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奪取了開京城,一路遠征至此,早應該休整,如今京城在手,便稍作休整,再長驅直入殺入遼東。
與此同時的王楷一路北上,各個州府郡縣的士兵錢財或者是百姓都被他趁機集結到漢地避難。
眼下王凱知道,隻能失地存人,高麗軍實在抵不住魏軍的進攻。
宗澤也沒料到高麗失敗的如此之快,見到王楷舉國來投,也隻好安置之後再等待陛下命令。
李俊根據情報也很敏銳的察覺高麗北方十分空虛,便舉兵向北,直逼鴨綠江邊。
好在宗澤沒有等候太久,很快便受到劉備的命令,支援高麗,宗澤當即以麾下將領陸登為前鋒,渡過鴨綠江向著高麗進軍。
陸登原本是宋將,駐守潞州,乃是宗澤一派,後來因宗澤之事被牽連而免掉官職,成了普通百姓。
等到宗澤重新被大漢啟用,陸登便來投宗澤麾下。
宗澤知其智計過人,有“小諸葛”之稱,便加以重用,並向劉備推薦。
劉備遂任命陸登為宗澤副將。
此刻陸登作為先鋒,第一步便是修建了跨過鴨綠江的大橋,而後搶占高麗北方山地,設立哨卡。
滯留在高麗的校事曹也及時的送來高麗地圖,朱富卻隱藏在開京城,以做接應。
且說陸登,翻過數座大戰,終於來到一處平原地帶,斥候來報,二十裏外便有魏軍前鋒活動。
魏軍前鋒足有萬人,皆是倭國征來的仆從軍,領兵的名喚作藤原忠實,麾下大將源為義。
陸登尋思道:
“我亦有萬人,卻不知這倭國戰力如何,之前隻聽的倭國之人身材矮小,卻野蠻凶狠又色厲內荏,前者平金我無甚戰功,今日便拿這倭人來湊湊!”
隨後下令在山中布置,暗藏伏兵,自己則隻率三千人在山口列陣,等著魏軍前鋒。
很快,倭軍作為前鋒便到漢軍陣前。
藤原忠實原本是倭國天皇的外戚,一度作為執政欲掌管日本四島,但魏國神兵天降,倭軍難擋其鋒,藤原便率部投降。
如今魏國征討高麗,作為仆從國的倭國自然出錢出人。
藤原忠實沒想到國已亡,卻反倒能打出四島,進軍大陸,因此作為李俊的前鋒,雖然知道自己是用來試探虛實的,卻也盡心盡力。
其所過之處,無不燒殺搶掠,高麗百姓無不痛恨倭人。
眼下他率萬人之隊見到漢軍,卻是不敢像對陣高麗那樣猛衝猛打,反而是嚴肅的列陣以待。
長久以來對於中原王朝的敬畏,令其不敢直接便進攻,雖然敵軍隻有三千,卻也不敢掉以輕心。
陸登這邊,觀看倭軍陣型,隻見倭軍少馬少甲,多時步兵持著類似唐刀似的武器,身上也多為竹甲或是布甲,隻少數將領有甲胄馬匹。
看了一會兒,陸登便有了計較,一麵命人在山中設置,一麵令人在陣前喊道:
“你我皆遠來,路途遙遠,軍士疲敝,我大漢將領愛兵如子,不若中午且休一刻,待焦陽西下,申時大戰,如何?”
藤原忠實聽了,對源為義道:
“不愧是天朝人物,作戰仍遵古法,我軍亦遠道而來,不若便休憩一刻,再與之大戰。”
源為義道:“且令大軍分為幾部,輪流用餐。”
遂答應漢軍的提議。
陸登竊喜,心中道:“賊竟如此蠢笨,如此明顯的緩兵之計,卻也上套。”
便命麾下休憩吃飯。
過了一中午,未時剛過一半,源為義找到藤原忠實道:
“我看漢軍十分鬆懈,多脫下盔甲席地而坐者,若是此刻我軍突襲,便能大獲全勝。”
藤原忠實道:“方才已經約定休戰,若是此刻突襲,豈不惹人恥笑?”
源為義道:“漢軍戰馬、甲胄極多,武器也比我們的好,若是堂堂而戰,我軍雖眾,亦難以取勝,便以這詭道取勝。”
藤原忠實深以為然,便下令外圍士兵仍然保持鬆懈模樣,後軍開始悄悄準備。
又過了一刻鍾,已經接近申時,藤原忠實看漢軍似乎還未準備,當即下令,全軍向漢軍突擊。
倭軍得令,便吵吵嚷嚷直奔漢軍殺來。
陸登見了,冷哼一聲,
“倭人果如我所料,你們背信棄義在前,休怪老爺的計狠了。”
遂領漢軍後撤,很快漢軍撤入山口,藤原忠實正在疑惑是否進山追擊,麾下士卒卻皆一頭紮入大山。
原來陸登下令,撤退時候,將部分甲胄戰袍丟在地上,引倭軍追趕。
倭軍雖被魏軍收編,裝備卻還是自己的,盔甲戰馬乃至於好刀槍皆優先供應魏軍,因此其漢軍留下的甲胄刀槍十分搶手。
倭軍衝到山中,隻顧著撿拾戰利品,卻沒發現此山樹林茂密道路逼仄,陸登此刻已經站在高處,發出信號,漢軍伏兵當即出現,漫山放起火來。
原來陸登路過此處地形時候心中便有了計較,看出此處乃是伏擊的好地方。
又見倭寇多布甲竹片,當即就定下了這火攻之計。
倭軍猝不及防,麵對席卷而來的火焰隻好向後逃走,自相踐踏,死者無數。
也有凶頑的向前欲衝出火海與漢軍肉搏,漢軍便射出幾輪箭矢,倭軍成片倒下。
陸登見倭軍已亂,便又親自率軍繞至山口截殺,讓過倭軍頭,攔腰將倭軍堵在山口,配合山中部隊將倭軍未出來的死死堵在山中。
倭軍除了一開始衝出來的以及後軍見勢不好便撤走的,其餘要麽葬身火海,要麽死於山口的箭矢。
好在藤原忠實與源為義皆逃了出來,兩人戰敗,又被山中恐怖景象嚇到,當即帶著殘兵向南逃竄。
大火燒了整整一夜,漢軍對倭軍的絞殺也持續了一夜。
魏軍前鋒皆歿,隻有藤原忠實與源為義兩人帶著一兩千殘部逃出。
陸登清理一下戰場,隨即便整軍再度南下。
此戰以火攻之,漢軍傷亡極小,陸登一戰成名,“小諸葛”之號傳遍三軍。
陸登進軍神速,很快便來到西海道,遇到魏國大軍,陸登見了魏軍主力,也不驚慌,當即又依山設置營寨,等候宗澤大部。
李俊方才進兵到高麗的西京,便聽聞前鋒戰敗,令他苦惱的倒不是戰敗,而是這支倭軍沒有起到消耗漢軍的作用,反而是送了一場大敗,怕是會影響軍心。
好在從南方來的魏軍壓根就看不上這仆從軍,沒有受到戰敗的影響。
李俊一麵下令,再從倭國調集兵馬支援,一麵出城迎戰漢軍。
李俊知道漢軍戰力非凡,因此也不敢直接與之衝突,安營紮寨之後便每日偷偷觀察,隻見陸登營寨按照九宮八卦設置,端的無絲毫漏洞,幾次襲營,均被化解。
對峙了十餘日,老帥宗澤率大軍趕到。
十萬漢軍與十萬魏軍便在這高麗半島上,欲展開大戰。
宗澤先是嘉獎了陸登,並上表請功,隨後稍作休整便列陣迎敵。
李俊亦列陣麵對漢軍。
兩陣對齊,宗澤出馬,道:“魏軍可有將領,前來答話!”
與此同時的王楷一路北上,各個州府郡縣的士兵錢財或者是百姓都被他趁機集結到漢地避難。
眼下王凱知道,隻能失地存人,高麗軍實在抵不住魏軍的進攻。
宗澤也沒料到高麗失敗的如此之快,見到王楷舉國來投,也隻好安置之後再等待陛下命令。
李俊根據情報也很敏銳的察覺高麗北方十分空虛,便舉兵向北,直逼鴨綠江邊。
好在宗澤沒有等候太久,很快便受到劉備的命令,支援高麗,宗澤當即以麾下將領陸登為前鋒,渡過鴨綠江向著高麗進軍。
陸登原本是宋將,駐守潞州,乃是宗澤一派,後來因宗澤之事被牽連而免掉官職,成了普通百姓。
等到宗澤重新被大漢啟用,陸登便來投宗澤麾下。
宗澤知其智計過人,有“小諸葛”之稱,便加以重用,並向劉備推薦。
劉備遂任命陸登為宗澤副將。
此刻陸登作為先鋒,第一步便是修建了跨過鴨綠江的大橋,而後搶占高麗北方山地,設立哨卡。
滯留在高麗的校事曹也及時的送來高麗地圖,朱富卻隱藏在開京城,以做接應。
且說陸登,翻過數座大戰,終於來到一處平原地帶,斥候來報,二十裏外便有魏軍前鋒活動。
魏軍前鋒足有萬人,皆是倭國征來的仆從軍,領兵的名喚作藤原忠實,麾下大將源為義。
陸登尋思道:
“我亦有萬人,卻不知這倭國戰力如何,之前隻聽的倭國之人身材矮小,卻野蠻凶狠又色厲內荏,前者平金我無甚戰功,今日便拿這倭人來湊湊!”
隨後下令在山中布置,暗藏伏兵,自己則隻率三千人在山口列陣,等著魏軍前鋒。
很快,倭軍作為前鋒便到漢軍陣前。
藤原忠實原本是倭國天皇的外戚,一度作為執政欲掌管日本四島,但魏國神兵天降,倭軍難擋其鋒,藤原便率部投降。
如今魏國征討高麗,作為仆從國的倭國自然出錢出人。
藤原忠實沒想到國已亡,卻反倒能打出四島,進軍大陸,因此作為李俊的前鋒,雖然知道自己是用來試探虛實的,卻也盡心盡力。
其所過之處,無不燒殺搶掠,高麗百姓無不痛恨倭人。
眼下他率萬人之隊見到漢軍,卻是不敢像對陣高麗那樣猛衝猛打,反而是嚴肅的列陣以待。
長久以來對於中原王朝的敬畏,令其不敢直接便進攻,雖然敵軍隻有三千,卻也不敢掉以輕心。
陸登這邊,觀看倭軍陣型,隻見倭軍少馬少甲,多時步兵持著類似唐刀似的武器,身上也多為竹甲或是布甲,隻少數將領有甲胄馬匹。
看了一會兒,陸登便有了計較,一麵命人在山中設置,一麵令人在陣前喊道:
“你我皆遠來,路途遙遠,軍士疲敝,我大漢將領愛兵如子,不若中午且休一刻,待焦陽西下,申時大戰,如何?”
藤原忠實聽了,對源為義道:
“不愧是天朝人物,作戰仍遵古法,我軍亦遠道而來,不若便休憩一刻,再與之大戰。”
源為義道:“且令大軍分為幾部,輪流用餐。”
遂答應漢軍的提議。
陸登竊喜,心中道:“賊竟如此蠢笨,如此明顯的緩兵之計,卻也上套。”
便命麾下休憩吃飯。
過了一中午,未時剛過一半,源為義找到藤原忠實道:
“我看漢軍十分鬆懈,多脫下盔甲席地而坐者,若是此刻我軍突襲,便能大獲全勝。”
藤原忠實道:“方才已經約定休戰,若是此刻突襲,豈不惹人恥笑?”
源為義道:“漢軍戰馬、甲胄極多,武器也比我們的好,若是堂堂而戰,我軍雖眾,亦難以取勝,便以這詭道取勝。”
藤原忠實深以為然,便下令外圍士兵仍然保持鬆懈模樣,後軍開始悄悄準備。
又過了一刻鍾,已經接近申時,藤原忠實看漢軍似乎還未準備,當即下令,全軍向漢軍突擊。
倭軍得令,便吵吵嚷嚷直奔漢軍殺來。
陸登見了,冷哼一聲,
“倭人果如我所料,你們背信棄義在前,休怪老爺的計狠了。”
遂領漢軍後撤,很快漢軍撤入山口,藤原忠實正在疑惑是否進山追擊,麾下士卒卻皆一頭紮入大山。
原來陸登下令,撤退時候,將部分甲胄戰袍丟在地上,引倭軍追趕。
倭軍雖被魏軍收編,裝備卻還是自己的,盔甲戰馬乃至於好刀槍皆優先供應魏軍,因此其漢軍留下的甲胄刀槍十分搶手。
倭軍衝到山中,隻顧著撿拾戰利品,卻沒發現此山樹林茂密道路逼仄,陸登此刻已經站在高處,發出信號,漢軍伏兵當即出現,漫山放起火來。
原來陸登路過此處地形時候心中便有了計較,看出此處乃是伏擊的好地方。
又見倭寇多布甲竹片,當即就定下了這火攻之計。
倭軍猝不及防,麵對席卷而來的火焰隻好向後逃走,自相踐踏,死者無數。
也有凶頑的向前欲衝出火海與漢軍肉搏,漢軍便射出幾輪箭矢,倭軍成片倒下。
陸登見倭軍已亂,便又親自率軍繞至山口截殺,讓過倭軍頭,攔腰將倭軍堵在山口,配合山中部隊將倭軍未出來的死死堵在山中。
倭軍除了一開始衝出來的以及後軍見勢不好便撤走的,其餘要麽葬身火海,要麽死於山口的箭矢。
好在藤原忠實與源為義皆逃了出來,兩人戰敗,又被山中恐怖景象嚇到,當即帶著殘兵向南逃竄。
大火燒了整整一夜,漢軍對倭軍的絞殺也持續了一夜。
魏軍前鋒皆歿,隻有藤原忠實與源為義兩人帶著一兩千殘部逃出。
陸登清理一下戰場,隨即便整軍再度南下。
此戰以火攻之,漢軍傷亡極小,陸登一戰成名,“小諸葛”之號傳遍三軍。
陸登進軍神速,很快便來到西海道,遇到魏國大軍,陸登見了魏軍主力,也不驚慌,當即又依山設置營寨,等候宗澤大部。
李俊方才進兵到高麗的西京,便聽聞前鋒戰敗,令他苦惱的倒不是戰敗,而是這支倭軍沒有起到消耗漢軍的作用,反而是送了一場大敗,怕是會影響軍心。
好在從南方來的魏軍壓根就看不上這仆從軍,沒有受到戰敗的影響。
李俊一麵下令,再從倭國調集兵馬支援,一麵出城迎戰漢軍。
李俊知道漢軍戰力非凡,因此也不敢直接與之衝突,安營紮寨之後便每日偷偷觀察,隻見陸登營寨按照九宮八卦設置,端的無絲毫漏洞,幾次襲營,均被化解。
對峙了十餘日,老帥宗澤率大軍趕到。
十萬漢軍與十萬魏軍便在這高麗半島上,欲展開大戰。
宗澤先是嘉獎了陸登,並上表請功,隨後稍作休整便列陣迎敵。
李俊亦列陣麵對漢軍。
兩陣對齊,宗澤出馬,道:“魏軍可有將領,前來答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