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7章 惡行
崇禎十七年:這個大明還有救 作者:太白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另外,阿濟格的狠絕和毒辣也超乎了朱由哲的意料。
糧草不夠,就四處劫掠。
起初是村落,殺人搶糧。再後來是州縣,破城取糧。
以殺戮震懾明軍,用滅門來恐嚇百姓。
遇到反抗,就屠村,屠城,遇到沒有提供足夠糧草的富戶就殺光所有男丁,把女的擄進營中。
人不死盡,長刀不止。
臨沂周邊人頭滾滾,屍橫遍野,百裏無雞鳴再也不止是詩句。
清軍的狠辣作風和超強戰力徹底嚇到了一些人,從其圍臨沂開始,便不斷有人前去相投。
這裏麵有以前的明軍將士,有各州府的衙役、衛所兵,還有當地的土寇盜匪。抱著各種目的和心思投靠清軍。
隨著圍困日久,而清軍在外不斷攻略城池,這些人越來越多,在臨沂城外已不下三萬之眾。
阿濟格當然不信任這些人,其主營也遠離這些人,唯恐這些雜兵遭受攻擊時發生營嘯而影響到清軍主力。
而對於他們,阿濟格也做到了物盡其用。
讓他們攻城,不斷消耗城中將士的守城物資和軍心士氣。
讓他們四處劫掠,用搶來的物資來滿足清軍。
而這些人中的多數本就是土匪盜寇,當秩序蕩然無存後,這些人表現出了非人般的惡。
最終這些惡都落在了普通百姓身上,數不清的人家破人亡,全族盡滅。
而阿濟格在城內的實力卻隨著這樣的惡逐漸變強。
他甚至從投靠的三萬餘人中挑選出了五千餘在攻城之戰中表現好的,把他們編練成軍。給他們吃的,給他們銀子,給他們女人玩。
導致這些人雖然軍紀敗壞,但卻有一定的戰力,而且對阿濟格也比較忠心。
而對於其他投靠的,阿濟格卻連基本的吃喝都不完全供應。
隻在要求他們去攻城時才讓他們吃頓飽飯。並借機宣傳立下功勞什麽都有,貪生怕死者什麽都沒有。
這就使連投靠清軍的人也有了階層,有了一等奴才,二等奴才,三等奴才。
如果能擊敗阿濟格的六千清軍,這些奴才根本不算什麽,會立即一哄而散。
但有了阿濟格的六千清軍為後盾,為他們撐腰,為了那些吃的喝的,為了那些金銀珠寶,為了當上更高等的奴才,這些人真的會賣力。
就如目前,攻城的強度逐漸增大,對戰如莊鼐組織的臨時明軍時也表現出了一定的戰力。
朱由哲感覺,如果阿濟格將他手下的六千騎兵完全投入,再加上那些投靠的漢軍,未必不能攻入城內。
這也是朱由哲昨夜沒有派出一兵一卒出城援救莊鼐他們的原因。
當然,阿濟格在城外肆虐百姓,也激起了無數反抗。
無數百姓在當地大族和鄉紳的號召下組織了起來,他們打擊零散清軍,攻擊搶糧的清軍,搶奪清軍運輸的糧草。
有一點用,但因為這些人分散而力量小,作用十分有限。
而莊鼐不同,他以前是大明的守備,家族在莒州很有影響力,又聯合了安東衛指揮使王名世,使這支隊伍和其他隊伍有了很大的不同。
更重要的是,莊鼐打出的旗號是勤王救駕。
天底下功勞最大的就是救駕之功,這對於那些渴望建功立業的將士,落魄的文人士子,甚至那些想要重回正路,混個正式編製的盜匪們都有巨大的吸引力。
這才是莊鼐他們能迅速壯大,聚起近兩萬大軍的原因。
但無論是莊鼐,還是王名世,他們都不是將才。一沒有團結其他明軍,二沒有提前聯係城內明軍,三對清軍的戰力沒有清晰的認知。
結果,一敗塗地。
朱由哲心涼的不僅是損失了這近兩萬願意為自己赴死的將士,還因為城內低落的軍心和士氣。
朱由哲目光掃過城頭的將士,他們都看著自己,似乎在期待著自己說些什麽。但朱由哲張了張嘴,最終什麽都沒說出來。
就在這時,朱由哲突然感覺臉上有一些冰涼。他伸手觸摸了一下,手指臉有點晶瑩滑落。
雨,下雨了。
朱由哲抬頭看天,有些不敢相信,三年都未曾下雨的青州竟然下雨了。
柏永馥攙著一個老人走了上來,“陛下!楊老太太來看您來了。”
朱由哲轉頭看去,見一個年近七十,頭發全白的老人緩緩向這邊走來,正是昔日曾擔任大明大將軍,左都督的楊肇基之妻,楊禦蕃,楊禦華之生母的楊老太太。
連忙扶住要跪下行禮的楊老太太,“楊老婦人莫要行禮。”
楊老太太也沒堅持,任由朱由哲扶著她走到旁邊的角樓裏。
柏永馥並未進去,隻是看著兩人,眉頭緊緊蹙起。
楊老太太笑著道:“陛下,這臨沂已經三年沒下過雨了,這場雨恐怕短時間內停不了了。”
朱由哲抬頭看了看外麵已經連成珠子的雨絲,點了點頭,沒有說話。
楊老太太繼續說,“陛下知道青州和山東各州有什麽區別嗎?”
朱由哲有些不解,“不知,還請老夫人指教。”
楊老太太笑道:“青州山多,陡峭,而且多為不能長草的石頭山,容納不了太多雨水。所以雨水來的快,去的也快。平時一條小河,等漲水時就會變成百丈的大河,而且流速極快。但隻要沒有雨水補充,很快就會再次變成小河。”
朱由哲沉默著點了點頭,“這樣啊!倒也神奇。”
楊老太太笑著點了點頭,“所以,青州的百姓曆來怕兩樣,一個是旱災,一個是水災。在有些富戶家中,會放置一些船隻,便於逃命所用。我家中便有兩艘,不大,但一艘載個十幾人沒有問題。”
朱由哲笑了笑,“這還真算是有備無患。能載十幾人的船,關鍵時刻能派上大用處。”
楊老太太點了點頭,“是啊!一個家族麵對大難時別說能逃出去十幾個人,就是最終活出去一個人,那就能延續祖宗香火。若那人還是家中的頂梁柱,那就更不得了了,以後光照門楣,興盛家族也不是完全不可能的。”
朱由哲笑了笑,感覺老太太的話有點意思。
但片刻後,朱由哲愣住了。
糧草不夠,就四處劫掠。
起初是村落,殺人搶糧。再後來是州縣,破城取糧。
以殺戮震懾明軍,用滅門來恐嚇百姓。
遇到反抗,就屠村,屠城,遇到沒有提供足夠糧草的富戶就殺光所有男丁,把女的擄進營中。
人不死盡,長刀不止。
臨沂周邊人頭滾滾,屍橫遍野,百裏無雞鳴再也不止是詩句。
清軍的狠辣作風和超強戰力徹底嚇到了一些人,從其圍臨沂開始,便不斷有人前去相投。
這裏麵有以前的明軍將士,有各州府的衙役、衛所兵,還有當地的土寇盜匪。抱著各種目的和心思投靠清軍。
隨著圍困日久,而清軍在外不斷攻略城池,這些人越來越多,在臨沂城外已不下三萬之眾。
阿濟格當然不信任這些人,其主營也遠離這些人,唯恐這些雜兵遭受攻擊時發生營嘯而影響到清軍主力。
而對於他們,阿濟格也做到了物盡其用。
讓他們攻城,不斷消耗城中將士的守城物資和軍心士氣。
讓他們四處劫掠,用搶來的物資來滿足清軍。
而這些人中的多數本就是土匪盜寇,當秩序蕩然無存後,這些人表現出了非人般的惡。
最終這些惡都落在了普通百姓身上,數不清的人家破人亡,全族盡滅。
而阿濟格在城內的實力卻隨著這樣的惡逐漸變強。
他甚至從投靠的三萬餘人中挑選出了五千餘在攻城之戰中表現好的,把他們編練成軍。給他們吃的,給他們銀子,給他們女人玩。
導致這些人雖然軍紀敗壞,但卻有一定的戰力,而且對阿濟格也比較忠心。
而對於其他投靠的,阿濟格卻連基本的吃喝都不完全供應。
隻在要求他們去攻城時才讓他們吃頓飽飯。並借機宣傳立下功勞什麽都有,貪生怕死者什麽都沒有。
這就使連投靠清軍的人也有了階層,有了一等奴才,二等奴才,三等奴才。
如果能擊敗阿濟格的六千清軍,這些奴才根本不算什麽,會立即一哄而散。
但有了阿濟格的六千清軍為後盾,為他們撐腰,為了那些吃的喝的,為了那些金銀珠寶,為了當上更高等的奴才,這些人真的會賣力。
就如目前,攻城的強度逐漸增大,對戰如莊鼐組織的臨時明軍時也表現出了一定的戰力。
朱由哲感覺,如果阿濟格將他手下的六千騎兵完全投入,再加上那些投靠的漢軍,未必不能攻入城內。
這也是朱由哲昨夜沒有派出一兵一卒出城援救莊鼐他們的原因。
當然,阿濟格在城外肆虐百姓,也激起了無數反抗。
無數百姓在當地大族和鄉紳的號召下組織了起來,他們打擊零散清軍,攻擊搶糧的清軍,搶奪清軍運輸的糧草。
有一點用,但因為這些人分散而力量小,作用十分有限。
而莊鼐不同,他以前是大明的守備,家族在莒州很有影響力,又聯合了安東衛指揮使王名世,使這支隊伍和其他隊伍有了很大的不同。
更重要的是,莊鼐打出的旗號是勤王救駕。
天底下功勞最大的就是救駕之功,這對於那些渴望建功立業的將士,落魄的文人士子,甚至那些想要重回正路,混個正式編製的盜匪們都有巨大的吸引力。
這才是莊鼐他們能迅速壯大,聚起近兩萬大軍的原因。
但無論是莊鼐,還是王名世,他們都不是將才。一沒有團結其他明軍,二沒有提前聯係城內明軍,三對清軍的戰力沒有清晰的認知。
結果,一敗塗地。
朱由哲心涼的不僅是損失了這近兩萬願意為自己赴死的將士,還因為城內低落的軍心和士氣。
朱由哲目光掃過城頭的將士,他們都看著自己,似乎在期待著自己說些什麽。但朱由哲張了張嘴,最終什麽都沒說出來。
就在這時,朱由哲突然感覺臉上有一些冰涼。他伸手觸摸了一下,手指臉有點晶瑩滑落。
雨,下雨了。
朱由哲抬頭看天,有些不敢相信,三年都未曾下雨的青州竟然下雨了。
柏永馥攙著一個老人走了上來,“陛下!楊老太太來看您來了。”
朱由哲轉頭看去,見一個年近七十,頭發全白的老人緩緩向這邊走來,正是昔日曾擔任大明大將軍,左都督的楊肇基之妻,楊禦蕃,楊禦華之生母的楊老太太。
連忙扶住要跪下行禮的楊老太太,“楊老婦人莫要行禮。”
楊老太太也沒堅持,任由朱由哲扶著她走到旁邊的角樓裏。
柏永馥並未進去,隻是看著兩人,眉頭緊緊蹙起。
楊老太太笑著道:“陛下,這臨沂已經三年沒下過雨了,這場雨恐怕短時間內停不了了。”
朱由哲抬頭看了看外麵已經連成珠子的雨絲,點了點頭,沒有說話。
楊老太太繼續說,“陛下知道青州和山東各州有什麽區別嗎?”
朱由哲有些不解,“不知,還請老夫人指教。”
楊老太太笑道:“青州山多,陡峭,而且多為不能長草的石頭山,容納不了太多雨水。所以雨水來的快,去的也快。平時一條小河,等漲水時就會變成百丈的大河,而且流速極快。但隻要沒有雨水補充,很快就會再次變成小河。”
朱由哲沉默著點了點頭,“這樣啊!倒也神奇。”
楊老太太笑著點了點頭,“所以,青州的百姓曆來怕兩樣,一個是旱災,一個是水災。在有些富戶家中,會放置一些船隻,便於逃命所用。我家中便有兩艘,不大,但一艘載個十幾人沒有問題。”
朱由哲笑了笑,“這還真算是有備無患。能載十幾人的船,關鍵時刻能派上大用處。”
楊老太太點了點頭,“是啊!一個家族麵對大難時別說能逃出去十幾個人,就是最終活出去一個人,那就能延續祖宗香火。若那人還是家中的頂梁柱,那就更不得了了,以後光照門楣,興盛家族也不是完全不可能的。”
朱由哲笑了笑,感覺老太太的話有點意思。
但片刻後,朱由哲愣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