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不過這種做法之於自己而言,費盡心思給仇敵使了個絆子,最終卻要放他一條生路,難免鬱結。
安蘊秀忍不住抬手扶額,心緒波動難休。若是隻此一次倒還好說,可堪堪出手便這樣艱難,那以後呢?
更何況,體麵地將這件事壓下去本就難度極大,若是讓旁人得知,豈不是要以為宋首輔主動讓步是怕了洪家?
……等等,主動讓步?
雖說現在雙方都想讓這事過去,可與此事糾纏頗深、更有可能出手遮掩的,明顯不是宋鴻卓啊!
安蘊秀放下了揉額角的手,一個主意悄然生成。
千裏之堤毀於蟻穴,群輕折軸積毀銷骨。縱然自己現在不能奈他們如何,也得把這個暗樁埋下。
第19章誅心弄權
不久後,京城傳出風聲,「落墨公子,不忍睹卷」成為禁忌話題,似乎有人在刻意抑製此事。同時有意無意地,洪家的名字被屢屢提起。眾人隻當是洪家出手壓下此事,彼此心照不宣,不再提起,任由此事逐漸消弭。
隻不過,「洪家臣氣焰囂張操縱會試,徐氏子極盡諂媚攀附權臣」的論調,在坊間著實流傳了好一陣子。
而策劃這一切的安蘊秀早已回到了會試前當家庭教師的那條小巷子。自放榜以來,認識的不認識的都來拜訪,很多富商有意結交贈送銀兩,甚至還能見到一些官員的影子。她應付了第一場就有第二場,隻得藉口處理宋鴻卓的差事,悄悄從客棧搬回了小巷。
這幾日她與江抒懷一同走訪了一些農戶,整理成卷宗細細了解了田稅之弊。二人互通消息之後,決定今日再度前往京郊一探究竟。
京郊曠野,原本是有農田的。隻不過毗鄰京城之地,不說寸土寸金,總也是比旁的地界貴重些。這些良田經過兼併後大多落入了達官貴人之手,被改建成了莊園別院,原本的農戶也化身成為佃戶。
眼下,十幾個佃農勞作完畢,正結伴朝這邊走來。安蘊秀瞧著他們農具製式相同,彼此言談間又頗為親厚,想來是出自同一主家。
「若這麽多人均是同一主家的佃農,這位主家少說也有三百畝田產。」江抒懷眉頭緊皺,「可我向宋首輔請教過,京郊這片單戶的田稅數額,似乎與之對不上。」
隱田之弊,歷代明君都不能全然解決,更何況是眼下沒什麽威懾力的小皇帝。隱田成為權貴斂財的不二之選,安蘊秀一點都不奇怪。
「再看看吧。」安蘊秀隨口搪塞,這種事屬實不是他們能管的。
江抒懷聽她這敷衍的口氣,眉頭皺得更深了。隻不過尚未開口,就被另一道蒼老的聲音打斷:「請官爺再寬限幾日,我定會想辦法,將稅銀如數奉上。」
說話的是一位老者,在這群以青壯年為主的佃農中,身形顯得極為佝僂。沾了泥巴的鋤頭還在身旁放著,就被幾個稅吏模樣的人擋住了去路。
江抒懷被安蘊秀拉著躲進一旁的樹蔭,悄聲道:「這老者不是佃戶麽?」
佃戶沒有自己的土地,自然不用交田稅。安蘊秀知道他在疑惑什麽,言簡意賅道:「但人頭稅是沒辦法免除的。」
就像自己在臨州時那樣,就算是流民,一但找到了立足生計,也得趕緊去落了戶籍,好奉上自己的一份人頭稅。畢竟在古代,人口也是重要的資源和實力。
賣了土地化身佃戶,便不用再承擔田稅;可若是連自己的人頭稅都承擔不起,便隻能賣身為奴了。可這位老者……
「爺爺!」
一個小童跌跌撞撞地奔來,身形單薄得好似一張紙。即便被老者護住藏在身後,依舊是滿臉的惶恐。
安蘊秀無聲地嘆了口氣,老者年紀大了,怕是連當奴僕都少有人會接受,更何況還帶著個小孩,難怪會生活艱難了。
「喲,老李頭,這不是你家那個小病秧子麽?」
稅吏嗤笑道:「聽說他每年吃藥都得花你好幾十兩銀子?唉,這討債鬼,何必呢?你從中挑出個零頭都夠交稅了,也免得我們上門來找。」
老者仿佛聽不出話中的嘲諷,隻一個勁兒地埋頭作揖:「孩子的病耽擱不得,稅銀我馬上去籌,求官爺開開恩,再寬限幾日……」
「我們也是奉命行事,辦不成差事回去也沒法兒交差呀。」
話雖如此,稅吏麵上卻未見幾多急迫,而是對著老者繼續出言諷刺:「你本來就幹不動活兒了,還帶著這麽個拖油瓶,一大把年紀了還天天忙裏忙外的,沒攢下一個銅板不說,反倒欠了一屁股債,棺材本兒都賠進去了吧?」
「你說說,你不辛苦誰辛苦?」
「就是,依我看吶,什麽時候這小拖油瓶病死了,你才能過幾天自在日子喲……」
眼見他們越說越過分,江抒懷聽不下去了,剛要上前,手腕忽然被人攥住:「別過去。」
安蘊秀蹙眉道:「此行隻是昭告世人我們已經為宋首輔所用而已,末了將所探之事理作卷宗呈上便罷。我們並無官爵在身,不宜貿然出手。」
她雖憐憫這對祖孫被稅款所壓生活艱難,卻也知道稅吏是按律行事,若想相幫,事後贈些銀兩即可。可若貿然出手,且不說自己與江抒懷恐難全身而退,這對祖孫是否會被秋後算帳也未可知。
畢竟盯著改革稅製的人多了,自己與江抒懷近日來的行動,想來也是被有心之人看在眼裏的。<="<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安蘊秀忍不住抬手扶額,心緒波動難休。若是隻此一次倒還好說,可堪堪出手便這樣艱難,那以後呢?
更何況,體麵地將這件事壓下去本就難度極大,若是讓旁人得知,豈不是要以為宋首輔主動讓步是怕了洪家?
……等等,主動讓步?
雖說現在雙方都想讓這事過去,可與此事糾纏頗深、更有可能出手遮掩的,明顯不是宋鴻卓啊!
安蘊秀放下了揉額角的手,一個主意悄然生成。
千裏之堤毀於蟻穴,群輕折軸積毀銷骨。縱然自己現在不能奈他們如何,也得把這個暗樁埋下。
第19章誅心弄權
不久後,京城傳出風聲,「落墨公子,不忍睹卷」成為禁忌話題,似乎有人在刻意抑製此事。同時有意無意地,洪家的名字被屢屢提起。眾人隻當是洪家出手壓下此事,彼此心照不宣,不再提起,任由此事逐漸消弭。
隻不過,「洪家臣氣焰囂張操縱會試,徐氏子極盡諂媚攀附權臣」的論調,在坊間著實流傳了好一陣子。
而策劃這一切的安蘊秀早已回到了會試前當家庭教師的那條小巷子。自放榜以來,認識的不認識的都來拜訪,很多富商有意結交贈送銀兩,甚至還能見到一些官員的影子。她應付了第一場就有第二場,隻得藉口處理宋鴻卓的差事,悄悄從客棧搬回了小巷。
這幾日她與江抒懷一同走訪了一些農戶,整理成卷宗細細了解了田稅之弊。二人互通消息之後,決定今日再度前往京郊一探究竟。
京郊曠野,原本是有農田的。隻不過毗鄰京城之地,不說寸土寸金,總也是比旁的地界貴重些。這些良田經過兼併後大多落入了達官貴人之手,被改建成了莊園別院,原本的農戶也化身成為佃戶。
眼下,十幾個佃農勞作完畢,正結伴朝這邊走來。安蘊秀瞧著他們農具製式相同,彼此言談間又頗為親厚,想來是出自同一主家。
「若這麽多人均是同一主家的佃農,這位主家少說也有三百畝田產。」江抒懷眉頭緊皺,「可我向宋首輔請教過,京郊這片單戶的田稅數額,似乎與之對不上。」
隱田之弊,歷代明君都不能全然解決,更何況是眼下沒什麽威懾力的小皇帝。隱田成為權貴斂財的不二之選,安蘊秀一點都不奇怪。
「再看看吧。」安蘊秀隨口搪塞,這種事屬實不是他們能管的。
江抒懷聽她這敷衍的口氣,眉頭皺得更深了。隻不過尚未開口,就被另一道蒼老的聲音打斷:「請官爺再寬限幾日,我定會想辦法,將稅銀如數奉上。」
說話的是一位老者,在這群以青壯年為主的佃農中,身形顯得極為佝僂。沾了泥巴的鋤頭還在身旁放著,就被幾個稅吏模樣的人擋住了去路。
江抒懷被安蘊秀拉著躲進一旁的樹蔭,悄聲道:「這老者不是佃戶麽?」
佃戶沒有自己的土地,自然不用交田稅。安蘊秀知道他在疑惑什麽,言簡意賅道:「但人頭稅是沒辦法免除的。」
就像自己在臨州時那樣,就算是流民,一但找到了立足生計,也得趕緊去落了戶籍,好奉上自己的一份人頭稅。畢竟在古代,人口也是重要的資源和實力。
賣了土地化身佃戶,便不用再承擔田稅;可若是連自己的人頭稅都承擔不起,便隻能賣身為奴了。可這位老者……
「爺爺!」
一個小童跌跌撞撞地奔來,身形單薄得好似一張紙。即便被老者護住藏在身後,依舊是滿臉的惶恐。
安蘊秀無聲地嘆了口氣,老者年紀大了,怕是連當奴僕都少有人會接受,更何況還帶著個小孩,難怪會生活艱難了。
「喲,老李頭,這不是你家那個小病秧子麽?」
稅吏嗤笑道:「聽說他每年吃藥都得花你好幾十兩銀子?唉,這討債鬼,何必呢?你從中挑出個零頭都夠交稅了,也免得我們上門來找。」
老者仿佛聽不出話中的嘲諷,隻一個勁兒地埋頭作揖:「孩子的病耽擱不得,稅銀我馬上去籌,求官爺開開恩,再寬限幾日……」
「我們也是奉命行事,辦不成差事回去也沒法兒交差呀。」
話雖如此,稅吏麵上卻未見幾多急迫,而是對著老者繼續出言諷刺:「你本來就幹不動活兒了,還帶著這麽個拖油瓶,一大把年紀了還天天忙裏忙外的,沒攢下一個銅板不說,反倒欠了一屁股債,棺材本兒都賠進去了吧?」
「你說說,你不辛苦誰辛苦?」
「就是,依我看吶,什麽時候這小拖油瓶病死了,你才能過幾天自在日子喲……」
眼見他們越說越過分,江抒懷聽不下去了,剛要上前,手腕忽然被人攥住:「別過去。」
安蘊秀蹙眉道:「此行隻是昭告世人我們已經為宋首輔所用而已,末了將所探之事理作卷宗呈上便罷。我們並無官爵在身,不宜貿然出手。」
她雖憐憫這對祖孫被稅款所壓生活艱難,卻也知道稅吏是按律行事,若想相幫,事後贈些銀兩即可。可若貿然出手,且不說自己與江抒懷恐難全身而退,這對祖孫是否會被秋後算帳也未可知。
畢竟盯著改革稅製的人多了,自己與江抒懷近日來的行動,想來也是被有心之人看在眼裏的。<="<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