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往乾清宮的路上,徐達湊近李奧,道:“小李,能不能再整套光伏發電設備,安到我府上去?”
話剛說完,劉伯溫和宋濂幾乎同時猛地咳嗽起來。
徐達秒懂,立刻改口道:“哎呀,是我們三個府上都得安上,這天氣馬上就開始熱了,我們都想先安上空調享受享受。”
李奧看著他們這模樣,不禁笑道:“沒問題,等一會兒見了老朱,我跟他提一嘴。”
“隻要他點頭答應,我就老牛在那邊,去給你們買來。”
徐達拍著李奧肩膀道“夠意思,待這陣子忙完,你和小牛就來我府上玩玩,也認識下我家裏的孩子們。”
幾人一邊說著熱絡的話,一邊加快腳步,不一會兒便來到了乾清宮。
他們走進殿內,隻見朱元璋一大家子都在,殿內氣氛顯得格外熱鬧。
朱元璋瞧見李奧、徐達、劉伯溫與宋濂四人聯袂而來,不禁麵露奇怪之色,開口問道:“天德、伯溫、宋學士,你們不去忙你們的,怎麽有空來找咱?所為何事?”
徐達上前一步,恭敬地說道:“陛下,臣鬥膽前來,是想懇請陛下恩準一道旨意,允許臣前往戶部和吏部,查閱勳貴子弟、各地衛所信息以及官員子弟信息。”
“臣打算新辦的軍校,最初隻招收一百名學員,後續再通過以舊帶新的方式,為我大明培養更多的棟梁之才。”
劉伯溫緊接著,拱手說道:“陛下,臣懇請陛下恩準兩道旨意。”
“其一,暫緩寶鈔發放;其二,賜予一道能讓商賈們放心與臣合作的旨意。”
“如此,方能更好地推進寶鈔相關事宜。”
宋濂也上前一步,行禮說道:“陛下,臣前來,是準備與太子殿下一同前往大本堂和國子監,挑選可用之才。”
朱元璋思索了片刻,看向馬皇後,溫和地說道:“妹子,你先帶著孩子們去後殿稍作等候,咱要安排些重要事務。”
“是,陛下。”馬皇後輕聲應道。
說罷,便帶著一眾子女,儀態端莊地行了一禮,而後轉身朝後殿緩緩走去。
待馬皇後帶著孩子們的身影完全消失在殿後,朱元璋這才緩緩收回目光。
他看向徐達,目光中滿是信任與期許:“天德,咱準你前往戶部和吏部查閱所需信息,希望你能盡快將那軍校籌備起來,為我大明鍛造出一支銳不可當的強軍。”
說著,他抬手示意一旁的楚蘭心,迅速擬好了一道旨意。
朱元璋仔細審閱一遍後,鄭重地拿起廣運之寶,在旨意上穩穩地加蓋下去,鄭重地交到徐達手中。
(廣運之寶,用於皇帝所頒發的各種印信、符牌等憑證類物品,以及在一些重要的官方文書、契約、圖籍等上麵加蓋。)
徐達雙手接過旨意,堅定道:“陛下如此信任臣,臣必不負陛下所托,全力辦好軍校,為我大明培養出一批又一批的棟梁之材。”
言罷,他將旨意小心翼翼地收好,恭敬地退到一旁。
朱元璋接著把目光轉向劉伯溫,微微點頭道:“伯溫,寶鈔之事關乎國計民生,你思慮周全,咱依你所言,暫緩寶鈔發放。”
“不過你也知曉寶鈔的重要性,後續你可曾想出切實可行的改善措施?”
劉伯溫恭敬地說道:“陛下,臣思量再三,想讓小李從現代帶過來大批的顏料與紙張。”
“以臣對我大明此時工藝的了解,這些東西很難被仿製,即便有人費盡心思仿製出來,成本也會高得驚人。”
“如此一來,便能極大地降低寶鈔被偽造的風險,百姓對寶鈔的信任也會隨之增強,寶鈔在民間的推行也會更加順利。”
朱元璋微微頷首,手指輕輕敲擊著會議桌,陷入了沉思。
過了片刻,他緩緩說道:“從現代弄來顏料和紙張,短期內或許可行,能解燃眉之急,但長期來看,終究不是長久之計,咱不能一直依賴從現代獲取這些物資。”
說到這裏,猛地一拍桌子,語氣中帶著幾分懊惱與急切:“娘的,咱學了那麽多東西,可時間緊迫,根本沒有足夠的時間一一教給他人。”
緊接著,他轉頭看向朱標和宋濂,神色嚴肅地吩咐道:“你倆在挑選人才的時候,去工部找薛祥。”
“咱已經提前讓他找好了木匠和鐵匠,你們把這些工匠也一並帶上,重點培養。”
“務必讓他們初步了解些現代的工業知識,尤其是與寶鈔製作相關的工藝,盡量在短期內培養出能夠勝任寶鈔調色、印版製作的人才!”
朱標和宋濂,同時躬身道:“兒臣(臣)遵旨。”
朱元璋又將目光轉向劉伯溫,語重心長地說道:“至於和商賈合作的旨意,你先回去好好整理出個章程。”
“畢竟你也了解現代商業的一些門道,若不對商賈加以合理控製,任由其發展,對咱大明而言,後患無窮。”
朱元璋緊接著又說道:“咱給你換一道印有廣運之寶的旨意,你可以在合適的時候暗示那些商賈,就說海禁政策會逐步廢除。”
“但你要把握好分寸,切莫引起不必要的動蕩。”
劉伯溫趕忙拱手,帶著幾分敬佩地說道:“陛下聖明,此舉措猶如給商賈們吃了顆定心丸,定能極大地鼓舞他們的信心,激發他們的積極性,讓他們更願意與朝廷合作。”
言罷,朱元璋便讓楚蘭心再寫兩道旨意,仔細審閱一遍後,加蓋廣運之寶,鄭重地交到劉伯溫手中。
朱元璋目光依次掃視徐達、劉伯溫、宋濂,問道:“你們三人還有其他事情要奏嗎?”
三人紛紛搖頭表示無事。
隻是,他們的目光卻不約而同地落在了李奧身上。
李奧注意到三人的目光,秒懂他們的意思,於是看向朱元璋說道:“大叔,光伏發電設備,要不要也給他們幾位府上都安上?”
“你也知道,現在能幫您改變大明現狀的,主要還得靠他們出力呢。”
朱元璋哈哈一笑,爽朗地說道:“安,必須安!咱大明如今正要大展宏圖、大幹一場,他們可是中堅力量。”
他微微停頓,目光中透露出深邃的思考,接著道。
“咱同時也在琢磨,這些現代產物可不單單是用著方便,還能一點點地改變咱大明現有的那些讀書人‘重道輕器’的觀念。”
宋濂聽了,心中不禁暗自佩服朱元璋的遠見卓識。
他恭敬地拱手,點頭說道:“陛下聖明,這‘重道輕器’的觀念,確實束縛了我等讀書人的思想,讓大家隻注重經學道義,而輕視了技藝的發展。”
“若能通過這些現代產物,讓大家親眼看到技藝的神奇與力量,看到它們能給生活、給國家帶來實實在在的改變,想必會有更多人願意放下偏見,投身到科技發展之中。”
“不過,陛下,觀念的轉變並非一朝一夕之事,要實現這一點,恐怕還需要一些時間和足夠的耐心,需徐徐圖之。”
劉伯溫微微頷首:“宋學士所言極是,萬事開頭難,但隻要邁出這關鍵的第一步,往後的路便會好走許多。”
“待這光伏發電設備安裝完畢,無疑將成為一個絕佳的契機。”
“屆時,可邀請朝中大臣以及那些秉持‘重道輕器’觀念的讀書人都來參觀,讓他們親身體驗現代科技的奇妙之處。”
徐達憨笑道:“我不太懂這些大道理,我就知道這光伏發電設備要是安上了,肯定方便又好用。”
眾人聽了徐達這質樸的話語,都忍不住笑了起來,殿內氣氛輕鬆而融洽。
朱元璋笑著看向眾人:“你們還有事不?要是沒事,就趕緊去忙各自的事情。”
“咱和小李把妹子他們送去現代,安排一番就回來。”
劉伯溫、徐達和宋濂聞言,紛紛拱手行禮。
劉伯溫說道:“陛下,臣等並無他事,這便告退,即刻去操辦各自的要務。”
言罷,朱標與三人一同離去,各自忙碌相關事宜。
李奧和朱元璋將馬皇後等人送到現代,大家一起享用了午飯,隨後便返回了大明。
剛一回來,李奧就給朱元璋點上煙,開口道:“大叔,之前您說給我安排的商鋪、宅子還有侍女,現在進展得咋樣啦?”
朱元璋猛吸了一口煙,緩緩吐出煙圈,說道:“咱都安排著呢,放心吧,用不了兩天,肯定都給你安排妥當。”
他頓了頓,目光中透露出一絲憂慮,接著說道:“小李啊,你說咱大明以後肯定會像現代一樣,人口大量流動。”
“可現在這‘十裏不同音’的狀況,實在是太麻煩了,大家交流起來特別不方便。”
“你腦袋瓜機靈,有沒有什麽好辦法,能改善改善這情況?”
李奧臉上泛起自信的笑容,嘿嘿笑道:“大叔,你這問題可算是問對人了。”
說著,眼中帶著一絲狡黠,“你在現代學習的時候,有沒有留意過現代的歌曲?”
話剛說完,劉伯溫和宋濂幾乎同時猛地咳嗽起來。
徐達秒懂,立刻改口道:“哎呀,是我們三個府上都得安上,這天氣馬上就開始熱了,我們都想先安上空調享受享受。”
李奧看著他們這模樣,不禁笑道:“沒問題,等一會兒見了老朱,我跟他提一嘴。”
“隻要他點頭答應,我就老牛在那邊,去給你們買來。”
徐達拍著李奧肩膀道“夠意思,待這陣子忙完,你和小牛就來我府上玩玩,也認識下我家裏的孩子們。”
幾人一邊說著熱絡的話,一邊加快腳步,不一會兒便來到了乾清宮。
他們走進殿內,隻見朱元璋一大家子都在,殿內氣氛顯得格外熱鬧。
朱元璋瞧見李奧、徐達、劉伯溫與宋濂四人聯袂而來,不禁麵露奇怪之色,開口問道:“天德、伯溫、宋學士,你們不去忙你們的,怎麽有空來找咱?所為何事?”
徐達上前一步,恭敬地說道:“陛下,臣鬥膽前來,是想懇請陛下恩準一道旨意,允許臣前往戶部和吏部,查閱勳貴子弟、各地衛所信息以及官員子弟信息。”
“臣打算新辦的軍校,最初隻招收一百名學員,後續再通過以舊帶新的方式,為我大明培養更多的棟梁之才。”
劉伯溫緊接著,拱手說道:“陛下,臣懇請陛下恩準兩道旨意。”
“其一,暫緩寶鈔發放;其二,賜予一道能讓商賈們放心與臣合作的旨意。”
“如此,方能更好地推進寶鈔相關事宜。”
宋濂也上前一步,行禮說道:“陛下,臣前來,是準備與太子殿下一同前往大本堂和國子監,挑選可用之才。”
朱元璋思索了片刻,看向馬皇後,溫和地說道:“妹子,你先帶著孩子們去後殿稍作等候,咱要安排些重要事務。”
“是,陛下。”馬皇後輕聲應道。
說罷,便帶著一眾子女,儀態端莊地行了一禮,而後轉身朝後殿緩緩走去。
待馬皇後帶著孩子們的身影完全消失在殿後,朱元璋這才緩緩收回目光。
他看向徐達,目光中滿是信任與期許:“天德,咱準你前往戶部和吏部查閱所需信息,希望你能盡快將那軍校籌備起來,為我大明鍛造出一支銳不可當的強軍。”
說著,他抬手示意一旁的楚蘭心,迅速擬好了一道旨意。
朱元璋仔細審閱一遍後,鄭重地拿起廣運之寶,在旨意上穩穩地加蓋下去,鄭重地交到徐達手中。
(廣運之寶,用於皇帝所頒發的各種印信、符牌等憑證類物品,以及在一些重要的官方文書、契約、圖籍等上麵加蓋。)
徐達雙手接過旨意,堅定道:“陛下如此信任臣,臣必不負陛下所托,全力辦好軍校,為我大明培養出一批又一批的棟梁之材。”
言罷,他將旨意小心翼翼地收好,恭敬地退到一旁。
朱元璋接著把目光轉向劉伯溫,微微點頭道:“伯溫,寶鈔之事關乎國計民生,你思慮周全,咱依你所言,暫緩寶鈔發放。”
“不過你也知曉寶鈔的重要性,後續你可曾想出切實可行的改善措施?”
劉伯溫恭敬地說道:“陛下,臣思量再三,想讓小李從現代帶過來大批的顏料與紙張。”
“以臣對我大明此時工藝的了解,這些東西很難被仿製,即便有人費盡心思仿製出來,成本也會高得驚人。”
“如此一來,便能極大地降低寶鈔被偽造的風險,百姓對寶鈔的信任也會隨之增強,寶鈔在民間的推行也會更加順利。”
朱元璋微微頷首,手指輕輕敲擊著會議桌,陷入了沉思。
過了片刻,他緩緩說道:“從現代弄來顏料和紙張,短期內或許可行,能解燃眉之急,但長期來看,終究不是長久之計,咱不能一直依賴從現代獲取這些物資。”
說到這裏,猛地一拍桌子,語氣中帶著幾分懊惱與急切:“娘的,咱學了那麽多東西,可時間緊迫,根本沒有足夠的時間一一教給他人。”
緊接著,他轉頭看向朱標和宋濂,神色嚴肅地吩咐道:“你倆在挑選人才的時候,去工部找薛祥。”
“咱已經提前讓他找好了木匠和鐵匠,你們把這些工匠也一並帶上,重點培養。”
“務必讓他們初步了解些現代的工業知識,尤其是與寶鈔製作相關的工藝,盡量在短期內培養出能夠勝任寶鈔調色、印版製作的人才!”
朱標和宋濂,同時躬身道:“兒臣(臣)遵旨。”
朱元璋又將目光轉向劉伯溫,語重心長地說道:“至於和商賈合作的旨意,你先回去好好整理出個章程。”
“畢竟你也了解現代商業的一些門道,若不對商賈加以合理控製,任由其發展,對咱大明而言,後患無窮。”
朱元璋緊接著又說道:“咱給你換一道印有廣運之寶的旨意,你可以在合適的時候暗示那些商賈,就說海禁政策會逐步廢除。”
“但你要把握好分寸,切莫引起不必要的動蕩。”
劉伯溫趕忙拱手,帶著幾分敬佩地說道:“陛下聖明,此舉措猶如給商賈們吃了顆定心丸,定能極大地鼓舞他們的信心,激發他們的積極性,讓他們更願意與朝廷合作。”
言罷,朱元璋便讓楚蘭心再寫兩道旨意,仔細審閱一遍後,加蓋廣運之寶,鄭重地交到劉伯溫手中。
朱元璋目光依次掃視徐達、劉伯溫、宋濂,問道:“你們三人還有其他事情要奏嗎?”
三人紛紛搖頭表示無事。
隻是,他們的目光卻不約而同地落在了李奧身上。
李奧注意到三人的目光,秒懂他們的意思,於是看向朱元璋說道:“大叔,光伏發電設備,要不要也給他們幾位府上都安上?”
“你也知道,現在能幫您改變大明現狀的,主要還得靠他們出力呢。”
朱元璋哈哈一笑,爽朗地說道:“安,必須安!咱大明如今正要大展宏圖、大幹一場,他們可是中堅力量。”
他微微停頓,目光中透露出深邃的思考,接著道。
“咱同時也在琢磨,這些現代產物可不單單是用著方便,還能一點點地改變咱大明現有的那些讀書人‘重道輕器’的觀念。”
宋濂聽了,心中不禁暗自佩服朱元璋的遠見卓識。
他恭敬地拱手,點頭說道:“陛下聖明,這‘重道輕器’的觀念,確實束縛了我等讀書人的思想,讓大家隻注重經學道義,而輕視了技藝的發展。”
“若能通過這些現代產物,讓大家親眼看到技藝的神奇與力量,看到它們能給生活、給國家帶來實實在在的改變,想必會有更多人願意放下偏見,投身到科技發展之中。”
“不過,陛下,觀念的轉變並非一朝一夕之事,要實現這一點,恐怕還需要一些時間和足夠的耐心,需徐徐圖之。”
劉伯溫微微頷首:“宋學士所言極是,萬事開頭難,但隻要邁出這關鍵的第一步,往後的路便會好走許多。”
“待這光伏發電設備安裝完畢,無疑將成為一個絕佳的契機。”
“屆時,可邀請朝中大臣以及那些秉持‘重道輕器’觀念的讀書人都來參觀,讓他們親身體驗現代科技的奇妙之處。”
徐達憨笑道:“我不太懂這些大道理,我就知道這光伏發電設備要是安上了,肯定方便又好用。”
眾人聽了徐達這質樸的話語,都忍不住笑了起來,殿內氣氛輕鬆而融洽。
朱元璋笑著看向眾人:“你們還有事不?要是沒事,就趕緊去忙各自的事情。”
“咱和小李把妹子他們送去現代,安排一番就回來。”
劉伯溫、徐達和宋濂聞言,紛紛拱手行禮。
劉伯溫說道:“陛下,臣等並無他事,這便告退,即刻去操辦各自的要務。”
言罷,朱標與三人一同離去,各自忙碌相關事宜。
李奧和朱元璋將馬皇後等人送到現代,大家一起享用了午飯,隨後便返回了大明。
剛一回來,李奧就給朱元璋點上煙,開口道:“大叔,之前您說給我安排的商鋪、宅子還有侍女,現在進展得咋樣啦?”
朱元璋猛吸了一口煙,緩緩吐出煙圈,說道:“咱都安排著呢,放心吧,用不了兩天,肯定都給你安排妥當。”
他頓了頓,目光中透露出一絲憂慮,接著說道:“小李啊,你說咱大明以後肯定會像現代一樣,人口大量流動。”
“可現在這‘十裏不同音’的狀況,實在是太麻煩了,大家交流起來特別不方便。”
“你腦袋瓜機靈,有沒有什麽好辦法,能改善改善這情況?”
李奧臉上泛起自信的笑容,嘿嘿笑道:“大叔,你這問題可算是問對人了。”
說著,眼中帶著一絲狡黠,“你在現代學習的時候,有沒有留意過現代的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