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2章 我要你領兵出塞
吾兄秦始皇,我隻想在大秦躺平 作者:愛吃飛餅的沈佩君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司馬尚呢?”
次日一大早,成蟜便來到了關押司馬尚的別院。
負責打掃庭院的下人,慌忙把手裏的掃帚扔下,一臉諂笑地迎上前去,跟在成蟜的屁股後麵,一邊激動地像是看到自己的親爹,一邊又有些拘謹地言語不暢:“司馬將軍在後院練劍,奴婢這就去喊他來見公子。”
成蟜隻是軟禁司馬尚,並沒有剝奪其該有的待遇。
能夠在進到別院的,哪個不是心思剔透之人?
見到成蟜如此禮遇,自然是對司馬尚尊敬有加,稱呼一聲將軍也不為過。
“不必麻煩,我已經來了。”
一道中氣十足的聲音傳至耳畔,使得成蟜的精神更加抖擻。
司馬尚看樣子像是剛剛練完劍,手裏還拿著條手巾擦拭臉頰的汗水。
跑出去兩步的仆人,身體僵硬地立在原地,進也不是,退也不是。
他腦袋空空,怎麽也想不明白,從不離開後院的司馬尚,今天竟然破天荒地主動離開。
方才,他可是想了不少勸出的法子,當司馬尚出現的那一刻,一切都顯得十分多餘。
包括他,同樣的多餘。
成蟜的視線,第一時間就被司馬尚手中的劍吸引。
他緩緩眯上眼睛,從眼縫裏射出的目光依舊如炬:“司馬將軍這是要為趙使報仇嗎?”
“啊!”
“司馬將軍,你停下,不許繼續上前。”
仆人驚呼出聲,有了成蟜的提醒,他也注意到了司馬尚手中的劍。
平日裏,他們一幫人留在這裏伺候司馬尚,自然是聽說過對方光輝事跡的。
麵對持劍的司馬尚,就好比直麵一頭即將出籠的凶悍猛獸,仆人內心的畏懼、恐慌,在一瞬間達到了頂峰。
大腦似乎與身體短暫分離,幾乎是在本能的驅使下,他衝到成蟜麵前,彎曲的雙腿在緩緩抖動,又同時張開雙臂,把成蟜護在身後。
“來人呢,快來人呢!”
“有人要殺公子,快來人呢。”
在激動和恐懼的多重情緒影響下,仆人的聲音也出現了明顯的變化。
雖說他把成蟜護在身後,可也由於過度驚懼害怕,隻堅持了幾秒鍾,便兩腳無力地向後倒去。
好在成蟜及時扶住了他。
不僅沒有怪罪,還把他拉到了一邊。
“公子,別過去。”
仆人怕得要命,還是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提醒成蟜注意危險。
成蟜沒有停下,也沒有回應,而是就那麽若無其事地走到司馬尚麵前幾步停下,語氣輕鬆道:“司馬將軍,你說以趙王海納百川的胸懷,在聽到你背叛趙國,誅殺趙使後,會不會問罪李牧?”
“要知道,你可是雁門關李牧的親信下屬,投降敵國,還殺死了母國使臣,我要是趙王,定是恨不得立刻罷免李牧,並天涯海角的追殺你。”
鏘!
長劍以超出人眼觀察的速度,斜著插在成蟜腳下。
劍刃劃破成蟜的鞋尖,狠狠地震懾了一把成蟜的囂張氣焰。
司馬尚將手巾掛在左肩,目光輕蔑地掃過成蟜,眼神傲慢地看向別處,完全沒有階下囚的覺悟,道:“秦人在戰場上堂堂正正,有你這樣一位不知廉恥的公子,活該他們倒黴。”
“不倒黴,不倒黴。”
成蟜笑嘻嘻地擺手。
不過,他也不是吃虧的主,直截了當地反擊道:“說起來,李牧立了大功,也隻是榮升雁門關守將,還是趙人更倒黴一些,攤上那麽一個王,趙人才是真倒黴。”
“你!”
司馬尚眼眶四周血管凸起。
傻子也聽得出來成蟜的嘲諷。
李牧在開戰前就是雁門關守將,打了勝仗後,依舊是雁門關守將,這分明是在罵趙王賞罰不明,功過不分。
司馬尚應激反應,就想要出言反駁幾句。
可一張開嘴,才發現趙國輸的如此徹底。
見他不說話,成蟜小心後退兩步,拔出插在地上的劍:“司馬將軍昔日也曾抵禦東胡、匈奴等異族,怎麽今日丟了武器,是打算放棄抵禦,坐等異族進入中原嗎?”
“嘖嘖嘖,多好的劍,可惜本公子不用劍。”
“來人啊,拿下去融了,打造成農具送到百姓手裏。”
“等等。”
司馬尚攔住成蟜。
“將軍有事?”
成蟜把遞出去的劍又收回來,端在手裏。
“我有三個條件,你若是能替秦王答應下來,我便聽從秦王的命令。”
無事不登三寶殿。
司馬尚知道,成蟜不會無緣無故來找自己,起個大早,八成還是勸降的事。
不似李牧那般愚忠,他在見到趙使,確認成蟜沒有欺騙自己之後,就有留在秦國效力的想法了。
此刻,剛好有機會說出條件。
“不妨說說看。”
成蟜提著長劍,來到一旁的石凳子坐下。
“不與趙國為敵。”
“將軍來投,自然不會讓將軍為難。”
第二個條件,司馬尚說的不如第一個條件那麽痛快。
再三觀察成蟜神態後,司馬尚終於開口:“若是趙國滅國,留李將軍一命。”
“隻要他不繼續與秦為敵,我可以答應你。”
成蟜沒有任何遲疑停頓。
仿佛是一個不會拒絕的木偶。
這也讓司馬尚看到希望,兩隻渾濁的眼睛裏,閃爍著精光。
他忐忑不安地說出第三個條件:“不得為難強迫李將軍做他不願意做的事情。”
三個條件都不是為難人的,可依次在得寸進尺。
哪有投降以後,不聽令行事的?
對此,司馬尚也是在賭。
若是成蟜不答應,他就再作其他打算。
成蟜不由想到韓信與張良的交情,這個時代被稱為禮崩樂壞的時代。
但據他所知,生活在這個時代的人,仍舊是十分講道義。
對於講道義的人,成蟜從不缺乏內心的敬重。
當然,那也隻是內心的想法,王兄告誡過他,上位者不能讓下位者知曉自己的心中所想。
所以,成蟜看起來,可能不太敬重講道義的人,心裏還是很不一樣的。
他有意試探:“三個條件,兩個都和李牧有關,你果然是他的親信,趙王因你遷怒李牧,實屬明察秋毫。”
司馬尚有些急切:“公子,可是能答應?”
“不急,先聽聽我的條件。”
“公子請講。”
“你也好,李牧也罷,我都不會為難你們。但是,在對抗外族一事上,所有人都必須服從秦王,領兵出征,不得違背忤逆。”
“將軍若是沒有異議,即日便可離開鹹陽,出發邊塞。”
成蟜離開石凳,雙手端著長劍,遞到司馬尚麵前。
秦國的敵人不止六國,從一開始留下司馬尚,成蟜就是為了今天。
秦國的征途不是六國,而是天下,日月所照之天下,需要足夠強大的國力之外,還需要足夠多優秀的將領和能臣,才能夠配合默契,無堅不摧。
當然,以秦國目前的處境,還不能走向星辰大海。
成蟜另有打算,他神秘兮兮的笑容,讓司馬尚記憶重現,覺得渾身都不自在。
“我要你領兵出塞。”
“冬季馬上就來了,匈奴人必定會南下打秋風,秦趙之戰,趙國兵敗,匈奴人的目標一定是趙國。”
對上司馬尚不解的眼神,成蟜露出標誌性的微笑,這是他坑人時不自覺的表現。
“你的任務不是支援趙國,而是趁匈奴精銳攻趙,追溯他們遷徙的足跡,找到匈奴人的據點,擄走他們的牛羊馬匹,殺掉負隅頑抗的匈奴人。”
“此次出兵隻有一個宗旨,摧毀匈奴人的大後方,務必做到來去如風,速戰速決。”
司馬尚有些發懵,所以第3個條件,成蟜到底是答應了還是沒答應?
“司馬尚,許久不上戰場,你是怕了嗎?”
成蟜一聲厲喝,把司馬尚徹底驚醒。
次日一大早,成蟜便來到了關押司馬尚的別院。
負責打掃庭院的下人,慌忙把手裏的掃帚扔下,一臉諂笑地迎上前去,跟在成蟜的屁股後麵,一邊激動地像是看到自己的親爹,一邊又有些拘謹地言語不暢:“司馬將軍在後院練劍,奴婢這就去喊他來見公子。”
成蟜隻是軟禁司馬尚,並沒有剝奪其該有的待遇。
能夠在進到別院的,哪個不是心思剔透之人?
見到成蟜如此禮遇,自然是對司馬尚尊敬有加,稱呼一聲將軍也不為過。
“不必麻煩,我已經來了。”
一道中氣十足的聲音傳至耳畔,使得成蟜的精神更加抖擻。
司馬尚看樣子像是剛剛練完劍,手裏還拿著條手巾擦拭臉頰的汗水。
跑出去兩步的仆人,身體僵硬地立在原地,進也不是,退也不是。
他腦袋空空,怎麽也想不明白,從不離開後院的司馬尚,今天竟然破天荒地主動離開。
方才,他可是想了不少勸出的法子,當司馬尚出現的那一刻,一切都顯得十分多餘。
包括他,同樣的多餘。
成蟜的視線,第一時間就被司馬尚手中的劍吸引。
他緩緩眯上眼睛,從眼縫裏射出的目光依舊如炬:“司馬將軍這是要為趙使報仇嗎?”
“啊!”
“司馬將軍,你停下,不許繼續上前。”
仆人驚呼出聲,有了成蟜的提醒,他也注意到了司馬尚手中的劍。
平日裏,他們一幫人留在這裏伺候司馬尚,自然是聽說過對方光輝事跡的。
麵對持劍的司馬尚,就好比直麵一頭即將出籠的凶悍猛獸,仆人內心的畏懼、恐慌,在一瞬間達到了頂峰。
大腦似乎與身體短暫分離,幾乎是在本能的驅使下,他衝到成蟜麵前,彎曲的雙腿在緩緩抖動,又同時張開雙臂,把成蟜護在身後。
“來人呢,快來人呢!”
“有人要殺公子,快來人呢。”
在激動和恐懼的多重情緒影響下,仆人的聲音也出現了明顯的變化。
雖說他把成蟜護在身後,可也由於過度驚懼害怕,隻堅持了幾秒鍾,便兩腳無力地向後倒去。
好在成蟜及時扶住了他。
不僅沒有怪罪,還把他拉到了一邊。
“公子,別過去。”
仆人怕得要命,還是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提醒成蟜注意危險。
成蟜沒有停下,也沒有回應,而是就那麽若無其事地走到司馬尚麵前幾步停下,語氣輕鬆道:“司馬將軍,你說以趙王海納百川的胸懷,在聽到你背叛趙國,誅殺趙使後,會不會問罪李牧?”
“要知道,你可是雁門關李牧的親信下屬,投降敵國,還殺死了母國使臣,我要是趙王,定是恨不得立刻罷免李牧,並天涯海角的追殺你。”
鏘!
長劍以超出人眼觀察的速度,斜著插在成蟜腳下。
劍刃劃破成蟜的鞋尖,狠狠地震懾了一把成蟜的囂張氣焰。
司馬尚將手巾掛在左肩,目光輕蔑地掃過成蟜,眼神傲慢地看向別處,完全沒有階下囚的覺悟,道:“秦人在戰場上堂堂正正,有你這樣一位不知廉恥的公子,活該他們倒黴。”
“不倒黴,不倒黴。”
成蟜笑嘻嘻地擺手。
不過,他也不是吃虧的主,直截了當地反擊道:“說起來,李牧立了大功,也隻是榮升雁門關守將,還是趙人更倒黴一些,攤上那麽一個王,趙人才是真倒黴。”
“你!”
司馬尚眼眶四周血管凸起。
傻子也聽得出來成蟜的嘲諷。
李牧在開戰前就是雁門關守將,打了勝仗後,依舊是雁門關守將,這分明是在罵趙王賞罰不明,功過不分。
司馬尚應激反應,就想要出言反駁幾句。
可一張開嘴,才發現趙國輸的如此徹底。
見他不說話,成蟜小心後退兩步,拔出插在地上的劍:“司馬將軍昔日也曾抵禦東胡、匈奴等異族,怎麽今日丟了武器,是打算放棄抵禦,坐等異族進入中原嗎?”
“嘖嘖嘖,多好的劍,可惜本公子不用劍。”
“來人啊,拿下去融了,打造成農具送到百姓手裏。”
“等等。”
司馬尚攔住成蟜。
“將軍有事?”
成蟜把遞出去的劍又收回來,端在手裏。
“我有三個條件,你若是能替秦王答應下來,我便聽從秦王的命令。”
無事不登三寶殿。
司馬尚知道,成蟜不會無緣無故來找自己,起個大早,八成還是勸降的事。
不似李牧那般愚忠,他在見到趙使,確認成蟜沒有欺騙自己之後,就有留在秦國效力的想法了。
此刻,剛好有機會說出條件。
“不妨說說看。”
成蟜提著長劍,來到一旁的石凳子坐下。
“不與趙國為敵。”
“將軍來投,自然不會讓將軍為難。”
第二個條件,司馬尚說的不如第一個條件那麽痛快。
再三觀察成蟜神態後,司馬尚終於開口:“若是趙國滅國,留李將軍一命。”
“隻要他不繼續與秦為敵,我可以答應你。”
成蟜沒有任何遲疑停頓。
仿佛是一個不會拒絕的木偶。
這也讓司馬尚看到希望,兩隻渾濁的眼睛裏,閃爍著精光。
他忐忑不安地說出第三個條件:“不得為難強迫李將軍做他不願意做的事情。”
三個條件都不是為難人的,可依次在得寸進尺。
哪有投降以後,不聽令行事的?
對此,司馬尚也是在賭。
若是成蟜不答應,他就再作其他打算。
成蟜不由想到韓信與張良的交情,這個時代被稱為禮崩樂壞的時代。
但據他所知,生活在這個時代的人,仍舊是十分講道義。
對於講道義的人,成蟜從不缺乏內心的敬重。
當然,那也隻是內心的想法,王兄告誡過他,上位者不能讓下位者知曉自己的心中所想。
所以,成蟜看起來,可能不太敬重講道義的人,心裏還是很不一樣的。
他有意試探:“三個條件,兩個都和李牧有關,你果然是他的親信,趙王因你遷怒李牧,實屬明察秋毫。”
司馬尚有些急切:“公子,可是能答應?”
“不急,先聽聽我的條件。”
“公子請講。”
“你也好,李牧也罷,我都不會為難你們。但是,在對抗外族一事上,所有人都必須服從秦王,領兵出征,不得違背忤逆。”
“將軍若是沒有異議,即日便可離開鹹陽,出發邊塞。”
成蟜離開石凳,雙手端著長劍,遞到司馬尚麵前。
秦國的敵人不止六國,從一開始留下司馬尚,成蟜就是為了今天。
秦國的征途不是六國,而是天下,日月所照之天下,需要足夠強大的國力之外,還需要足夠多優秀的將領和能臣,才能夠配合默契,無堅不摧。
當然,以秦國目前的處境,還不能走向星辰大海。
成蟜另有打算,他神秘兮兮的笑容,讓司馬尚記憶重現,覺得渾身都不自在。
“我要你領兵出塞。”
“冬季馬上就來了,匈奴人必定會南下打秋風,秦趙之戰,趙國兵敗,匈奴人的目標一定是趙國。”
對上司馬尚不解的眼神,成蟜露出標誌性的微笑,這是他坑人時不自覺的表現。
“你的任務不是支援趙國,而是趁匈奴精銳攻趙,追溯他們遷徙的足跡,找到匈奴人的據點,擄走他們的牛羊馬匹,殺掉負隅頑抗的匈奴人。”
“此次出兵隻有一個宗旨,摧毀匈奴人的大後方,務必做到來去如風,速戰速決。”
司馬尚有些發懵,所以第3個條件,成蟜到底是答應了還是沒答應?
“司馬尚,許久不上戰場,你是怕了嗎?”
成蟜一聲厲喝,把司馬尚徹底驚醒。