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2章 保寧府新麵貌二
明末崛起:打造一個嶄新華夏帝國 作者:第八海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魯神通順著朱燮元手指的方向望了一眼,隨即回答道:“哦,大人您有所不知,他們此時正在翻整土地呢”。
“待到開春之後,還要種植一季春小麥哩!這可是保寧農科院專門派人前來指導傳授的耕作方法”。
朱燮元微微頷首,表示明白,然後便當先一步,邁著穩健的步伐朝著遠處的村莊徐徐走去。
這條通往村莊的道路,顯而易見乃是一條村道,寬度有限,但路麵經過精心修整,平坦而整潔,行走起來倒也十分順暢。
沒過多久,他們便逐漸靠近了那個村莊。
就在這時,隻見前方不遠處,一個走起路來一瘸一拐的年輕人正領著兩名身材魁梧的漢子快步朝這邊迎來。
魯神通見狀,連忙向前跨出兩步,然後伸手探入懷中摸索起來。
不多時,他便掏出了一塊令牌以及一本小巧的本子,並將它們一同遞向了那名前來迎接的年輕人。
為首的那個年輕人趕忙伸手接過硬牌和小本子,先是低頭認真地查看起那塊令牌,接著又小心翼翼地翻開小本子,逐頁仔細端詳著上麵的內容。
待確認無誤之後,他立刻挺直身子,雙腳並攏,右手迅速抬起,朝著魯神通敬了一個標準的軍禮,同時大聲喊道:“下陸村民兵隊長張奇,見過魯教頭!”。
魯神通也毫不含糊,當即回敬了一個同樣規範的軍禮,緊接著開口說道:“我等此次前來,隻是想在貴村四處轉轉、瞧瞧,煩請你幫忙安排一下”。
聽到這話,張奇毫不猶豫地點頭應道:“沒問題,各位盡管隨意參觀,我會全程陪同,充當大家的向導”。
說完,他側身做出一個邀請的手勢。
魯神通微笑著衝他點了點頭表示感謝,隨後轉過頭去,對著身後的眾人說道:“朱員外,咱們這就進村去吧”。
於是,一行人的身影緩緩移動,朝著村子裏麵走去。
當他們真正踏入村子之後,方才驚奇地發現,這個看似普通的小村莊內部竟是別有洞天。
村裏的道路規劃得十分齊整,筆直平坦;而且大多數房屋都建造得頗為講究,竟然大多都是瓦房,看上去頗為氣派。
這哪裏還是普通百姓的住所,說是小地主的家都不為過。
“張小哥,老夫想去百姓家裏看看,不知可否啊?”,朱燮元滿臉笑容地詢問道,眼神中透露出一絲期待。
“當然可以,朱員外您想看哪一家都行!”,張奇爽快地回答道。
朱燮元微微眯起眼睛,緩緩地環視四周。忽然,他伸出手來,指著不遠處的一個小院子,輕聲說道:“嗯……那就去那家吧,請張小哥帶個路”。
張奇點了點頭,然後便一瘸一拐地朝著前方走去。
盡管腳步有些不穩,但他依然努力保持著平衡,很快就來到了籬笆圍欄之外。
隻見他停下身形,隔著圍欄與裏麵的主人家交談起來,態度十分親和有禮。
“神通,這人是不是一名殘疾士兵呀?”,朱燮元轉頭看向身旁的魯神通,低聲問道。
魯神通點了點頭,回應道:“沒錯,此人應當是四年前那場戰役後退役下來的”。
“咱們這交界處的民兵隊伍建立得比較晚,後來建立的民兵隊都是那個時期的”。
朱燮元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接著又感慨道:“不過我瞧著他倒是挺有禮貌,跟百姓說話也是輕言細語、和和氣氣的”。
“嘿嘿,朱員外您有所不知啊。”魯神通向朱燮元靠近一步,壓低聲音解釋道,“咱們保寧府可是有明確規定的,每個人自家的住宅都屬於私人財產範疇”。
“如果有人未經屋主同意擅自闖入,就算被打死了,那屋主也是不需要承擔任何責任”。
“也就是說,我們想進去參觀,必須要經過主人家同意,就是大人來了也是這樣”。
朱燮元默然不語,他在情報裏也看到過,但是沒想到律法會直接深入到了鄉村。
這是什麽?這是統治根基,一個勢力的治下百姓都知道律法的時候,這個勢力就已經根深蒂固了。
張奇步履匆匆地折返回來,臉上帶著幾分欣喜之色,對著朱燮元說道:“朱員外,我已經跟那主人家協商妥當了,咱們可以放心地進去啦!”。
朱燮元微微頷首,表示知曉,然後邁著沉穩而緩慢的步伐朝裏走去。
當他踏入屋內後,目光掃視一圈,卻驚訝地發現,偌大的屋子裏竟然僅有一名年紀約莫四十有餘的婦人靜靜地站立在那兒。
很顯然,這家宅之中並無成年男子。
朱燮元心頭一緊,趕忙麵露歉意,恭恭敬敬地行了個禮,語氣誠懇地說道:“老夫此番貿然造訪,實在唐突,還望夫人海涵,莫要怪罪於我等”。
那婦人見狀,也不慌不忙地回了一禮,臉上掛著和善的笑容,輕聲細語地道:“客人快快請坐,妾身這便去喚我家當家的歸來”。
言罷,她指了指已經搬出來的桌子和凳子,然後轉身朝著門外走去。
朱燮元並未加以阻攔,畢竟此時此刻,他們一行數個大男人來到此處,而屋中卻唯有這麽一位女眷,實在於理不合。
如今的大明王朝,理學之風盛行,對於女子的束縛與打壓可謂極其嚴苛。
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之下,男女之間若是單獨相處,勢必會遭人非議乃至唾罵。
更有甚者,可能會將這名無辜的婦人逼入絕境,釀成慘禍。想到此處,朱燮元不禁暗自歎息一聲,心中感慨萬千。
朱燮元並沒有如常人一般徑直入座,他反倒是饒有興致地在這不大的院子裏細細打量起來。
整個院落麵積著實有限,僅僅建有一排四間房屋,但值得一提的是,這些屋子皆是清一色的瓦房,看上去頗為齊整。
目光掃向左右兩側,左手邊乃是一間廚房,而右手邊則分別矗立著雞舍與豬圈。
它們皆是以茅草搭建而成,雖顯質樸卻也別有一番鄉野之趣。
再觀整個院子,地麵幹淨整潔,不見絲毫雜物,顯然此間主人平日裏定是精心打理,方才有如此宜人景象。
“待到開春之後,還要種植一季春小麥哩!這可是保寧農科院專門派人前來指導傳授的耕作方法”。
朱燮元微微頷首,表示明白,然後便當先一步,邁著穩健的步伐朝著遠處的村莊徐徐走去。
這條通往村莊的道路,顯而易見乃是一條村道,寬度有限,但路麵經過精心修整,平坦而整潔,行走起來倒也十分順暢。
沒過多久,他們便逐漸靠近了那個村莊。
就在這時,隻見前方不遠處,一個走起路來一瘸一拐的年輕人正領著兩名身材魁梧的漢子快步朝這邊迎來。
魯神通見狀,連忙向前跨出兩步,然後伸手探入懷中摸索起來。
不多時,他便掏出了一塊令牌以及一本小巧的本子,並將它們一同遞向了那名前來迎接的年輕人。
為首的那個年輕人趕忙伸手接過硬牌和小本子,先是低頭認真地查看起那塊令牌,接著又小心翼翼地翻開小本子,逐頁仔細端詳著上麵的內容。
待確認無誤之後,他立刻挺直身子,雙腳並攏,右手迅速抬起,朝著魯神通敬了一個標準的軍禮,同時大聲喊道:“下陸村民兵隊長張奇,見過魯教頭!”。
魯神通也毫不含糊,當即回敬了一個同樣規範的軍禮,緊接著開口說道:“我等此次前來,隻是想在貴村四處轉轉、瞧瞧,煩請你幫忙安排一下”。
聽到這話,張奇毫不猶豫地點頭應道:“沒問題,各位盡管隨意參觀,我會全程陪同,充當大家的向導”。
說完,他側身做出一個邀請的手勢。
魯神通微笑著衝他點了點頭表示感謝,隨後轉過頭去,對著身後的眾人說道:“朱員外,咱們這就進村去吧”。
於是,一行人的身影緩緩移動,朝著村子裏麵走去。
當他們真正踏入村子之後,方才驚奇地發現,這個看似普通的小村莊內部竟是別有洞天。
村裏的道路規劃得十分齊整,筆直平坦;而且大多數房屋都建造得頗為講究,竟然大多都是瓦房,看上去頗為氣派。
這哪裏還是普通百姓的住所,說是小地主的家都不為過。
“張小哥,老夫想去百姓家裏看看,不知可否啊?”,朱燮元滿臉笑容地詢問道,眼神中透露出一絲期待。
“當然可以,朱員外您想看哪一家都行!”,張奇爽快地回答道。
朱燮元微微眯起眼睛,緩緩地環視四周。忽然,他伸出手來,指著不遠處的一個小院子,輕聲說道:“嗯……那就去那家吧,請張小哥帶個路”。
張奇點了點頭,然後便一瘸一拐地朝著前方走去。
盡管腳步有些不穩,但他依然努力保持著平衡,很快就來到了籬笆圍欄之外。
隻見他停下身形,隔著圍欄與裏麵的主人家交談起來,態度十分親和有禮。
“神通,這人是不是一名殘疾士兵呀?”,朱燮元轉頭看向身旁的魯神通,低聲問道。
魯神通點了點頭,回應道:“沒錯,此人應當是四年前那場戰役後退役下來的”。
“咱們這交界處的民兵隊伍建立得比較晚,後來建立的民兵隊都是那個時期的”。
朱燮元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接著又感慨道:“不過我瞧著他倒是挺有禮貌,跟百姓說話也是輕言細語、和和氣氣的”。
“嘿嘿,朱員外您有所不知啊。”魯神通向朱燮元靠近一步,壓低聲音解釋道,“咱們保寧府可是有明確規定的,每個人自家的住宅都屬於私人財產範疇”。
“如果有人未經屋主同意擅自闖入,就算被打死了,那屋主也是不需要承擔任何責任”。
“也就是說,我們想進去參觀,必須要經過主人家同意,就是大人來了也是這樣”。
朱燮元默然不語,他在情報裏也看到過,但是沒想到律法會直接深入到了鄉村。
這是什麽?這是統治根基,一個勢力的治下百姓都知道律法的時候,這個勢力就已經根深蒂固了。
張奇步履匆匆地折返回來,臉上帶著幾分欣喜之色,對著朱燮元說道:“朱員外,我已經跟那主人家協商妥當了,咱們可以放心地進去啦!”。
朱燮元微微頷首,表示知曉,然後邁著沉穩而緩慢的步伐朝裏走去。
當他踏入屋內後,目光掃視一圈,卻驚訝地發現,偌大的屋子裏竟然僅有一名年紀約莫四十有餘的婦人靜靜地站立在那兒。
很顯然,這家宅之中並無成年男子。
朱燮元心頭一緊,趕忙麵露歉意,恭恭敬敬地行了個禮,語氣誠懇地說道:“老夫此番貿然造訪,實在唐突,還望夫人海涵,莫要怪罪於我等”。
那婦人見狀,也不慌不忙地回了一禮,臉上掛著和善的笑容,輕聲細語地道:“客人快快請坐,妾身這便去喚我家當家的歸來”。
言罷,她指了指已經搬出來的桌子和凳子,然後轉身朝著門外走去。
朱燮元並未加以阻攔,畢竟此時此刻,他們一行數個大男人來到此處,而屋中卻唯有這麽一位女眷,實在於理不合。
如今的大明王朝,理學之風盛行,對於女子的束縛與打壓可謂極其嚴苛。
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之下,男女之間若是單獨相處,勢必會遭人非議乃至唾罵。
更有甚者,可能會將這名無辜的婦人逼入絕境,釀成慘禍。想到此處,朱燮元不禁暗自歎息一聲,心中感慨萬千。
朱燮元並沒有如常人一般徑直入座,他反倒是饒有興致地在這不大的院子裏細細打量起來。
整個院落麵積著實有限,僅僅建有一排四間房屋,但值得一提的是,這些屋子皆是清一色的瓦房,看上去頗為齊整。
目光掃向左右兩側,左手邊乃是一間廚房,而右手邊則分別矗立著雞舍與豬圈。
它們皆是以茅草搭建而成,雖顯質樸卻也別有一番鄉野之趣。
再觀整個院子,地麵幹淨整潔,不見絲毫雜物,顯然此間主人平日裏定是精心打理,方才有如此宜人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