至今就沒有枉死的忠臣?”
花非若微微勾起唇角,莞爾輕諷了一笑,“你們本就是因不滿於朝廷重壓而行起義之事,如今大業未成,卻倒先效仿起這些陰損詭謀了?如此縱得事成,就不怕他時亦將反之?”
“百年後事生死難問,凡夫俗子隻爭朝夕。”
聽人此言擲地有聲,花非若了然這也就是個不擇手段的逐利之徒,既講不通道理,則也不必於此多費口舌,於是花非若一笑斂去不悅異態,應道:“那我們就談朝夕。”
女帝應言溫然,絲毫不覺半分怒意,如此傅雲倒覺詫異了起來,便不動聲色的打量了他一眼。
“朕不欲引得殺戮太甚,故令那使者傳書回往將閣下邀來相見,咱們也就不必再繞彎子了,就說說你占了瀾下一城究竟所求為何?”
“陛下若想收歸瀾下倒也不難,此城居萬戶,有墉渠護城,陛下若想收歸此城,則以善州東嶺良田為易,另許封邑三千。”
花非若聽罷淡為一笑,卻仍然溫和著語調:“封邑三千乃伯君之祿,但為伯君者,皆存功績於國,閣下若能助朕解此兵禍之亂,莫說僅居伯君,縱是位列徹侯又有何不可?”
女帝講出“徹侯”二字時,傅雲驚了一愣,原想著自己提出的伯君之祿已足可惹怒女帝,卻誰料女帝非但不見半分嗔色,反倒竟還更許徹侯之位。
她若得徹侯之位,則可與如今於凜州之境隻手遮天的同遠侯比肩,更可與國母襄南侯並立,這豈是等閑富貴!
卻驚詫不過片刻後,她又還是回過了神來,想起了徹侯之前,女帝提出的助平兵禍的條件,不禁恍然會意,暗笑自己險些就中了此言之惑。
“我本起自義軍之中,又當如何助陛下平此民怨之禍?”
“閣下也是聰明通透之人,豈會不知一山不容二虎之理?涵水以北,楚貞屯以萬軍蟄居,退可異居他國,進可獨占瀾下,閣下僅以區區二千兵馬,卻守三關之要,豈不勉難?”
“所以陛下是想借我之手潰楚貞之軍?”
“當然朕也會給你相應的支持,必不會叫你孤立無援。”
傅雲暗暗揣摩了女帝神色片刻,仍將信將疑的,不敢輕易應之,“就如陛下所言,我麾下不過寥寥兩千餘眾,陛下何不邀會楚貞,而倒要來策反我?”
花非若早已料知她會生此疑問,故早也有了應答之策,於是不急不緩的答道:“其實不論是你亦或楚貞,於朕而言都並無分別,隻是念及此番兵禍已傷民甚矣,故不想再起殺戮罷了。”
傅雲冷笑了一下,“那我倒是該多謝陛下仁慈了。”
花非若也應而笑了笑,“今日所談絕無強迫之意,閣下若不願,離車便是。”
應得此言,傅雲又兀自尋思了一番,便欲起身,道:“此非小事,陛下容我考慮幾日吧。”
“既離了車,此事便無再議。”
傅雲目光落冷,而花非若唇邊的笑意也微微落淺,淡淡挪眼瞧了她,“你莫忘了,是你遣來的刺客給你帶去了朕的手書,此事若以刑法論罪,九族可誅,且爾等本為叛軍,再添此謀君之罪,朕就是圍城阬殺爾軍也並無過之。”
觀來溫和的女帝仍以不急不怒的柔緩語調,卻淡淡的道出了冰冷冷的肅殺之意。
傅雲沉默了片刻。
花非若從手邊的匣中取出了一早便備好了的契約,擺在小幾上,“侯伯之諾絕非空言,你若願意,便留於此處畫押,若不願便下車去吧。”
傅雲默默將契約拿來,看了看女帝,又見其上有言稱可為瀾下城中守軍供以輜重補給,心中暗暗揣測了一番,仍有些許狐疑的問道:“若我畫押,其他皆既往不咎?”
“既往不咎。”
“若得事成,則論功封爵,上可抵徹侯之位?”
花非若點頭,“隻要如契約所行,自然論功行賞。”
傅雲又默然躊躇了片刻,卻仍難下定決心,“倘若楚貞知曉此事,必將設以防備……”
“今日之事自當隱秘,至於楚貞那方就看你如何把握了。”
聽罷此言,傅雲又尋思了一番,終而一歎,到底還是簽字畫押了。
隨後花非若便親手將契約一分為二,留而交遞了一份。
車內詳相談了約莫半個時辰,傅雲蹙眉下了車來,荀安看著她走遠後,便來到車前詢令:“陛下,可回營了?”
“回吧。”
歸得營中,花非若便將今日之況大致告知於餘蕭。
了然了女帝的打算後,餘蕭自然也無多言,隻應稱他日自當援或資之。
餘蕭告退後,花非若又獨在帳中比照著當下凜州的形勢。
今日策反了傅雲後,野落原間流匪之禍可平,且收歸了瀾下之勢後,涵北的楚貞孤立無援亦不成大患。
不過傅雲此事還應與同遠侯通個氣,接下來與義軍對峙的局勢便大可交由同遠侯來掌控。
思及同遠侯,花非若便不由得有些心生梗阻,又想起了先前流匪佯為朝廷軍對百姓肆意屠戮此事。
雖說此事禍起於叛軍,但同遠侯身為一方徹侯,更掌凜州軍多年,境中生此禍民之亂,卻在他親自來到此方之前,她竟隻字不提,且也不見其正軍來平亂。
想著此事花非若實在有些惱火,卻就當下境況而言對其直接問罪也不大妥……
“陛下。”荀安入帳來先向女帝行了禮,才問:“陛下有何吩咐?”
花非若繞離沙盤,衝他招了招手示意他上前來。
荀安上前,花非若便自然而然的一手輕輕搭了他的肩,又微微俯近身去在他耳畔低言吩咐:“明日我將暗中前往西漠一趟,大部隊在後,你需替我掩住此事,萬不可令他人知曉我不在營中。”
女帝忽然近入咫尺,荀安下意識拘住了呼吸,心跳更也在這刹那間慌漏了兩拍。
“陛下欲獨往西漠?”
花非若想了想,“我隻帶幾個隨身護衛,至於軍營的行程我已與餘蕭商量妥了,於此處再留一日便啟程東往。”
“如此,陛下為何還要先行前往西漠?”
花非若垂眸飾掩一笑間便尋思好了一番說辭:“咱們初至凜州時,同遠侯避了西北流匪之亂,而引朕入永安鎮,如此報喜不報憂實難窺知詳況。”
“原是如此,臣郎明白了。”
荀安乖乖應下此事,花非若滿意的點了點頭,麵上雖仍不動聲色,心中卻已翻起了一陣激躍。
將獨往西漠此事,花非若也以同樣的說辭交代了餘蕭,並由之親點了三百輕騎精銳隨行後,便一早趕著淩晨天還沒亮的功夫就出發了。
“凜州連旱三年貧壤虧產,百姓辛勤耕耘一年所產僅足一家果腹而難有盈餘,卻既要上稅朝廷,又要供養封侯,如此生存勉難,我們隻能自尋活路。”
“封侯之供不過是從供稅中取封邑之例,且自凜州逢旱以來朝廷便已減了凜州進稅,怎麽聽你所言倒像是每年要進兩份稅?”
傅雲冷冷一笑,“減了官稅又如何?這凜州之地處處設營,軍行之處資物具奢,官府又常征民墾荒西漠,加之各地築城徭役,如此層層削壓之下,豈得生途?”
百姓貧乏,而國庫亦非盈實,這幾乎是每個生亂的時代都存在的矛盾,碩鼠既存,則上蝕朝廷而下侵百姓。
“那閣下獨守此一城又能如何?獨此一城便能脫離朝廷、得到你們想要的自由?”
傅雲睨了他一眼,笑意生諷,“若非走投無路,又有誰願意如此九死一生?女帝陛下到底是金枝玉葉呐,豈能知此維勉之苦?”
“說的倒是有情有理,可那些四竄於荒地屠戮百姓的流匪不也是你們的安排嗎?”
“一將功成萬骨枯,爭端既起,代價總是難免的,敢問陛下,難道宗族立成之時就不見鮮血鋪路?百年至今就沒有枉死的忠臣?”
花非若微微勾起唇角,莞爾輕諷了一笑,“你們本就是因不滿於朝廷重壓而行起義之事,如今大業未成,卻倒先效仿起這些陰損詭謀了?如此縱得事成,就不怕他時亦將反之?”
“百年後事生死難問,凡夫俗子隻爭朝夕。”
聽人此言擲地有聲,花非若了然這也就是個不擇手段的逐利之徒,既講不通道理,則也不必於此多費口舌,於是花非若一笑斂去不悅異態,應道:“那我們就談朝夕。”
女帝應言溫然,絲毫不覺半分怒意,如此傅雲倒覺詫異了起來,便不動聲色的打量了他一眼。
“朕不欲引得殺戮太甚,故令那使者傳書回往將閣下邀來相見,咱們也就不必再繞彎子了,就說說你占了瀾下一城究竟所求為何?”
“陛下若想收歸瀾下倒也不難,此城居萬戶,有墉渠護城,陛下若想收歸此城,則以善州東嶺良田為易,另許封邑三千。”
花非若聽罷淡為一笑,卻仍然溫和著語調:“封邑三千乃伯君之祿,但為伯君者,皆存功績於國,閣下若能助朕解此兵禍之亂,莫說僅居伯君,縱是位列徹侯又有何不可?”
女帝講出“徹侯”二字時,傅雲驚了一愣,原想著自己提出的伯君之祿已足可惹怒女帝,卻誰料女帝非但不見半分嗔色,反倒竟還更許徹侯之位。
她若得徹侯之位,則可與如今於凜州之境隻手遮天的同遠侯比肩,更可與國母襄南侯並立,這豈是等閑富貴!
卻驚詫不過片刻後,她又還是回過了神來,想起了徹侯之前,女帝提出的助平兵禍的條件,不禁恍然會意,暗笑自己險些就中了此言之惑。
“我本起自義軍之中,又當如何助陛下平此民怨之禍?”
“閣下也是聰明通透之人,豈會不知一山不容二虎之理?涵水以北,楚貞屯以萬軍蟄居,退可異居他國,進可獨占瀾下,閣下僅以區區二千兵馬,卻守三關之要,豈不勉難?”
“所以陛下是想借我之手潰楚貞之軍?”
“當然朕也會給你相應的支持,必不會叫你孤立無援。”
傅雲暗暗揣摩了女帝神色片刻,仍將信將疑的,不敢輕易應之,“就如陛下所言,我麾下不過寥寥兩千餘眾,陛下何不邀會楚貞,而倒要來策反我?”
花非若早已料知她會生此疑問,故早也有了應答之策,於是不急不緩的答道:“其實不論是你亦或楚貞,於朕而言都並無分別,隻是念及此番兵禍已傷民甚矣,故不想再起殺戮罷了。”
傅雲冷笑了一下,“那我倒是該多謝陛下仁慈了。”
花非若也應而笑了笑,“今日所談絕無強迫之意,閣下若不願,離車便是。”
應得此言,傅雲又兀自尋思了一番,便欲起身,道:“此非小事,陛下容我考慮幾日吧。”
“既離了車,此事便無再議。”
傅雲目光落冷,而花非若唇邊的笑意也微微落淺,淡淡挪眼瞧了她,“你莫忘了,是你遣來的刺客給你帶去了朕的手書,此事若以刑法論罪,九族可誅,且爾等本為叛軍,再添此謀君之罪,朕就是圍城阬殺爾軍也並無過之。”
觀來溫和的女帝仍以不急不怒的柔緩語調,卻淡淡的道出了冰冷冷的肅殺之意。
傅雲沉默了片刻。
花非若從手邊的匣中取出了一早便備好了的契約,擺在小幾上,“侯伯之諾絕非空言,你若願意,便留於此處畫押,若不願便下車去吧。”
傅雲默默將契約拿來,看了看女帝,又見其上有言稱可為瀾下城中守軍供以輜重補給,心中暗暗揣測了一番,仍有些許狐疑的問道:“若我畫押,其他皆既往不咎?”
“既往不咎。”
“若得事成,則論功封爵,上可抵徹侯之位?”
花非若點頭,“隻要如契約所行,自然論功行賞。”
傅雲又默然躊躇了片刻,卻仍難下定決心,“倘若楚貞知曉此事,必將設以防備……”
“今日之事自當隱秘,至於楚貞那方就看你如何把握了。”
聽罷此言,傅雲又尋思了一番,終而一歎,到底還是簽字畫押了。
隨後花非若便親手將契約一分為二,留而交遞了一份。
車內詳相談了約莫半個時辰,傅雲蹙眉下了車來,荀安看著她走遠後,便來到車前詢令:“陛下,可回營了?”
“回吧。”
歸得營中,花非若便將今日之況大致告知於餘蕭。
了然了女帝的打算後,餘蕭自然也無多言,隻應稱他日自當援或資之。
餘蕭告退後,花非若又獨在帳中比照著當下凜州的形勢。
今日策反了傅雲後,野落原間流匪之禍可平,且收歸了瀾下之勢後,涵北的楚貞孤立無援亦不成大患。
不過傅雲此事還應與同遠侯通個氣,接下來與義軍對峙的局勢便大可交由同遠侯來掌控。
思及同遠侯,花非若便不由得有些心生梗阻,又想起了先前流匪佯為朝廷軍對百姓肆意屠戮此事。
雖說此事禍起於叛軍,但同遠侯身為一方徹侯,更掌凜州軍多年,境中生此禍民之亂,卻在他親自來到此方之前,她竟隻字不提,且也不見其正軍來平亂。
想著此事花非若實在有些惱火,卻就當下境況而言對其直接問罪也不大妥……
“陛下。”荀安入帳來先向女帝行了禮,才問:“陛下有何吩咐?”
花非若繞離沙盤,衝他招了招手示意他上前來。
荀安上前,花非若便自然而然的一手輕輕搭了他的肩,又微微俯近身去在他耳畔低言吩咐:“明日我將暗中前往西漠一趟,大部隊在後,你需替我掩住此事,萬不可令他人知曉我不在營中。”
女帝忽然近入咫尺,荀安下意識拘住了呼吸,心跳更也在這刹那間慌漏了兩拍。
“陛下欲獨往西漠?”
花非若想了想,“我隻帶幾個隨身護衛,至於軍營的行程我已與餘蕭商量妥了,於此處再留一日便啟程東往。”
“如此,陛下為何還要先行前往西漠?”
花非若垂眸飾掩一笑間便尋思好了一番說辭:“咱們初至凜州時,同遠侯避了西北流匪之亂,而引朕入永安鎮,如此報喜不報憂實難窺知詳況。”
“原是如此,臣郎明白了。”
荀安乖乖應下此事,花非若滿意的點了點頭,麵上雖仍不動聲色,心中卻已翻起了一陣激躍。
將獨往西漠此事,花非若也以同樣的說辭交代了餘蕭,並由之親點了三百輕騎精銳隨行後,便一早趕著淩晨天還沒亮的功夫就出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