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歸程
關於我老公是女帝這件事 作者:渡非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次日一早,拔營啟程,應荀安與容萋的建議,他們將先乘船北上至滄城,再更為車馬西歸琢月。
滄城位於流波山脈之北,若行陸路則將翻山越嶺,繞道頗遠,而若乘船的話便隻需半日便可抵達,隻是顧及女帝經此大難後,許會怵忌水路。
好在花非若半點沒有“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的恐海情緒,隻聽其一提便同意了這個建議。
乘船已離了小鎮,花非若卻還在甲板上遠遠望著這座流波山,心中仍思索著那座目前仍未存在的墓。
倘若他當下所處的時期,與他生長的那個時代是同屬於一條因果相連的時間線上的話,那麽那座與他逆時穿越有著不可解關係的墓總有一天會出現。
而倘若他當下的身份真的就是墓主昭寧女帝花非若的話,那此墓的出現則應當要由他來主導了?
女帝久久望著那座山,荀安也一直靜靜陪候在旁,尋思了良久,終於也從那座山上尋到了些話題,便開口:“想不到此山瞧來風平浪靜,卻包藏了如此禍端。”
“確實,不過此地風水頗佳,若能在此建陵倒也不錯。”
饒是荀安打理後宮多年,早已練就處變不驚的功底,也讓女帝這完全出乎他意料之外的話給驚了半天講不出話來。
原本荀安還以為,女帝盯著那山是在回想此番與這山相關的種種亂子,卻沒想到她竟是想在此建陵?!
可女帝的地寢早在七年前便已始建。
卻不過須臾,荀安便又思索了過來——女帝此番在外經險記憶有損,大約是忘卻了吧。
“陛下所言甚是……不過陛下當年登基時太卜便已為陛下選址寒漱山,那裏承日月之華,又與先帝之陵相依,亦為福地佳址,而今地宮也已動工七年,大約明年秋冬時便可竣工,屆時有之為鎮,必能護佑陛下福壽綿長、社稷安穩。”
聽著荀安嘰裏呱啦的說了這許多,花非若卻隻留意到了一個重點——寒漱山?!
他的陵墓已經開建了?
不是這座流波山?!
這又是個什麽鬼馬烏龍!?
至此,他曾在父輩的熏陶下建立起的對這個朝代的世界觀,已崩塌得所剩無幾了。
燕赤王身死而女帝健在那件事他還能勉強將其視之為烏龍,或史傳的謬誤,可這有實實在在的龐大工程遺跡做支撐的事總不能也是烏龍吧!
難道他進的那座墓根本就不是花非若的?
可別人的墓總不能寫花非若的墓誌銘吧……
難道從一開始就是他們把別人的事跡誤判成燕赤王的了?
可無論是古時記史的史官,還是二十一世紀研究曆史的人,都不至於能粗心到這種地步吧!
難道唯一的解釋,就是他所處的這個時代與他所知的根本就不是一條線?
這個答案卻比世界觀的崩塌更令他絕望……
經曆了崩塌過後,花非若瞧著那座山的目光忽而更為黯淡了。
原本他還心心念念的,想憑著自己多年來對曆史的研究經驗找尋一下回去的方式,現在看來似乎是無望了……
荀安一直在旁邊打量著女帝的神色,而他那番話後陛下便久久不應,這多少有些令他不安,卻瞧著陛下神色愈發沉然,他也不敢輕易亂起什麽話題了。
且瞧著女帝辛勞了這幾日,麵上早已疲態不掩,荀安更也心疼她此番遭了不小的罪,不舍得陛下繼續在外頭吹海風,便將她勸進了艙房裏。
“陛下,我們現在先乘船至滄城,再乘車走大道回琢月,餘下的賊人臣郎已讓容萋先派人押入了滄城大牢。”
“嗯,你安排的很妥。”
花非若仍未從自己心底的崩塌裏掙紮出來,便應得很淡然也不走心。
“分內之事。”
而後荀安便隻想靜靜看著他的女帝。
經此一番多事之後,荀安發現女帝似較往昔變了些——
以往她總是以淡漠之色示人待物,如今卻變得溫柔也總對人笑了。
對他的轉變就更大了。
以前無論他如何討好,女帝都隻回他以漠然冷色,更也從不接近他,大多數時候甚連話都不願與他講,而今陛下雖然仍舊不願與他親昵,但至少是願意與他說話了。
荀安本默默專注的悄悄打量著女帝,卻忽然發現陛下的手上竟有傷痕。
“陛下怎麽受傷了?”
花非若垂眼瞧了一下自己手上那點微不足道的小傷,一時甚也想不起來這是怎麽來的了,正想表示沒什麽大不了時,荀安卻已如見了多大事似的拉過他的雙手,瞧著他掌心那點血都不見多少的擦傷蹙了眉。
“陛下稍待,臣郎去取藥來。”
“小傷而已……”
然而荀安根本不容他攔,早已起身去尋藥了。
同樣作為一個男人,花非若其實很能理解荀安如此珍重女帝而小心翼翼的心態。
隻可惜是他一隻野麻雀占了他們寶貴金絲雀的舍……
滄城座處於月舒國東南之位,其後平原腹地,兩側山峽為關,地勢險要,更守臨海國門,因而乃為國中邊防重地,亦是滄州太守行政之所。
滄城雖是座數倍大於流波鎮的城池,卻因其關守嚴密,對往來者搜查甚嚴,因而反倒沒有流波鎮那座邊關小鎮來得熱鬧。
此城城牆甚高,傍及最高之處設有一座烽火台,港前所泊皆為戰艦,入得城中亦處處可見巡兵列隊往來,肅殺之氣甚然。
太守得知女帝將來,一早便攜了丞、尉恭候於城外。
太守韓氏乃為國都琢月城中世家女君,早年在女帝猶為東宮儲君時便曾拜見過,便也一直將此視作她在邊疆為官的談資,時常與左右輔官談起女帝風姿如何一絕凡塵、如何才高無雙。
那時的女帝猶為少年儲君,而今日她見到了為君八載的女帝,才發覺自己這些年對之的讚譽仍是淺薄了。
“臣,滄州太守韓瑜,拜見女帝陛下。吾皇萬歲千秋!”
是時花非若正驚豔於滄城巍峨的城牆,隻覺無論是自己曾發掘的那些殘垣遺址,亦或是史書的辭藻華飾,都遠不及他此刻身臨城下親眼所見的一半壯麗。
“免禮。”
“謝陛下!”
畢禮起身後,太守則往旁一讓,恭請女帝登車。
女帝的住處安排在城中禦府。
那是重寧十三年滄城軍建立之初,元瑄女帝為顯國威而仿琢月宮城西嘯堂所建。
女帝抵達滄城時酉時已過,滄城位臨東麵天黑得又早,才不過這個時辰便已見天色落晚,卻離休息的時辰又還早。
於是晚膳過後,太守與滄城軍統帥又聚於禦府前堂,與女帝共議此番流波鎮之事。
那條賊船所販毒珠不但流毒於流波鎮中,更波及滄州數城,眼下那賊船雖覆,卻猶有其餘孽未除。
且搜查過流波鎮那香鋪後,容萋更確定滄州勢必還有私販毒草之黑商,接下來便將請命府衙繼續追查此事。
又念及那條商船於朝雲根脈不淺,唯恐調查途中又生浮亂,於是太守又趁著女帝在場的方便,向陛下請取了符節,以在必要之時請派滄城軍出兵為鎮。
不知在這場合該做什麽的花非若聽著兩人商議時本出著神,忽聞此請還怔了一怔,所幸謁者在側,花非若便故有思索的令其取來女帝先前寫下的文書借閱,又依著些許本軀之憶,總算是拚湊著寫出了賜符的手諭。
此事議罷,太守與滄城軍統帥告退後便無人再來叨擾了。
而女帝向來不喜人貼身伺候的習慣,荀安早在抵達滄城之初便已告知太守,太守自然依服安排,故隻令侍人們候侍在內院門外。
這倒是極妙的給了花非若一個不必端戲的放鬆空間。
自從莫名其妙認領了個女帝身份後,這幾天花非若就沒正兒八經的鬆過一口氣。
當下終於能得一無人攪擾的安靜環境,可叫他暫時卸下女帝包袱,著實令他無比舒適。
試想就算是他小時候被爺爺和親爹逮著練功的那些日子裏,一天也就至多八小時,跟這幾天的比起來,簡直不算是什麽強度。
且女聲偽得久了,他的嗓子也有些不大舒服,咳找了幾聲,才尋回了本音。
庭院裏植有一株梧桐,當下正逢春時,滿樹鬱鬱青蔥,便在廊前庭下投開一片愜意影幕。
花非若站在梧桐樹下抬眼望著葉隙間碎漏的霞光,微風徐徐,心門也平靜了不少。
微風襲身涼爽,花非若又覺荀安在他手上包紮的繃帶有些悶,便解開來透氣,誰知在葉影的光籠之下,他這雙手的肌膚便像是浸於水中的膩玉雕塑一般細潤,又見五指修長又如探雪梅骨,若非骨骼形態猶顯硬挺的話,這簡直不像是男人的手。
就算是他妹妹那種十指不沾陽春水、又常年精油護膜保養著的手,恐怕都不能比他這雙更白淨膩潤了。
於是花非若幾乎是匪夷所思的打量著他這雙手。
男人的手怎麽能這麽嫩呢?
卻想想他當下的身份及這身裝扮,又好像能理解這事了。
且他這手不光看著細嫩,連骨都要柔軟些,便想起他爺爺曾說他,模樣身段樣樣都合旦角的行當,就是身量太高登台突兀,且手也硬了些拈指不顯柔美。
也確如他爺爺所言,他先前那雙無論手持械握棒,亦或登崖攀壁皆是穩當得很,卻扮上粉末之後便少了柔骨千纏的媚態。
當下閑來無事,花非若便就著這雙手的柔媚挽了幾個花指,果然比原先順眼了不少,順著則配上步子踏著碎葉翩然作舞,卻一轉過梧桐,便撞見潮餘正倚在門牆處打量著他。
滄城位於流波山脈之北,若行陸路則將翻山越嶺,繞道頗遠,而若乘船的話便隻需半日便可抵達,隻是顧及女帝經此大難後,許會怵忌水路。
好在花非若半點沒有“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的恐海情緒,隻聽其一提便同意了這個建議。
乘船已離了小鎮,花非若卻還在甲板上遠遠望著這座流波山,心中仍思索著那座目前仍未存在的墓。
倘若他當下所處的時期,與他生長的那個時代是同屬於一條因果相連的時間線上的話,那麽那座與他逆時穿越有著不可解關係的墓總有一天會出現。
而倘若他當下的身份真的就是墓主昭寧女帝花非若的話,那此墓的出現則應當要由他來主導了?
女帝久久望著那座山,荀安也一直靜靜陪候在旁,尋思了良久,終於也從那座山上尋到了些話題,便開口:“想不到此山瞧來風平浪靜,卻包藏了如此禍端。”
“確實,不過此地風水頗佳,若能在此建陵倒也不錯。”
饒是荀安打理後宮多年,早已練就處變不驚的功底,也讓女帝這完全出乎他意料之外的話給驚了半天講不出話來。
原本荀安還以為,女帝盯著那山是在回想此番與這山相關的種種亂子,卻沒想到她竟是想在此建陵?!
可女帝的地寢早在七年前便已始建。
卻不過須臾,荀安便又思索了過來——女帝此番在外經險記憶有損,大約是忘卻了吧。
“陛下所言甚是……不過陛下當年登基時太卜便已為陛下選址寒漱山,那裏承日月之華,又與先帝之陵相依,亦為福地佳址,而今地宮也已動工七年,大約明年秋冬時便可竣工,屆時有之為鎮,必能護佑陛下福壽綿長、社稷安穩。”
聽著荀安嘰裏呱啦的說了這許多,花非若卻隻留意到了一個重點——寒漱山?!
他的陵墓已經開建了?
不是這座流波山?!
這又是個什麽鬼馬烏龍!?
至此,他曾在父輩的熏陶下建立起的對這個朝代的世界觀,已崩塌得所剩無幾了。
燕赤王身死而女帝健在那件事他還能勉強將其視之為烏龍,或史傳的謬誤,可這有實實在在的龐大工程遺跡做支撐的事總不能也是烏龍吧!
難道他進的那座墓根本就不是花非若的?
可別人的墓總不能寫花非若的墓誌銘吧……
難道從一開始就是他們把別人的事跡誤判成燕赤王的了?
可無論是古時記史的史官,還是二十一世紀研究曆史的人,都不至於能粗心到這種地步吧!
難道唯一的解釋,就是他所處的這個時代與他所知的根本就不是一條線?
這個答案卻比世界觀的崩塌更令他絕望……
經曆了崩塌過後,花非若瞧著那座山的目光忽而更為黯淡了。
原本他還心心念念的,想憑著自己多年來對曆史的研究經驗找尋一下回去的方式,現在看來似乎是無望了……
荀安一直在旁邊打量著女帝的神色,而他那番話後陛下便久久不應,這多少有些令他不安,卻瞧著陛下神色愈發沉然,他也不敢輕易亂起什麽話題了。
且瞧著女帝辛勞了這幾日,麵上早已疲態不掩,荀安更也心疼她此番遭了不小的罪,不舍得陛下繼續在外頭吹海風,便將她勸進了艙房裏。
“陛下,我們現在先乘船至滄城,再乘車走大道回琢月,餘下的賊人臣郎已讓容萋先派人押入了滄城大牢。”
“嗯,你安排的很妥。”
花非若仍未從自己心底的崩塌裏掙紮出來,便應得很淡然也不走心。
“分內之事。”
而後荀安便隻想靜靜看著他的女帝。
經此一番多事之後,荀安發現女帝似較往昔變了些——
以往她總是以淡漠之色示人待物,如今卻變得溫柔也總對人笑了。
對他的轉變就更大了。
以前無論他如何討好,女帝都隻回他以漠然冷色,更也從不接近他,大多數時候甚連話都不願與他講,而今陛下雖然仍舊不願與他親昵,但至少是願意與他說話了。
荀安本默默專注的悄悄打量著女帝,卻忽然發現陛下的手上竟有傷痕。
“陛下怎麽受傷了?”
花非若垂眼瞧了一下自己手上那點微不足道的小傷,一時甚也想不起來這是怎麽來的了,正想表示沒什麽大不了時,荀安卻已如見了多大事似的拉過他的雙手,瞧著他掌心那點血都不見多少的擦傷蹙了眉。
“陛下稍待,臣郎去取藥來。”
“小傷而已……”
然而荀安根本不容他攔,早已起身去尋藥了。
同樣作為一個男人,花非若其實很能理解荀安如此珍重女帝而小心翼翼的心態。
隻可惜是他一隻野麻雀占了他們寶貴金絲雀的舍……
滄城座處於月舒國東南之位,其後平原腹地,兩側山峽為關,地勢險要,更守臨海國門,因而乃為國中邊防重地,亦是滄州太守行政之所。
滄城雖是座數倍大於流波鎮的城池,卻因其關守嚴密,對往來者搜查甚嚴,因而反倒沒有流波鎮那座邊關小鎮來得熱鬧。
此城城牆甚高,傍及最高之處設有一座烽火台,港前所泊皆為戰艦,入得城中亦處處可見巡兵列隊往來,肅殺之氣甚然。
太守得知女帝將來,一早便攜了丞、尉恭候於城外。
太守韓氏乃為國都琢月城中世家女君,早年在女帝猶為東宮儲君時便曾拜見過,便也一直將此視作她在邊疆為官的談資,時常與左右輔官談起女帝風姿如何一絕凡塵、如何才高無雙。
那時的女帝猶為少年儲君,而今日她見到了為君八載的女帝,才發覺自己這些年對之的讚譽仍是淺薄了。
“臣,滄州太守韓瑜,拜見女帝陛下。吾皇萬歲千秋!”
是時花非若正驚豔於滄城巍峨的城牆,隻覺無論是自己曾發掘的那些殘垣遺址,亦或是史書的辭藻華飾,都遠不及他此刻身臨城下親眼所見的一半壯麗。
“免禮。”
“謝陛下!”
畢禮起身後,太守則往旁一讓,恭請女帝登車。
女帝的住處安排在城中禦府。
那是重寧十三年滄城軍建立之初,元瑄女帝為顯國威而仿琢月宮城西嘯堂所建。
女帝抵達滄城時酉時已過,滄城位臨東麵天黑得又早,才不過這個時辰便已見天色落晚,卻離休息的時辰又還早。
於是晚膳過後,太守與滄城軍統帥又聚於禦府前堂,與女帝共議此番流波鎮之事。
那條賊船所販毒珠不但流毒於流波鎮中,更波及滄州數城,眼下那賊船雖覆,卻猶有其餘孽未除。
且搜查過流波鎮那香鋪後,容萋更確定滄州勢必還有私販毒草之黑商,接下來便將請命府衙繼續追查此事。
又念及那條商船於朝雲根脈不淺,唯恐調查途中又生浮亂,於是太守又趁著女帝在場的方便,向陛下請取了符節,以在必要之時請派滄城軍出兵為鎮。
不知在這場合該做什麽的花非若聽著兩人商議時本出著神,忽聞此請還怔了一怔,所幸謁者在側,花非若便故有思索的令其取來女帝先前寫下的文書借閱,又依著些許本軀之憶,總算是拚湊著寫出了賜符的手諭。
此事議罷,太守與滄城軍統帥告退後便無人再來叨擾了。
而女帝向來不喜人貼身伺候的習慣,荀安早在抵達滄城之初便已告知太守,太守自然依服安排,故隻令侍人們候侍在內院門外。
這倒是極妙的給了花非若一個不必端戲的放鬆空間。
自從莫名其妙認領了個女帝身份後,這幾天花非若就沒正兒八經的鬆過一口氣。
當下終於能得一無人攪擾的安靜環境,可叫他暫時卸下女帝包袱,著實令他無比舒適。
試想就算是他小時候被爺爺和親爹逮著練功的那些日子裏,一天也就至多八小時,跟這幾天的比起來,簡直不算是什麽強度。
且女聲偽得久了,他的嗓子也有些不大舒服,咳找了幾聲,才尋回了本音。
庭院裏植有一株梧桐,當下正逢春時,滿樹鬱鬱青蔥,便在廊前庭下投開一片愜意影幕。
花非若站在梧桐樹下抬眼望著葉隙間碎漏的霞光,微風徐徐,心門也平靜了不少。
微風襲身涼爽,花非若又覺荀安在他手上包紮的繃帶有些悶,便解開來透氣,誰知在葉影的光籠之下,他這雙手的肌膚便像是浸於水中的膩玉雕塑一般細潤,又見五指修長又如探雪梅骨,若非骨骼形態猶顯硬挺的話,這簡直不像是男人的手。
就算是他妹妹那種十指不沾陽春水、又常年精油護膜保養著的手,恐怕都不能比他這雙更白淨膩潤了。
於是花非若幾乎是匪夷所思的打量著他這雙手。
男人的手怎麽能這麽嫩呢?
卻想想他當下的身份及這身裝扮,又好像能理解這事了。
且他這手不光看著細嫩,連骨都要柔軟些,便想起他爺爺曾說他,模樣身段樣樣都合旦角的行當,就是身量太高登台突兀,且手也硬了些拈指不顯柔美。
也確如他爺爺所言,他先前那雙無論手持械握棒,亦或登崖攀壁皆是穩當得很,卻扮上粉末之後便少了柔骨千纏的媚態。
當下閑來無事,花非若便就著這雙手的柔媚挽了幾個花指,果然比原先順眼了不少,順著則配上步子踏著碎葉翩然作舞,卻一轉過梧桐,便撞見潮餘正倚在門牆處打量著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